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選擇題 共60分)說明:1.本試卷分為第Ⅰ卷(選擇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考試時間100分鐘,滿分100分。2請將第Ⅰ卷答案用2B鉛筆填涂在機讀答題卡,第卷答案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寫在答題卡指定位置。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右圖為北半球甲、乙兩地某日“太陽視運動路線圖”,底圈為地平圈,箭頭為視運動方向,∠1=∠2=22°,回答1—3題。1.甲和乙兩地的地理緯度分別是 A.23°26′N和90°NB.66.5°N和90°SC.22°N和68°ND.68°N和90°N2.該日南半球出現極夜的最低緯度是A.22°S B.68°S C.70°S D.66°34′S3.開普敦該日太陽升起的方向是A.東北 B.東南 C.正東 D.正北在決定建三峽工程之前,專家曾對阿斯旺工程的經驗教訓進行過研究:阿斯旺大壩在獲得灌溉、防洪、航運、發電等多方面效益的同時,也產生了一系列環境變化,主要是河口魚獲量減少、下游農田因失去淤泥肥源而變得貧瘠,土地鹽堿化,海水侵蝕加重等。結合下圖,完成4—5題。4.下列關于兩個工程利弊的敘述,正確的是A.三峽工程的首要目標是為華北地區供水B.三峽工程對生態環境的有利影響主要是在中下游C.阿斯旺工程的首要目標是防洪的需要D.阿斯旺工程對生態環境的不利影響主要在庫區5.年泄洪量比較,三峽工程遠高于阿斯旺工程的原因是A.三峽工程位于階梯交匯外,河流落差大 B.三峽工程處于熱帶季風氣候區,降水量豐富C.阿斯旺工程地處熱帶沙漠氣候區,降水稀少 D.阿斯旺工程上游農業發達,取水量較大2008年7月26日,中國社會科學院舉辦了下圖所示地區部分國家大使論壇,其目的是促進中國和該地區的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協助中國企業開拓該地區市場,以經貿活動為切入點,促進中國與該地區國家之間的聯系。結合下圖完成6-8題。6.右圖中為我國寶鋼提供大量原料的國家是A.甲國 B.乙國C.丙國 D.丁國 A.降水充足 B.氣候溫和 C.土地租金低 D.交通便利A.全年溫和濕潤,溫岸暖流的影響B.降水少、溫差大,受地形的影響C.全年高溫少雨,沿岸寒流的影響D.降水豐富、雨熱同期,季風環流的影響9.①②兩河三角洲處的自然植被分別是①荒漠 ②熱帶季雨林 ③亞熱帶常綠硬葉林、軄啛釒С>G闊葉林 ⑤溫帶落葉闊葉林A.①③B.①⑤C.③④D.②⑤10.初冬和早春,②河上游河段易發生決堤現象,這種現象還可能發生在A.萊茵河B.烏拉爾河 C.伏爾加河D.葉尼塞河讀兩國輪廓圖,回答11~12題。1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甲、乙兩國面積相當 B.甲、乙兩國都位于非洲C.乙國瀕臨比斯開灣 D.甲國位于西半球12.與乙國相比,甲國A.氣候炎熱干燥 B.上升氣流更強C.光照強,溫差大 D.受西風影響時間長下表為四個國家2007年能源消費情況。讀表,回答13-15題。國家能源消費總量16.甲、乙兩地所在國家分別是 A.印度、澳大利亞 B.埃及、巴西C.印度、巴西 D.埃及、澳大利亞17.甲、乙兩地所在國家在自然地理特征方面相似的是 A.都是所在大洲面積最大的國家 B.都位于太平洋與印度洋之間的航運要道上 C.境內熱帶荒漠面積都比較大 D.境內都有一條縱貫南北、流量豐富的大河18.關于甲、乙兩地所在國家經濟發展的敘述,正確的是 A.甲地所在國家是世界重要的長絨棉生產國 B.乙地所在國家水稻種植業發達C.兩國都是本洲的發達國家 D.旅游業是兩國的經濟支柱讀德國面積、人口、主要工業產品占世界總量的比重表,并根據德國的有關知識,回答19-21題面積人口鋼煤發電量汽車世界%100100100100100100德國%2.51.35.17.04.514.219.從表中看出,德國是世界上A.發達的工業國?B.發達的農業國C.經濟發展較快的國家? D.