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地理區域地理和區域可持續發展單元綜合測試題(附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單元綜合測試十三(區域地理和區域可持續發展)
一、單項(每小題2分,共50分)
(2010•東北四校聯考)下圖為以塔里木盆地某點(O)為中心向a、b、c三個方向繪制的地形剖面圖。據此回答1~2題。

1.根據上圖判斷圖中剖面圖對應正確的是(  )
A.a——① b——② c——③
B.a——② b——③ c——①
C.a——① b——③ c——②
D.a——③ b——② c——①
解析:根據圖中信息,塔里木盆地向北、向西、向東南分別是天地、帕米爾高原、青藏高原,由此判斷a——②,b——③,c——①,故選B。
答案:B
2.關于a、b、c三條線路上的地理事物符合實際情況的是(  )
A.a線沿途資豐富,礦井廣布、工業城市密集
B.b線地區農業發展的優勢因素有熱量充足,年較差大
C.c線地區地質條件脆弱,多地熱和水力資
D.a、b、c三條線路中河湖都以內流為主,水不足
解析:我國西北地區乃至亞洲內陸地區,氣候干旱,降水少,水資不足,光照強烈但熱量條件不理想,人口分布較少,城市密度小;青藏高原地區,地形崎嶇,地質條件脆弱,多地熱和水力資,故選C。
答案:C
(2009•寧夏綜)下圖示意的甲、乙兩國分別為傳統、新興的鮮切花生產國。讀圖,回答3~5題。

3.比較甲、乙兩國降水特點及其成因(  )
①甲國受西風帶和暖流影響,全年降水較豐沛且季節分配均勻、诩讎芨睙釒Ц邏簬Ш臀黠L帶的交替影響,降水季節差異大、垡覈艹嗟赖蛪簬в绊懀杲邓S沛且季節分配均勻、芤覈艿匦斡绊,降水季節差異大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甲國為荷蘭,位于歐洲西部沿海,為溫帶海洋性氣候。乙國為肯尼亞,位于非洲東海岸,雖然位于赤道地區,但因受高原地形的影響,為熱帶草原氣候。因此選項B為正確答案。
答案:B
4.與甲國相比,乙國發展鮮切花生產的優勢自然條件是(  )
①熱量豐富、诠庹粘渥恪、鄣匦纹教埂、芩S富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解析:甲國緯度高于乙國,熱量少于乙國。甲國為溫帶海洋性氣候,終年濕潤,陰雨天多,天空云量多,光照條件比乙國差。因此選項A為正確答案。
答案:A
5.與乙國相比,甲國維持其在世界鮮切花市場競爭力的優勢條件是(  )
A.專業化、規;a,鮮切花價格較低
B.土地豐富,天然花卉品種較多
C.培植歷史久,勞動力成本較低
D.技術含量高,鮮切花質量較優
解析:甲國為發達國家,種植鮮切花的歷史悠久,經驗豐富,技術先進,品質優良,因此選項D為正確答案。
答案:D
(2010•廣東佛綜)下圖為“我國某脈大氣環流剖面模式圖”,讀圖回答6~8題。

6.圖示脈是我國的(  )
A.祁連脈 B.天脈
C.阿爾泰脈 D.賀蘭脈
7.丙處的植被類型最有可能是(  )
A.森林 B.草原
C.灌木叢 D.荒漠
8.甲、乙、丙、丁四地中,可以作為當地牧民夏季牧場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由圖中的經緯度可以判斷出該脈是新疆的天脈。由大氣環流的剖面模式可以看出,丙處位于氣流下沉位置,受焚風效應的影響,氣候干旱,應為荒漠景觀。甲處因地形對氣流的抬升作用,形成地降水。在天的北坡,因降水較多,出現甲處高草場,又因該處海拔相對較高,夏季時該處氣溫相對較低,適宜作為夏季牧場使用。
答案:6.B 7.D 8.A
(2010•湖北武漢檢測)下圖為“我國某區域地形剖面圖”和“該區域幾種典型植物生長與地下水埋深圖”;卮9~11題。



