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共60分)
一、
(-)單項選擇題:
圖1為我國某地地質剖面示意圖,圖中河流平直并與該剖面垂直,圖中太陽光線為該地正午時的太陽光線(此時北京時間為12點48分)。此日我國各地達到一年中晝最短、夜最長。讀圖回答1—2題。
1.該地的經緯度為
A. 38°34'N, 132°E B. 35°34'N,108°E C. 48°34'N,132°E D. 38°34'N,108°E
2.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 該地河流流向可能為自東向西
B. 該地植被為亞熱帶常綠闊葉林
C. 該地乙坡比甲坡更容易發生地質災害
D. 該地樹木枝葉甲坡南側更茂盛,乙坡北側更茂盛
圖2為某月沿120°E經線海平面平均氣壓分布圖,讀圖完成3—5題。
3.“某月”可能是
A.l月 B.4月 C.7月 D.10月
4.該月份甲地盛行
A.東南風 B.西北風 C.西南風 D.東北風
5.該月份
A.夏威夷高壓勢力強大 B.我國東部盛行偏北風
C.大陸上等溫線向北凸 D.氣壓帶、風帶位置偏北
圖3是2010年第11號臺風“凡亞比”的路徑示意圖。讀圖回答6—7題。
6.當臺風中心位于圖中P地時,漳浦的風向是
A.東南風 B.東北風
C.西南風 D.西北風[
7.以臺風的行進路徑為界,順著臺風行進方向,臺風可分為左半圓和右半圓。航海者認為右半圓比左半圓危險性更大(如圖4),其最主要原因是
A.右半圓與大陸的距離較近,風險大
B.右半圓的風向和臺風的移動方向接近—致,風速加強
C.左半圓緯度偏低,地轉偏向力較小,風速較低
D.左半圓的風向和臺風的移動方向接近—致,風速加強
讀圖5我國東部某城市2005—2010年“外人口流向調查統計圖”,回答第8題。
8.該市外人口流向的變化,將會
A.促進郊區的城市化進程 B.解決城區的環境污染問題
C.使城市的服務范圍縮小 D.使城區的第三產業大量向郊區轉移
圖6為“中國農業綜合開發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9—11題。
9.造成我國各地農業生產發展差異的最主要因素是
A.水、土壤 B.勞動力、技術 C.氣候、地形 D.市場、交通
10.與①區相比,③區糧食生產的優勢條件是
A.機械化水平高B.土壤肥力高C.水熱資豐富D.人均耕地面積大
11.下列地區,既體現因地制宜、又符合可持續發展原則的農業生產活動是
A.②區進行鹽堿地改良,發展節水農業 B.③區充分利用光照優勢,發展大棚農業
C.④區加速開發熱帶森林,擴大種植園面積 D.⑥區增加牲畜數量,擴大畜牧業規模
稀土被譽為 “新材料之母”,廣泛應用于光學、電子信息、航空航天、核工業等尖端科技領域。目前我國的稀土儲量占世界的30%,卻長期以供應了國際97%的市場需求。讀圖7,回答12—13題。
12.圖中甲地是我國稀土礦產量最多的地區,該地的稀土開采業屬于
A.市場指向型 B.原料指向型 C.技術指向型 D.動力指向型
13.下列有關說法,正確的是
A.甲地稀土儲量大,要充分發揮資優勢,加大力度進行大規模開采
B.乙地是農耕區,應注意合理灌溉,防止土壤次生鹽堿化
C.丙地水充足,土壤肥沃,可以大力發展柑橘、蘋果等 經濟作物
D.丁地河段徑流量小,水質不好,最好大量抽取地下水使用
14.據國家環保部公布的2010年環境年報獲知,近半數的監控城市有酸雨,酸雨率為100%的城市主要集中分布在四川、江蘇、江西、浙江、福建、上海等省市。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A.上述省市均分布在長江以南 B.降水量大是上述省市酸雨嚴重的主要原因
C.酸雨使農作物 減產、森林植被受損 D.減少CO2排放是防治酸雨的根本措施
旅游愛好者王曉名飽覽了祖國的大好河。他在游行日記中繪制了祖國輪廓圖和一些地形剖面圖、景觀圖,并寫到“美麗的中華,不論你怎么看她,都有一種誘人的美。”讀圖8,完成15題。
15.王曉名的下列描述正確的是
A.春季,沿g—h線自西向東所遇到的情形有:地勢坦蕩—陰雨連綿—青翠茶園
B.進入六月,c—d線附近,自北向南環境特征可能是:林海雪原—塵暴肆虐—陰雨連綿
C.秋天,從e—f漫步,扭曲的胡楊林訴說著古老的明—“塞外江南”的風吹稻花香兩岸—掛滿枝頭的蘋果、又大又紅
D.a—b自北向南依次為:雪峰連綿—駝鈴叮當—峽谷眾多、水能豐富—地面平坦、青水秀
讀圖9“沿200經線所作的剖面圖”,回答16—18題。
16.造成A—F自然帶變化的最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水分 C.熱量 D.洋流
17.G的成因是
A.亞歐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 B.亞歐板塊與非洲板塊碰撞形成的
C.非洲板塊與印度洋板塊碰撞形成的 D.美洲板塊與太平洋板塊碰撞形成的
18.關于K、R兩地敘述正確的是
A.K地的鹽度比R地鹽度低 B.船由K地向東經霍爾木茲海峽到印度洋
C.船由R地向西經直布羅陀海峽到大西洋D.船由K地向西穿過海峽時逆水而行
