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II卷兩部分,共13頁。滿分300分?荚囉脮r150分鐘。答題前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座號、考生號、區縣和科類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的位置?荚嚱Y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I卷選擇題(必做,共140分)注意事項: 1.第I卷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涂在答題卡上,只答在試卷上不得分。下圖示意我國東部某山地垂直帶譜,讀圖完成1~2題。1.導致山地兩坡自然帶分布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熱量 B.水分 C.光照 D.土壤2.對該山區植物資源相關數據進行綜合分析的主要技術手段是 A.遙感系統 B.全球定位系統 C.地理信息系統 D.數字地球【答案】1、B 2、C 【解析】試題分析:1、該山位于我國東部,屬于季風區,東坡是迎風坡,降水多,森林帶分布的海拔較低,西坡是背風坡,降水較少,森林帶分布的海拔較高。所以是水分的差異,B對。山地的東西兩坡,緯度相同,熱量、光照、土壤差異不大,不是主要影響因素,A、C、D錯。下圖示意某區域某時海平面等壓線分布,讀圖完成3~5題。3.此時①地的風向是 A.東南風 B.西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4.與①地相比,②地 A.此季節氣溫較高 B.氣溫年較差較小 C.此季節降水較多 D.降水季節變化大5.下列關于圖示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A.此時北京時間大約是7月某日8時 B.③地正午太陽高度大于①地C.③地日落時間晚于②地 D.③地晝長年內變化幅度大于①②兩地4、讀圖,根據圖中有60度緯線分析,①地、②地的緯度較高,沿岸受中高緯度大洋環流影響,①地屬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冬季沿岸有暖流影響,氣溫較高。②地屬于溫帶季風氣候,沿岸受寒流影響,氣溫較低,A錯。①地氣候大陸性強,氣溫年較差大,②地氣候海洋性強,氣溫年較差小,B錯。此季節陸地是高壓,說明是冬季,①地盛行西北季風,降水少。②地各月降水均勻,降水①地比②地較多。①地降水季節變化小,各月分配均勻,②地是季風氣候,降水季節變化大,D對。下圖示意我國南方某區域,讀圖完成6~7題。6.圖中巖層從老到新的排列順序是 A.T1 T2 T3 B.T2 T3 T1 C. T3 T1 T2 D. T3 T2 T17.甲河谷形成的主要地質作用是A.斷裂下陷 B.背斜頂部受外力的侵蝕作用C.流水的侵蝕作用 D.冰川的侵蝕作用【答案】6、A 7、C 【解析】試題分析:6、讀圖,根據圖例可知,T1 、T2、T3 都是沉積巖,沉積巖層下面的是老巖層,根據圖中的海拔高度判斷,T1海拔最低,在下面形成的早,T2居中,T3形成最晚在最上面,所以A對。B、C、D錯。7、讀圖,圖中巖層都是沉積巖,露出的水平巖層中間老兩翼新,說明是背斜構造,山谷中有河流存在,說明河谷是受流水的侵蝕作用形成,C對。外力作用包括流水、風力等,B錯。圖中巖層沒有措動、斷裂下陷構造,A錯。冰川侵蝕形成的是U形谷,D錯?键c:地質構造,地質作用,地貌形態。下圖示意世界某區域,讀圖完成8~10題。8.受M水域影響形成的多雪地帶主要位于該水域 A.南側 B.北側 C.東側 D.西側9.符合圖中E、F兩地間7月等溫線大致延伸狀況的是10.L區域發展商品谷物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①臨近世界主要谷物進口國 ②農業科技發達 ③水運、鐵路運輸便利 ④人均土地資源豐富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圖中的E、F位于中緯度地區,夏季氣溫較高,C、D錯。7月份是夏季,陸地氣溫高于海洋,E、F之間是湖泊,氣溫也較低,所以等溫線向低緯彎曲,A對。B錯。10、L區域位于五大湖沿岸平原,屬于加拿大。臨近國家是美國,是世界主要谷物出口國,①錯。加拿大農業科技發達,②對。圖中可以看到,該地水運、鐵路運輸便利,③對。加拿大地廣人稀,人均土地資源豐富,④對。所以B對。A、C、D錯?键c: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特征,區域農業發展的條件。下圖為我國某城市簡圖,該城市主導風向為東北風,讀圖完成11~12題。