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潭市2012屆高三第三次模擬考試
地理試卷
2011年-2012年冬季,橫掃亞歐大陸的寒流使得歐洲大部分地區氣溫創下歷史新低,形成“極寒天氣”,造成航空、鐵路和公路運輸中斷,電力、燃氣供應緊張。同期,加拿大許多地區出現少見的暖冬無雪的天氣。結合相關知識回答1~2題。
1.造成公路運輸中斷直接原因主要是由于寒流帶的
A.能緊張 B.暴雪和冰凍天氣
C.大風天氣 D.暴雨洪澇
2.根據材料分析,正確的敘述是
A.“極寒天氣”的出現,說明全球變暖已經結束
B.加拿大的暖冬天氣是由副熱帶高氣壓控制形成
C.此次影響亞歐大陸的寒流主要自極地地區
D.極地高壓增強導致北半球中高緯度地區普遍低溫
下圖表示某脈某段坡不同海拔高度的作物和植被分布。讀圖回答3~4題。
3.圖中A處附近的年平均溫度和糧食作物最有可能是
A.5℃、小麥 B.13℃、青稞 C.20℃、水稻 D.28℃、玉米
4.該坡屬于
A.安第斯脈 B.落基脈 C.阿爾卑斯脈 D.天脈
讀我國“人口總量、人均耕地、人均糧食產量”變化示意圖,回答5~7題。
5.圖中a、b、c三根折線依次表示
A.人口總量、人均耕地、人均糧食 B.人口總量、人均糧食、人均耕地
C.人均耕地、人口總量、人均糧食 D.人均糧食、人口總量、人均耕地
6.與1953年比,2015年我國單位面積的產量的變化特點是
A.是1953年的2倍多 B.比1953年增加了約2倍
C.是1953年的4倍多 D.比1953年減少了約4倍
7.單位面積的產量呈現上述這樣變化,與之相關的因素是
A.農業生產技術 B.人口數量 C.耕地面積 D.自然因素
讀某區域圖,回答8~9題。
8.甲城市優勢工業是
A.紡織工業 B.冶金工業 C.食品工業 D.電力工業
9.圖中乙地農業生產的限制條件是
A.灌溉不便 B.地形起伏大 C.土地鹽堿化 D.常年低溫
三個省級行政區資料表,回答10~11題。
要素 省區abc
人口(萬人)379959751324
面積(萬平方千米)17.618.590.64
GDP總量(億元)1084.94662.34950.8
產業結構(第一、二、三次產業占GDP的百分比)25.3:38.7:36.014.9:49.6:35.51.7:47.6:50.7
就業結構(第一、二、三次產業就業人口的百分比)66.4:9.4:24.248.4:18.1:33.512.5:41.7:45.8
城鎮人口所占百分比23.940.676.4
10.有關三個省級行政區的敘述,正確的是
A.b人口密度最大 B.a經濟最發達
C.c城市化水平最高 D.c可能是重慶市
11.有關三個省區產業的敘述正確的是
A.從事第一產業的人數,a省區多于b和c B.第二產業的產值,b省區多于c
C.a省區第一產業的產值多于第三產業 D.c省區產業結構和就業結構最合理
36.(27分)讀我國某島嶼資料圖,回答問題。
(1)簡要描述該島一月和七月的氣溫分布特點。(6分)
(2)結合地形等因素分析,造成該島降水差異的原因是什么?(9分)
(3)簡要分析該島成為我國冬季蔬菜主要供應基地的優勢條件。(12分)
37.(19分) 圖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下圖所示國家以地、高原為主,稱“高原之國”;巖漿活動活躍,形成多種金屬礦產,有“白銀之國”的稱號;也是仙人掌的故鄉,有1000多個品種享有“仙人掌王國”的美譽;是印第安人古老明中心,以瑪雅化(公園4世紀~9世紀)著稱于世。
(1)簡要分析該國金屬礦產分布特點及成因。(6分)
(2)到處生長的仙人掌是該國具有特色的景觀,此景觀說明了該國地理環境具有什么特征?(3分)
(3)從自然條件分析,為什么該國首都分布在內陸高原上?(6分)
(4)從可持續發展方面分析瑪雅明消失的原因。(4分)
42.(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
讀“全球臺風發生區域分布”示意圖,每組數據表示某年發生的次數和所占比例。
據圖分析臺風發生區域的分布特點及原因。
43.(10分)旅游
“拉薩”其義為“圣地”、“佛地”。獨特的地理位置,美麗的自然風光,悠久的歷史,燦爛的化,別具一格的風土人情,不勝枚舉的化古跡,賦予了拉薩旅游獨特的地位,吸引了無數海內外旅游愛好者。
請設計一條自駕游路線,在夏季從西藏周邊省級行政中心到拉薩。寫明起點終點;沿途能看到什么自然景觀?遇到哪些自然困難?
