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總體情況。在文綜300分中,政治占104分,選擇題13個小題,共52分,非選擇題5個小題,共52分?陀^性試題與主觀性試題平分秋色。
二、 各部分占分比例。經濟生活部分,客觀性試題(選擇題)5小題20分,主觀性試題2題20分,共40分,占38.46%,比重最大;哲學部分,客觀性試題3小題12分,主觀性試題2題22分,共34分,占32.7%,比重略低;政治常識部分,客觀性試題5小題20分,主觀性試題1題10分,共30分,占28.84%,比重最低。
三、 重點考察的知識點。
(一) 經濟常識:1、影響價格的因素;2、影響消費的因素;3、企業的生產經營;4、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5、經濟全球化;6、“走出去”戰略;7、我國取得成績的原因(糧食生產)。
(二) 政治常識:1、我國政府的執政理念、宗旨、原則、職能;2、黨的建設與社會主義民主的發展;3、我國的宗教政策;4、我國的外交政策;5、政體與政黨制度。
(三) 哲學常識:1、辯證唯物主義部分,(1)認識論??認識的特點、真理與謬誤、理性認識與感性認識;(2)唯物辯證法??聯系觀。2、歷史唯物主義部分,(1)社會意識的作用;(2)價值判斷與價值選擇。
四、試卷特點。
1、時代性。無論是經濟常識、政治常識,還是哲學常識,無論是材料的選用,還是問題的設計,無論是主觀性試題,還是客觀性試題,試卷都力求從當前或近兩年國內國際發生的重要時事出發,引發考生思考,緊跟時代步伐,緊扣時代脈搏,具有鮮明的時代特色。如選擇題25、26兩題,以全球金融危機對我國的影響為材料,考察學生對我國的宏觀經濟政策與企業的經營管理的理解;選擇題33題,以十七屆四中全會為材料,考察學生對社會主義民主政治建設的認識;選擇題31題,以2010年英國議會下院的選舉為材料,考察學生對政體和政黨制度的理解。。。。。。
2、綜合性。試卷的綜合性特點突出地表現在主觀性試題的設計上。如:38題的第二小題“指出影響家庭購買和使用節能燈的主要因素。如果企業要生產節能燈,應主要考慮哪些因素?”,其中第一小問將影響消費的主要因素幾乎全部囊括;第二小問涵蓋了企業成功生產經營的主要因素。又如,39題的第五小題:運用經濟常識,說明我國為什么能夠“以世界7%的耕地,保證了世界20%以上人口的糧食需求”。“三農”是我國的重中之重,受到黨和國家的高度持續關注,我國糧食產量連續6年增產,確保了我國糧食的供應和市場穩定。此題,就是考察學生對我國為“確保糧食穩定增產”所采取的一系列政策措施的理解認識,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3、難度大。如上所述,正是因為試題具有很強的綜合性,從而加大了試卷的難度,比前兩年的試題難度加大,考生得分普遍不高。
五、對今后教與學的指導意義。
1、由于各部分占分比例不同,在今后的教、學中不能平均用力,要有所側重。
2、試卷不避重點難點,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對教材各部分的基本知識和原理要熟練掌握。
3、試卷具有很強的時代性,因此,在今后的教、學中必須密切注意時政,緊密聯系實際,并進行多角度分析思考。
4、試卷具有很強的綜合性,所以,在今后的教學中,教師應幫助學生建立完整的知識體系,學生也應該善于進行歸納和總結,努力彌補自己知識體系的缺陷。本次政治試題能夠緊跟時代脈搏,呈現時代特色,具體考查了政治常識、經濟常識的相關重要知識點,有一定難度,具體體現在選擇題難度較大,主觀題相對來說能稍微簡單一點?偨Y過去,展望未來。特作以下詳細匯報。
一、試題分析
試卷分選擇題和主觀題兩大部分。選擇題前13(10題除外)個考查經濟常識的重點知識,主要為:供求與價格的相互關系、貨幣、市場的基礎性作用以及國家的宏觀調控、企業的經濟效益、勞動者的權利和義務以及侵犯勞動者權益的行為、財政政策以及財政的相關知識點
稅收等諸多知識點;第10題和14----25題主要考查政治常識的重點知識,主要有:民主與專政的知識、社會主義民主的優越性、國家職能、政體、以人為本、政黨、民族區域自治等知識?疾榉秶鷱V、細體現了時代要求。
主觀題26題考查科學發展觀,27題考查全球金融危機以及國家的應對策略,進而考查通貨膨脹和通貨緊縮、貨幣政策、財政政策,28題考查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農業問題。
二、試卷分析
選擇題學生出錯較多的題有:
第1題,學生把互補與替代搞不清楚。
第5題,增值稅學生把納稅人和實際負擔稅款的賦稅人沒有弄清。
第6題,財政收入出現負增長的原因,學生把第4個選項也選上。
第7題,企業要想提高效益就必須怎樣,學生把第4個選項擴大產品的生產規模誤選。
第9題,對于第一個選項正確與否限制了學生的思維而出錯。
。
第13題,題目問的是紀念幣,學生錯看成紀念鈔。
第17題,材料中決策體現民意,是因為:許多學生選成第2個選項。其實2和4都是這樣做的意義。
第19題,從國體角度看,體現了,關鍵要把握材料的中心意思,材料主要是為了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
第20題,學生把3和4選項沒有看仔細而矢分。
第23題,屬于民族自治機關的是,學生把廣西苗族鄉人民政府選上。
第24題,民族區域自治的前提和基礎是,學生也會出錯。
主觀題出錯具體為:
第26題,考查科學發展觀。分析該市政府的做法是如何體現科學發展觀的?
學生把科學發展觀的具體內涵沒記住白失分,其實這類型題的做法學生已經掌握。
第27題,分析中國政府與美國加強包括金融在內的各項經貿合作的政治學依據。這類題的思考角度已經給學生講過,但學生得分不高。
第28題學生因答的不完整而失分.
三、本次考試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及分析:
1.學生對基礎知識及基本概念理解掌握不夠。
2、 學生審題不細,分析能力薄弱。
3.學生多角度思考問題、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系掌握不到位。這些試題設問涉及了經濟常識、政治常識和時政等方面知識,要求學生思考的空間大、角度多;跨度大、容量多,要求學生從不同側面運用知識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學生試卷反映的情況看,失分的主要原因在于學生思路狹窄、知識之間的聯系掌握不到位,靈活運用、遷移知識的能力欠缺。
4. 學生缺乏解主觀性試題的正確思路和方法。表現在:
⑴學生答題抓不住要害、關鍵,語言表達的簡練準確水平有待提高;
(2)不能把知識與材料結合,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欠缺,對教材知識的有效提取能力不夠。
四、.試卷給我們教學的啟示
1.根據高考和新課程的要求切切實實改進我們的教學。時代在發展,教學要求在不斷提高,要使我們的教學達到理想的效果,必須不斷反思我們的教學工作,在自己面前不斷豎起新的標尺,使我們的教學理念、教學行為符合時代的節拍,固步自封只能導致競爭中的失敗。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290452.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
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