11.工業區最適宜布局在 A.A區 B.B區 C.C區 D.D區12.國道改道的主要原因是A.與火車站對接,實現鐵路公路聯運 B.城市土地價格的上漲C.推動郊區城市化,帶動郊區經濟的發展 D.緩解城區的交通擁堵和大氣污染【答案】11、A 12、D 考點:城市功能區的布局原則,城市道路規劃。 第Ⅱ卷非選擇題(必做140分+選做20分,共1 60分)注意事項: 1.第II卷共13道題。其中36-42題為必做部分,43-48題為選做部分。 2.第II卷所有題目的答案,考生需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答在答題卡規定的區域內,在試卷上答題不得分。 3.考生在選做部分的試題中須從地理、歷史兩科中各選擇1道試題作答。答題前,請考生務必在答題卡上將所選題號用2B鉛筆涂黑,答完題后,再次確認所選題號。 【必做部分】36. (20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R河是長江水系含沙量最大的支流。N市所在區域是我國的紅薯主產區之一,紅薯是地下塊根作物,喜光喜溫,怕旱怕澇,種植時需要起壟栽培。圖甲示意R河及周邊區域自然地理環境的相關信息,圖乙示意N市所在區域紅薯的起壟種植。(1)說出N市降水特征。 (6分)(2)說明R河含沙量大的自然原因。(6分)(3)分析N市所在區域種植紅薯采用起壟栽培的原因。 (8分)【答案】(1)(6分)年降水量較大(在1000mm以上)(2分);降水的季節變化較大(降水集中在夏秋季或降水夏秋多,冬春少);(2分)雨季較長。(2分)(2)(6分)R河上游(等高線密集)地勢起伏較大;流域內降水集中,多暴雨;上游黃土分布較廣;流域內植被覆蓋率較低;支流多,流域面積廣,水量大;(每點2分,答滿6分為止)(3)(8分)增大受光面積,光照條件好;起壟栽培利于灌溉和排水起壟栽培后土壤通氣性強晝夜溫差大有利于紅薯塊根生長和養分積累37. (22分)閱讀圖文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澳大利亞國土面積869萬km2,人口2300多萬,經濟發達。中國與澳大利亞的經濟發展互補性強,有很好的合作前景。目前中國己成為澳大利亞的最大貿易伙伴。下圖為澳大利亞礦產資源和冶金工業中心的分布圖,下表為澳大利亞向中國出口及從中國進口的主要工礦產品構成表。(l)說出澳大利亞冶金工業中心的主要布局特點。 (4分)(2)從經濟合作互補的角度,分別指出中澳兩國工業發展的優勢條件。 (10分)(3)指出中澳間進出口工礦產品經濟附加值的共同特點,并由此分別為兩國工業生產結構的調整提出合理化建議。 (8分)(2)中國經濟發展迅速,加工工業、制造業等工業基礎好,規模大、體系全。中國人口眾多,市場廣闊。中國是發展中國家,勞動力豐富,勞動力成本低。產品質優價廉,技術水平較低,對資源的需求量大。澳大利亞是南半球的發達國家,科技力量雄厚。地廣人稀,人均資源豐富,資源總量豐富。對質優價廉的工業制品需求量大。有利于開展合作。 【選做部分】43.(10分)【地理——旅游地理】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象鼻山原名漓山,位于廣西桂林市內桃花江與漓江匯流處,因酷似一只站在江邊伸鼻豪飲漓江甘泉的巨象而得名。下圖為桂林象鼻山景觀圖。說出象鼻山景區主要自然旅游資源類型并分析旅游業對桂林市社會經濟發展的有利影響!窘馕觥吭囶}分析:讀圖,看到的象鼻山景觀,有山水,有象形地貌,所以屬于地質地貌景觀及水域風光。旅游業的發展有利于增加地方的經濟收入,如增加外匯收入,回籠貨幣資金等。有利于帶動交通業、餐飲業、服務業等相關產業發展。有利于改善當地的產業結構,增加就業機會。考點:旅游資源的類型與分布,旅游業發展的意義。44.(10分)【地理——自然災害與防治】閱讀材料,回答問題。2012年入冬以來,東北地區(黑龍江、吉林)降水量創1961年以來同期最多紀錄2013年4月,黑、吉兩省正值耕種時節,卻遭受嚴重的春澇。下圖為東北地區示意圖。簡述黑、吉兩省春澇形成的自然原因并對其農業耕種提出合理建議。考點:自然災害的類型及分布,洪澇災害的預防和治理措施。45. (10分)【地理——環境保護】閱讀材料,回答問題。圖A為我國華北某區域簡圖, 圖B為甲、乙兩水文站實測化學耗氧量COD (mg/L)水質狀況曲線圖。 (注:COD的數值越大,則水體污染越嚴重)。說出甲、乙兩處河流水質的差異并解釋原因。(10分)考點:環境污染問題及形成原因。!第1頁 共12頁學優高考網。 窘馕霭妗俊2014淄博市一!可綎|省淄博市2014屆高三3月模擬考試 文綜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173148.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