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導學案復習 原子和原子核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2屆高三物理一輪復習導學案
十八、原子和原子核(2)
【課題】原子核
【目標】
1、了解天然放射現象,知道三種射線的本質和特性,掌握核衰變的特點和規律;
2、知道原子核人工轉變的原理,了解質子、中子和放射性同位素的發現過程。
3、知道原子核的組成和核力的概念;理解核能的概念,知道獲得核能的兩種途徑。
【導入】
一、天然放射現象
1、發現過程:1896年貝克勤耳發現天然放射現象,從此,揭開了人類研究原于核結構的序幕.居里夫婦對鈾和鈾的各種礦石的研究發現了釙和鐳.之后,人們通過對天然放射現象的進一步研究,發現了原子序數大于83的所有天然存在的元素,都有放射性.原子序數小于83的天然存在的元素,有的也有放射性.放射出來的射線共有三種:α射線、β射線和γ射線.
2、三種射線的本質和特性
二、原子核的衰變
1、衰變:原子核自發地放出某種粒子而轉變為新核的變化.
2、衰變規律:α衰變 X→ Y+ He ; β衰變 X→ Y+ e
3、α衰變和β衰變的實質
4、γ射線:總是伴隨α衰變或β衰變產生的,不能單獨放出γ射線.γ射線不改變原子核的電荷數和質量數.實質是元素在發生α衰變或β衰變時產生的某些新核由于具有過多的能量(核處于激發態),向低能級躍遷而輻射出光子.
5、半衰期
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需要的時間,它是大量原子核衰變的統計結果,不是一個原子發生衰變所需經歷的時間.
決定因素:由原子核內部的因素決定,與原子所處的物理狀態(如壓強、溫度等)或化學狀態(如單質或化合物)無關.
四、原子核的人工轉變:
用高能粒子轟擊靶核,產生另一種新核的反應過程,其核反應方程的一般形式為:
1、質子、中子的發現: N+ He→ O+ H; Be+ He→ C+ n
2、放射性同位素和正電子的發現:1934年約里奧?居里夫婦用a粒子轟擊鋁核產生一種新的放射性元素,此后人們認識到放射性同位素可用人工核反應制。
Al+ He→ P+ n P→ Si+ e
3、探測射線的方法:
(1)威耳遜云室;(2)氣泡室;(3)蓋革計數器等(見課本P73-74)
4、放射性同位素的應用:
(1)利用它的射線;(2)做示蹤原子。(見課本P76-78)
五、核反應
某種元素的原子核變為另一種元素的原子核的過程叫做核反應.常見的核反應分為衰變、人工轉變、裂變和聚變等幾種類型.
六、核力和核能
1、核力是核子之間的引力.核力與核子是否帶電無關;是一種強相互作用;也是一種近程力(當兩個核子間距r<2×10-15m時才發生作用).只有相鄰的核子間才有核力作用.
2、核能.克服核力做功,使原子核分解為單個核子時吸收的能量,或若干個單個核子在核力作用下結合成原子核時放出的能量,叫原子核的結合能,簡稱核能.
例如 H+ n→ H+△E (△E=2.22 MeV)
2.核能的計算
根據愛因斯坦的質能方程 E=mc2或△E=△m c2
3.獲得核能的兩種途徑:
(1)重核的裂變:重核分裂成兩個(或兩個以上)中等質量核時要釋放能量,這種核反應叫裂變.
鈾核裂變的反應為: U+ n→ Xe+ Sr+ 2 n +217MeV
在一定條件下,如鈾塊大于臨界體積時,裂變反應是鏈式反應,會放出大量能量.原子彈爆炸是激烈的裂變反應.秦山核電站和大亞灣核電站也是利用裂變反應.
(2)輕核的聚變:輕核結合成質量較大的核的變化.