9.該區域可能位于我國的(  )
A.華北地區 B.西北地區
C.南方地區 D.西南地區
解析:根據地形剖面圖中存在沙漠可以判斷該地為我國西北地區。
答案:B
10.在圖1的四地中,植被覆蓋率最高的是(  )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在四個地區中,丙地地下水位最淺,植被覆蓋率高。
答案:C
11.在圖1所示區域三種典型植被主要分布區的海拔從高到低排列依次是(  )
A.蘆葦、梭梭、紅柳 B.紅柳、梭梭、蘆葦
C.梭梭、蘆葦、紅柳 D.蘆葦、紅柳、梭梭
解析:根據圖2可知,甲、乙、丙三地有地下水存在,且海拔越低,地下水埋藏越淺,蘆葦分布地區的地下水埋藏深度最小,海拔最低;紅柳可以生活在地下水埋藏達5米的地區,分布高度最高。
答案:B
(2010•河南開封模擬)讀“我國南、北方水資、人口及耕地分布對照圖”,回答12~13題。

12.下列有關圖中內容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我國人口重心在北方地區
B.南方的人均耕地面積不到北方的一半
C.人均耕地面積南方多于北方
D.南方的人均水資為北方的6倍
解析:認真圖中數據可得。
答案:B
13.造成我國南方和北方地區水資總量差異大的主要原因是(  )
A.雨季長短導致降水量差異較大
B.耕地面積差異較大
C.城市化水平差異較大
D.緯度差異導致蒸發量差異大
解析:我國降水由東南向西北遞減,這是我國南北方水資差異的根本原因。
答案:A
(2010•云南綜模擬)2009年11月23~27日,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常務副主任鄭立中率國家發改委、商務部、農業部、公安部、化部、教育部、國土資部、海關總署、新聞出版總署、廣電總局、國家旅游局等12個國家部門以及清華大學專家組成的聯合調研組,對福建省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設海峽西岸經濟區的若干意見》,推進海峽西岸經濟區建設情況進行專題調研。表明國務院臺辦和有關部門對貫徹落實國務院“若干意見”、推動海西建設高度重視,充分支持。據此完成14~15題。
14.海峽兩岸經貿合作中,大陸具有的優勢有(  )
①廉價勞動力、谕恋貎r格低、凼袌鰪V闊、芟冗M的技術、菪酆竦馁Y金
A.①③⑤ B.②④⑤
C.②③④ D.①②③
解析:相對臺灣而言,大陸人口眾多,勞動力、土地廉價,市場廣闊。
答案:D
15.臺灣在大陸的投資中福建比例上升較快,其突出的區位優勢是(  )
A.僑鄉、位置優勢 B.勞動力、資優勢
C.市場、資優勢 D.僑鄉、勞動力優勢
解析:福建是我國著名僑鄉,且與臺灣隔海峽相望,具有位置優勢。
答案:A
(2010•河南周口模擬)讀“黃河干流部分河段水質狀況分布圖”,回答16~18題。

16.A附近河段的水質要好于B附近河段,原因可能是(  )
A.A河段附近農耕區,農業用水量大
B.B河段支流多,A河支流少
C.A河段徑流量大,工業污染少
D.B河段流域年蒸發量大于A河段
解析:從A到B黃河流經河套平原和包頭市附近,工農業廢水排放量大。
答案:C
17.甲、乙兩地目前主要的環境問題(  )
A.都以土地荒漠化為主
B.甲以土地荒漠化為主,乙以水土流失為主
C.都以水土流失為主
D.乙以土地荒漠化為主,甲以水土流失為主
解析:甲位于陜西境內的黃土高原,乙位于內蒙古高原。
答案:D
18.現代技術最適宜對沙塵暴和土地沙化現象進行監測的是(  )
A.遙感技術 B.數字地球
C.地理信息系統 D.全球定位技術
解析:通過遙感技術可以對沙塵暴和沙化現象進行實時監測。
答案:A
(2010•河北石家莊質檢二)左圖示意我國某河流的一段,圖中虛線表示主航道中心線,1、2、3三小圖分別為河流P、Q、R三處的河床剖面,L為河流附近一湖泊;右圖示意湖北省嘉魚縣?洲鎮?洲灣的曲流變化。讀圖回答19~22題。

