鷹潭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地理試題一、選擇題(50分)GIS將不同類型的地理空間信息儲存在不同的圖層上。疊加不同的圖層可以分析不同要素的相互關系;卮1~2題。1.城市交通圖層與城市人口分布圖層的疊加,可以A. 計算城市水域面積? B.分析建筑設計的合理性C.?估算工農業生產總值 D. 為商業網點選址2.對2000年與2006年城市土地利用圖層進行分析,能夠A.計算交通流量的變化 ?B.預測洪澇災害的發生C.了解城市地域結構變化 D.預測城市降水變化趨勢資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礦產資源開發累計采出儲量已達到可采儲量的70%以上的城市。資源型城市必然要經歷建設-繁榮-衰退-轉型-振興或消亡的過程。因此,資源枯竭型城市的經濟轉型是個世界性的難題。據此回答3~4題。3.不屬于資源枯竭型城市存在問題的是A.環境污染嚴重 B.產業結構單一C.失業人率高 D.城市化速度過快4.資源枯竭型城市尋找新出路,下列舉措不正確的是A.優化產業結構,加快產業升級B.禁止開采煤炭、石油,尋找綠色替代能源C.堅持經濟發展與資源利用、環境保護相協調D.大力發展投資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產業5. 下列正方形代表亞歐大陸,圖中圓圈能正確反映中國位置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中國屬于東亞,位于亞洲的東部,C正確?键c:中國地理概況6. 下列省區輪廓與其對應的簡稱不正確的是: A B C D【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根據地理事物的形狀,C為云南省,簡稱滇或云,故C不正確?键c:中國的行政區劃7. 由廣東倡議成立的“泛珠三角”經濟合作區包括了珠江流域的省(區)及其周圍地區,其中有水系與珠江相通的省(區)是(? ?)A.粵、閩、贛、黔、滇、桂 B.桂、贛、粵、滇、黔、川C.贛、粵、湘、桂、滇、黔 D.瓊、閩、桂、滇、粵、黔【答案】C【解析】試題分析:泛珠三角區域包括閩、贛、湘、桂、瓊、川、滇、黔、粵,其中有水系與珠江相通的是贛、粵、湘、桂、滇、黔,C正確?键c:區域工業化與城市化;中國自然地理。繼“西部大開發”、“中部崛起”后,我國又制訂了“實現東部新跨越”的戰略方針,環渤海經濟圈作為東部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正在加速崛起,讀圖回答8~10題。??8. 目前,影響環渤海經濟圈可持續發展的首要因素是?A.礦產資源不足 B.水資源短缺 C.人口密度較大 ?D.洪水災害頻發9.圖中陰影區是我國重要的商品棉基地,其棉花生長的有利氣候條件是A.地勢平坦廣闊 B.土壤深厚肥沃C.降水豐富,水源充足 D.光熱條件好,雨熱同期10.天津、青島、大連吸引外資企業紛紛落戶,其共同的優勢區位條件是 ①水陸交通便利? ②勞動力價廉質優? ③接近原料和零部件產地④水源、動力充足? ⑤市場前景廣闊?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②④⑤ D.①②⑤【答案】8 B 9 D 10 D【解析】試題分析:第8題:由圖可知,環渤海經濟圈降水相對較少且季節分配不均,河流徑流量小且分配不均;工農業發達,人口稠密,生產生活用水量大,水資源短缺,B正確;環渤海經濟圈資源相對豐富,A錯誤;人口密度大勞動力豐富,市場廣闊,所以人口密度大不是限制性因素,C錯誤;降水量相對較少,洪水災害頻發錯誤,D錯誤。第9題:該地是溫帶季風下圖是我國四個地方(①一④)的年內各月氣溫與降水量圖。四地均位于平原,且受東部雨帶影響。讀圖回答11~13題:11.四地夏季降雨均主要是由于 A.來自海洋的夏季風的影響 B.地形的影響 C.熱帶氣旋過境 D.地面強烈增溫 12.一般情況下,位于6月中、下旬我國東部雨帶所處地區內的地方是 A.① B.② C.③ D.④13.圖中,①地可能位于 A.華北平原 B.松嫩平原 C.成都平原 D.河套平原考點:氣候類型的綜合運用讀我國四大地理分區示意圖,回答14~16題。14.下列關于自然景觀的敘述,屬于④區:A.雪山連綿,冰川廣布 B.降水稀少,沙漠眾多C.河網密布,水運發達 D.地勢坦蕩,土壤肥沃15.制約③區域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是: A.科技條件 B.地形條件 C.光照條件 D.水源條件16.有關圖中①、②區域分界線地理意義的敘述不正確的是:A.暖溫帶與亞熱帶的分界線 B.一月0℃等溫線 C.內外流域的分界線 D.濕潤地區與半濕潤地區的分界線讀下圖,完成17~18題。17.關于同一水文站在不同時間觀測流量的說法,正確的是?A.甲時最大 B.乙時最小C.丙時最小 D.甲、乙、丙三時觀測的流量大小無法確定18.自2003年下半年以后,圖中水文站觀測的長江流量比以往要穩定許多,最主要的原因是A.長江中上游防護建設的好,水土流失大大減少 B.