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每小題4分,共48分)
下表是我國長江中游、黃河中游、西南地區、西北地區三種貨運方式在全國所占百分比(%)比較表。讀表回答1~2題。
地區鐵路水路公路
①20.902.8014.60
②14.5027.7015.20
③10.4010.8019.10
④9.700.607.90
1.③地區是( )
A.黃河中游 B.長江中游
C.西南地區 D.西北地區
解析: ③地區的鐵路和水路運輸所占比重都較小,而對自然環境適應能力較強的公路所占比重最大,這最可能是我國地勢起伏較大的西南地區。
答案: C
2.①地區鐵路運輸的大宗貨物最主要是( )
A.木材 B.煤炭
C.糧食 D.鐵礦
解析:、俚貐^以鐵路和公路運輸為主,水路運輸所占比重較小,這最可能是我國北方的黃河中游地區,該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煤炭基地,故鐵路運輸的大宗貨物最主要是煤炭。
答案: B
(2014湖北聯考)鐵路定線是在地形圖或地面上選定線路的方向,確定線路的空間位置,并布置各種建筑物,是鐵路勘測設計中決定全局的重要工作。下圖鐵路定線是線路起止點和必須經過的城市A、B、C。完成3~4題。
3.綜合考慮城市位置、工程量、資源分布、工農業布局和自然條件等因素,下列選線最合理的是( )
A.ABC B.ADBHC
C.AGBIC D.ABHC
4.圖中鐵路修通以后,城市區域地位提升最慢的是( )
A.A B.E
C.B D.C
解析: 第3題,ABC選線經過不良地質地段、多次跨越大河、還要穿過山峰工程量大;BHC比BIC路程要長且要跨越河流。第4題,鐵路修通后,A和C成為鐵路樞紐,E成為水陸交通交匯點,B是鐵路線經過的一個城鎮,交通樞紐發展要快。
答案: 3.C 4.B
(2014德州模擬)川藏鐵路(成都至拉薩)已經列入國家中長期建設規劃,成都至拉薩運輸距離為1 629千米,全線貫通后到拉薩只需8個多小時。結合下圖回答5~6題。
5.川藏鐵路起止地所在地區發展農業生產的主要制約因素分別是( )
A.地形、水源 B.水源、熱量
C.光照、熱量 D.土壤、地形
6.川藏鐵路的戰略意義遠大于青藏鐵路,建成通車后將( )
A.完善進藏通道,進一步加強西藏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的聯系
B.開發沿線旅游資源,促進香格里拉、桂林地區旅游發展
C.加快沿線資源開發,改善投資環境,形成沿線工業走廊
D.促進川藏地區對外開放,構建中國?東盟陸路經貿通道
解析: 川藏鐵路起止點為成都和拉薩,成都位于四川盆地,光照不足,拉薩位于青藏高原,熱量不足。川藏鐵路的建成能進一步完善進藏通道,加強西藏與中、東部發達地區的聯系。
答案: 5.C 6.A
(2014臨川質檢)世界各國都十分重視交通運輸建設。讀下表回答7~8題。
項目某國某交通設施修建說明
地理位置居內陸腹地,和外界交流渠道少
環境特征地質:多斷層、地熱,且巖石脆弱
地形:山區和高原
氣候:半濕潤、半干旱氣候
河流:河水湍急,水量較大
生態:各種原始狀態的生物群落
礦產資源:有色金屬,稀有金屬豐富
線路距離約2 080千米
投入成本約百億美元
7.從該交通設施的投入成本及交通運輸的量、安全性、快捷等綜合因素考慮,該地區適合選擇的交通運輸方式有( )
A.公路、管道 B.鐵路、航空
C.航空、河運 D.河運、公路
8.有關修建該交通設施的效益的說法,正確的是( )
①通過物資的流通,促進該地區和外界的交流、诳梢晕慰停l展旅游業、劭梢源罅﹂_發各種生態資源 ④減少暴雨、暴雪天氣的發生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第7題,表中所示地區的資源豐富,地質條件差,所以適合選擇的交通運輸方式有鐵路、航空。第8題,讀表可知,該交通設施為鐵路,物資的流通能夠促進該地區和外界的交流;該地區地貌多樣,多山水,生物資源豐富,可以吸引游客,發展旅游業。
答案: 7.B 8.A
(2014煙臺調研)交通運輸布局的變化會對商業網點分布產生顯著的影響。下圖為好又多、沃爾瑪大型超市分布圖。讀圖回答9~11題。
9.在區位選擇方面,沃爾瑪、好又多兩大超市分布的特點是( )
A.在城市交通干道的左側B.在城市交通干道的右側
C.在城市交通干道的兩端D.在城市交通樞紐或干道的十字路口
10.圖中沃爾瑪、好又多兩大超市布局的共同最大優勢是( )
A.商業的信息靈通 B.交通的通達性好
C.周圍的居民多 D.外地的游客多
11.這種區位選擇的主要目的是( )
A.最大范圍吸引消費群體 B.為顧客提供最豐富的商品
