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選擇題)
本部分共35題,每題4分,共140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國家主席胡錦濤于當地時間2006年4月18日10時50分左右(以10時50分計)到達西雅圖(西八區。當地采用夏令時,即比區時提早1小時的時間),開始了為期12天的對美國等國的國事訪問。據此回答1~3題。
1.此時北京時間為
A.4月18日1時50分 B.4月18日18時50分
C.4月19日1時50分 D.4月19日2時50分
2.此時在赤道上,屬于東半球并與西雅圖在同一日期的白晝范圍是
A.20°W向東到2°30′E B.20°W向東到92°30′E
C.2°30′E向東到92°30′E D.92°30′E向東到160°E
3.訪問期間
A.曾母暗沙正午日影為長-短-長變化 B.高雄正午日影由長變短
C.夏威夷正午日影為長-短-長變化 D.西雅圖正午日影由短變長
圖1是烏魯木齊(43°47′N)、拉薩(29°40′N)、重慶(29°31′N)和海口(20°02′N)四城市的氣溫、日照年變化曲線圖。讀圖回答4~6題。
4.甲圖中能反映氣溫受地勢影響較大的曲線是
A.1 B.2 C.3 D.4
5.乙圖中代表重慶、拉薩日照年變化的曲線是
A.Ⅱ、Ⅰ B.Ⅱ、Ⅲ C.Ⅳ、Ⅰ D.Ⅳ、Ⅲ
6.四城市中氣溫曲線與日照曲線組合正確的是
A.1-Ⅲ B.2-Ⅱ C.3-Ⅳ D.4-Ⅳ
圖2中數碼1-7代表陸地自然帶,“干”、“濕”表示水分狀況。讀圖回答7~9題。
7.甲大陸北端地處兩大板塊交界地帶,這兩大板塊是
A.亞歐板塊、非洲板塊 B.亞歐板塊、印度洋板塊
C.美洲板塊、非洲板塊 D.美洲板塊、印度洋板塊
8.兩大陸陸地自然帶類型相同的是
A.1與5 B.1與6 C.3與5 D.3與6
9.與1所處緯度相當的表層海域相對于7東側表層海域
A.溫度高、鹽度低 B.溫度高、鹽度高
C.溫度低、鹽度高 D.溫度低、鹽度低
圖3為三個區域的人口統計圖。讀圖回答10~11題。
10.A.b區域的人口再生產類型分別屬于
A.現代型和過渡型 B.原始型和傳統型
C.現代型和傳統型 C.傳統型和過渡型
11.影響c區域人口自然增長率的主要因素有
1.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2.人口受教育水平較低 3.醫療衛生水平較低 4.人們的生育意愿較低
A.1、2 B.1、4 C.2、3 D.3、4
第二部分(綜合題)
本部分共4題,共160分。
36.(36分)圖4中A.B地區為高原。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簡要說明A.B高原地形的差異。(6分)
(2)A、B高原同屬季風氣候區,比較兩高原夏季風的異同。(12分)
(3)簡述A、B高原能源、礦產資源及工業部門的主要差異。(12分)
(4)地下水污染是B高原的環境問題之一,簡要分析其形成的主要原因。(6分)
39.(60分)根據圖5和材料回答問題。
(1)填空:圖中A是 水利樞紐。(2分)
B區域的油料作物主要是 。(2分)影響C所在平原農業發展的三大障礙是 。(3分)
(2)簡要分析C商品棉基地發展的區位優勢。(13分)
答案
一、選擇題(140分)
1.C 2.A 3.B 4.C 5.C 6.D 7.A 8.C 9.A 10.D 11.B
二、綜合題(共160分)
36.(36分)
(1)A(德干)高原海拔較低,起伏和緩。B(云貴)高原海拔較高,地面崎嶇。
(2)A.B高原都受西南季風影響,并帶來豐沛的降水。B高原除受西南季風影響外,還受東南季風影響;西南季風對A高原的影響大于B高原。東南季風的形成主要受海陸熱力差異影響;西南季風的形成主要受氣壓帶和風帶季節移動影響。
(3)資源差異:A高原煤、鐵、猛資源豐富,煤與鐵資源組合具有優勢;B高原有色金屬、磷、水能、煤資源豐富,能源與有色金屬資源組合優勢明顯。
工業部門差異:A高原以鋼鐵、機械工業為主;B高原以有色金屬冶煉、化學、能源工業為主。
(4)石灰巖地區滲漏強(地表水向地下水轉化迅速);工業廢水、生活污水的直接排放,化肥、農藥的不合理使用。
39.(60分)
(1)小浪底;ㄉ:禎、鹽堿、風沙危害。
(2)地形平坦;土層深厚、土壤肥沃;光、熱資源豐富,降水適中;勞動力豐富,植棉歷史悠久;交通便利;市場廣闊(棉紡織工業基礎好)。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6530.html
相關閱讀: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