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屆高考政治熱點專項復習檢測題及答案
專題二:天宮一號蒼穹追夢,航天大戲再掀高潮
熱點導航
專題概要
2011年9月29日21時25分45秒,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主要目的是與后續發射的神舟飛船開展交會對接試驗,并初步建立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下一步研制建設載人空間站積累經驗。
天宮一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即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建立空間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國空間站的起點,標志著我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2011年11月3日凌晨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我國在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的任務規劃,2012年內將開展“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
近年,從“嫦娥奔月”到航天員太空漫步,中國航天大戲不斷上演。2011年,“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太空會師,又將拉開一波中國航天交響曲的序幕。“螢火一號”、“嫦娥三號”以及“夸父計劃”的太陽探測衛星等,在接下的幾年里將會相繼閃耀太空。
2012年備考要重點關注以下三個主題:
1.天宮一號升空,中華續寫新輝煌
2.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3.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發展,展現中華民族精神
觀點提煉
1.這次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主要目的是與后續發射的神舟飛船開展交會對接試驗,并初步建立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下一步研制建設載人空間站積累經驗。
2.“天宮一號”升空標志中國向空間站時代邁出堅實一步。我國在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
3.神州八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重大跨越。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成果,是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新的勝利。
4.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對于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發展目標、奮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5.我國航天航空事業的發展帶動了國內相關專業的自主創新及發展。
專題透析
主題一:天宮一號升空,中國航空航天事業續寫新輝煌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9月29日21時25分45秒,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這次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主要目的是與后續發射的神舟飛船開展交會對接試驗,并初步建立載人空間試驗平臺,為下一步研制建設載人空間站積累經驗。天宮一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即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及建立空間實驗室);同時也是中國空間站的起點,標志著我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胡錦濤等領導同志對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發射成功表示熱烈祝賀,向為此作出貢獻的廣大科技工作者、干部職工和解放軍指戰員表示親切慰問,勉勵大家再接再厲、頑強拼搏,圓滿完成我國首次空間交會對接任務!疤鞂m一號”升空標志中國向空間站時代邁出堅實一步。
材料二:2011年11月3日凌晨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我國在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成功,將意味著繼美、俄之后,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這將為我國今后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探索、建造中國載人空間站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正在法國戛納出席二十國集團領導人第六次峰會的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聞訊后,第一時間發賀電。賀電說,神州八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標志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重大跨越。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成果,是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新的勝利,對于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發展目標、奮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高考預測】
1.闡述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新成績的經濟意義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航天科技的發展有力的推動生產力的發展,能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促進產業結構的優化升級,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動國民經濟的增長。
