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年高考地理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歸類匯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年高考地理農業生產與工業生產歸類匯編
一、單選題
(2012年高考上海卷)上海寶鋼為實施“走出去”戰略,將在韓國京畿道投資新建鋼材加工配送中心,提供汽車板材倉儲、剪切、配送等服務。回答下列2小題。
1. 寶鋼實施“走出去”戰略的主要目的是
A.保護環境B.擴大市場C.降低運費D.輸出技術
答案:B
2. 為提高在國際鋼鐵市場上的競爭力,寶鋼可以采取的措施有
①降低鋼鐵生產能耗 ②建立境外鐵礦石基地
③加大產品研發投入 ④提高進口燃料比重
A. 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
答案:A
(2012年高考海南卷)2011年我國某臍橙主產區臍橙喜獲豐收,但市場銷售情況迥異。普通臍橙價格低,滯銷。經過改良的精品優質臍橙價格高,卻供不應求。據此完成3~4題。
3.該地普通臍橙滯銷的主要原因有
①品種退化 ②產量過大 ③品質較差 ④銷售渠道不暢
A.②B.②③C.①④D.②④
答案:B
4.為提高該地臍橙種植業的整體競爭力,亟需
A.提高產量B.改善運輸條件C.推廣良種D.擴大銷售渠道
答案:C
圖7(2012年高考安徽卷) 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變化,圖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結構。完成23~25題。

5. 2000~2010年,安徽省糧食產量總體呈上升態勢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積增加 ②政策支持   ③農業勞動力增加 ④科技支撐
A. ①③B. ③④C. ①④D. ②④
答案:D
6. 與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類播種面積變化較大,其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A. 水B. 市場C. 土壤D. 機械化
答案:B
7. 在農業方面,運用遙感技術能夠
①監測耕地變化 ②調查作物分布  、酃罍y糧食產量 ④跟蹤產品流向
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
答案:A
隨著(2012年高考新標卷)工業化、城市化的飛速發展,耕地不斷被擠占,但2004年以,我國糧食總量仍連續增長。據此完成1~3題。
8. 近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A. 擴大了糧食播種面積B. 加大了農業科技投入
C. 改進了農田水利設施D. 完善了糧食流通體系
答案:B 
【考點定位】該題組考查中國農業及其不同地區的農業發展特點。
【解析】讀問題:“近年,我國糧食總產量連續增長的主要原因”把握關鍵詞。首先明確我國近些年后續耕地資已經不足,所以排除A選項;但總產量連續增長,說明單位面積產量提高,依靠科技單產高。而改進了農田水利設施和完善了糧食流通體系對糧食增產影響不大。
9. 改革開放以,下列糧食主要產區在全國商品糧食生產中的地位下降最為顯著的是
A. 太湖平原B. 洞庭湖平原
C. 江漢平原D. 成都平原
答案:A 
【解析】改革開放以,位于長三角地區的太湖平原,工業化、城市化發展速度快,水平較高,大量耕地被占用為建設用地,因而在全國商品糧食生產中的地位下降最為顯著。
10. 河南省和黑龍江省都是我國產糧大省。兩省相比,黑龍江省糧食商品率高的主要原因是
A. 耕地面積廣B. 生產規模大 C. 機械化水平高D. 人口較少
答案:D
【解析】糧食商品率指的是糧食生產總量中商品量所占比重,黑龍江省糧食商品率高的原因是人口比河南省少,所以糧食消費量少,商品率就高。
氣候(2012年高考福建卷)生產潛力是指一個地區光、熱、水等要素的數量及其配合協調程度。下圖示意中國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的空間分布。讀圖完成5~7題。


11.影響甲處等值線向北凸出的主要因素是
A.緯度位置B.大氣環流C.地形因素D.海陸分布
答案:C
12.在中國東北地區,與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規律基本一致的指標是
A.≥10℃積溫B.日照時數C.太陽輻射量D.年降水量
答案:A
13.對東北地區玉米氣候生產潛力空間變化分析的手段屬于
A.計算機網絡B.地理信息系統C.全球定位系統D.遙感
答案:B
下圖(2012年高考海南卷)中甲地出產的小棗因核小肉厚、含糖量高而成為優質紅棗品種。據此完成16~18題。

