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廣東卷)
科綜合
本試卷共10頁,41小題,滿分300分。考試用時150分鐘
注意事項:1.答卷前,考生務必用黑色字跡的鋼筆或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和考生號、試室號、座位號填寫在答題卡上。用2B鉛筆將試卷類型(B)填涂在答題卡相應位置上。將條形碼橫貼在答題卡右上角“條形碼粘貼處”。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對應題目選項的答案信息點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試卷上。
3.非必須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作答,答案必須寫在答題卡各題目指定區域相應位置上;如需改動,先劃掉原的答案,然后再寫上新的答案;不準使用鉛筆盒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無效。
4.作答選做題時,請先用2B鉛筆填涂選做題的題號對應的信息點,再作答。漏涂、錯涂、多涂的,答案無效。
5.考生必須保持答題卡的整潔。考試結束后,將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一、選擇題:本大題共35小題,每小題4分,共140分。在每小題列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
1.劇烈太陽活動產生的太陽風吹襲地球,可能引起
A.人口遷移加快 B. 風力電廠增產
C. 生活耗能降低 D.衛星導航失效
2.海洋浮游植物通過光合作用與呼吸作用能夠對大氣中CO2濃度進行調節,有人稱之為海洋“生物泵”作用。該作用可能
A.緩解全球變暖 B. 縮小臭氧層空洞
C.減輕酸雨污染 D.加快海洋流速
3.老少比= *100,表1是2009年四個國家人口統計數據,其中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
A.波蘭 B.西班牙
C.白俄羅斯 D.匈牙利
4.地球大氣與海洋是相互作用的,下列作用過程及其結果符合事實的是
A. 大氣通過降水將水輸送給海洋,驅動洋流
B. 海洋通過輻射等形式將熱量輸送給大氣,形成信風
C.大氣通過對流將臭氧輸送給海洋,加重赤潮
5.圖1所示為我國東南部某地出現的災害現場,其災害類型是
A.滑坡
B.地面沉降
C.隕石墜落
D.泥石流
6.2012年春分日,我國甲、乙、丙、丁四地的日出時間(北京時間)分別為5:20,6:20,7:20,8:20.則四地的經度最接近 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7.圖2為某次長江洪水過程洞庭湖入,出湖徑流量的變化。這段時間洞庭湖對長江洪水產生蓄積作用的時段是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
8.為了規劃鳥類自然保護區,在獲取了不同鳥類的覓食半徑等資料后,準確劃定保護區范圍可以采用的效率最高的技術手段是
A.手工繪圖 B.GPS C.RS D.GIS
9.圖3是某城市高鐵站影響范圍(半徑2.5k)內,以車站為中心的不同圈層(以0.5k等間距劃分)中三類企業數量的統計。由此可判斷
A.直接相關企業數量占該類企業總數比重,在距離車站0.5-1.0k圈層中最小
B.關聯企業在各圈層中的數量,以 1.0-1.5k 圈層中最少
C.派生各圈層中的數量,由內圈到外圈先增后減
D.各圈層中三類企業的數量之和,由內圈向外圈依次減少
讀高速公路與城市建成區空間關系示意圖(圖4),完成10-11
10 以下兩種模式的高速公路對
A.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區地
B.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區用地
C.甲模式對城市建成區景觀與環境的影響比乙模式大
D.乙模式對城市建成區內部交通聯系的影響比甲模式大
11.從高速公路與城市建成區關系的動態變化看,可推斷
A.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時一般會采用甲模式
B.隨著城市建成區不斷擴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變的趨勢
C.在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甲模式會消失
D.大城市發展到成熟期,不會同時存在
12. 有學者認為在商代就可能出現了牛 ,對他最有力的證據是
A.商代遺址總出土了牛骨
B.《詩經》里有農耕生活的
C.孔子學生冉耕字伯牛,名字中有耕、牛二字
D.古字學家發現甲骨中有字成、牛牽引犁頭府士狀
13.“諸侯惟得衣食稅租,不與致事”的現象反映了
A.分封制的鞏固 B.中央集權的加強 C.宗法制的消亡D.君主專制的消弱