(2)空間科學實驗的發展,能開發新的產品,有利促進生產的發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
(3)有利于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交會對接表明我國發射技術的準確性,會使中國商用衛星發射市場擴大,從而帶巨大的商機。
(4)有利于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提高勞動生產率,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維護我國的戰略利益。有利于提高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振奮我國民族精神和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2.從政治常識角度,說明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新成就對我國和世界的影響。
(1)當前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為核心的綜合國力的競爭。我國要在未國際競爭中處于有利地位,就必須大力發展經濟和科技。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新成就極大的增強了我國的綜合國力,從而進一步提高我國在國際社會的地位。
(2)國家力量是影響國際關系的重要因素。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新成就增強了我國的國際力量,使我們在處理國際關系時更好的維護我國的國家利益。
(3)和平和發展是當今國際社會兩大主題。我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新成就以及在開發外層空間方面邁出的實質性一步,增強了愛好和平國家的力量,有利于維護世界的和平和發展。
3. 我國航天事業取得新成就體現了哪些哲學道理
(1)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促進科學事物的發展。航天事業取得新成就說明“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鼓舞著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促進了我國航天事業的發展。
(2)認識對實踐具有反作用。我們可以在正確的認識指導下進行有目的有計劃的實踐活動。
(3)聯系、發展具有普遍性,要用聯系和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天宮一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也是為建立中國空間站做準備。
(4)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既要重視量的積累,又要不失時機的促進飛躍。
(5)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以載人航天精神,為我國航天事業做出新的重大貢獻的同時,實現了人生的價值。
主題二: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建設創新性國家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11月3日凌晨1時36分,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與神舟八號飛船成功實現首次交會對接,我國在突破和掌握空間交會對接技術上邁出了重要一步。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的任務規劃,2012年內將開展“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載人空間站工程是中國載人航天“三步走”的最后一步。
材料二:2011年 11月3日1時28分,“神舟八號”上的對接環觸到“天空一號”對接機構;1時36分,兩個航天器成功對接。為了這7分多鐘的完美一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參與奮斗了16年之久。為了使樣機達到空間對接任務所要求的性能指標,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05所牽頭匯集全國多家單位,逐個攻克技術難關,帶動了國內相關專業的自主創新及發展。
材料三:2011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的賀電。賀電說,希望你們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團結協作、創新進取,為繼續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科學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高考預測】
1.從經濟常識角度,說明為什么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
(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自主創新能力是一個國家競爭力的核心。
(2)自主創新是走新型工業化道路,落實科學發展觀,實現經濟增長方式根本轉變的需要。粗放型經營造成資的巨大浪費和環境的破壞,因此,要實現經濟增長方式的根本轉變,就要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3)建設創新型國家是產業結構優化升級的需要,是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重要途徑,是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必然要求;有利于調整產業結構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建設資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建設生態明。
