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西城區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抽樣測試高三地理試卷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44分)一、選擇題(每小題1分,共40題,共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請將正確選項的字母填入答題紙的表格中。 圖1中文國為緯線圈(66°34′),它穿過兩個大陸的北部,緯線圈中心點地球自轉角速度為零,據圖完成1、2題。1.當緯線圈內各地太陽高度角始終大于0°時( )A.尼羅河正處于枯水期B.北京地區晝夜長短相等C.地中海沿岸地區炎熱干燥D.地球公轉到近日點附近2.對圖中甲地的敘述可信的是( )A.位于東半球的陸地上B.能夠看到大面積的闊葉林C.處于環球自然災害帶D.具有極晝現象等旅游資源 圖2為某地等高線地形圖,該地著名旅游景點“雙龍戲珠”,最佳觀賞時段為9月20日至24日,最佳觀賞位置在甲處。在此期間太陽下山時,可見其徐徐從鞍部落下,形成“雙龍戲珠”的地理景觀。據此完成3、4題。3.下列山脈與圖2所示山地走向一致的是( )A.長白山脈B.祁連山C.橫斷山脈D.秦嶺4.國外游客在該地(112°E)觀賞“雙龍戲珠”時,給遠在家鄉吃午飯的朋友打電話,他的家級最可能在( )A.孟加拉國達卡(90°E)B.奧地利維也納(16°E)C.美國新奧爾良(90°W)D.巴西瑪瑙斯(60°W) 圖3中陰影表示非洲北部薩赫勒地區(撒哈拉沙漠南部向熱帶草原過渡的干旱、半干旱地帶),當地牧民每年趕著大量牲畜于11月南遷,6月北移,近年來該地區植被退化嚴重。據此完成5、6題。5.與牧民南遷時間對應的地理現象,正確的是( )A.長江流域河水補給湖水B.廬山風景區正值旅游旺季C.北京地區進入取暖季節D.亞歐大陸東部盛行東南風6.能夠實時反映這種植被破壞狀況的技術手段是( )A.全球定位系統B.遙感C.專題地圖D.地理信息系統 圖4為我國東部氣溫隨緯度變化曲線圖,讀圖完成7、8題。7.圖中能正確反映我國東部1、7月氣溫隨緯度變化的曲線分別是( )A.③和①B.③和②C.④和②D.④和①8.我國東部地區冬季氣溫分布特點的成因主要有( )①太陽輻射差異②大氣環流影響③距海遠近不同④地勢高低差異A.①②B.①③C.①④D.②③ 讀圖5,完成9、10題。9.如果圖中a、b為等溫線,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等溫線b的數值大于aB.圖示區域為海洋C.圖示區域為陸地D.圖示月份為7月10.如果圖中甲地區為某大陸的西岸,則甲地氣候類型可能是( )A.亞熱帶季風氣候B.溫帶海洋性氣候C.溫帶大陸性氣候D.地中海氣候 讀圖6,完成11~13題。11.此時,臺北的風向是( )A.東南風B.偏北風C.偏東風D.西南風12.若A天氣系統向西移動經過福州,圖乙中四條曲線最能反映福州氣壓變化過程的是( )A.①B.②C.③D.④13.該天氣系統向西移動,可能給福建山區帶來關聯的地質災害是( )A.臺風B.地震C.風暴潮D.滑坡圖7為我國某地地質、地形剖面圖,圖中1、2、3、4、5為地層編號,并表示地層年代由老到新。據圖完成14、15題。14.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該地區地貌主要是受外力作用形成的B.該地區水資源貧乏是制約其經濟發展的長期性因素C.該地區曾經發生過強烈的地殼運動D.該地區的地質構造為:甲處是背斜,乙處是向斜,丙處是地塹15.若圖中4號地層為含油層,則開采石油的最佳地點是( )A.甲B.乙C.丙D.丁 圖8是我國某區域按不同緯度所做的地形剖面圖,讀圖完成16、17題。16.圖中L河的流向是( )A.由東北流向西南B.由西南流向東北C.由東南流向西北D.由西北流向東南17.為使圖示地區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應建立保護區并注重( )A.防治河水污染B.保護森林資源C.防治土壤鹽堿化D.治理酸雨危害18.該海域位于( )A.北半球中低緯度B.南半球中低緯度C.北半球中高緯度D.南半球中高緯度19.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①處漁場的形成與寒暖流交匯有關B.②處洋流的形成受東北信風的影響C.③處洋流對沿岸氣候起到增溫增濕作用D.④洋流與另一半球同緯度洋流性質相同 《中國城市競爭力報告》依據居住環境、生態環境等14項指標,對我國200個城市2006年度宜居狀況作了評估。圖中數字是前30名的城市在各省級行政區的分布個數。讀圖10,完成20、21題。20.前30名城市中,擁有個數最多的省級行政區有( )A.遼、魯、蘇B.蘇、浙、粵C.浙、閩、粵D.蘇、浙、皖21.西北地區的城市未排人前30名,其主要限制性因素是( )A.投資環境B.旅游資源C.城市景觀D.生態環境22.