洞庭湖退耕還湖,水面面積大大增加 C.長江三峽大壩的修建與水庫的調節作用 D.1998年長江大洪水后,人們的防洪意識明顯增強?讀“中國東部雨帶示意圖”(圖5),回答19~20題。19.根據雨帶在I、III地區的時間,可以推論,在一般年份,雨 帶推移至上海地區的時間大致是 A.4~6月 B.6~7月 C.6~8月 D.5~8月20.如在7月以后,雨帶仍未推移進入I地區,我國東部地區將可能產生災害的狀況是 A.南旱北澇 B.南北皆旱 C.南澇北旱 D.南北皆澇下圖是“我國長江、黃河、珠江、松花江四大河的水量平衡示意圖”,讀圖完成21~22題。21.圖中反映松花江的是:A.①B.② C.③ D.④22.②河流徑流量最小,最主要原因是A.流域面積最小 B.河流長度最短 C.流經半干旱、半濕潤區 D.水土流失嚴重我國各類資源豐富,種類齊全。但主要的能源資源和水資源的整體分布狀況與我國目前的經濟地理格局不相適應。東部沿海地區人口稠密、經濟發達,卻普遍面臨著能源資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廣大地區資源豐富,卻因資金短缺、基礎設施和技術落后而得不到大規模開發。為了盡快改變這種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國現有資源,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我國先后制訂了若干跨區域資源調配方案。?讀圖 “我國正在實施的資源跨地區調配示意圖”,完成23~25題。?23.箭頭①和③的運輸方式中具有共性的是?A.管道運輸B.高壓輸電 C.水陸聯運D.利用地勢的自然落差自行輸送24.有專家指出,④工程很可能加重沿途有些地區土壤的次生鹽堿化。有關成因的敘述正確的是① 沿途有些地區潛水面較低,河水滲漏補給地下水 ②沿途有些地區土壤中的鹽分有逐漸向地表積聚的可能③沿途地區城市生活污水的大量排放④沿途地區主要地處半濕潤地區,非雨季時段,蒸發量大于降水量⑤沿途地區有大量海水的侵入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 ②③⑤25.②工程對于我國能源開發與利用的意義是A.緩解我國由于能源消費以石油為主所帶來的環境壓力B.改變我國的能源結構,以氣代煤C.為提高我國能源供應安全性發揮重要作用D.解決沿線地區及長江三角洲能源供應緊張問題 【答案】23 B 24 A 25 C【解析】二、綜合題(50分)26.西部開發是我國為振興中西部地區經濟而實施的一項規模宏大的系統工程。讀有關圖表回答:(14分)⑴內蒙古自治區從西向東干濕地區的變化依次是干旱區、 區和半濕潤區,這表明該地區的年降水量自西向東逐漸 。⑵西部地區各土地類型中,占比重最大的是 ,該土地類型有利于發展 。⑶因此,西部地區有著我國著名的 、 、 和 等四大牧區。但隨著近幾年經濟的開發,忽略了環境建設,使西部地區出現了 等生態問題,請你提出兩條有關西部地區生態環境建設的合理化建議? 。27.(14分)目前,頻發的沙塵暴越來越引起人們的關注。讀中國沙塵天氣日分布圖,完成各題。(1)根據圖中所示,大致歸納出我國沙塵天氣的分布規律。(2)根據災害的類型劃分,沙塵暴屬于 災害,與沙塵暴相關的自然災害是 。(3)根據你的想象,簡要描述一下沙塵暴的天氣特征。(4)與廣東省相比較,沙塵暴對山東省的影響 (大,。。為什么?考點:中國的自然災害28.讀2009年北京─南京─上海鐵路客運部分簡明時刻表,回答下列問題:(9分)(1)上海某公司業務員小丁要去北京參加周日上午10:30的一次業務洽談。如果坐火車去,他最遲須在周______從上海出發,乘_______次列車,才能比較準時且從容地參加。(2)返回上海時,欲在途中站臺上買只德州扒雞帶給家中的父母,須選乘______次列車。他此次往返行程共___________千米。(3)上面列車時刻表所表示的鐵路線是我國鐵路干線中 向的 線,1462次列車沿該鐵路線運行時將先后經過 和 等大江大河,列車上的旅客在南京過江時可能看到以下 圖所表示的景觀。29.讀全國主要流域水土流失治理情況圖,同答以下問題:(13分)(1)長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最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松花江和珠江流域水土流失面積較小的共同原因是___________。(3)與松花江流域相比,黃河流域水土流失更為嚴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4)水土流失加劇洪澇災害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這體現了地理環境的___江西省鷹潭一中高二上學期第三次月考 地理試題 Word版解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69760.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