14.有人這樣說當時的政治制度:如果宰相制尚未廢除
A..限制君權。B.消弱相權C.實行君主立限制。D.廢除三審六部制
15.圖5為某時期的招貼畫,從中可知
A.作者反對袁世凱獨裁買國
B.作者宣傳抗日民族統一戰線
C.國民黨從新詮釋了三民主義
D五四運動有廣泛的群眾基礎
16.“ 共產國際的領導同志都還擔心我們離工人階級太遠了。我說我們在農村里經過長期斗爭的鍛煉,有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完全可以無產階級化。共產國際的一些同志聽了之后大嘩,不以為然。”對這段話的正確理解是
A.中國工人階級尚未登上政治舞臺
B.共產國際反對農民參加中國革命
C.中國奉行獨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D. 堅持馬克思主義
17.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召開前夕, 群眾 和討論憲法草案的標語口號有
A.“為鞏固新民主主義制度而斗爭”
B.“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方針”
C.“爭 社會主義在我國的完滿實現”
D.“熱烈慶祝社會主義的社會制度基本建立”
18.1521年有教皇代表與馬丁•路德辯論說:信仰無法安穩地奠基于《圣經》,因為“《圣經》就像軟蠟一樣,可以讓每一個人隨興所至地扭或拉”。他們的主要分歧在于
A.教會是否腐敗
B.信仰是否必要
C.《圣經》能否作為信仰的基礎
D. 能否僅僅依靠信仰
19.18世紀末19世紀初西方某學流派“以藝術的方式描摹了這一特定時代人的激蕩,亢奮而敏感、纖弱的心靈世界,展現了有著強烈個性欲望的自我”。其創作風格是
A.現實主義 B.浪漫主義 C.古典主義 D.理性主義
20.“新的力量和新的學說已經興起,向19世紀正統的自由主義挑戰。烏托邦式的以及其他的社會主義者已經發射了若干小排炮,現在輪到大炮開火了。”“大炮”是
A.啟蒙思想 B.生物進化論 C.社會科學主義 D.空想社會主義
21.羅斯福新政時期美國政府鼓勵的行為有
A. 工人待遇
B. 美國就業
C.老百姓把錢存在家里
D.農場主擴大生產規模
22.有學者說:“蘇聯制度的設計用意,在于盡快將一個極落后,開發度極低的國家,早早送上工業化的大道……盡管這個制度極其缺乏效率,極其浪費,卻畢竟達到了上述目標!睋丝芍搶W者
A.認為斯大林模式有合理之處
B.贊同列寧的新經濟政策
C.客觀評價了戰時共產主義政策
D.否認赫魯曉夫改革的必要性
23.1962年法國某報紙說,戴高樂總統應該時刻準備亮出特有的大量美元這張外交王牌,通過向美國購買黃金而對其施壓。美國政府對此頗為重視,認為“法國持有的美元所 政治問題,也是一個 ”反映了
① ② ③布雷 森林體系面臨挑戰 ④法國抵制馬歇爾計劃
24.《漢書•食貨志》記載:“糴(dí,買進谷物)甚貴。傷民:甚賤,傷農!苯冢 大蔥”、“卷心菜八分一斤愁壞菜農”登報道也時有所見。這說明
A。農產品的價格變化由流通環節決定
B。農產品的價格應調控在合理的范圍內
C。農產品“好貨不便宜,便宜無好貨”
D。農產品的價格波動由價值變動引起
25.以下是三種投資方式的風險-收益比較示意圖,不考慮其它因素,表達合理的是
26.對圖6解析正確的是
A該省財政收入是隨著居民收入水平的增長而增長的
B 該省地區生產總值應與 增長
C 該省財政收入的比重過大 增加
D 該省財政收入快速增長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的基礎
27.近年,廣東某市委市政府以城鄉社區民主自治和社會組織“自立、自主、自律”發展為兩大著力點,推動法律、體制、能力三大建設。形成了“黨委政府為主導、社會組織為主體、人民群眾為主人”的社會管理新機制,受到當地居民的支持和擁護。這說明
①城鄉社區自治組織和社會組織獲得了行政權力
②新機制使政府、社會與公民的關系定位更合理
③人民當家作主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根本保證
④新機制有利于調動公民參與社會管理的積極性
A②④ B②③ C①④ D①③
表2011年工作總結部分內容
根據其內容,可以看出
A.人大代表有依法行政的義務。
B.該 提出意見并直接處理
C.人大代表有權監督政府的工作
D.該代表行使了提案權、審議權、問責權
29.在2011年世貿組織第八次部長會議上,各成員普遍認同加強世貿組織的作用,呼吁抵制貿易保護主義,但在多邊貿易機制未方向性問題上存在明顯分歧,據此,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①各成員的地位是平等的,權利是對稱的
②世貿組織推動國際分工和資的全球配置
③各成員間的共同利益是國際合作的基礎
④多邊貿易機制的發展能消除競爭和沖突
A. B.①② C.②④ D.②③
30.雷鋒精神激勵了幾代中國人,并傳播到世界多個國家,被稱贊為“全人類共同的精神財富”。這體現了化
①既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②于實踐,引導實踐的發展
