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Ⅰ卷
圖7表示2000-2010年安徽省耕地面積和糧食產量變化,圖8表示2000年、2010年安徽省農作物播種面積結構。完成23-25題。
23.2000-2010年,安徽省糧食產量總體呈上升態勢的主要原因是
①耕地面積增加、谡咧С帧、坜r業勞動力增加、芸萍贾
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④
24.與2000年相比,2010年蔬菜瓜類播種面積變化較大,其最主要影響因素是
A.水源 B.市場 C.土壤 D.機械化
25.在農業方面,運用遙感技術能夠
①監測耕地變化 ②調查作物分布、酃罍y糧食產量 ④跟蹤產品流向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解析:
考查目標:本題組考查學生從耕地面積和產量變化圖中提取信息的能力和3S的具體應用。
有效信息:耕地面積曲線、糧食產量曲線、農作物播種面積結構數字比例
調用知識:農業產業結構的知識
思維路徑:
第23題,糧食產量上升,耕地曲線呈下降趨勢,A錯;勞動力圖中看不出來;根據農業產業結構圖,產業結構調整,依賴于科技和政策。所以D對。
第24題,蔬菜和瓜果屬于市場指向性,所以選B;
第25題,遙感是獲取各種地理信息的一種手段,它不能跟蹤定位,所以選A;
風經過森林后,速度會有所降低。圖9表示四類不同結構的森林對風速的影響。完成26-27題。
26.距地面6米以內,防風效果最好的森林是
A.① B.② C.③ D.④
27.從地域分異規律的角度考慮,在華北平原營造農田防護林,宜選擇
A.① B.② C.③ D.④
考查目標:不同溫度帶代表植被,不同海拔高度與風速的關系。
有效信息:圖例
調用知識:不同溫度帶與風速關系
思維路徑:據圖看出,①下層是有灌木的針葉林,說明森林結構垂直性強,所以高度達到四五十米才風速較大;②下層有灌木的闊葉林,相當于地面是溫帶,④下層是無灌木孤立針葉林,防風效果不是很好。防風效果最好的是茂密的、垂直性好的。
第26題,A;
第27題,華北平原是溫帶落葉闊葉林,所以選B;
美國某州盛產蔬菜和水果,該州通過“北水南調”工程和“水銀行”(調劑州內水資源余缺的管理機構)運作,較好地解決了州內水資源供需矛盾。圖10為該州“北水南調”工程示意圖,表3為該州“水銀行”交易統計表。完成28-29題。
28.該州實施“北水南調”的地理背景是
①自北向南地勢逐漸升高 、诒辈康貐^濕潤多雨
③農業用地多集中在中部和南部 ④中部和南部聚落較密集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29.1993年該州“水銀行”沒有運作,是因為當年中南部地區
A.節水技術改進,用水效率提高 B.產業結構調整,用水量減少
C.水價過高,需水方難以承受 D.降水量增加,水資源充足
考查目標:根據區域圖判斷水資源問題
有效信息:調水線路,河流流向,圖形處理
調用知識:類似中國南水北調的知識及相關水資源緊張的措施
思維路徑:根據圖10,美國北部降水較多,亞熱帶地區,南部人口密集,農業用地多,消費量大,需求量大。
第28題,地勢與調水工程關聯不大,所以排除掉;選B;
第29題,北水南調主要是南部需求量大,當年沒有運作,主要是降水充足。其它選項題中看不出來。
圖11為我省平原地區某中學的操場和行道樹示意圖(晴天8:00前后,東操場大部分被行道樹的樹蔭覆蓋)。完成30-31題。
30.為充分利用樹蔭遮陽,6月某日16:00-16:45該校某班同學上體育課的最佳場地是
A.① B.② C.③ D.④
31.下列日期中,陽光照射行道樹產生的陰影在地面轉動角度最大的是
A.①5月1日 B.6月1日 C.7月1日 D.8月1日
考查目標:地球運動相關知識
有效信息:我省在北回歸線以北,6月某日,16:00-16:45,樹蔭遮陽
