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項選擇題
1.關于區域的敘述,錯誤的是( )
A.區域都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 B.區域都有一定的面積和形狀
C.區域都有一定明確的界線 D.區域地理環境對區域發展有深刻的影響
2.決定我國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兩個基本因素是( )
A.土壤和植被 B.氣候和地貌 C.水文和土壤 D.植被和水文
讀“珠江三角洲與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和外貿額所占全國比重的變化圖”,回答第3題。
3.以下敘述正確的是( )
A.2001年,長江三角洲地區國際直接投資額占全國的比重首次超過珠江三角洲地區
B.長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額占全國的比重不斷上升,并超過珠江三角洲地區
C.珠江三角洲地區外貿額占全國的比重從1993年起一直呈下降趨勢
D.圖中所示的變化與外商投資區位選擇的變化有關
4.20世紀90年代以來,對比長江三角洲地區,珠江三角洲具有的優勢條件是( )
A.產業基礎良好 B.毗鄰港澳和東南亞地區
C.腹地范圍廣闊 D.技術水平高
5.影響珠江三角洲地區國內腹地范圍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
A.地形的阻隔 B.水源不足
C.夏季氣溫高溫多雨 D.河流航運里程較短
6.以下工業中,最有可能在20世紀60~90年代初從日本遷移到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是( )
A.服裝制造業 B.鋼鐵工業 C.生物制藥工業 D.化學工業
7.該種產業部門的遷移,對珠江三角洲地區發展的影響是( )
A.促進珠江三角洲地區技術密集型工業的發展
B.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能源豐富的優勢
C.有利于發揮珠江三角洲資源豐富的優勢
D.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發展提供契機
8.珠江三角洲工業化與城市化的主要動力是( )
A.外來投資 B.個體私營企業發展
C.鄉鎮企業發展 D.國有大中型企業的建立
下圖表示某產業在世界上的遷移過程,回答9~11題。
9.圖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
A.玩具制造 B.汽車產業 C.石化工業 D.鋼鐵工業
10.該產業部門屬于( )
A.勞動密集型工業 B.技術密集型工業
C.原料指向型工業 D.資金密集型工業
11.導致該產業遷移變化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A.勞動力價格 B.技術 C.交通運輸 D.原料
區域是地球表面的空間單位,不同的區域自然環境有差異,聚落景觀和人類活動也有差異,據此回答12~13題。
12.下列區域特征與對應的主要形成原因連線的組合,正確的是( )
A.海南島全部屬于熱帶氣候──大氣環流
B.廬山是馳名中外的避暑勝地──地面狀況
C.黑龍江漠河是我國冬季氣溫最低的地方──海陸位置
D.青藏高原是我國夏季氣溫最低的地方──緯度位置
13.受區域自然地理環境影響最明顯的人類活動是( )
A.農業 B.工業 C.金融貿易 D.服務業
14.關于“地理信息系統”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是一個在飛機或衛星上對地物進行感知,獲取信息的系統
B.是地圖的延伸
C.能隨時確定自己所處的地理坐標
D.具有全天候、全球性、連續性和實時性的特點
讀“東部沿海地區圖”,回答15~16題。
15.A地區在工業發展的條件上,比F地區優越的是( )
A.高校林立,技術水平高 B.交通運輸便利
C.礦產資源豐富 D.消費市場廣大
16.我國東部沿海地區農業發展的共同條件是( )
A.都位于季風區,雨熱同期 B.水源充足,土壤肥沃
C.地勢平坦,河網密布 D.熱量充足,無霜期長
17.關于山西能源基地“三廢”治理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
A.選煤廠產生的煤泥主要用于發電和供熱
B.占地面積較大且容易自燃的煤矸石經干燥后再利用
C.煤矸石自燃區域進行覆蓋阻氧滅火,防止對大氣的污染
D.廢水主要采用投放化學制劑然后過濾凈化的辦法
規模宏大、舉世矚目的跨世紀特大型水利工程──長江三峽工程建成后,對長江流域的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產生巨大的影響。據此回答18~19題。
18.長江三峽水電站巨大的環境效益主要體現在( )
①緩解華中、華北地區能源供應的緊張狀況,減輕鐵路運輸的壓力
