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3年新課標高考2政治試題(有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12.財政政策是我國重要的宏觀調控手段。2013年我國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安排財政赤字1.2萬億元。在風險可控的前提下,適度的財政赤字可以
A.擴大社會總需求,促進經濟增長B.減輕企業的稅負,改善經濟結構
C.優化預算的結構,完善社會保障D.增加社會總供給,擴大居民消費
【答案】A
13.近年來,智能手機市場的競爭日趨激烈。除傳統手機制造商外,許多網絡公司也紛紛斥巨資研發智能手機,并將內置其網絡產品的智能手機推向市場。在下列選項中,能夠解釋“網絡公司造手機”原因的是
A.生產智能手機的利潤率高于其他行業
B.網絡公司的業務創新速度不斷加快
C.傳統手機制造商生產智能手機能力不足
D.網絡公司延伸產業鏈提高綜合競爭力
【答案】D
當前我國農業補貼的重心已由流通環節向生產環節、由消費者向生產者轉變,初步形成了支持價格、直接補貼和一般服務支特相結合的農業補貼模式;卮14~15題。
14.我國農業補貼重心轉變的目的在于
①增加農業生產者收入②優化農產品需求結構
③縮小農產品供需缺口④穩定農產品市場供給
A.①③B. ①④C. ②③D.②④
【答案】B
15.支持價格是指一國為了支持農業的發展而對糧食等農產品所規定的最低收購價格。我國某農產品的需求曲線(D)和供給曲線(S)如圖4所示。該產品的支持價格和供給數量分別為
A.P0,Q0B.P1,Q2C.P1,Q4D.P2,Q1
【答案】C
16.為了使政府部門與群眾的溝通日;,Q市開展了“網絡在線問政”活動。2014年前9個月,共有19個政府部門組織了287次在線訪談,受理建議及咨詢9 482件(次),網民在線參與43 657人次。Q市開展“網絡在線問政”活動是
①提升行政管理水平的要求②提高政府決策效率的基礎
③健全權力制約機制的關健④增強政府工作透明度的舉措
A.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
【答案】B
17. 2014年3月,在全國政協十一屆五次會議進行界別分組討論時,政協委員就如何管理政府預算外資金、治理“小金庫”展開激烈辯論。這種辯論是
①人民政協對政府工作進行監督的體現
②人民政協履行參政議政職能的表現
③政協委員管理國家事務的具體表現
④政協委員參與政治協商的基本形式
A.①②B. ①③C. ②③D. ③④
【答案】A
18.在東南亞國家聯盟(東盟)區域外的國家中,中國第一個與東盟建立戰略合作伙伴關系,第一個明確支持《東南亞無核武器區條約》,第一個確定同東盟建立自由貿易區。這表明
①中國重視發展同周邊國家睦鄰友好的合作關系
②中國與東盟之間用戰略伙伴關系取代了競爭關系
③中國與東盟之間的共同利益高于各國的自身利益
④中國對地區的和平與發展事務發揮著建設性作用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B
19.《臺灣風物圖卷》長達320米,以生動的筆墨描繪了臺灣的自然山川、民俗風土、人文環境等,被譽為寶島的“清明上河圖”。中國國民黨主席在2005年訪問大陸的“破冰之旅”時,將該圖卷的縮小版作為禮物贈送給中國共產黨領導人。《臺灣風物圖卷》在海峽兩岸交流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它
①展現了中華文化多姿多彩的魅力
②反映了海峽兩岸文化同根同源
③具有與《清明上河圖》相同的文化價值和藝術風格
④是海峽兩岸文化從差異走向同一的重要體現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A
20.聯合國關于發展的觀念經歷了一個演變過程:20世紀五六十年代把發展歸結為經濟增長;20世紀70年代把發展看作是經濟增長、經濟結構優化和社會變革;從20世紀八九十年代開始,把發展理解為注重資源節約、環境保護的可持續發展和以人為中心的綜合發展。聯合國關于發展的觀念演變進一步證實了
①認識的不斷完善決定著實踐的不斷深化
②認識受認識對象本質和屬性暴露程度的制約
③認識的發展具有與認識主體無關的客觀規律性
④認識的發展是一個不斷繼承和超越已有認識成果的過程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答案】C
21.2013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召開會議,決定從下半年開始,用一年左右時間,在全黨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從唯物史觀看,開展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
①是順應群眾期盼、實現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根本途徑
②是進行馬克思主義群眾觀點教育的重要形式
③是貫徹黨的群眾路線、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舉措
④以宣傳人民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觀點為根本目的
A.①③B.①④C.②③D. ②④
【答案】C
22.有人把一塊美玉獻給子罕,子罕不受。獻玉者說:“我把玉給工匠看了,他們認為是寶物,所以才獻給你!弊雍被卮穑骸澳惆延癞斪鲗殻野巡回澁斪鲗。你把玉給我,那么你失去了玉,我失去了不貪的德,大家都失去了自己的寶物。不如我們各自保有自己的寶物。”子罕拒玉的歷史典故包含的哲學道理有
①事物的價值是變化的,因為其屬性和功能具有不確定性
②事物是否具有價值,取決于人們的價值判斷
③人們的立場和需要不同,其價值選擇就不同
④價值觀對人的行為起著重要的導向作用
A. 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D