調用知識:正午太陽高度的季節變化規律,樹影與正午太陽高度函數關系
思維路徑;
第30題,6月,16:00-16:45,下午接近日落,這時太陽位置應該約是西北方,所以最佳場地選A;
第31題,設問說陰影在地面轉動角度最大,意思就是說正午太陽高度角應該是最大,四個日期,離我省最近太陽直射點的緯度日期應該是選C;
青藏高原四周多高山。青海省位于青藏高原東北部,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西北部。面積約占全省的三分之一。圖12為青海省年降水量分布和年平均氣溫分區圖。完成32-33題。
32.青海省東南邊緣降水較多,其水汽主要來自
A.① B.② C.③ D.④
33.根據年平均氣溫分布狀況,將青海省劃分為Ⅰ、Ⅱ、Ⅲ三個溫度區。三區年平均氣溫相比
A.Ⅰ>Ⅱ>Ⅲ B.Ⅰ<Ⅱ<Ⅲ C.Ⅰ<ⅡⅡ>Ⅲ D.Ⅰ>ⅡⅡ<Ⅲ
考查目標:中國區域青藏地區相關知識
有效信息:圖中等降水量線及經緯網
調用信息;青藏高寒地區自然地理知識
思維路徑:
第32題,青海省東南邊緣離四川盆地較近,水汽主要來自印度洋,對照圖應選D;
第33題,Ⅰ主要是青藏高原,海波高,氣溫低;Ⅱ主要是柴達木盆地,氣溫較高,Ⅰ和Ⅲ無法比較。應該選C;
第Ⅱ卷
34.(32分)根據材料和圖13,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些年,“千湖之省”湖北針對省情,調整產業結構,優化產業布局,推動區域協調發展。
材料二 鑒于近些年鐵礦石進口量和鋼材出口量增加很快,武鋼鐵廠計劃將部分生產能力轉移西沿海防城港市。
34.解析:
(1)根據Ⅰ區的經緯網特點,圖中海拔高度、河湖特征,判斷出區位特點。由此能判斷原因。
(2)根據湖北省氣候特征,地形特征出現洪澇災害,對應措施。
(3)結合材料二,根據必修三傳統工業轉移知識,即可得出。
參考答案:
⑴I區分別位于西北部山區和東部平原、湖區。西北部山區耕地快速減少,主要因為退耕還林;東部平原、湖區耕地快速減少,主要因為快速城市化和退田還湖。
⑵修建水庫及分洪、蓄洪工程,加固大堤,治理河道等;山區:退耕還林,植樹造林;湖區:退田還湖;城市:完善排水系統;農村:加強農田水利建設;以法治水,加強洪澇災害監測、預警和應急體系建設,參加水災保險等。
⑶(對武漢市的積極影響):減少能源、資源的消耗和土地占用,優化產業結構和布局,改善城市環境;
(對防城港的積極影響):擴大港口規模;拉動相關產業發展,增加就業;加快工業化和城市化,促進區域發展。
35.(24分)根據材料和圖14,結合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云南蒼山洱海地區山清水秀、林茂糧豐,大理古城宛如一顆明珠鑲嵌在青山綠水之間,人與自然和諧統一。
(1)圖中A地、B地的地貌分別為 、 從,內外力作用的角度分別說明它們形成的主要過程。(12分)
(2)如果在洱海西岸大規模建設住宅,可能對地理環境產生哪些不利影響?(12分)
解析:
(1)圖中斷層陡坡范圍,說明A是上升巖塊,B是下沉巖塊,B附近有許多河流,外力侵蝕作用可以得出答案。
(2)洱海是湖泊,岸邊屬于濕地,根據濕地相關知識可以得出答案。
參考答案:
⑴斷塊山 洪積-沖積平原 力作用形成斷層,斷裂面兩側巖體以垂直方向運動為主,A側巖體相對上升,形成斷塊山;B側巖體相對下降,形成谷地,同時流水等外力不斷將風化、侵蝕產物搬運到谷地邊緣堆積,形成洪積-沖積平原。
⑵占用耕地和濕地,影響農業生產,濕地的功能減弱、效益降低。人口增多,林地遭破壞,入湖污水增多,生物多樣性減少,自然災害增多,環境質量下降,不利于大理古城的保護,人地關系惡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3113.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