44.(10分)環境保護
讀“我國42°N植物水平分布的東西變化和地形剖面”示意圖。
圖中甲附近地區目前存在的生態環境問題有多種,寫出其中一種并說明該生態環境問題的主要治理措施。
你選做的題號是: 。
答:
1234567891011
BCCABCABCCD
36.(1)一月:從南向北氣溫降低(3分);七月:氣溫中間低,四周高(3分)
(2)該島全年平均降水量東部多西部少(3分);因為該島中部地勢高,多地(3分);東部是東南季風的迎風坡,西部是背風坡(3分)。
(3)冬季我國大部分地區低溫,蔬菜生產量小,需求量大;該島冬季氣溫高,熱量條件好,適合蔬菜種植;該島沿海多平原和低緩丘陵地形;該島降水豐富,水充足;該島與各地市場聯系便利;該島勞動力豐富;政府和政策支持。(每點3分,共12分)
37、(1)金屬礦產呈帶狀分布(3分)。因為該國位于板塊交界線附近,巖漿活動活躍地區呈帶狀分布,形成多種金屬礦(3分)。
(2)熱帶草原和熱帶沙漠氣候分布廣,降水較少(或氣候干旱)(3分)
(3)內陸高原上氣候溫和(3分);而沿海平原地區氣候濕熱或炎熱干燥(3分)。
(4)人口大量增加,生產規模加大,不合理利用自然資,導致生態環境惡化,最終使得瑪雅明消失(4分)。
42、(1)臺風發生在低緯度(或熱帶)海域(2分);太平洋最多(2分)。原因:臺風為熱帶氣旋強烈發展而形成的(2分);低緯度海域為臺風提供豐富的熱量和水汽(2分);太平洋在熱帶地區的面積最廣闊,熱量和水汽多(2分)。(答臺風多發生在大陸東邊海域也可酌情給分)
43、成都到拉薩(川藏線)(2分)。高河谷,藍天雪,垂直變化的植被(4分)。暴雨;滑坡泥石流;高寒缺氧高原反應;地形起伏不斷(4分)。
昆明到拉薩(滇藏線)(2分)。高河谷,藍天雪垂直變化的植被(4分)。暴雨;滑坡泥石流;高寒缺氧高原反應;地形起伏不斷(4分)。
西寧到拉薩(青藏線)(2分)。遼闊草原,藍天雪(4分)。高寒缺氧高原反應(4分)。
烏魯木齊到拉薩(新藏線)(2分)。高河谷,藍天雪(4分)。暴雨;滑坡泥石流;高寒缺氧高原反應;地形起伏不斷(4分)。
44.草原退化、土地荒漠化(2分):合理放牧(劃區輪牧,規定合理載畜量,建設人工草場);調整農業結構,退耕還林還草;建設防護林,保護和恢復植被;封沙禁牧;解決農村燃料問題;生態移民;開礦后復墾等(答4點得8分)
土地鹽堿化(2分):調整農業結構,退耕還林還草;合理灌溉;地膜覆蓋;引淡淋鹽;利用生物改造鹽堿等(答4點得8分)
生物多樣性減少(2分):建立自然保護區;調整農業結構,退耕還林還草;合理放牧;保護和恢復植被;采育平衡等(答4點得8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1618.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