(4)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建設創新型國家是增強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能力的需要,有利于提高科技水平和對外開放水平,提高我國經濟的國際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
(5)我國自主創新能力弱,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核心技術匱乏,成為制約中國社會發展的瓶頸。
2.指出黨和政府加強我國科技自主創新能力的政治學依據
(1)中國共產黨是我國的執政黨,是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是中華民族、中國人民和中國工人階級的先鋒隊,黨的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充分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代表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的要求,說明了黨的先進性,體現了黨的政治領導。
(2)中國共產黨代表中國最先進生產力的發展要求,代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重視科技創新能力,是中國共產黨實踐“三個代表”重大思想的體現。
(3)國家具有組織社會主義化建設的職能。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離不開政府的管理引導和支持,提高科技創新能力,是提高全民族科學化素質,履行化職能的要求。
(4)我國政府的宗旨是為人民服務,工作原則是對人民負責。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可以促進經濟和社會發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質量,這是其宗旨和原則的體現。
(5)當代國際競爭的實質是以經濟和科技實力為基礎的綜合國力的較量。由于我國目前科技進步在經濟增長貢獻率所占比重過低,因而使許多產業和產品缺乏綜合國力,也影響了綜合力的提高。因此,要增強綜合國力,必須加強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3.從政治生活角度,談一談我國應如何建設創新型國家。
(1)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落實科學發展觀,走中國特色自主創新道路。
(2)加強國家的經濟職能和化職能,深化“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
(3)推進科技體制改革,健全法律法規,加快國家創新體系建設。
(4)加強黨的領導,全面貫徹黨的指導防治。深入實施科教興國和人才強國戰略。提高全民族的創新意識,提高國民的科學化素質。
(5)堅持以人為本,讓科技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提高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能力
4.從哲學角度說明應如何培養科技自主創新能力
(1)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實事求是。要走中國特色的自主創新之路,要遵循科技規律主認識規律,創造條件,克服困難,走自主發展之路。
(2)要在尊重客觀規律的基礎上正確發揮主觀能動性,培養創造性思維,大膽創新,勇于實踐。
(3)發展具有普遍性、客觀性。要用發展的觀點看問題,培養創新意識,創新精神,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4)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充分重視內因的作用,培養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關鍵是靠我們自己。
主題三:中國航天航空事業發展,展現中華民族精神背景材料
背景材料
材料一:2011年11月3日1時36分,“神舟八號”和 “天空一號”成功對接。為了這7分多鐘的完美一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參與奮斗了16年之久!疤鞂m一號”共加注燃料450多噸,這么多燃料裝在12個儲藏箱里,每個儲藏箱都相當于一個標間大小,而航天燃料極其昂貴,每千克需要近2萬美元。安裝在“神舟八號”和“天宮一號”上的對接機構共有118個傳感器進行測量,5個控制器接發指令,上千個齒輪軸承進行力和運動的傳遞,通過18個電機和電磁拖動機構進行動作,由數以萬計的零件和緊固件組成。為了確保兩個航天器在太空成功對接,在“上天”之前必須在地面上開展大量試驗。對接機構地面試驗系統牽涉到復雜的地面模擬技術,其中許多試驗設備只能自行研制、自主創新。由805所牽頭,匯集國內多家單位,成功研制開發了4個大型試驗設備,一舉使我國太空對接的地面模擬技術躋身世界一流,創造了“外國有的我們有、外國沒有的我們也有”的試驗條件,使國外同行刮目相看。
材料二:歲月因平凡而偉大,事業因執著而非凡。任何一次對高難技術的攻克過程也是一支研制隊伍的成長過程。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早期的對接機構預研小組只有6人,他們用生命中最寶貴的10年,奠定了對接機構堅實基礎。隨著事業的召喚,一大批年輕人加入到對接機構的研制隊伍中!拔覈状翁战粫䦟尤蝿盏膱A滿完成,將永遠載入世界載人航天史冊!鄙虾:教旒夹g研究院試驗隊隊長駱劍說,“16年的研制歲月,我們與對接機構一起度過了無數個不眠之夜,在戰勝無數個困難和挫折的過程中,我們和對接機構一起成長、一起成熟,我們已經成為朋友、成為兄弟、成為心心相印的親人,我們祝福它的太空之旅一帆風順!”
高考預測
1.“神舟八號”和 “天空一號”的成功對接,體現了什么經濟生活道理。
(1)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具有強有力的宏觀調控!吧裰郯颂枴焙 “天空一號”成功對接的關鍵是黨和國家高度重視以及社會主義社會具有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
(2)財政具有促進資合理配置的作用。航空航天事業的發展需巨額費用,離不開財政的支持。我國財政具有促進科教事業發展的作用。
2.分析說明天宮一號飛天夢想實現過程體現的哲學依據
(1)意識對物質具有反作用,正確的意識能指導人們的實踐活動。大型試驗設備、高難技術的攻克無不體現了意識的反作用。
(2)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原理!吧裰郯颂枴焙 “天空一號”的成功對接離不開118個傳感器進行測量,5個控制器接發指令,上千個齒輪軸承進行力和運動的傳遞,通過18個電機和電磁拖動機構進行動作,由數以萬計的零件和緊固件組成。
