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高考安徽文綜地理卷
圖7表示安徽省1985~2010年就業結構與城鎮人口比重變化。完成23~25題。
23.2005年以來,安徽省城市處于( )
A.初期階段
B.中期階段
C.后期階段
D.逆城市化階段
24.產業結構調整促進安徽省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表現在( )
A.第二、三產業就業比重均持續快速提高
B.城鎮新增就業人口第二產業超過第三產業
C.農村人口向東部沿海城市遷移數量增加
D.勞動力主要由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
25.為增強工業對就業和農業產業化的帶動作用,近期安徽省中小城市可以著力發展( )
A.勞動力導向型和原料導向型工業 B.技術導向型和市場導向型工業
C.動力導向型和勞動力導向型工業 D.原料導向型和技術導向型工業
圖8為伏爾加河主要流經地區示意圖。完成26~27題。
26.從水循環的過程中和地理意義看,伏爾加河( )
①流域內總體上蒸發旺盛
②流域的部分降水源自西風帶
③河水主要參與陸地內循環
④使東歐平原總體趨于高低不平
⑤促進里海的水分和熱量平衡
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②③⑤ D.②④⑤
27.圖中所示石油、天然氣( )
A.與伏爾加河水能的能量來源不同
B.直接形成于伏爾加河的沉積作用
C.開發得益于伏爾加河水資源豐富
D.輸出主要通過伏爾加河運往西歐
圖9表示我國某地某日觀測記錄的到達地面的太陽輻射日變化。完成28~29題。
28.該日日期及天氣狀況可能是( )
A.3月12日 晴朗
B.6月5日 晴朗
C.3月22日 多云
D.6月20日 多云
29.該地可能位于( )
A.祁連山地 B.大興安嶺
C.南沙群島 D.帕米爾高原
圖10為1959~2009年秦嶺山地1月0℃等溫線位置變化圖。完成30~31題。
30.該地1月0℃等溫線的位置總體上( )
A.向亞熱帶地區偏移 B.向海拔較低地區偏移
C. 向低緯度地區偏移 D. 向落葉闊葉林帶偏移
31.根據圖中等溫線的位置及其變動可知( )
A.甲地為山嶺、冬季平均氣溫趨于下降 B.乙地為山谷、冬季平均氣溫趨于上升
C.甲地海拔低于乙地海拔 D.甲地年平均氣溫高于乙地
地表巖石風化后,由殘留在原地基巖上的風化產物組成的殼層,成為風化殼。圖11為不同氣候?植被帶的風化殼厚度變化示意圖。完成32~33題。
32.曲線Ⅰ、Ⅱ、Ⅲ分別代表( )
A.氣溫、降水、蒸發 B.降水、蒸發、氣溫
C.降水、氣溫、蒸發 D.氣溫、蒸發、降水
33.風化殼厚度( )
A.甲大于丁是因為熱量豐富、降水量大 B.乙大于丙是因為植被茂盛、蒸發量大
C.剛果盆地總體上大于格陵蘭島 D.伊朗高原總體上大于恒河平原
34.(21分)圖12為2001年4月6日17時某區域地面天氣圖,虛線范圍內為圖示天氣系統引發的某種氣象災害實時分布圖。此前圖示區域大部分地區表土解凍,地表干燥。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1)描述圖示區域氣壓分布特點。(10分)
(2)判斷該氣象災害種類,分析其形成的天氣條件。(11分)
35.(35分)圖13為陜西省主要蘋果基地分布圖。圖文資料,完成下列各題。
陜西高原南部過去以種糧為主,產量低。20世紀90年代成功引種優質蘋果,目前該地區蘋果產量、濃縮果汁出口量位居全國前列。然而在果業發展中,大量施用化肥、農藥影響果品品質、果渣露天堆放污染環境,農村薪材缺乏等問題突出。
(1)指出該地區過去種糧引發的生態環境問題。(10分)
(2)簡述該地區種植蘋果的優勢自然條件及其效益。(14分)
(3)針對果業發展的問題,試從循環經濟的角度設計解決方案。(11分)(提示:可用示意圖表達)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4688.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