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4屆高考生物必修3課堂強化復習題(含答案解析)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
1.關于物質循環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生產者和無機環境之間可以直接進行碳循環
B.消費者與無機環境之間可以直接進行碳循環
C.物質循環在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之間進行
D.不同的生態系統,都能獨立地進行各自的物質循環
答案 A
解析 因為生產者可以通過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直接利用無機環境的CO2合成自身的組成物質,也能通過細胞呼吸直接將CO2釋放到無機環境中,所以A項是正確的。消費者只能通過細胞呼吸向無機環境釋放CO2但不能直接利用CO2;物質循環應是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之間進行的;物質循環是在整個生物圈中進行的,而比生物圈小的任何一個生態系統都不能獨立進行物質循環,故B、C、D三項均是錯誤的。
2.下列有關生態系統功能的描述,錯誤的是(  )
A.物質循環的關鍵環節是分解者的分解作用
B.物質流是循環的,能量流是單向的,信息流往往是雙向的
C.一個生態系統的營養級越多,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人類可利用的能量就越少
D.信息傳遞有利于溝通生物群落與非生物環境之間、生物與生物之間的關系,具有調節生態系統穩定性的作用
答案 C
解析 從能量金字塔可以看出,在一個生態系統中,營養級越多,在能量流動過程中消耗的能量就越多,但是生態系統具有多樣性,人類未參與的生態系統中不存在人類利用能量的問題。自然界的物質循環中存在兩個關鍵環節,生產者的光合作用(或化能合成作用)和分解者的分解作用,所以A項是正確的。
3.關于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所指的物質是組成生物體的C、H、O、N、P、S等一些基本化學元素
B.所說的生態系統指地球是最大的生態系統——生物圈
C.所說的循環是指物質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反復出現、循環流動
D.物質在循環過程中不斷遞減
答案 D
解析 由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概念可知,本題的A、B、C選項都是正確的。物質在循環過程中是不會遞減的,因為物質只能進行轉移和變化,但不會消失。
4.如圖是自然界碳循環的簡圖,圖中甲、乙、丙各代表(  )

A.甲為生產者、乙為分解者、丙為消費者
B.甲為消費者、乙為分解者、丙為生產者
C.甲為分解者、乙為生產者、丙為消費者
D.甲為生產者、乙為消費者、丙為分解者
答案 A
解析 碳在生物群落和無機環境之間是以二氧化碳的形式進行循環的。首先通過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被合成有機物進入植物體內,再通過食物鏈流到各級消費者體內,最后再流到分解者,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再釋放到大氣中,同時各種生物的呼吸作用也產生二氧化碳,直接回到大氣中。
5.有關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敘述中,錯誤的一項是(  )
A.生態系統中所接收的全部太陽能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
B.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的
C.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的、不循環的
D.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其傳遞效率是10%~20%
答案 A
解析 生態系統中生產者所固定的太陽能是流經這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而不是所接收的全部太陽能。
6.關于生態系統中碳循環錯誤的說法是(  )
A.各級消費者所利用的碳都直接或間接來自生產者
B.分解者在碳循環中起重要作用
C.碳在無機環境中僅以CO2形式存在
D.碳在無機環境與生物群落間是以CO2形式進行循環的
答案 C
解析 生態系統中,碳在無機環境中還能以碳酸鹽的形式存在。
7.利用泥漿生物反應器處理污染土壤,原理是將污染土壤用水調成泥漿狀,同時加入部分營養物質和菌種等,在有氧條件下劇烈攪拌,使污染物快速分解。由此推知,該反應器
(  )
A.能夠實現物質循環
B.主要處理有機污染
C.可看作一個小型生態系統
D.存在能量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
答案 B
解析 本題通過泥漿生物反應器的介紹考查了對生態系統結構和功能的理解。根據題干分析可判斷,該反應器主要處理有機污染。
8.下列4種現象中,不適宜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規律進行合理分析的是(  )
A.虎等大型肉食動物容易成為瀕危物種
B.藍藻易在富營養化水體中爆發