②產生的電能可創造巨大的價值③以清潔的水電替代火電,可大量減少火力發電產生的有害氣體、廢水和廢渣
④可防御長江中下游地區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19.長江三峽工程的興建,在航運上的突出意義表現在( )
①使川江河道加寬、加深,增加了航運能力
②淹沒險灘,使水流趨緩,提高了航運的安全性
③可根本上改變整個長江河段的航運條件
④上游能增加運輸噸位,降低運輸成本,真正發揮“黃金水道”的作用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20.關于東北地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東北區域就是指東北三省 B.東北區域跨三個溫度帶,四個干濕帶
C.三面環山,是我國最大林區 D.耕地面積廣大,但人均耕地少
江蘇是我國城市化發展較快的省區之一,請根據下圖,回答問題。
21.在江蘇省內,城市化水平較高的地區是( )
A.北部地區 B.中部地區
C.北部和中部地區 D.南部地區
22.下圖是我國四個不同地區區域城市化的典型模式,其中代表江蘇省的是( )
23.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城市化發展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城市化主要靠外資推動,形成“遍地開花,分散發展”的局面
B.各個城市分工明確,相互協作,共同發展
C.各個城市功能不清,結構趨同,相互競爭,不利于城市進一步發展
D.隨著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推進,珠江三角洲地區的各個城市的功能結構趨同,使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與城市化的動力減弱
珠江三角洲歷史上以;~塘聞名全國,并且是我國十大商品糧基地之一、三大蠶桑基地之一、最大蔗糖基地。近年來,農業生產結構已經發生巨大變化。據此回答24~25題。
24.珠江三角洲形成“桑基”農業的有利條件是( )
A.地勢低平,河流眾多,水網稠密 B.氣候高溫少雨
C.光照強,晝夜溫差大 D.具有肥沃的紅壤
25.近年來,珠江三角洲農業生產的發展方向為
A.農區牧業基地 B.商品棉生產基地 C.商品糧生產基地 D.出口創匯農業
讀“西電東送示意圖”,回答26~27題。
26.下列有關輸出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有( )
A.北線輸出的既有火電,又有水電
B.南線輸出的是地勢第二、第三階梯交界處的水電
C.北線輸出區的水能蘊藏量居全國第一
D.輸出電能的省區均位于我國西北地區
27.有關輸入地區的說法,正確的有( )
A.輸入地區均位于東部沿海工業地帶
B.輸入地區均有發達的鋼鐵工業基地和優良的海港
C.輸入地區主要能源充足,發展工業所必須的其他資源配套較好
D.輸入地區現在均已經開始使用核電以緩解電能緊缺局面
西氣東輸工程是中國西部大開發標志性工程,整個工程橫貫中國東西部,沿線經過新疆等十個省市。西氣東輸工程全線建成投產,是中國管道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西氣東輸工程已于2005年1月1日實現全線商業供氣。據此回答28~31題。
28.天然氣作為礦物能源,比其它礦物能源所具有的優點是( )
A.比較價格高 B.是可再生能源 C.開采使用方便 D.清潔、燃料效率高
29.“西氣東輸”工程采用管道運輸方式。這種運輸方式的主要特點是( )
A.運具和線路合二為一,管理使用方便 B.損耗大,但連續性強
C.有較大的安全隱患,只適合在白天運輸 D.運量大,且儲運難度低
30.“西氣東輸”管道向北彎曲經過陜北靖邊,其主要目的是( )
A.解決該地區供能不足的矛盾 B.調整該地區產業結構
C.該地區天然氣產量大,氣源多 D.繞過地形復雜區域,便于施工
31.西氣東輸的西段與我國古代“絲綢之路”的路徑基本吻合,其主要原因是( )
A.弘揚愛國主義熱情 B.屬季風氣候,氣候條件優越
C.地形比較平坦 D.勞動力資源豐富
32.下列有關田納西河流域開發與整治的敘述,正確的是( )
A.通過開發與整治,田納西河流域的干旱災害得到了根治
B.通過開發與整治,田納西河流域人均收入已經超過美國平均水平
C.通過開發與整治,田納西河流域實現了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統一
D.通過開發與整治,田納西河流域旅游業發展迅速,但工、農業發展依然緩慢
33.關于田納西河流域綜合開發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田納西河流域以河流的梯級開發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B.田納西河流域以河流的防洪、發電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C.田納西河流域以提高河水的水質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D.田納西河流域以生態環境建設作為流域開發的核心