14.甲地因地制宜種植該品種棗樹,主要是因為其
A.耐旱B.耐澇C.抗病蟲害D.占耕地少
答案:A
15.對甲地棗樹生長威脅最大的自然災害是
A.干旱B.洪澇C.臺風D.凍害
答案:D
16.甲地小棗品質優良,主要是因為該地
A.光照強,氣溫日較差大B.氣溫日較差小,降水多
C.降水少,地形平坦D.綠洲廣布,土壤肥沃
答案:A
自2(2012年高考海南卷)0世紀60年代,甲國開始在臨近乙國邊境的地區設立邊境工業區,吸引乙國的企業此投資建廠,并從乙國進口原料和零部件,加工、組裝成品后再銷往乙國。目前,這些邊境工業區已發展成規模不等的工業中心。據此完成8~10題。

17.據圖資料推斷,與乙國相比,甲國
A.勞動力價格較低B.技術水平較高 C.消費市場較廣D.資金較雄厚
答案:A
18.影響甲國邊境工業區區位選擇的主導因素是
A.廉價勞動力B.交通運輸 C.研發能力D.環境質量
答案:B
19.甲國邊境工業區的發展,提高了
A.乙國的勞動生產率B.甲國的環境質量
C.乙國的就業率D.甲國的城鎮化水平
答案:D
下圖(2012年高考新標卷)表示某區域在一定時期內剩余勞動力數量、人均工資的變化,以及甲、乙兩類企業在該區域維持最低經濟效益所能支付人均工資的變化,讀圖,完成8~9題。

20. 由圖中可以推斷,該區域
A.T0年工業基礎雄厚B. T0&acr;~T1年吸引的工業企業類型最多
C. T1~T2年經歷產業結構調整D. T2年以后工業生產衰退
答案:C 
21. 甲、乙兩類企業相比
A.甲類企業在該區域維持發展的時間更長B.甲類企業趨向廉價勞動力區位
C. 乙類企業進入該區域的時間更早D. 乙類企業產品的附加值較低
答案:B
【解析】分析圖表得出,甲工資水平要低于乙的工資水平,T1年份處在一個結點上,T1之前甲的工資水平要高于人均工資,之后低于人均工資,可以說明T1年份之后本地區甲類企業逐漸衰退,乙類企業逐漸壯大。故甲類企業應該是區域發展初期資本積累階段的勞動密集型產業!
二、雙選題
下圖(2012年高考江蘇卷)是江蘇某科技產業園規劃示意圖。該科技產業園規劃面積40平方千米。讀圖回答21~22題。
22.該科技產業園的區位優勢有
A.靠近原料產地
B.鄰近城區市場
C.生態環境優美
D.對外交通便捷
答案:CD
解析:從題目所給的圖形材料看,該區域多為高新技術產業,圖中有風景區,環境優美,區域內還有高速公路、公路和鐵路,交通便利快捷,其他選項中的區位條件無法從圖中獲知且高新技術產業需要比較有沒得環境和便捷的交通對原料產地要求不高。
23.該科技產業園對當地的影響主要有
A.促進產業升級
B.減輕交通壓力
C.緩解用地緊張
D.增加就業機會
答案:AD
解析:由于科技產業園為技術指向型產業,能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且能促進區域產業升級。
三、綜合題
24.(2012年高考新標卷)(22分)圖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紅木家具廣受人們的喜愛。目前,我國紅木原材主要依賴進口。越南是紅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國。近年,越南規定紅木原材需經初加工方可出口。憑祥(位置見下圖)是我國紅木家具加工基地之一,近年與家具生產相關的企業開始在憑祥集聚。