23. 2014年,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他說,自己的作品與家鄉百姓的生活密不可分,藝術風格也深受故鄉的泥塑、剪紙、撲灰年畫、茂腔等民間藝術的影響。莫言獨具特色的小說創作揭示的哲學道理有
①意識形式的差異性決定了所反映的客觀存在的多樣性
②意識反映客觀存在的方式可以而且應當是多種多樣的
③意識能否正確反映客觀存在取決于反映者的想象力
④意識如何反映客觀存在受制于反映者的個性、能力和素質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答案】C
38.(26分)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城鎮化,指農村人口、富余勞動力和企業逐漸在空間上聚集而轉化為城鎮的經濟要素,成為促進經濟發展重要動力的過程。
材料一
2004年,某縣在R鎮征地近2 000畝(1公頃=15畝)建立了一個工業園,在一家知名裝備制造企業入駐后.150多家配套企業相繼入園,2014年該園區實現產值120億元。在園區周圍,學校、醫院、銀行等紛紛出現。2014年,該鎮人口由2.3萬增加到3.5萬,新增人口中有7 000多人是脫離土地的農民,他們在接受培訓后成為園區的產業工人。務工農民留下的土地由一些經營大戶集中起來、統一經營,建立了一批優質稻米、蔬菜和水果等現代農業生產基地,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該鎮90%的勞動力實現當地就業,人均收入明顯增加。
(1)結合材料一和所學經濟知識,分析城鎮化對R鎮經濟發展的推動作用。(14分)
【答案】企業的聚集發揮了規模經濟優勢,帶動了產業發展,促進了產值增加;(4分)農民轉變為產業工人,為園區和該鎮的發展提供了勞動力;(3分)土地的統一集約經營,提高了農業生產率,推動了現代農業發展;(3分)居民收入的增加,刺激了消費,帶動了服務業的發展(或有利于擴大內需)。(4分)
(其他諸如“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調整和優化產業結構、統籌城鄉發展”等答案也可酌情給分)
材料二
隨著城鎮化的快速推進,被征地農民的許多現實問題受到廣泛關注。M省2010年對1 460戶被征地農民進行了入戶調查。調查顯示,被征地農民戶均失地2.1畝,99%的家庭得到各種形式的補償,每戶平均獲得政府貨幣補償76 271元;與土地被征前相比,34%的家庭年收入增加,戶均增加7 125元,37%的家庭年收入下降,戶均減少10 409元,其余家庭收入變化不明顯;69%的農民擁有固定職業,31%的農民沒有固定職業;在有固定職業的農民中,10%的農民是通過政府、社區介紹就業的;70%的農民擁有醫療保險,17%的農民擁有養老保險,3%的農民擁有失業保險。
(2)假設你是M省人大代表,請結合材料二向政府部門提出解決被征地農民問題的政策建議。(12分)
【答案】被征地農民獲得的補償偏低,應提高補償標準,完善補償機制。(3分)部分被征地農民就業困難、收入減少,應提供就業指導服務和政策支持。(3分)部分被征地農民未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之中,應擴大保障體系覆蓋面,并提高保障水平。(3分)加強對征地補償安置工作的監督,保障被征地農民合法權益。(3分)
39.(26分)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敦煌莫高窟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藝術瑰寶,也是著名的世界文化遺產。
材料一
近年來,莫高窟游客逐年增長,2014年全年接待游客量達到80萬人次。旅游旺季時,平均每天游客量逾4 000人次,最多時約7 000人次,而其最佳游客承載量在3 000人次以內。大量游客進入洞窟,二氧化碳長時間滯留,窟內空氣濕度增大,溫度上升,侵蝕壁畫和彩塑;加之長期的風化和氧化作用,莫高窟壁畫和彩塑正在緩慢退化。
(1)結合材料一,用對立統一觀點分析如何處理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的保護和利用的關系。(14分)
【答案】任何事物都包含著矛盾,矛盾雙方既對立又統一,在一定條件下相互轉化。(3分)游客增多加大了敦煌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的壓力,若限制客流會影響利用的效益,但合理利用和科學保護是能夠相互促進的。(4分)應堅持“兩點論”和“重點論”相統一,具體問題具體分析,(3分)從實際出發,探索莫高窟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有機結合的途徑和方法,在有效保護的前提下利用,在合理利用中保護。(4分)
材料二
為了更好地保護和利用莫高窟文化遺產,敦煌研究院聯合高校、研究機構、科技企業進行了一系列科技創新:建立了綜合防沙體系,研發了無線傳感環境監測分析系統,開發了十億級像素數字相機系統,形成了包括前期攝影采集、后期圖像處理、虛擬漫游等環節在內的數字處理系統等。隨著這些科技創新成果的應用,莫高窟自然環境得到改善,壁畫、彩塑等圖像采集取得進展。不久的將來,世界各國人民除了實地參觀莫高窟外,還能在互聯網上便捷地欣賞3D效果的“數字莫高窟”,隨時隨地感受莫高窟文化藝術的無窮魅力。
(2)結合材料二,說明科技創新對文化傳承和發展的作用。(8分)
【答案】科技創新為文化遺產保護提供了物質技術手段;(3分)科技創新帶來更快速、方便的文化傳播手段和方式,促進了文化的交流;(3分)科技創新是推動文化創新與發展的重要因素。(2分)
(3)除互聯網展示和吸引海外游客實地參觀以外,請就如何增強敦煌莫高窟藝術的國際影響力另提兩條建議。(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69718.html

相關閱讀: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
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