C.有利于提高商品價格 D.為旅游業增添觀光景點
解析: 第9題,圖中沃爾瑪、好又多兩大超市均分布在城市交通樞紐或干道的十字路口。第10題,讀圖可知,兩者布局的共同最大優勢是靠近車站和干道路口,交通的通達性好。第11題,兩大超市區位選擇主要目的是最大范圍吸引消費群體。
答案: 9.D 10.B 11.A
(2014佛山二模)下圖中實線表示從市中心到城市各方向所需時間的等時線(單位:分鐘),虛線表示距市中心的等距離線。讀圖完成下題。
12.圖中①②③④點中,交通通達度最低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解析: 四點在同一條等距離線,用時越多,交通通達度越低。
答案: A
二、綜合題(共52分)
13.(2014吉安二模)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20分)
下圖是武廣高鐵線路分布情況。武廣高鐵2009年12月26日正式運營,使武漢到廣州運行最短時間縮短至3小時16分。線路全長1 068.8公里,全線共有橋梁684座、隧道226座,橋隧所占線路比例近70%。
(1)指出武廣高鐵線路總體走向,并根據圖中信息指出該線路出現多處折彎的原因。(8分)
(2)分析武廣高鐵多橋梁和隧道的原因。(12分)
解析: 第(1)題,讀武廣高鐵線路走向時要注意圖中的指向標,右側表示正北,因此該鐵路基本上是南北走向。沿線出現的折彎主要是為了聯系更多的城市,這主要是為了加強城市間的聯系,提高線路運營的價值。第(2)題,高鐵多橋梁和隧道一方面是由于穿越較多的山地和河湖,降低線路坡度,另一方面也可以減少對原有交通線路和居民點的影響。
答案: (1)南北(西北?東南)走向。經過更多的城市,加強城市間的聯系(提高線路的社會經濟價值)。
(2)穿越較多的河湖(谷地)和山地,線路平直(減少彎道,降低坡度),少占農田,與原有交通線立體交叉,減少對沿線居民(生態環境或植被)的不利影響。
14.(2014長沙模擬)2006年中國CRHlA型和諧號動車組開通,2008年京津高鐵通車,2009年武廣高鐵通車,2010年初鄭西高鐵通車,中國鐵路正逐步邁入高速時代,預計到年,將有1.2萬km以上的高鐵投入運營,整體的高鐵網絡將在2020年形成,高鐵正積極參與城市群的整合,回答有關問題。(32分)
表:高鐵通車后3h可達城市數與時間變化分析。
城市1 h2 h3h到60個地級市總時間(h)
無高鐵有高鐵無高鐵有高鐵無高鐵有高鐵無高鐵有高鐵變化率
天津26612923449.40220.760.51
濟南3810171733308.08174.900.43
南京5911192033335.67184.360.45
上海26613824460.51232.770.49
北京24610818490.96243.530.50
青島112266395.60361.750.085
石家莊115579453.89305.820.33
合肥339101522345.18239.590.31
(1)讀表"京滬高鐵通車前后3小時可達城市數與時間變化分析",3 h內可達城市數量變化,表列城市有什么顯著差異?評價京滬高鐵給這些城市帶來的積極變化。(8分)
(2)3小時圈被看作一日交流圈,反映以一日為周期的經濟高度聯系地區。高鐵開通前后,沿線大城市3小時圈發生了顯著變化,請就其地理分布特征的變化進行分析。(12分)
(3)讀下圖"京滬高鐵通車前后8個城市腹地變化(左前,右后)",描述圖中城市腹地變化的特征。(12分)
解析: 腹地一般指位于中心城市周圍并與其存在密切經濟聯系的次級城市或(和)相應地區。這里密切的經濟聯系是指腹地為城市提供初級產品,勞動力等資源供應,城市向腹地提供高級產品和服務輸出,腹地成為市場區并接受城市的綜合輻射,城市與腹地之間有顯著的商品、技術、資金、信息或勞動力等方面的供求關系。.根據社會經濟聯系的強弱不同,城市腹地可分成若干層次,低等級城市的腹地范圍被高等級城市的腹地范圍覆蓋,高等級城市的腹地范圍則被更高等級城市的腹地范圍所覆蓋。
京滬高鐵的修建使得特大城市的腹地范圍覆蓋了大城市的腹地范圍,大城市的腹地范圍相對縮小,會造成中小城市的出行不便,實際影響了低級別城市的腹地。
答案: (1)通高鐵的城市3h內可達城市數量變化突出,未開通的城市(石家莊、合肥、青島)則變化相對較小。京滬高鐵的修建減少這5個城市到其他地級以上城市的總通勤時間,加快該地區社會經濟節奏。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55808.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