C.飼養牛、羊等動物,成本低、產量高
D.巨大的藍鯨以微小的浮游動物為食
答案 B
解析 本題考查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原理的應用。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規律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但該規律必須涉及兩個以上的營養級,A、C、D三項均符合要求,但B項內容是無機環境與第一營養級之間的關系,不符合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規律。
9.下列關于生態系統中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
A.生態系統中能量的輸入、傳遞、轉化和散失的過程為生態系統的能量流動
B.生產者通過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能量就從無機環境流入生物群落
C.物質是能量的載體,生態系統的能量是伴隨物質而循環利用的
D.碳在生物群落與無機環境之間的循環主要是以CO2的形式進行的
答案 C
解析 本題難度較小,生態系統中能量只能是單方向流動,不能循環。
10.(2014•日照)假若某生態系統有四種生物,并構成一條食物鏈a→b→c→d,在某一時間分別測得這四種生物a、b、c、d所含的有機物總量分別為m1、m2、m3、m4。下列敘述中,錯誤的是(  )
A.四種生物中所含的能量歸根到底來自于a通過光合作用固定的太陽能
B.在一段時間內,若b種群數量增加,則a種群數量下降,d種群數量增加
C.若m1<5m2,則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
D.d個體所含的有機物的質量一定比c個體所含的有機物的質量小
答案 D
解析 a是生產者,其固定的太陽能就是用于系統流動的能量;由于能量流動是逐級遞減的,所以m4<m3<m2<m1,m是某個營養級全部個體的有機物總量,而不是每個個體的有機物的質量;當m1<5m2時,說明能量傳遞效率高于20%,將影響生物和系統的可持續性發展,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就會遭到破壞;若b種群數量增加,將捕食更多的a生物,故a種群數量下降,而c和d得到的物質和能量更多,種群數量增加。
11.(2014•蘇州模擬)在“草→昆蟲→食蟲→鳥→鷹”這條食物鏈中,鷹每增加1千克有機物體重,問草至少從土壤中吸收水分多少千克(設草吸收的水分只有1%參與光合作用)(  )
A.125   B.75   
C.7500   D.12500
答案 C
解析 在題中所述的食物鏈中鷹增加1千克,根據食物鏈中能量傳遞效率為10%~20%計算,至少需草1÷20%÷20%÷20%=125千克,根據光合作用的反應式的如下關系:6H2O~C6H12O6,可計算出需要H2O的質量為(6×18×125180)÷1%=7500kg。
12.(2014•德州)下表為某河流生態系統從生產者開始的四個營養級的年能量流量。其中屬于次級消費者的是(  )
營養級abcd
能量
(×105J•m-2)141.1015.91871.270.88
A.a    B.b   
C.c    D.d
答案 B
解析 根據能量多少推斷,構成的食物鏈為c→a→b→d,所以b為次級消費者。
13.下圖是某森林生態系統物質和能量流向示意圖,h、i、j、k表示不同用途的有機物( j是未利用部分),方框大小表示使用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進入該生態系統的CO2量與各h產生的CO2總量相等
B.生產者i的量大于被初級消費者同化有機物的量
C.流向分解者的k可被生產者直接吸收利用
D.流經該生態系統的物質和能量可循環利用
答案 B
解析 本題主要考查了生態系統的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有關知識。流入生態系統的CO2量大于h(呼吸作用)產生CO2的總量。生產者i的量大于初級消費者同化有機物的量,因為還有一部分未被同化隨初級消費者的糞便排出,被分解者利用。流向分解者的k都是有機物,生產者不能直接利用。流經生態系統的物質是循環的,但能量是單向流動不循環的。
14.關于碳循環的敘述,錯誤的是(  )
A.產生溫室氣體 B.需要能量驅動
C.不依賴于水 D.具有全球性
答案 C
解析 碳循環具有全球性,和能量流動關系密切,需要能量驅動。在碳循環過程中產生溫室氣體CO2。碳循環過程中,大氣中CO2主要通過光合作用進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有機物可通過細胞呼吸返回大氣中,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都依賴于水。
15.下列屬于生態系統功能過程描述的是(  )
①生產者的遺體、殘枝、敗葉中的能量被分解者利用,經其呼吸作用消耗 ②在植物→鼠→蛇這條食物鏈中,鼠是初級消費者、第二營養級、勖鄯浒l現蜜源時,就會通過“跳舞”動作“告訴”同伴去采蜜、芨鼍鷮⒋髿庵械牡獨廪D化成為無機氮的化合物被植物利用,最后重新回到大氣中
A.①②③ B.①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
答案 B
解析、谑顷P于生態系統營養結構的描述。
二、非選擇題
16.圖(一)是某池塘生態系充中部分生物之間的關系圖,請據圖回答問題:
(1)圖(一)中的種間關系有________。