19.關于左圖所示河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流經地區地形平坦、水流平穩,航運條件優越
B.為流經地區農業發展提供穩定的水,使其旱澇保收
C.流向最有可能為自北向南
D.含沙量大,有凌汛現象
20.河流主航道中心線確定的主要依據是(  )
A.能否航行分界點的連線
B.河床沉積與下切分界點的連線
C.水流平穩與湍急分界點的連線
D.河流橫剖面水深最大點的連線
解析:圖示河段泥沙淤積嚴重不利于航運;由于河道曲折,水流不暢,容易形成洪澇災害,同時由于泥沙淤積形成地上河,河流附近容易形成漬澇;主航道中心線位于河流水流最深處,甲圖兩個沙島附近河道比較平直,河流水流主要受地轉偏向力影響,北半球右偏,據此判斷河流由北向南流;凌汛發生的兩個條件:河流有結冰期,河流由低緯度向高緯度流動。
答案:19.C 20.D
21.關于L湖泊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曾是河道,河流長期的堆積作用使其與河道相分離
B.右圖所示河段經過長期演化,可能形成與其成因相同的湖泊
C.隨著時間的推移,湖水將持續變深
D.此類型湖泊都是由自然原因所形成
解析:圖中湖泊按成因劃分屬于牛軛湖,是洪水湖洪水沖破彎曲河道裁彎取直,或者人工裁彎取直的結果,這類湖泊一般隨著泥沙淤積不斷變淺。
答案:B
22.右圖中各曲流變化過程所對應的時間有300~400年前、200~300年前、100年前和現代。據圖中信息判斷,各曲流變化過程與其對應時間組合正確的是(  )
A.①300~400年前 B.②200~300年前
C.③100年前 D.④現代
解析:在平原上由于地轉偏向力和慣性的作用,平直的河道會不斷趨向于彎曲,因此根據河道的彎曲程度和演變規律判斷①④②③分別為300~400年前、200~300年前、100年前和現代。
答案:A
23.(2010•東實驗中學)下圖顯示我國東部四個省(市)2005年三大產業構成及GDP值,讀圖,完成23題

①②③最有可能的省是(  )
A.黑龍江、四川、海南 B.海南、浙江、黑龍江
C.浙江、四川、黑龍江 D.黑龍江、浙江、海南
解析:由圖中北京的產業構成,可以判斷a產業是第一產業,b是第二產業,c是第三產業。四川省的GDP構成主要以第二產業和第一產業為主,A項不對;海南目前經濟較為落后,GDP總值較小,B項不對;浙江的經濟水平較四川高,C項不對。
答案:D
(2010•東青島)下圖是我國某地區四項指標占全國比重的統計圖,讀圖回答24~25題。

24.圖中信息說明該地(  )
A.水資短缺 B.農業粗放經營
C.勞動力數量少 D.水土流失嚴重
25.該地發展農業應采取的主要措施是(  )
A.增施化肥和農藥,提高畝產水平
B.退耕還林還草,改善生態環境
C.擴大耕地面積,保證糧食供應
D.加大水利和科技投入,確保高產、穩產
解析:圖中顯示該區耕地面積比重大、但水資總量比重小,則該地水資相對嚴重缺乏;發展農業應注意加大水利工程建設、發展節水型農業;耕地面積大,應該是我國重要糧食產區,應加大科技投入,保證糧食高產、穩產。
答案:24.A 25.D
二、綜合題(共50分)
26.(13分)(2010•河北保定一模)讀圖和材料,河流域海拔1 550~4 441米,流域多年平均降水量165.3毫米,蒸發量2 246毫米,完成下列問題。