③能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 ④對人的影響自特定化環境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31.廣東某縣依托葛洪等歷史名人的化遺產,致力于挖掘當地獨特的中醫藥化和宗教化,力塑化品牌。該縣的這一做法是基于
①化獨特性是區域化發展的基礎 ②經濟與化的發展是同步的
③ 的基礎上發展 ④ 有反作用
A.①③ B.③④ C. D.①④新 標 第一網
32.在某報社“走基層、轉作風、改風”活動總結會上,與會人員分享了“接地氣抓活魚”、“一頭汗兩腿泥才能寫出好新聞”等心得體會。這集中反映了
①一切從實際出發的工作要求 ②群眾觀點和群眾路線
③量變引起質變的辯證過程 ④客觀精神的外化和表現
A.①④ B.①② C.③④ D.②③
33.“蘋果之父”喬布斯認為,產品應該能夠“改變世界”,產品設計和制造的每個環節都要追求完美無瑕。這體現了
A.系統優化的方法
B.主觀唯心主義的傾向
C. 產品改變世界的轉變
D能力卓越是實現個人價值的必要條件
34.對圖7漫畫《 為榮》所示的藝創作 是
①創作者堅持創新勇于創新的精神值得肯定
②創作目的和動機違背了創作規律的客觀性
③錯誤的價值觀對人的行為也具有導向作用
④該作品的創作無法體現方法論的指導意義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35.改革開放以,農村學生科通過高考入學的“農轉非”政策取得城鎮戶口。但近年,隨著農村土地綜合效益的提高,城鎮戶口的吸引力逐漸下降,有些已辦理“農轉非”,的學生甚至有了“非轉農”的念頭。從哲學上看,這一現象的原因是
A.時代精神的精華發生了變化 B.主題的認識能力發生了變化
C.社會生活的本質發生了變化 D.社會存在發生了變化
二、非選擇題:本大題共6小題,滿分160分。
36.(29分)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改革開放以,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率高大9.9%,2010年經濟總量已位居世界第二。中國在短短30余年創造了西方200多年才有的經濟奇跡。西方經濟學界以蘇聯、東歐為參照,不能合理解釋中國改革與經濟高速增長并行的獨特現象,特此稱為“中國之謎”。
材料二:中國經濟在創造奇跡的同時也存在一些問題,如盲目擴張產能和忽視流通的重要作用,導致了重生產、輕消費的傾向;居民收入增幅趕不上財政收入和企業利潤的增幅,造成了重效率、輕公平的 高投入所維持的增長 形成了 局面。
材料三:在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的道路中,中國人民不斷戰勝各種艱難險阻,進一步堅定了“不動搖、不懈怠、不折騰”的信念,凝聚了深化改革開放的共識。2012年2月,溫家寶總理在廣東調研時指出,20年前鄧小平南巡關于“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的教導至今仍有深遠的指導意義。
(1)結合材料一,運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相關知識,簡析“中國之謎”的原因。(6分)
(2)運用《經濟生活》的相關知識,對材料二中的問題提出解決措施。(10分)
(3)結合材料三,運用實踐與認識的關系原理,分析“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的 其現實意義。(13分)
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近年,各級財政部門加大對化建設的投入,為推動化的發展,滿足人民群眾精神化需求“保駕護航”。2011年11月,財政部表示,今后將進一步落實各項扶持政策,支持加快經營性化事業單位轉企改制;繼續探索政府購買服務的模式。充分調動社會各類化機構提供公共化服務的積極性;設立財政專項,支持中國化“走出去”戰略。
當前。我國化 不斷加強,但還存在較多 些國產電影因缺乏想象力、制作工藝粗糙、營銷手段落后等,在國際電影界備受冷落。但化“走出去”也不乏成功的例子,如中國交響樂團在德國演奏了改編制作的交響京劇《貴妃醉酒》,以德國人喜愛的形式充分展現了中國京劇的魅力。國 ,化要“走出去”,更應“走進去”。
(1)運用政府責任和職能的相關知識,分析材料一。(12分)
(2)結合材料二,運用化交流與化創新的相關知識,談談對中國化要“走出去”、更應“走進去”的認識。(11分)
五(23分)蕓蕓眾生的日常生活是歷史的重要內容。從中可見社會變遷的軌跡。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16世紀,美洲的一種辛辣調味劑傳入歐洲,為歐洲飲食帶新的味道。頗受歡迎,被稱為“西班牙胡椒”。17世紀,歐洲人能夠在餐桌上品嘗到自海外的美味,主要是荷蘭人的功勞。
——據《歐洲化史》等
材料二:“(清末)因工業之衰落日甚一日。盡試任人一家人,觀其日常所服用 要品位奢飾品, 九!