34.關于河流綜合治理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山地是河流的發源地,在利用過程中要注意水資源的合理分配和水質保護
B.河谷平原是人類集中分布的地區,其生態環境直接影響河流的水質和水量
C.河谷平原是人類集中分布的地區,是生態環境保護的重點
D.山地是河流的發源地,其生態環境對河流的水量和水質影響不大
35.關于田納西河流域的自然背景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田納西河流域內多山,地形起伏較大,因此河流航運十分不便
B.田納西河流域屬于亞熱帶季風氣候,氣候溫暖濕潤,雨熱同期
C.田納西河流域水系發達,支流眾多,只有小部分可通航
D.田納西河流域內礦產資源豐富,成為影響流域綜合開發的重要因素
36.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以重化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是山西省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根源所在
B.山西省應大力發展水產養殖業、輕紡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等
C.山西是我國能源重化工基地,今后還須進一步提高重化工業的比重
D.山西省應對原有的重化工業進行調整,使其產品向深加工、低附加值方向發展
37.下列關于山西煤炭資源優越開發條件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山西煤炭資源豐富,是我國也是世界最大的煤炭基地之一
B.山西煤炭資源煤種齊全,全國10大煤種在山西省都有分布
C.我國能源以消費煤炭為主,對能源的缺口還將進一步擴大
D.山西位置適中,水陸交通都比較發達,有利于煤炭外運
38.關于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從新中國成立時起,國家就加快了對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建設的步伐
B.為了緩解交通壓力,提高煤炭外運能力,山西逐步形成了以鐵路、水運為主,公路運輸為輔的煤炭外運路網體系
C.山西積極建設坑口電站變輸煤為輸電,不僅能緩解交通壓力,也能提高經濟效益
D.山西從“九五”時期進行產業結構的調整,提高了能源的綜合利用程度和附加值
39.田納西河流域位于美國農業帶(區)中的( )
A.玉米帶 B.混合農業區 C.棉花帶 D.亞熱帶作物帶
40.田納西河流域的生態環境問題及其成因組合,不正確的是( )
A.長期高強度地棉花種植—土地退化
B.礦產開采冶煉、擴大耕地面積—植被破壞、水土流失
C.煉銅企業大量排放含硫廢物—酸雨污染
D.氯氟氫化合物大量使用—臭氧層空洞
41.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快,成為我國重要的城市群,與該地區城市化發展密切相關的農業部門是( )
A.畜牧業 B.谷物種植業 C.園藝業 D.遷移農業
42.關于珠江三角洲地區工業化進程中,第二階段的敘述,正確的是( )
A.1985年以后,珠江三角洲工業化進入第二階段
B.珠江三角洲的政策優勢更加明顯
C.勞動密集型產業仍是這一地區發展的主導產業
D.經濟迅速發展,勞動工資水平提高,導致珠江三角洲地區勞動力成本低的優勢逐漸喪失
讀圖甲和圖乙,回答43~44題。
甲圖 乙圖
43.根據圖甲所示規律,發達國家重點發展的是哪一階段產業( )
A.a B.b C.c D.d
44.按圖乙所示,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的是產品的哪一環節( )
A.設計 B.加工 C.營銷 D.設計和加工
45.按兩圖所示規律,發展中國家將永遠落后于發達國家,為了改變這種現狀,發展中國家在接受發達國家產業轉移和發展自身工業方面的做法,正確的是( )
A.全面吸收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
B.著重發展勞動力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產業
C.積極引進處于成熟期的產業
D.在外國企業的幫助下學習工藝和產品創新技能,逐步升級制造能力
讀“我國能源調運”圖,回答46~48題。
46.圖中①、②、③三條路線輸送的主要能源分別為( )
A.煤炭、天然氣、水電 B.石油、天然氣、煤炭
C.天然氣、石油、水電 D.煤炭、石油、天然氣
47.“西氣東輸”管道線路的走向所考慮的主要經濟因素是( )
A.耕地類型 B.人口分布 C.城市分布 D.交通線路