2000年河流域土地利用構成及變化表
土地利用類型占總面積%與1967年相比(%)
林地0.02-60.5
濕木林0.02-60.5
高覆蓋草地14.02-47
荒漠草地11.26+33.9
城鎮居民用地0.47+1 198
耕地19.33+1 004.8
裸露(巖)地31.4+9.44
戈壁沙地5.21-30.6
(“-”表示減少,“+”表示增加)
(1)根據材料判斷該河為________(內、外)流河,判斷依據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說明本地的優勢農業氣候條件,并判斷河流域的農業生產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指出河流域存在的不合理人類活動及導致的主要生態環境問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河流域實現可持續發展應采取哪些措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題,可以根據河水是否注入海洋判斷內、外流河。第(2)題,西北地區光照強,日較差大為農業生產的主要優點。第(3)題,河流域的不合理活動主要為過牧、過墾和過度樵采及工礦城鎮建設,會導致沙漠化等問題。第(4)題,依據第(3)題作答。
答案:(1)內 判斷依據:根據經緯度判斷該地位于內陸地區;該河最終消失在陸地上,沒有流入海洋,因此為內流河!(2)優勢條件: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農業生產特點:以畜牧業和灌溉農業為主!(3)不合理的人類活動:過墾、過牧、過樵,城鎮建設不注意保護生態環境。主要生態環境問題:氣候變干,水資減少,植被覆蓋率降低,水土流失、荒漠化面積擴大!(4)①控制人口增長;②退耕還林還草;③合理開發和利用農業資;④調整農業結構;⑤節約用水,合理利用水資。
27.(12分)(2010•天津期末)讀下面統計表,完成下列問題。
某年五國農作物自給率統計表(單位:%)
麥米薯類砂糖肉類
丹麥107124103110351
法國1474010314062
德國8799829287
俄羅斯112571009099
日本9104971289
(1)丹麥的肉類自給率非常高,其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____。發展該類型農業的主要條件是________和________。
(2)與俄羅斯北部觀賞極光最佳時期一致的是________。
A.法國南部港口正值干燥少雨期
B.德國油輪從中東返航經北印度洋時順風順水
C.日本櫻花盛開的季節
D.法國農場主收割麥類
E.黃河小浪底工程放水沖沙
(3)法國和德國所處緯度大體與我國東北地區相當,則它們砂糖的生產原料是________,影響其工業區位的主導因素是________。
(4)上述五個國家都是臨海國,臨海的位置給這些國家的發展提供了哪些有利的條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丹麥位于溫帶海洋性氣候區,多雨多霧,日照少,有利于牧草生長;經濟發達,城市化水平高,乳畜業發達。俄羅斯北部冬季時黑夜時間長,有利于極光觀測。法國南部港口位于地中海氣候區,冬季多雨。北印度洋冬季盛行東北風,洋流逆時針方向流動。日本櫻花春季盛開。小麥收割為夏季。黃河小浪底工程夏季放水沖沙。中高緯度地區糖料作物為甜菜,制糖工業為原料導向型工業。
答案:(1)乳畜業 飼料 市場 (2)B (3)甜菜 靠近原料產地 (4)臨海的位置使丹麥、法國、德國、俄羅斯在不同程度上受西風帶的濕潤氣流影響,日本為海洋性季風氣候,受海洋影響也比較顯著;臨海的位置還使得上述國家具備發達的海洋交通運輸條件,同時促進了與海內外商業貿易的發展。
28.(12分)(2010•吉林高中檢測)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有“經濟奧運會”之稱的世界經濟博覽會于2010年5月1日至10月31日在上海舉行。圍繞“世博經濟”、推動“長三角”經濟聯動這一主題,上海、南京、杭州等16個城市的市長經常舉行長江三角洲城市經濟協調會。
材料二:東部沿海部分區域圖。