有關貧困縣分布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 )A.東南多,西北少B.分布在地勢的階梯處C.主要分布在山區D.集中分布在北方23.圖中有關甲、乙、丙三個區域貧困原因敘述正確的有( )①甲地貧困人口數量大②乙地生態環境脆弱③丙地地表崎嶇④三地交通都比較閉塞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24.解決落后地區貧困問題的辦法不正確的是( )A.政府支持生態環境保護與建設B.迅速、大量開發利用當地自然資源C.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素質D.進行特色農產品深加工來增加收入讀圖12我國某區域圖,完成25―27題。25.影響A處鐵路分布的最重要自然條件是( )A.城市B.地形C.氣候D.人口26.圖中B河段水電站分布密集的主要原因是( )A.落差大B.降水多C.光照強D.風力大27.B河段附近最適宜布局的企業是( )A.抽紡織工業B.汽車制造業C.有色金屬冶煉工業D.家電制造業28.圖13是某城市人口密度與距市中心距離關系圖,從中可得到的正確信息是( )A.人口密度變化與地價變化一致B.中心商務區出現在①地C.②地的交通流量最大D.③地可能出現新的住宅區29.圖14為我國1980年和2004年城市等級規模金字塔示意圖,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1980年全國中等城市大約有30個B.城市等級越高數目越多C.從城市構成看以中小城市為主D.各等級城市增長速度一致 木糖醇是可以從白樺樹、橡樹、玉米芯、甘蔗渣等植物中提取出來的一種天然植物甜味劑。據此完成30、31題。30.木糖醇生產廠應當接近( )A.消費市場B.原料產地C.廉價勞動力D.研發基地31.材料所述木糖醇工業原料中的糖料作物,在我國分布廣泛的省區是( )A.四川、吉林B.寧夏、新疆C.江蘇、河北D.廣東、臺灣 2009年10月6日至14日,我國西北地區東部、華北西部和西南地區經歷了連續9天的陰雨寡照天氣。據此完成32、33題。32.這種天氣現象對當地自然環境產生的影響,正確的是( )A.河流出現秋汛B.不利于地下水的補給C.氣溫日較差變大D.氣壓迅速升高33.該天氣現象對各地農業生產均能產生影響的有( )①低溫影響農作物生長②有利于水稻的成熟和收曬③日照較少,降低農作物產量④增加土壤含水量,利于緩解旱情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圖15為蘭州市和拉薩市地形圖,讀圖完成34~36題。34.對兩城市的描述,正確的是( )A.河流提供水源,是兩城市形成發展的根本原因B.地形條件使兩城市大致沿東西向發展C.拉薩氣溫年較差大于蘭州D.蘭州種植業開發潛力巨大35.作為西北工業重鎮,蘭州的大氣環境質量近年來雖有很大改善,但仍堪憂慮。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河谷地形晝夜山谷風的轉換,利于污染物擴散B.大氣污染源主要是春季和初夏的沙塵暴C.調整能源消費結構,是改善空氣質量的根本出路D.治理污染的重點應該進行南北兩山的綠化工作36.拉薩城市規劃的總原則是“城中限高,城外限寬”,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在中心城區以外,以大面積住宅區、工業區的開發為主B.中心城區限制建筑物高度,保護城市特殊風貌C.周圍山地大規模植樹造林治理水土流失D.修建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圖16表示我國人均糧食產量變化情況。圖中人均糧食產量圍繞著趨勢線在一定范圍內波動,從中間的趨勢線到邊沿的寬度,即為平均的波幅,產均波幅與趨勢線之比,表示糧食產量的穩定性高低。波幅越大,糧食產量越不穩定。閱讀圖文資料,完成37、38題。37.1955年至2006年我國糧食產量的穩定性表現為( )A.穩定性越來越高B.穩定性越來越低C.穩定性先變低再變高D.出現過兩個明顯不穩定期38.圖示最后一個糧食產量不穩定期,其出現的主要原因可能是( )A.人口增長速度過快B.自然災害頻繁C.糧食播種面積擴大D.農業結構調整 “十一五”規劃把“能源開發和資源有效利用”作為經濟和社會發民的主要目標之一。據此完成39、40題。39.下列措施中對實現“資源有效利用”目標有推動作用的是( )A.提倡“以水定產”原則B.擴大再造林面積C.利用中水灌溉綠地D.加快垃圾填埋廠建設40.我國可再生能源的開發潛力巨大,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我國具有比較豐富的太陽能資源,尤以海南島最為豐富B.我國風能除東南沿海地區較為豐富外,實際儲量有限C.青藏高北京西城區2010屆高三上學期期末抽樣測試(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64104.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