——《飲冰宣合集》
材料三:2005年底,美國財經記者莎拉發現,自己家里的鞋、襪子、玩具臺燈等用品都產自中國,其他普通美國家庭亦大多如此。
——據《離開中國制造的一年》
(1)材料一描述的現象出現的歷史背景是什么?(6分)
(2)材料二中的“舊工業”指什么?簡要說明其衰落與工業革命的歷史關聯。(9分)
(3)材料三中莎拉發現的現象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是無法想象的,為什么?中國產品 人普通美國家庭的 ?(10分0
概念的變化,可以為探究歷史提供重要信息,閱讀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材料一:在中國,對scienae的翻譯經歷了從“格致”到“科學”的用詞變化。中國古代本有“科學”一詞,如宋人集中有“自學科之興,世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響,時人將scienae意譯為“格致”。19世紀中葉后,“嚴格致,營制造者,乘時而起”,“格致”一詞大量使用,19世紀末,梁啟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將scienae譯為“科學”,呼吁。民國初年,譯作“賽園斯”的科學思想。
-----據《近代漢字術語創造的兩種類型》等
材料二:隨著“代議制民主”概念的星城和逐漸流傳,民主概念發生了中國大的轉化,不僅古代“直接民主”是“民主”,而且近代“間接民主”也是“民主”。隨著后一種民主在實踐中的不斷擴展和完善,它幾乎成了人們所知的西方民主的統一形成,日常使用的“民主”一詞,指的已不是古代直接民主。
----據《美國革命時期民主概念的演變》等
(1)材料一中的中國古代“科學”一詞與何種選官制度相關?程朱理學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4分)
(2)19世紀中葉以后,從“格致”到“賽因斯”,反映了中國向西方學習的內容經歷了怎樣的過程分析變化的原因
(3)結合材料二和所學知識,從西方民主政治發展的角度,簡要分析“民主”概念變化的原因。(8分)
(4)從“經濟”、“中學”、“粉絲”3個詞中人選1個,說明其含義或用法的歷史變化。(3分)
40.(28分)加拿大地廣人稀,西南部地區地形發雜,歐肯那根河谷是世界著名的冰酒產地。根據加拿大西南部某地區示意圖(圖8),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4)題。
(1)維多利亞所在地氣候類型的特點是________;位于草原地區的梅迪辛哈特氣候類型是_____。(6分)
(2)從溫哥華島梅迪辛哈特,水平方向上自然景觀主要表現為由森林到草原的變化,這體現了_______地域分異規律,其主要影響因素是______。
3.冰酒是由富含糖分的優質葡萄,成熟后在樹上經自然冰凍,再采摘釀造而成。 這種自然冰凍葡萄的,分析其自然原因。(10分)
地區歷史上由于過度開墾,加上連年干旱,植被破壞,土地資退化。為應對這種危機,當地可能采取哪些措施?(8分)
處長江入海口的上海市,是我國重要的工業基地,近年城市用地日益 地帶的開發成為焦點。根據下列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完成(1)~(5)題。
材料一:長江口及上海市區域示意圖(圖9)。
材料二:1987-2006年上海市F圍墾區土地利用類型變化圖(圖10)。
(1)甲、乙、丙、丁四處中,淤積作用明顯的兩處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處,水深大于6的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處。(4分)
(2)1987-2006年上海市F圍墾區面積增加量居前兩位的土地利用類型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處。(4分)
(3)上海市精品鋼鐵、化學和船舶工業基地(區)布局的總體特征是__________,影響微電子產業基地布局的最重要因素是__________。(6分)
(4) 外臨近中國最大的集裝箱港學港,有鐵路抵達和高速公路經過。目前上海市 處建設臨港新城, 發展的有利條件。(6分)
(5)上海市在F圍墾區內規劃建設工業開發區,從可持續發展的 企業與開發區建設中應防止出現哪些問題?(8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41758.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