例如氘核和氚核聚合成氦核. H+ H→ He+ n+17.6MeV
【導研】
[例1] (1) 如圖所示,a為未知的天然放射源,b為一張黑紙,C為水平放置的平行金屬板,板間有豎直方向較強的勻強電場,d為熒光屏,e為固定不動的顯微鏡筒.整個裝置放在真空中,實驗時,如果將電場E撤去,從顯微鏡內觀察到熒光屏上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沒有變化.如果再將黑紙b移開,則從顯微鏡筒內觀察到的每分鐘閃爍的亮點數大為增加,由此可判定放射源a發出的射線為( )
A.β射線和γ射線 B.α射線和β射線
C.α射線和γ射線 D.α射線和X射線
(2)如圖,在有小孔的鉛盤中,放有能連續放出α、β、γ三種射線的放射性元素,放出的三種射線都打在孔對面屏M上的A點.要使三種射線分開,分別打在屏上的A、B、C三點(其中B到A的距離大于C到A的距離)可采取的措施是在屏與孔之間加上( )
A.重直紙面向里的勻強磁場 B.垂直紙面向外的勻強磁場
C.水平向右的勻強電場 D.水平向左的勻強電場
[例2] 镅( Am)是一種放射性元素,在其分裂過程中,會釋放出一種新的粒子,變成镎( NP),由于放出的這種粒子很容易被空氣阻隔,因此不會對人體構成任何的危害,火警的報警系統就是利用這種粒子作為報警的重要工具,這種粒子是( )
A. 粒子 B.質子 C.中子 D.正電子
[例3] “軌道電子俘獲”也是放射性同位素衰變的一種形式,它是指原子核(稱為母核)俘獲一個核外電子,其內部一個質子變為中子,從而變成一個新核(稱為子核),并且放出一個中微子的過程,中微子的質量極小,不帶電,很難被探測到,人們最早是通過子核的反沖而間接證明中微子的存在的.關于一個靜止的母核發生“軌道電子俘獲”,衰變為子核并放出中微子,下面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子核的動量與中微子的動量相同 B.母核的電荷數小于子核的電荷數
C.母核的質量數等于子核的質量數 D.子核的動能大于中微子的動能
[例4] 對下列四個方程理解正確的是 ( )
① ; ②
③ ④
A.方程①是衰變方程,其中X是β粒子
B.方程②是裂變方程,其中X是質子,且釋放出核能
C.方程③是聚變方程,其中X是α粒子,且要吸收能量
D.方程④是人工核轉變方程,其中X是α粒子
[例5] 科學家發現在月球上含有豐富的 (氦3)。它是一種高效、清潔、安全的核聚變燃料其參與的一種核聚變反應的方程式為 。關于 聚變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A.聚變反應不會釋放能量 B.聚變反應產生了新的原子核
C.聚變反應沒有質量虧損 D.目前核電站都采用 聚變反應發電
[例6] 在原子物理的研究中經常用到核子平均結合能的概念,核子平均結合能是指質子、中子結合成某原子核時每個核子放出核能的平均值。下圖為核子平均結合能與原子序數Z的關系圖像.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某原子核的核子平均結合能大,則其核子的平均質量小
B.某原子核的核子平均結合能大,則其核子的平均質量大
C.若D、E能結合成F,結合過程一定放出能量
D.若A能分裂成B、C,分裂過程一定吸收能量
【導練】
1、有關放射性元素半衰期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數發生衰變所需的時間
B.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全部發生衰變所用的時間的一半
C.兩個原子核有一個原子核發生衰變所用的時間
D.做示蹤原子的物質盡可能選用半衰期長一些的放射性元素
2、(08重慶卷)放射性同位素釷232經α、β衰變會生成氧,其衰變方程為
,其中( )
A.x=1,y=3 B.x=2,y=3 C.x=3,y=1 D.x=3,y=2
3、下面說法中正確的是(  )
A. (釷)經過一系列的α和β衰變,成為 ,鉛核比釷核少12個中子
B.β衰變的實質是核內的一個中子轉化為一個質子和一個電子
C.γ射線是波長很短的電磁波,它的貫穿能力很大
D.利用γ射線的電離作用,可檢查金屬內部有無砂眼或裂紋
4、(吉林省長白縣2010屆高三質量檢測)(1)寫出下列兩個核反應的反應方程
Al(鋁核)俘獲一個α粒子后放出一個中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α粒子轟擊 N (氮核)放出一個質子.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1871.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光的波動性學案
2012屆高考物理第二輪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歸納總結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導學案復習:熱學
2012屆高考物理備考磁場復習教案
原子的核式結構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