48.“西氣東輸”對西部地區和東部地區發展的主要意義是( )
①有利于西部地區能源開發及相關工業的發展
②有利于改變能源結構,保護生態環境
③不利于西部農業的發展,降低土壤肥力
④減輕東部能源壓力,調整能源消費結構
⑤“西氣東輸”主干管線沿線酸雨會增多
⑥拉動“西氣東輸”主干管線沿線相關產業,經濟優勢進一步發展
A.①②③④ B.③④⑤⑥ C.①③⑤⑥ D.①②④⑥
下圖為三家企業投資建工廠的原料地、加工地和產品市場示意圖,讀圖完成49~51題。
我國三家企業投資建工廠的原料地、加工地和產品市場示意圖
49.下列關于產業轉移的說法,正確的是( )
A.企業將產品生產的全部由原生產地轉移到其他地區的現象稱為產業轉移
B.跨國的產業轉移叫區域產業轉移
C.東亞是國際產業轉移最活躍的區域之一
D.產業轉移只能擴展到某類產品,不可能擴大到某類產業
50.吸引三家企業在我國東部沿海地區三地投資辦廠的最主要因素分別是( )
A.原料、市場、勞動力 B.市場、政策、交通
C.勞動力、政策、原料 D.勞動力、市場、原料
51.三家企業在我國投資辦廠的共同目的是( )
A.為追求更高的利潤 B.為接近原料地
C.為利用廉價的勞動力 D.為接近消費市場
52.下列不屬于影響國際產業轉移主要因素的是( )
A.勞動力因素 B.內部交易成本 C.市場 D.國際間的友好援助
53.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接受發達國家的產業轉移,其有利影響是( )
A.加快本國和本地區的經濟結構調整
B.延長產業升級時間
C.轉移和擴散污染
D.減少就業機會
54.屬于發達國家向海外轉移的產業有( )
A.技術密集型 B.資源密集 C.知識密集型 D.能源密集型
我國海爾電冰箱生產廠,經過十幾年的發展,從產品單一的電冰箱增加了空調、洗衣機、熱水器、電視機等,成為一個企業集團。該企業集團產品開始在國內銷售,以后產品逐漸銷往國外,目前已經在數個國家投資辦廠,以避開貿易壁壘,據此回答55~56題。
55.影響該企業區位選擇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場 B.動力 C.原料 D.資金?
56.隨著關稅等貿易壁壘降低,該公司仍然保持在國外的生產布局,原因是( )
A.利用廉價勞動力 B.降低能源消耗
C.降低產品運輸成本 D.提高管理水平?
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于2004年10月25日在京召開。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國務院南水北調工程建設委員會主任溫家寶主持會議并講話。他強調,建設南水北調工程,是黨中央、國務院作出的重大決策。國務院有關部門和工程前線省市要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加強領導、密切配合、精心設計、精心施工、扎實推進南水北調工程建設。讀圖回答57~60題。
57.有關南水北調工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
A.西線調水線路是從金沙江、岷江將水調到黃河
B.東線方案調水線路全部都位于我國地勢的第一級階梯上
C.南水北調工程可以從根本上解決華北地區缺水的矛盾
D.南水北調工程的建設將會優化我國的資源配置,支持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58.南水北調工程東線方案,需要逐級提升水位,這一做法的主要原因是( )
A.東部地區經濟發達,用水量大 B.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高
C.長江中下游平原的海拔比華北平原低 D.黃河是“地上河”
59.南水北調是解決北方用水緊張的舉措之一,選擇正確答案( )
A.北調的原因是北方人口密集、工業耗水量大
B.東線方案是利用京杭運河、從太湖提水北送
C.中線要穿越秦嶺中段、跨過黃河到華北
D.三條路線中,西線的工程量最大
60.南水北調工程全部竣工后,所產生的巨大影響是( )
①長江下游水量減少,其通航能力會大大降低
②基本解決北方的缺水問題
③南方與北方的生態都會受到一定的影響
④徹底解決長江流域的洪澇問題
A.①④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參考答案
1~5:C B D B A 6~10:A D A A A 11~15:A B A B C 16~20:A C C B C
21~25:D C B A D 26~30:A A D A C 31~35:C C A C D 36~40:A D C C D
41~45:C D A B D 46~50:A C D C D 51~55:A D A B A 56~60:C D C A B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270111.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