(1)根據上圖填寫地理事物名稱:
經濟區:A________,B島成因類型:________,內海:D________。
(2)20世紀80年代以,C經濟區吸引了大量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
①國家政策、谧匀画h境因素、劢煌ê屯ㄐ诺陌l展、芪覈洕季值恼{整
A.③④   B.②③   
C.①②   D.①④
(3)結合材料和所學知識,試分析2010年在中國舉辦世博會選址上海的主要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為解決圖中AC兩地工業發展所面臨的困難,在我國國內進行了哪些資的跨區域調配工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題,地理事物的名稱要根據地理位置和要求正確回答。第(2)題,C地區為珠江三角洲地區,吸引大量人口遷入的原因與改革開放的政策、經濟布局的調整有關。第(3)題,選址上海舉辦世博會的原因:上海市是我國最大城市,貿易中心,經濟發展水平高,為世博會提供物質和資金的支持,地理位置優越,交通便利,基礎設施完善,技術力量強大,工業基礎好,社會協作條件優越,是國際大都市,影響力大等。第(4)題,兩地經濟發展快,能需求量大,采取的措施有西氣東輸和西電東送等。
答案:(1)長三角經濟區 大陸島 瓊州海峽 (2)D (3)(處于沿海航線中心)地理位置優越,(是我國最大的海港,京滬、滬杭鐵路交會處)水陸空交通便利;是國際大都市,在國際影響較大;(商品貿易繁榮,生產能力強)是我國最大的經濟貿易中心;是我國重要信息中心;基礎設施齊全,服務體系完善;技術力量雄厚,工業基礎好,社會協作條件優越等!(4)西氣東輸、西電東送等。
29.(13分)(2010•上海地理)讀我國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示意圖,回答問題。

油菜生長需要一定的溫度和水分條件。我國北起黑龍江,南至海南,西起新疆,東至沿海各省,不論是青藏高原,還是長江中下游平原,總可以看到一片片金燦燦的油菜花。
(1)根據圖示信息,歸納我國東南地區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解釋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月1日的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在黃淮流域有明顯向北凸出之勢,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國東部6月1日和7月1日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呈什么方向延伸?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新疆塔里木盆地周邊地區,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的分布特點是什么?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第(1)題,注意等值線的分布特征包括等值線的延伸方向和等值線數值的遞變方向兩個方面;同時物候現象(油菜開花日期)與氣溫相關。第(2)題,4月1日的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在黃淮流域向北凸出,說明該處開花日期較同緯度其他地區更早,即應從溫度高于同緯度的東西部地區分析。第(3)題,圖中明顯反映出這兩條等值線在東部呈東北—西南方向延伸;結合6、7月份全國普遍高溫這一特點,可分析這兩條等值線的東西分布差異與氣溫關系不大,則必然與水分多少有關,近海地區由于水分充足而油菜生長條件較好,從而開花日期較早。第(4)題,圖中顯示呈半環狀分布,且開花日期由盆地內側向邊緣地延遲;地勢越高、氣溫越低,則開花日期越晚,所以地勢是主要影響因素。
答案:(1)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大致呈緯向分布(或油菜花由南向北依次開放);我國東南部氣溫從低緯向高緯遞減(或太陽直接點位置由南向北推進,氣溫也隨之由南向北逐漸上升)。 (2)該地區春天升溫比東部沿海地區和西部地更快!(3)呈東北—西南方向延伸。此時,全國普遍高溫,水分條件成為主要制約因素。距海洋越近,水分越足,開花日期相對較早!(4)油菜開花日期等值線呈半環狀分布,隨海拔高度上升而推遲。地勢成為這里主要的制約因素。地勢低處氣溫高開花日期早,高處氣溫低開花日期晚。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39868.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