(二)雙項選擇題:
讀圖10“某區域等壓線圖(單位:百帕)”,回答19題。
19.關于圖中A、B兩處等壓線數值的說法,正確的是
A.A處的數值為1004 B.A處的數值為1012
C.B處的數值小于1020 D.B處的數值大于1 020
西太平洋副熱帶高壓(簡稱副高)是影響我國大陸的重要天氣系統。我國東部的主要鋒面雨帶,通常位于副高脊線以北5~8緯度距離處,并隨副高的北進南退而移動。圖11是某同學繪制的“副高對我國天氣影響示意圖”。讀圖回答20—21題。
[:學科網ZXXK]
20.該同學繪制的示意圖中有兩處明顯錯誤,錯誤點及理由分別是
A.“北方的冷空氣” —這個季節不存在 B.“溫暖濕潤的氣流” —氣流方向錯誤
C.“ 我國主要鋒面雨帶” —鋒面雨帶應在副高北側
D.“副高控制下高溫晴熱” —副高控制下多陰雨天氣
21.圖中副高所處的位置,一般出現的月份是
A.五月 B.六月 C.七月 D.八月
近年,每年農歷新年過后,都會形成農民離鄉外出打工大潮。與以往不同的是,這兩年,浙江、江蘇、廣東等傳統用工大省出現了“用工荒”。而在湖北、四川等省,當地政府和企業出臺了更多的措施“截留”民工。據此回回答22—23題。
22.導致“用工荒”出現的主要原因是
A.地方政府出臺政策限制民工的流動 B.沿海省份對外務工人員需求量大幅上升
C.沿海勞動密集型產業不能提供相對更好的工資待遇
D.勞務輸出省份加工制造業和服務業對民工需求量增大
23.關于“用工荒”影響的敘述正確的是
A.成為沿海中低端制造業轉移的一大推力 B.導致沿海經濟出現整體下滑的趨勢
C.促進中西部地區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 D.推動中西部地區的社會經濟發展
2010年12月1日,國家正式批復成立“西省國家資型經濟轉型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所謂資型經濟,主要是指依靠區域資優勢,通過對資的開采、初級加工,形成初級產品的經濟增長模式。據此回回答24—25題。
24.有關西“資型經濟”的敘述正確的是
A.帶動三大產業協調發展 B.經濟發展有較強的持續性
C.易受經濟形勢變化的影響 D.使西省成為全國能供應基地
25.西實施經濟轉型試驗的原因包括
A.煤炭等資已近枯竭 B.單位GDP能耗高
C.工業產品的市場日漸狹小 D.區域生態環境遭受嚴重破壞
圖12中甲、乙表示兩個不同地區。讀圖完成26題。
26.若甲、乙分別表示美國的東北部和西部沿海地區,則關于圖中箭頭的敘述,正確的是
A.乳畜產品運輸方向 B.煤鐵資運輸方向
C.二戰后工業擴散方向 D.20世紀60~70年代人口流動的方向
第Ⅱ卷 綜合題(共60分)
姓名___________ 學號___________
二、綜合題:本大題分必做題(27—30題)和選做題(31—32題),共計60分。
27. (10分)新疆是我國面積最大的省份,位于我國西北內陸地區,自然地理環境獨特,對農牧業生產影響深刻。
材料一 坎兒井是當地獨具特色的灌溉用水利工程,其結構大體上是由豎井 、地下渠道、地面渠道和“澇壩”(小型蓄水池)四部分組成。
材料二 近年,新疆“紅色產業”發展紅紅火火蓬蓬勃勃,“紅色產業”是該地區紅色農產品及其加工產業的統稱,紅花、番茄、枸杞是該地區“紅色產業”的三大支柱,其中番茄醬是重要出口創匯產品。圖13為“新疆主要紅色作物分布及種植面積示意圖”。
材料三 新疆2006—2008年工業構成的增量及增速;
時間工業構成比上年增加(億元)比上年增長%
年輕工業81.6210.6[
重工業1063.5115.3
年輕工業111.2115.5%
重工業1212.9715.2%
年輕工業140.109.8%
重工業1587.2516.1%
(1)水資是影響新疆經濟活動的主要限制性因素,試述該地區河流的水特征,并結合當地自然環境特征分析為什么要大力發展坎兒井。
(2)讀材料二,試述新疆紅色作物的分布特點并分析其原因。
(3)試述新疆番茄色紅、質優的重要自然原因及大力發展“紅色產業”時可能導致的生態問題。
(4)讀材料三,歸納新疆工業內部結構的特點及增速特點。
28.(9分)讀下列材料,分析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10年12月,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合作機制, 至此,“金磚四國-BRIC”變為 “金磚國家-BRICS”。2011年4月14日,中國、巴西、俄羅斯、南非和印度“金磚五國”領導人在中國海南三亞 舉行會晤,會晤的議題涉及國際金融、國際經濟形勢、發展問題、金磚國家合作等內容。
材料二 圖14“南非示意圖”
材料三 圖15“海南島相關信息圖”
(1)南非正式加入“金磚國家”時,當地晝夜長短狀況是__________,南非最主要自然帶是_________________,對該自然景觀進行資環境方面的調查時運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______________。
