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注意事項:1.答題前填寫好自己的姓名、班級、考號等信息2.請將答案正確填寫在答題卡上第I卷(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某中學生地理夏令營到我國南方進行野外考察,區域主要包括下圖中的甲、乙、丙、丁四地。讀圖回答1~2題。1.同學們到達丁山頂后,可能看到的現象是( )B.太陽從西南方向落于地平線C.GPS手持機顯示的是25°44′ N 123°28′ E D.水杯里的水已經結了一層薄薄的冰2.考察結束后,部分地理夏令營隊員在QQ群中交流,其中發言最可信的隊員是( )3.對比上面圖甲和圖乙,判斷下列說法合理的是A.天津市的“熱島效應”在夏季強度更大B.天津市的“熱島效應”在冬季強度更大C.天津市近地面等溫線夏季更為密集D.天津市近地面氣溫空間變化趨勢在不同季節是完全相反的4.下列對導致天津市近地面等溫線由郊區向市區有規律變化的原因的分析,不合理的是A.人為熱排放 B.城市建筑密度 C.工業活動 D.緯度差異5.若只考慮溫度因素,下圖中與M、O、N一線近地面等壓面的剖面線相符合的示意圖為A.① B.② C.③ D.④下圖為北半球某區域簡圖。讀圖回答6~7題。6.圖中最大的山脈走向大致為A.東西走向B.南北走向C.東北――西南走向 D.西北――東南走向7.在圖示天氣系統影響下A.甲地處背風坡,降水概率較小B.乙地吹偏西風,氣溫較高C.丙地吹東南風,降水概率較大D.丁地吹偏西風.晴朗少云2013年3月某日,為緩解旱情,如圖所示區域抓住云層厚度較大的有利時機,實施了人工增雨。表格為此次人工增雨實施前后的天氣情況。據此回答8~9題。表:日期24日25日26日27日氣溫(℃)17~2816~2215~2317~24風力微風東北風3~4級微風微風8.為取得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該地區實施人工增雨的最佳地點是A.甲 B.乙 C.丙 D.丁9.根據表1所示的天氣變化情況,最有利于實施人工增雨的時間是A.24日 B.25日 C.26日 D.27日一般情況下空氣的密度與氣候,空氣中的水汽含量呈負相關。下圖示意北半球中緯某區域的地形和8小時氣溫狀況割面,離空自西向東的氣流速均20千米/時。據此完成10~12題?10.此時甲乙丙三地的大氣垂直狀況相比較( )A.甲地比乙地穩定 B.乙地對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穩定 D.丙地最穩定11.正午前后( )A.甲地氣溫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現強對流天氣C.丙地刮起東北風 D.甲地出現強勁的偏南風12.該區域可能位于( )A.黃土高原 B.內蒙古高原 C.華北平原 D.東南丘陵如圖所示:P、Q為某日晨昏線n與北半球某緯線m的交點,經度差為1200.已知此時W點的地方時為12點且此日以后W點將向P、Q的中點O移動,據此完成13~14題。13.該日,P的夜長是A、6小時B、8小時C、18小時D、16小時14.當W點與O點重合時,O點正午太陽高度為A、570B、170C、430D、00該圖是某群島白晝長短月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15~16題。15.該群島大致位于A.66°34′N B.70°NC.85°N D.85°S16.該群島上,七月份炊煙飄揚的方向是A.東北方向 B.東南方向C.西北方向 D.西南方向該圖為世界板塊邊界圖,圖中箭頭表示板塊運動方向,讀圖,回答17題。17.下圖中的島嶼位于該區域的是該圖為南半球某地區圖,圖中虛線表示近地面等壓線,實線表示等高線,R1為輸水管道,R2、R3為天然河流,L地剖地剖面可見某地質構造,讀圖回答18~19題。18.圖示時刻A.甲地降水概率人于乙地 B.甲地氣溫高于乙地C.甲地吹偏東風 D.乙地吹偏北風下列關于圖示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是A.L地為“向斜成谷” B.R1可自流輸水C.近地面氣流輻散D.R2西流補給R320.據圖可知A.該地降水量由東南向西北遞增B.天山及其以北顯著趨于暖濕C.伊寧增加的蒸發量小于蘭州D.陜西降水量趨于減少21.圖中氣候轉型區環境要素變化最不可信的是A.冰川退縮將會停止 B.洪澇災害將會嚴重C.湖泊水位將會上升 D.沙塵暴日數將會減少 2010年3月5日溫家寶總理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指出,要“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放寬中小城市和小城鎮落戶條件,引導非農產業和農村人口有序的向小城鎮集聚”。2010年上海世博會的主題是:城市,讓生活更美好。2010年12月21日,國務院將寧夏“沿黃經濟區”正式列入國家層面重點開發區,使寧夏從“建設沿黃城市帶,推動全區城市化進程”。 下圖示意某區域城市化戰略設想。讀圖,結合相關知識、材料,回答22~24題。22.關于該區域城鄉人口變化,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2020~2030年鄉村人口都轉移到了郊區 B.2040年郊區人口超過鄉村人口C.2050年鄉村人口只占30% D.2050年中心城區人口數量與2000年相等23.