經濟基礎薄弱的國家德國農業比重很小,僅占國民總產值的1.6%,但機械化程度高,以乳肉畜牧業為主。德國北部平原地勢低平,冬冷夏涼,土壤貧瘠,德國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土地,在德國北部形成了A.全國重要的糧食生產基地? B.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區C.全國林業基地?D.以水果、蔬菜為主的農業區德國85%的人口居住在城市,人口分布比較均勻,中小城市散布全國,人口超過百萬的城市僅有三個,據此,可以看出德國是一個A.大中城市為主的國家? B.中小城市為主的國家C.農業人口占多數的國家? 城市集中分布的國家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④23.四條河流中,由于修建水庫大壩,使海岸線不斷向后退縮,并引起下游土壤鹽堿化的河流是在A.圖① B.圖② C.圖③ D.圖④24.下圖中C港和D港相比較A.沿岸同為暖流 B.沿岸同為寒流C.多雨期一致 D.高溫期一致下圖為世界地圖上的一段緯線,P點以西為海洋,Q點以東為海洋,PQ為陸地。判斷25-27題。25.下列四項,屬于X地所在國的是A.好望角 B.泰姬陵 C.大堡礁 D,格林尼治天文臺26.北京一年中雨量最多的季節,X地A.時逢干季 B.盛行東北季風C.每月降水量在10mm以下 D.氣旋活動頻繁27. Y地所在國A.處于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 B.東岸附近海域有寒流流過C.是世界上主要的小麥出口國之一 D.是世界主要水稻生產國之一讀下圖,完成28-30題。28.乙城位于甲城的A.東南方向 B.西南方向C.東北方向 D.西北方向如果甲城游客在當地時間5時日出景觀,則此刻乙城最有可能A. 陰雨霏霏午已過 B. 萬家燈火闌珊處C.赤日炎炎似火燒 D.朝陽蔚海霞滿天有甲、乙兩城敘述正確的A、甲、乙兩城高溫同期、降水不同B、甲、乙兩城雨季都在冬季C、甲、乙兩城沿海都有暖流經過D、兩地附近都是所在國主要小麥產區第Ⅱ卷 (非選擇題 共40分)31.讀圖后回答下列問題。(21分)(1)圖中20℃等溫線分布有多處彎曲變化,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①處等溫線向北彎曲的原因是 。②處等溫線向南彎曲的原因是 。③處等溫線向北彎曲的原因是 。(2)簡析丙海域正常年份洋流運動主要形式,及其對海洋環境和沿岸地區氣候的影響(6分)。(3)甲地所在國出口的農畜產品主要是 和 ,簡要分析甲所在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有利條件。(6分)(4)分析乙地所在國首都由沿海遷往內陸的主要原因。(3分)32.圖1是“沿32°N局部地區地形剖面圖”,圖2、圖3分別是“氣溫降水玫瑰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1中①是 ,(海洋名稱)③是 。(湖泊名稱)目前③海海平面每年下降1米左右,試從自然因素和人為因素兩方面分析其形成原因。(6分)(2)從地質結構的角度分析,③處形成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2分)(3)圖2、圖3中反映該區域氣候類型的是圖 ,(填數字代號)另一圖所表示的氣候特點與本區域氣候特點的最大差異是什么?其所屬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什么?(4)目前,圖1區域最主要的地區性沖突和不安全因素是什么?簡述其成因。(至少答出三條)一、單項選擇題(本題共有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第12頁 共12頁學優高考網!陜西省榆林一中2015屆高三第一次模擬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14667.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