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1年普通高等學校招生全國統一考試(天津卷)文科綜合 地理部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一、選擇題

 

結合圖文材料,回答1~3題。

 

1.圖1是2010年衛星拍攝的京津地區夜景照片,從中可以看到所示城區的

 

 

A.空間形態、道路格局     B.耗能狀況、商業區分布    C.空間結構、經濟水平     D.人口密度、功能區分布

 

1.【解析】圖中最亮的兩個地區為天津市和北京市,亮的地區為城市區域,反映了城市空間形態;圖中反映了兩個城市的道路格局都是環行放射式。

 

【答案】A

 

為了引起人們對全球氣候變化的關注,世界自然基金會發起“地球一小時”行動,倡議每年3月最后一個星期六的當地時間20:30~21:30熄燈一小時。

 

2.若將此行動在一年中再增加一次,仍使世界各國都能參與,建議行動日期應選在

 

A.2月的第一個星期六    B.7月的第二個星期六    C.9月的第三個星期六    D.12月的第四個星期六

 

2.【解析】3月的最后一個星期六,正是春分日后的最后一個星期六,全球都是在18點左右日落,20:30分到21:30時段,天色剛黑,但不是特別黑,熄燈后不嚴重影響人們的活動。要達到此效果,只有在秋分日附近,故選C。

 

【答案】C

 

天津海河三岔口周邊地區歷史上曾是小型的商品集散地,現在這里已成為全國聞名的大型的商品集散地。

 

3.這種商業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當今天津城市發展的影響主要是

 

A.擴大了商業服務的地域范圍       B.提高了商品制造業的比重 

C.奠定了中心商務區形成的基礎     D.調整了商業區的空間布局

 

3.【解析】商業文化的傳承和發展,屬于歷史因素對城市地域結構的影響,它保持和發展了原有的城市地域功能。

 

【答案】A

 

某中學地理小組利用圖2提供的信息開展研究學習,結合圖文材料,回答4~5題。

 

 

4.圖中所示的L湖被污染。學生經過分析確定,污染物主要來自

 

A.城鎮    B.牧區    C.林區     D.礦區

 

4.【解析】L湖的污染物應該來自湖泊周圍或其上游的河段,而其上游的河段為林區,不會有污染物排放,湖泊周圍是城鎮,故選A。

 

【答案】A

 

5.學生對圖2所示牧區分布的影響因素提出四組假設。據圖探究,其中正確的結論是

 

A.氣候、交通    B.土壤、市場    C.水源、技術    D.地形、人口

 

5.【解析】圖中牧區分布在上游山區,這里自然條件差,人口稀少,適合發展畜牧業。

 

【答案】D

 

圖3是我國“十二五”規劃的生態功能區(以保護林草、濕地和生物多樣性等為主的區域)分布圖。結合圖文材料,回答6~7題。

 

 

6.對下列各組功能區自然環境共同特點的描述,符合實際的是

 

A.ab ―草原廣布、溫差大    B.bf―地表崎嶇、降水少   C.ce―光照充足、風沙少     D.dg―氣候濕潤、林地多

 

6.【解析】ab都位于山麓沖積扇地區,屬于綠洲區,水分條件好,溫差不大;b位于河西走廊,地勢平坦,f位于季風區,降水較多;ce光照充足,但c處多風沙。

 

【答案】D

 

7.下列生態功能區中,規劃目的以保護濕地、涵養水源為主的是

 

 A.c     B.d     C.e    D.f

 

7.【解析】e位于青藏高原,并且在長江和黃河的源頭,這里的自然環境特點是湖泊眾多,是大河的發源地。

 

【答案】C

 

圖4為兩種地質現象示意圖,圖5為華北某地區等高線地形圖。結合圖文材料,回答8~9題。

 

  

 

8.發生圖4所示兩種地質現象共同的必要條件是

 

A.突發地震    B.坡度較大的山地     C.連降暴雨     D.地表堆積物較多

 

8.【解析】圖4的地質現象是滑坡和泥石流,必須發生在坡度較大的山區。

 

【答案】B

 

9.圖5所示的四處房屋,陽光入射時間最長,且受圖4所示地質災害威脅最小的是

 

A.a      B.b     C.c     D.d

 