關于該區域城市化水平,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2010年約為50% B.2020年以后趨于降低C.2030年超過80% D.2040年以后保持穩定24. 下列有關我國城市化的敘述,正確的是A.城市化進程目前處于后期成熟階段 B.我國城市化進程取決于農業現代化的發展C.推進戶籍制度改革會加快我國城市化的進程 D.現階段我國城市化進程表現為大城市人口開始向小城鎮回流下圖是武漢地區城市發展圖,讀圖回答25~26題。25.根據圖中信息,不能直接得出的結論是A.城市等級體系不斷完善B.城市規模不斷擴大C.城市人口比重不斷上升D.城市數量不斷增加26.下列關于圖示區域洪澇災害多發原因的敘述,正確的是A.受臺風影響明顯,多暴雨B.地勢低平,排水不暢C.位于階梯交界處,多地形雨D.湖泊眾多,徑流量大下圖表示1960年位于我國某大城市市郊的一個鎮多年來三大產業男女從業人員比例變化,讀圖判斷回答27~28題。27.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第二產業中男女就業人數逐年增加B、該鎮所在地區幾十年來男女性別比例嚴重失調C、男性從事第二產業人數開始減少的年份比女性早D、女性從事第三產業人數超過第一產業的時間早于男性28.該鎮所在區域發展過程中A、就業人口減少導致地價降低B、人口大量遷出使得總人口不斷減少C、目前第一產業主要為附近大城市供應糧食D、耕地等土地逐漸演變為住宅用地讀某地不同時間段城區范圍變化及對應的人口密度變化示意圖,回答問題。29.甲、乙兩城市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河流C.礦產 D.氣候30.該地城市化進程的表現是 ①城市的規模不斷擴大 ②城市化水平提高 ③城市人口總量減、艹霈F了郊區城市化和逆城市化 ⑤階段II到階段III城市化速度加快A.①②③B.①②⑤C.①②④D.②④⑤二、綜合題(40分)31.(10分) 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在左圖中,A地區(虛線內)的地形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右圖中,B地區的特殊地貌是________,形成該地貌的主要地質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5分)(2)簡要敘述右圖中鐵路線的分布特點。(2分)(3)應用所學地理知識推測C河流下游流經國家的人口特點。(3分)32、(10分)該圖中的河流是在自然條件下形成的,甲、乙、丙分別為不同河段上的三個點,根據三處的橫截面狀況繪制了地形的剖面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根據圖中的信息,判斷該河的流向是 。河流位于 半球,判斷的理由是 。河流在甲處形成河谷的原因是 ;在乙處成谷地的原因是 。甲處森林資源的重要環境功能是 ,如果不合理采伐,河流的水文特征的變化是 。材料一:2007年、2009年、2010年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分別在印度尼西亞巴厘島、丹麥哥本哈根、墨西哥坎昆召開,2011年11月28日至12月11日世界氣候大會在南非海濱城市德班召開。當地時間12月12日,加拿大環境部長肯特宣布,加拿大正式退出《京都議定書》。四次氣候大會地點的位置如圖1所示。材料二:圖2是圖1中M到N的地形剖面示意圖及甲、乙兩地氣溫、降水統計圖。(1)德班氣候大會閉幕時,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中白晝最短是 ;從此日至次年春分日,巴厘島正午太陽高度角變化情況是 。(2分)(2)開普敦的自然帶名稱是 ,該地氣候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2分)(3)讀圖分析,甲、乙兩地氣候特征相似之處主要是 ,不同之處主要有 。甲、乙兩地氣候差異產生的原因主要是 。(6分)(4)四次氣候大會召開地點均位于沿;驆u嶼,目前全球氣候變化趨勢對這些地區產生的不利影響主要表現為 。(2分)34.閱讀有關資料,完成下列問題。(分)材料二:近期,國家決定將海南島建設成為“國際旅游島”,確定了海南島的六大戰略定位,即中國旅游業改革創新實驗區、世界一流海島休閑度假旅游目的地、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區、國際經濟合作和文化交流平臺、南海資源開發服務基地和國家熱帶現代農業基地,為海南島的發展指明了方向。(1)昆明和臺北緯度位置十分相近,但冬季溫度差異大,主要原因是什么?(分)(2)與山東省相比,海南島的氣候更有利于蔬菜生產,其優勢有哪些?海南島成為了我國冬季的“菜籃子”,其冬季蔬菜生產面臨的主要自然災害是什么?(分)201浙江省蒼南縣巨人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5350.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