(3)事物是普遍聯系的,要用聯系的觀點看問題。掌握系統優化的方法。由805所牽頭,匯集國內多家單位,成功研制開發了4個大型試驗設備,一舉使我國太空對接的地面模擬技術躋身世界一流,體現上述原理。
(4)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質變是量變的必然結果。既要重視量的積累,又要不失時機的促進飛躍。16年的研制歲月,無數個不眠之夜,才換“神舟八號”和 “天空一號”的成功對接。
(5)事物的發展是前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在戰勝無數個困難和挫折的過程中取得最后的成功。
(6)人生的真正價值在于對社會的貢獻。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的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使我國首次太空交會對接任務的圓滿完成載入世界載人航天史冊的同時也實現了自身的價值。
熱 點 演 練
一、
根據中國載人航天工程交會對接的任務規劃,中國在2011年發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再發射“神舟八號”。組合體飛行12天左右,將進行第二次交會對接試驗。2012年內將開展“神舟九號”、“神舟十號”與“天宮一號”的空間交會對接試驗,其中至少有一次是載人飛行。據此回答1~4題。
1.“天宮一號”的成功升空( )
①說明我國的科技實力和綜合國力又上了一個新臺階
②標志我國科技總體水平已步入世界先進國家的行列
③是廣大航天科技工作者艱苦奮斗、自主創新的結果
④為我國深空探測活動的持續開展奠定了技術基礎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2.上述材料說明( )
A.實踐是認識的 B.量的積累達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質變
C.認識是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的 D.新事物的發展前途是光明的
3.“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是我國自主研制的結果。我國之所以高度重視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是因為( )
①創新是民族進步的靈魂,是國家發展的不竭動力
②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有利于增強獨立自主和自力更生的能力
③它是我國當前的中心工作
④它是當代國際競爭的需要
A.①③ B.②③④ C.①② D.①②④
4.天宮一號發射成功體現的政治生活道理是( )
A.我國已經成為科技大國和科技強國B.我國綜合國力將得到進一步提升
C.促進科技發展是我國政府的主要職能 D.科學執政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執政方式
2011年11月17日,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對天宮一號與神舟八號交會對接任務圓滿成功的賀電。賀電說,希望廣大航空科技工作者大力弘揚“兩彈一星”精神和載人航天精神,戒驕戒躁、再接再厲,團結協作、創新進取,為繼續推動我國航天事業科學發展,為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奮斗目標、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據此回答5~6題。
5.胡錦濤總書記的特別叮囑,啟示我們( )
A.要貫徹落實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 B.要發揮正確意識對事物發展的促進作用
C.要處理還整體與部分的關系 D.要堅持對人民負責的原則
6.“天宮一號”飛行任務是整個交會對接的基礎,做好在軌測試和管理工作,是交會對接的關鍵。這說明( )
A.矛盾具有特殊性 B.事物的聯系是普遍的、客觀的
C.整體與部分是相互影響、相互制約的 D.主要矛盾在事物發展中起決定性作用
7.40年前,美、俄等國家就掌握了交會對接技術;13年前,由16個國家參與的國際空間站第一個艙段升入太空。作為后者,中國在這一領域差距仍然很大,中國的空間站技術仍處于起步階段。這啟示我們( )
A.人類的認識能力是有限的 B.量變是質變的前提和必要準備
C.認識要不斷深化、擴展和向前推移 D.要準備走曲折的道路
8.雖然“天宮一號”的發射只是中國努力縮小差距的又一次實踐,中國的載人航天事業卻從一開始就擁有走向世界的胸懷。這說明( )
A.事物發展的前進性與曲折性相統一 B.具體問題具體分析是正確解決矛盾的關鍵
C.原因和結果是可以相互轉化的 D.認識是實踐的先導
9.交會對接技術與載人天地往返技術、航天員空間出艙活動技術一起,構成了載人航天發展的三項基本技術。突破和掌握這一技術是建設載人空間站的基礎和前提,對于實現我國載人航天工程“三步走”發展戰略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這從辯證法的角度說明( )
A.整體具有部分根本沒有的功能
B.事物之間的聯系是客觀的、無條件的
C.關鍵的部分對整體功能的發揮具有決定性作用
D.既要尊重客觀規律,又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神舟八號”和 “天空一號”首次交會對接任務的成功,將意味著繼美、俄之后,中國成為第三個獨立掌握交會對接技術的國家,這將為我國今后開展更大規模的空間探索、建造中國載人空間站奠定扎實的技術基礎。據此回答10—11題:
10.從夢想到現實,從地球到月球,是航天工作者不懈奮斗的結果。這說明
A.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一定能把事情做好
B.人的主觀能動性的發揮受客觀規律的制約
C.人的意識能反作用于客觀事物,促進客觀事物的發展
D.正確反映事物的本質和規律是意識能動作用的最重要的體現
11.上述材料說明
A.意識是客觀事物在人腦中的反映 B.只要發揮主觀能動性就能認識和利用規律
C.人的認識是一個無限的發展過程 D.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2011年 11月3日 “神舟八號”和 “天空一號”成功對接。為了這7分多鐘的完美一瞬,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參與奮斗了16年之久。為了使樣機達到空間對接任務所要求的性能指標,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805所牽頭匯集全國多家單位,逐個攻克技術難關,帶動了國內相關專業的自主創新及發展。據此回答12—13題:
12.關于自主創新的理解正確的是( )