(1)說明越南限制紅木原材出口的原因。(6分)
(2)分析憑祥成為我國紅木家具加工基地的區位優勢。(10分)
(3)說明與家具生產相關的企業在憑祥集聚的原因。(6分)

答案:(22分)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工業的區位條件和工業地域的形成原因。
【解析】此題主要考查工業區位因素及產業集聚的相關知識。越南限制紅木原材出口主要是為了促進本國相關產業的發展,同時也是為了保護本國的紅木資。由圖可以看出憑祥地處邊境便于紅木進口,同時公路、鐵路相通交通便利。企業集聚會產生集聚效益,諸如便于信息交流、共享基礎設施、節約生產成本、形成市場規模,形成規模效益。
⑴據材料信息“我國紅木原材主要依賴進口,越南是紅木原材的主要出口國。近年,越南規定紅木原材需經初加工方可出口”的提示,越南規定紅木原材需經初加工,從而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紅木加工企業增多,為越南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擴大了就業,同時也對越南的紅木資起到保護作用。
(2)工業的區位條件主要從交通、市場、原材料、工業基礎、技術、政策等,結合材料信息,憑祥靠近紅木資豐富的越南,高速公路和鐵路經過憑祥,交通便利,紅木家具廣受人們的喜愛,在我國市場廣闊,憑祥是中越邊境較大城市,基礎設施相對完善,因而憑祥成為我國紅木家具加工基地。
(3)根據第(2)問憑祥作為我國紅木家具加工基地,與家具生產相關的企業在憑祥集聚,接近家具廠,節省運輸費用,有利于企業間人員與信息的交流,提高企業創新性能力,工業企業集聚,共享基礎設施,節約生成成本,產生規模效益。
(1)提高原材的附加值,增加收入;擴大就業;保護紅木(森林)資。
(2)(地處邊境)接近原料(紅木);(我國)市場需求旺盛;(高速公路和鐵路經過)交通便捷;(作為邊境地區的較大城市)基礎設施較完善。
(3)接近家具廠(客戶),節省運輸費用;利于企業間人員與信息的交流,提高企業創新能力;共享基礎設施,節約生產成本。
25.(2012年高考上海卷)下列關于高新技術產業的圖資料,回答問題。(15分)
高新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中重要的戰略性先導產業。經濟地理學中的重心理論是借鑒物理學的重心概念發展起的、研究經濟空間格局演進的一種重要方法。高新技術產業重心是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空間中的某一點,它可以反映一定區域內各個方向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該點所處于的平衡狀態。一般說,某個方向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那個方向。經濟重心亦然。

⑴1995年至2009年期間,在東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國高新技術產業重心移動分別呈現什么趨向? (2分)
⑵概括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區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說明判斷依據。(3分)
⑶簡析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區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區位條件。(4分〉
⑷研究發現,2005年至2007年經濟重心總體向西移動,高新技術產業重心在其后2007年至2009年總體也呈現出向西移動;2006年至2008年高新技術產業重心先向北后向南移動,經濟重心在其后的2007年至2009年也出現先向北后向南移動。根據這兩個事實分別說明我國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與經濟發展的牽引關系。(4分)
⑸近十年,經濟重心與高新技術產業重心空間移動特點與我國推出的重大區域開發戰略相關。列舉一項我國重大區域開發戰略。(2分〉

答案:⑴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中心由西向東移動,由北向南移動。
⑵基本特征:我國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分布于東部。
判斷依據:總體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雖有移動,但移動的經度不到1度,重心偏于我國的東部。
⑶區位條件:我國東部經濟基礎雄厚;人才眾多;交通便捷;環境較好。(任答兩點即可)
⑷ 經濟重心以西區域的經濟發展,在其后一、兩年可以帶動區域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從而導致高新技術產業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術產業重心以南或以北區域的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在其后一、兩年可以帶動區域的經濟發展,從而導致經濟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動。
⑸西部大開發;東北振興;中部崛起。(任答一點即可)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1187.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