(2)圖(一)中沒有表示出的生態系統成分是________。
(3)該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向貝類后,將發生一系列變化,如圖(二)所示:

圖(二)中的A、B、C、D表示的含義分別為: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由圖(二)可以出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________。
答案 (1)捕食、競爭 (2)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 (3)A.能量被同化 B.能量用于貝類生長發育和繁殖 C.分解者利用 D.呼吸作用 (4)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解析 圖(一)中的食物網有捕食關系,魚類和貝類又都捕食水草、藻類,二者又是競爭關系。生態系統的成分包括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圖(一)中缺少非生物的物質和能量、分解者。圖(二)中貝類攝入的能量一部分以糞便的形式排出,被分解者(C)利用,主要通過分解者的呼吸作用(D)散失;另一部分被貝類同化為自身的能量(A),大部以呼吸作用的形式散失(D),少部分用于貝類的生長繁殖(B),死亡的貝類遺體也會被分解者分解?梢,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是單向流動、逐級遞減。
17.下圖甲為某草原生態系統的結構簡圖,“→”表示碳的流動方向,乙圖表示某植食性昆蟲遷入該生態系統后的種群數量增長率變化曲線。


(1)A→E和D→B過程中碳的流動形式分別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消耗生產者10000kg,位于最高營養級的生物最多可增重__________kg。
(3)甲圖中食物鏈上的相鄰物種之間存在著捕食關系,相鄰物種的某些個體行為與種群特征為對方提供大量的有用信息,這說明信息傳遞在生態系統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圖中,在t1時期種群的年齡組成為__________型,在t2時期后,種群數量將__________。
(5)在農牧業生產中,為保護優良牧草,連年使用同一種化學殺蟲劑,常導致害蟲再度大爆發。其主要原因是: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CO2、含碳有機物
(2)80 (3)能調節生物的種間關系,以維持生態系統的穩定
(4)增長 不變 (5)①害蟲的抗藥性經自然選擇逐代增強
②化學殺蟲劑導致害蟲天敵大量死亡,破壞了生態系統原有的營養結構(害蟲天敵大量死亡,破壞了食物鏈的結構)。
18.(2014•北京)某地開展以甜高粱種植為核心的生態農業建設,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環境效益。由于甜高粱植株高大,田間濕度大,為套種食用菌創造了條件。甜高粱葉片不僅含3%~5%的糖,而且蛋白質的含量也很高,是魚和牛的優良飼料。利用甜高粱莖稈發酵制酒,酒糟喂牛。牛糞為沼氣池提供原料,沼氣池不僅對牲畜糞便進行無害化處理,沼渣肥田,產生的沼氣還可在溫室中用于點燈、燃燒,提高了蔬菜的產量。
(1)流入該生態系統中的能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上述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關系類型是________和________。
寫出該生態系統中的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
(3)沼氣能用于提高溫室產量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
(4)該生態系統取得良好效益的原因是能量多級利用和物質循環再生,請各舉一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甜高粱、蔬菜等生產者固定的全部太陽能
(2)競爭 捕食 如蔬菜→人
(3)增加光照強度 適當提高溫度 提高CO2濃度
(4)能量多級利用如利用牛糞生產沼氣等 物質循環再生如沼渣肥田等
解析 (1)流入一個生態系統的總能量是生產者固定太陽能的總量,本題中的生產者是甜高粱、蔬菜等。
(2)本題生物種群之間的相互關系有競爭(如甜高粱和其他農作物)和捕食(如甜高粱和人)。該生態系統中的食物鏈有蔬菜→人,甜高粱→人等。
(3)產生的沼氣可在溫室中用于點燈,增加了對作物的光照強度;燃燒提高了室內溫度和CO2濃度。
(4)該生態系統能取得良好效益的原因是能量多級利用(如:利用牛糞生產沼氣等)和物質循環再生(如:沼渣肥田等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6078.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南昌市2019屆高三下學期一?荚嚴砭C生物解析版
2019學年湖南省雅禮中學高三下高考模擬卷生物解析版
四川省成都市九校2019屆高三下學期期中聯考理綜生物試題及答案
2014屆高考生物第一輪選修3生物技術的安全性與倫理問題復習測試
2019屆高三第一次全國大聯考生物試題及答案解析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