A.自主創新就是自我創新,主要是指原始性發明和發現
B.把引進的國外科學技術通過改造迅速轉化為生產力
C.利用本國的人力資、物質資創造出別國沒有的技術
D.應強調在開放的條件下提高獲取關鍵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的能力,不排斥技術引進和國際合作
13.自主創新離不開人的創造性思維,創造性思維就是要( )
A.以科學理論為指導,面對實際,敢于提出新問題,解決新問題
B.在實踐的基礎上,遵循認識發展規律,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
C.立足已知的時事,根據已知的規律,充分發揮人的思維潛能
D.打破原有的思維方式,對事物進行逆向思維
近年,從“嫦娥奔月”到航天員太空漫步,中國航天大戲不斷上演。而2011年,“天宮一號”“神舟八號”太空會師,又將拉開一波中國航天交響曲的序幕!拔灮鹨惶枴、“嫦娥三號”以及“夸父計劃”的太陽探測衛星等,在接下的幾年里將會相繼閃耀太空。據此回答14—15題:
14.上述材料體現的哲理是( )
A.如果有量的積累就一定會發生質的變化
B.事物的質變是事物矛盾雙方斗爭的結果
C.量變和質變是事物存在的兩種方式
D.事物只有經過量的變化才能實現質的飛躍
15.中國一貫堅持“和平利用太空”的原則,開展包括月球探測以及深空探測活動的航天活動。這充分體現了( )
A.獨立自主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場
B.加強國際交往是我國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標
C.我國政府一貫奉行外交政策,堅決主張和平利用空間資
D.中國為國際和平與安全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非
16.近年,中國航天事業實現了快速發展,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神州八號飛船成功實現交會對接,標志著我國空間交會對接技術取得重大突破,實現了我國空間技術發展的重大跨越。這是我國載人航天事業發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是建設創新型國家的標志性成果,是中國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征程上取得的又一新的勝利,對于增強我國經濟實力、科技實力和民族凝聚力,鼓舞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努力實現“十二五”時期發展目標、奮力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1)運用規律客觀性和主觀能動性關系原理,談談對我國航天事業發展的認識。
(2)簡要指出我國發展航天事業的經濟和政治意義。
16.(1)規律是客觀的,但人們能發揮主觀能動性認識和利用規律,為人類造福。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取得成功,繞月探測工程進展順利,大量的空間技術成果運用到國民經濟各部門,服務于生產和生活,說明人們可以認識和利用規律造福人類。
(2)經濟意義: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發展航天事業,有利于提高我國的科技水平,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有利于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優化產業結構,促進經濟發展。政治意義:發展航天事業,有利于增強經濟實力和國際競爭力;有利于提高國家威望,增強民族凝聚力;有利于增強國防實力,維護國家安全;有利于推進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
17.從1999年的“神州一號”到2011年的“天宮一號”,在這十二年間,中國的載人航天工程按照既定的步伐步步向前。而在這一步步的腳步當中,中國的航天人都付出了艱辛的努力。聯系實際說明積極發展航天技術,擴大航天技術應用的經濟意義。
17.①有利于促進航天產業發展。②能帶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有利于優化經濟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經濟效益,建設資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③有利于增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創新型國家。④是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有利于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戰略目標和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建設。⑤有利于提高人民群眾科學化水平,服務于百姓生活,提高人民群眾生活質量。⑥有利于提高我國產業的國際競爭力,振奮我國民族精神和提高我國的國際地位。
18. 2011年9月29日21時25分45秒,我國自主研制的“天宮一號”目標飛行器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后準確進入預定軌道。為慶!疤鞂m一號”的成功,某校高二(7)班組織了“天宮一號,蒼穹追夢”的主題班會活動,F在請你一起參加。
班長首先給同學們播放了一段“天宮一號”發射的視頻。以下是視頻反映的主要內容:天宮一號的發射標志著中國邁入中國航天“三步走”戰略的第二步第二階段,同時也是中國空間站的起點,標志著我國已經擁有建立初步空間站,即短期無人照料的空間站的能力。
(1)從視頻中,你能感悟到“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以及航天產業的發展有哪些經濟意義。看完視頻以后,同學們圍繞“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展開了辯論,一方提出:從“中國制造”到“中國創造”只要依靠自己,不斷地否定已有的認識,就能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
(2)你是另一方辯手,請你運用所學哲學知識對對方不正確的觀點進行反駁
同學們通過這個主題班會再一次認識到: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時代必須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在班主任的提議下,同學們決定在全校發起一個倡議:“弘揚和培育中華民族精神,從我做起!