9.【解析】華北地區位于北回歸線以北。滿足陽光入射時間長,必須位于山的南坡;受滑坡和泥石流威脅小,必須位于坡度小的山坡或山脊上。

 

【答案】B

 

圖6的四幅天氣圖反映了一次寒潮的天氣過程。結合圖文材料,回答10~11題。

 

 

10.按照此次寒潮天氣發生的過程,四幅天氣圖由先到后的排序應為

 

A.a→c→b→d     B.b→c→d→a    C.c→b→d→a     D.d→a→c→b

 

10.【解析】寒潮是冷鋒天氣過程,冷鋒是從北向南移動的,故選C。

 

【答案】C

 

11.據圖6的四幅天氣圖判斷,下列城市的天氣狀況接近實際的是

 

A.a―武漢地區晴朗溫暖     B.b―天津地區大風降溫     C.c―北京地區雷雨交加     D.d―杭州地區陰雨連綿

 

11.【解析】a圖中武漢處于冷鋒的鋒后,處于雨區范圍; b圖天津處于冷鋒的鋒后,故B對;c 和d圖中北京和杭州都位于冷鋒鋒前,且位置很遠,天氣晴朗。

 

【答案】B

 

二、綜合題

 

 12.(27分)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1)甲省很多河流不利于發展河運。請你結合圖中信息說明兩條自然原因。(6分)

 

(2)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顯示,乙省人口總數超過了甲省,居全國首位。請結合圖表信息簡述其原因。(6分)

 

 

甲省

乙省

人口自然增長率(‰)

2003年

2009年

2003年

2009年

5.64

4.99

8.35

7.26

 

2010年乙省城市化水平達到64%。2011年該省部分地區在我國“十二五”中被確定為農業基地(如圖7所示)。

 

(3)據文字材料,指出乙省農業持續發展面臨的突出矛盾:                 ;請從所提供的材料中,找出一條證明此矛盾產生的依據:                         。(6分)

 

 

(4)請概括圖8所示旅游景區主要景點的分布特點。(3分)

 

(5)圖8所示旅游景區的服務設施受到游客好評。請據圖簡述其原因。(6分)

 

12.【答案】

 

(1)甲省河流多為上游河段,水量較小(流速較快);甲省很多河流互不連通,未形成河運網絡(甲省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

 

(2)近年來,乙省人口自然增長率一直比甲省高;甲省的人口流動以遷出為主,乙省的人口流動以遷入為主。

 

(3)矛盾:城鎮用地(非農業用地)與農業用地之間的矛盾。

 

依據:人口數量多,增長快(山區面積大,平原面積小,耕地有限;城市化水平高,非農業用地規模大)。

 

(4)沿河谷(河流、谷地、交通線)分布。

 

(5)服務設施沿交通線分布(服務設施距景點較近),為游客游覽提供方便;服務設施齊全,能滿足游客在游覽中的多種需要。

 

13.(29分)結合圖文材料,回答問題。

 

 

(1)Y市所在地每年一月盛行         風,該盛行風對當地氣候的形成有何影響?(8分)

 

(2)M河三角洲地區易發生洪澇。請據圖簡述兩條直接原因。(6分)

 

(3)圖9所示棉花產地都具有光熱充足、水源豐富、土壤肥沃的自然條件。請據圖說明兩地具備這些條件的共同原因。(6分)

 

S市由制造業中心向國際金融、貿易中心的發展促進了周邊地區的城鎮化進程。

 

(4)S市產業結構的調整是如何帶動周邊地區城鎮化發展的?(9分)

 

13.【答案】

 

(1)偏西(西南;西);提供了充足的水汽,形成了豐富的降水;氣流源自海洋,使當地增溫。

 

(2)地勢低洼,易積水成澇;在颶風影響的季節,多暴雨和風暴潮(M河支流多,汛期上游來水量大)。

 

(3)兩地緯度位置都較低(兩地都地處亞熱帶地區),太陽輻射較強;兩地都位于河流三角洲,排灌方便,土質好(兩地都位于河流沖積平原,土質好;兩地河網密度都較大,排灌方便)。

 

(4)S市的產業結構調整,使某些制造業向周邊轉移,促進了周邊地區工業的發展;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促進了當地農業人口向非農業人口轉化;周邊地區的工業發展,促進了農業用地向非農業用地轉化。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4506.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