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圖示四個國家中,人均煤炭消費量最高的是
A.中國 B.美國 C.印度 D.日本
【答案】B
【解析】 :從圖中可以讀出每年這四個國家的消費總量,再根據這幾個國家的人口數(這點考察學生的識記情況,中國大概13億、美國3億、印度10億、日本就算1.3億吧),只是略算而已,很容易找到答案。新課標 第一 網
(2014大綱全國卷8—9)圖3示意某地區人口密度。讀圖3,完成2、3題。
2.該地區人口密度差異的主要影響因素有
①緯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①② B.①④ C. ②③ D.②④
【答案】D
【解析】 :甲城市是成都,乙城市是重慶。題中提高甲乙有特大城市,可判斷該地區一定不是在青藏高原。長江分布在中低緯度地區,故緯度因素排除;長江流經地區除了青藏高原都是濕潤地區,故降水排除!再看圖中的人口密集區,基本都與河流靠近。
3.甲.乙兩地都行成了特大城市,與甲地相比,乙地形成城市的區位優勢是
A.地形平坦 B.水源充足 C.陸路交通方便 D.水陸交通樞紐
【解析】 題中乙地在兩江交匯處,與甲地相比,兩個都有充足的水源,故B錯;據圖判斷乙城市是重慶,故A錯;重慶是兩江交匯處,故C錯,答案只能選擇D
【答案】D
4.(2014廣東卷文綜3)老少比= ×100.表1是2009年四個國家人口統計數據,其中人口老齡化程度最高的國家是
表1
國家0—14歲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蘭1587
西班牙15113
白俄羅斯1593
匈牙利15107
國家0—14歲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蘭1587
西班牙15113
白俄羅斯1593
匈牙利15107
國家0—14歲人口比重(%)老少比
波蘭1587
西班牙15113
白俄羅斯1593
匈牙利15 107
A.波蘭 B.西班牙 C.白俄羅斯 D.匈牙利
【答案】B
【解析】此題關鍵是對老少比的理解,根據題干老少比的公式,可知老少比的值越大,人口老齡化越嚴重。再結合表1的數據西班牙最大,即選B
【考點定位】考題考查人口問題人口老齡化現象。
(2014上海卷地理(十一)) 2010年,上海市近郊區與遠郊區人口密度分別為每平方千米4684人和1388人,比2000年分別增長80.2%和61.4%。郊區人口密度增幅遠高于城區。
5. 1978年到2009年,上海市郊區和城區制造業產值比重的變化以及近十年人口空間集聚的變化可以顯示
①城區工業用地大多轉變為商業用地 ②城區居住用地大多轉變為商業用地
③郊區農業用地部分轉變為工業用地 ④郊區農業用地部分轉變為居住用地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①④
【答案】B
【解析】考查上海郊區城市化,伴隨“近十年人口空間集聚”向郊區,③郊區農業用地轉變為工業用地,④郊區農業用地部分轉變為居住用地(居住地是城市主要功能區)。選B.
6. 近十年來,上海市郊區和城區人口密度的變化反映
A. 城區人口集聚效應急劇下降
B. 城區人口集聚效應比郊區弱
C. 遠郊區人口集聚效應比近郊強
D. 近郊區人口集聚效應比遠郊強
【答案】D
【解析】考查上海郊區城市化現象:制造業、人口空間集聚,有城區→郊區,近郊區區位優越于遠郊,所以“近郊區人口聚集應比遠郊強”。 選D.
(2014山東卷文綜7、8)圖4為1982年和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統計圖。讀圖回答7—8題
7.圖中信息反映出
A.1982—2009年人口出生率呈上升趨勢
B.1982年的人口平均年齡比2009年的低
C.1982年的40歲及以上人口比重比2009年的高
D.1982年的20—24歲年齡組人口數量比2009年的多
【答案】B
【解析】7.圖中左側為1982年數據,右側圍2009年數據,可以看出,2009年人口的0——14的比重大幅度下降,老齡化問題突出,所以1982年人口老齡化比2009年低,選項為B。
【考點定位】人口金字塔圖判讀及分析。
8.與1982年相比,2009年我國人口年齡結構的變化
A.顯示人口的增長速度加快 B.意味著社會養老負擔加重
C.不影響勞動人口的職業構成 D.表明25—59歲勞動力資源數量下降
【答案】B
【解析】人口增長速度降低,選項A錯誤;人口老齡化加重,社會養老負擔加重,選擇B正確;進而影響勞動人口的職業構成,選項C錯誤;無法看出25—59的勞動力資源數量,選項D錯誤。
【考點定位】人口金字塔圖判讀及分析。
二、雙選題
(2014江蘇卷地理23-24)圖12是2000v2010年我國人口變動情況分布示意圖(不含港澳臺數據)。讀圖回答9-10題。
9.我國人口數量的變化特點有
A.直轄市的人口數量都增加
B.東部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都增加
C.中部大多數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減少
D.西部人口數量減少的省級行政區最多
【答案】BD
【解析】從題目所給的圖形資料可以看出,直轄市重慶的人口數量沒有增加,大部分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增加,東部省級行政區人口數量均出現增加,西部人就數量減少的省級行政區最多。
10.影響我國人口數量變化的原因有
A.人口增加的地區自然增長率都高
B.人口減少的地區人口遷出多于遷入
C.人口增加的地區經濟發展水平都高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5566.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