參考答案:(1)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天宮一號”的成功發射,有利于推動生產力的發展,增強我國的綜合國力,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有利于促進航空航天工業的發展,并能帶動相關產業的發展;有利于積極參與國際空間競爭與合作,推動人類社會和平利用太空。
(2)①聯系觀的多樣性要求我們,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既要把握事物的內部條件,恰當運用自身的主觀條件;又要關注事物的外部條件,注重客觀條件。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關鍵要依靠自己的力量,但還必須引進、吸收、借鑒世界一切先進的科技成果,為我所用。②辯證的否定實質是揚棄,既克服又保留,既肯定又否定,不是簡單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簡單地否定一切。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需要克服已有認識中過時的、錯誤的東西,但更要繼承和保留已有認識中積極、合理的因素。③實踐是認識的和發展的動力。要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還需要立足社會實踐,在實踐基礎上與時俱進,不斷探求。④促進自主創新,實現跨越式發展,還需要尊重事物發展的客觀規律和客觀條件,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把兩者有機結合起,做到從實際出發,按規律辦事。(③、④兩點答出1點即可)
題型破解
(2011•綜新標39題)(26分)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媽祖被譽為“海上女神”,傳說媽祖姓林名默,宋代時出生在湄洲灣畔(今福建省莆田市境內)。她一出生救急扶危,行善濟世。媽祖去世后,人們在湄洲島建廟祭祀。宋元以后,隨著閩南海上貿易和漁業不斷發展,船工漁夫越越多,媽祖信仰越傳越廣,媽祖從湄洲逐漸走向世界。據統計,目前世界上有媽祖廟5000多座(其中中國臺灣800多座、港澳地區50多座),遍布20多個國家和地區,信奉者2億多人。每逢媽祖出生和升天紀念日,福建、臺灣、香港、澳門等地都隆重舉行各種慶;顒樱霌P媽祖信俗蘊涵的傳統美德,促進化發展,近年,到美洲祭祀媽祖的臺灣同胞、香港同胞、澳門同胞和海外華裔、華僑越越多,媽祖化日益成為凝聚華人、華僑的重要精神紐帶。2009年,媽祖信俗被評為世界非物質化遺產。(2)運用社會意識具有相對獨立性原理,說明媽祖化為什么千余年綿延不絕,不斷發展。(12分)
【命題立意】
本題以媽祖化的發展為背景,通過媽祖化的發展和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考查考生化的作用、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系、意識的相對獨立性等知識,綜合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描述和闡釋事物的能力。本題考查體現了基礎性和綜合性的統一。
【解題思路】
第(2)問要求運用社會意識的相對獨立性原理,說明媽祖化為什么千余年綿延不絕、不斷發展。本問知識要求明確,問題指向比較集中,解答時應按著一定的邏輯關系,把知識和材料結合起。要從社會意識的相對穩獨立性、媽祖化的相對穩定性、媽祖化的作用三個方面進行分析,組織答案。
【參考答案】
(2)①社會存在決定社會意識,社會意識隨著社會存在的變化而變化發展,但具有相對獨立性。(4分)②媽祖化隨著社會變化而發展,同時又在世代相傳中保留著基本特征,具有相對穩定性。(4分)③社會意識對社會發展具有重要影響。媽祖化在社會生活中發揮著積極作用。(4分)
方法指導:
題型特點:
體現類主觀題往往以“體現”、“反映”、“蘊含”“說明”等詞語為題眼,其設問的基本模式有兩種,一是問如何體現某原理,屬于收斂式題型,考查學生聚合思維能力;二是問體現了哪些道理,屬于發散式題型,考查學生發散思維能力。體現類主觀題實現了材料和觀點的有機結合,既能考查學生獲取和解讀信息的能力,又能考查學生調動和運用知識的能力。
解題思路:
從解題過程看,解此類題,有四個步驟:一、充分提取出信息;二、明確設問和知識范圍;三、對材料和觀點逐一檢索,進行“對接”;四、制定出準確答案,做到觀點和材料統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8339.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