(2)好望角附近是世界重要航線經過的海域,但冬季和夏季從大西洋繞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的船舶航速往往有較大差異,冬季航速比夏季航速_______(快、慢),試從大氣環流角度分析造成這一現象的原因。
(3)讀材料三:海南島的地勢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判斷依據是__________________。
(4)根據圖示信息分析說明該島東、西兩側的經濟產業結構的差異及原因。
西側:差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東側:差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9分)圖資料,完 成下列各題。
桑蠶的適養溫度為20~30℃,生長周期約l個月。桑蠶的飼養需要投入的勞動量較大。我國桑樹分布廣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蠶絲生產及其產品出口國,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國傳統的桑蠶絲主產區。自20世紀末,我國桑蠶養殖業開始了空間轉移。圖16示意我國 2000年與2007年桑蠶繭產量(產量大于0.1噸)的省區分布。
(1)據圖簡述我國桑蠶養殖業的發展特點。
(2)簡述廣西桑蠶業迅速發展的優勢地理條件。
(3)有人建議貴州向廣西學習,大力發展桑蠶業。你是否贊成?簡述理由。
30.(12分)分析材料和圖表,結合有關知識,完成下列各題。
材料一 古馬里是13世紀-16世紀期間西非草原上繁榮的貿易帝國。圖17示意該區域的地理環境。
材料二 N國是非洲的人口大國,需要大量進口糧食。近年,中國與N國積極合作,在該國推廣高產水稻種植。表3表示N國主要糧食作物的構成。
表3
水稻玉米雜糧其它合計
占播種總面積比例(%)8.O12.O74.25.8l00
占總產量比例(%)5.O4.988.81.3100
(1)指出尼日爾河從P點到Q點河段的水量變化趨勢,并分析其自然原因。
(2)比較甲、乙兩地6—8月降水量的主要差異,并分析原因。
(3)簡述在N國推廣高產水稻種植將面臨的限制性因素。
(4)根據古馬里帝國所處的地理環境,分析其興盛的可能原因。
【選修模塊】
31.【海洋地理】圖18為加勒比海位置示意圖,圖19為北海位置示意圖,讀圖回答問題。(10分)
(1)與北海相比,加勒比海海水物理性質特點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成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兩海域可開發利用的海洋資有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等。(3)開發兩海域資均需應對的海洋災害是___ ______ ;引發該災害的天氣系統分別是:北海___________;加勒比海___________。
32.【環境保護】讀材料及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材料一:世界某區域圖(圖2 0)
材料二:甲地經濟發展與生態環境關聯圖(圖21)。
(l)材料2中①表示____________,② 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受盛行風影響,該現象最有可能向_____(方向)擴展。
(2)圖20中乙地存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______________,造成的直接結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1963年,圖中湖泊的面積為2.5萬平方千米,到2001年,其面積已減少為不到1500平方千米。據專家預測,該湖泊20年后可能從地球上消失。試分析該湖泊面積縮小的主要原因 。
答案
一、選擇題(60分):
二、綜合題(60分)
29.(2010年全國新標卷)(9分)
(1)全國總產量增長較快(總述2分):
傳統主產區中,珠江三角洲發展較快,其他發展緩慢;廣西發展迅速,成為最大的桑蠶養殖省區;其余省區(大于0.1噸)多數有發展,只有新疆減產較大。
東部原產量大,增長量較少,中部有明顯增長,但總產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廣西為代表增長迅速;主產區由東部轉移到西部(總產量2000年以東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分述中廣西點1分,其它1分)
(2)熱量資豐富(緯度較低) 勞動力豐富且價格較低 離珠江三角洲較近,便于引進生產技術(經驗)和銷售產品(3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7792.html
相關閱讀: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