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單項選擇題
讀右圖,回答1~3題。
1.表示發達國家平均水平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2.人口自然增長率最高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3.若圖中數字序號表示人口增長模式類型,則在人類社會歷史發展中按出現先后順序排列,正確的是( )
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 C.④①②③ D.③②①④
讀下面的人口再生產類型轉變示意圖,回答4~6題。
4.現階段我國人口再生產屬于下列哪種情況( )
A.(1)→(2) B.(2)→(3)
C.(3)→(4) D.(4)→(5)
5.下列國家中,人口再生產類型處于圖中(2)階段的是( )
A.尼日利亞 B.韓國 C.古巴 D.澳大利亞
6.圖中表現有老齡化趨向的階段是( )
A.(1) B.(2) C.(4) D.(5)
7.下圖中的“★”表示某國人口年齡構成狀況,其中65歲以上人口的比重約是( )
A.43% B.30% C.23% D.50%
右圖為四個國家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圖,讀圖完成8~10題。
8.④國目前人口增長屬于下列哪一階段( )
A.原始低增長階段 B.加速增長階段
C.增長減緩階段 D.低速增長階段
9.反映印度人口狀況的可能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0.圖中①國可能出現的人口問題是( )
A.人口老齡化 B.人口基數過大 C.人口增長過快 D.失業人口增加
11.目前人口與環境的主要矛盾集中體現在( )
A.環境污染嚴重 B.人口增長過快
C.人口素質太低 D.森林破壞嚴重
12.下圖為世界人口增長轉變圖,據圖回答下題。在①②③④四點中,能代表產業革命至20世紀70年代期間的世界人口增長的狀況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3.行政區域界線常被用來區分是否發生人口遷移。圖中A、B和C代表三個不同地區。其中常被認為是人口遷移的是( )
A.a1→b1 B.a1→a2
C.b1→b2 D.c1→c2
讀X、Y兩國人口金字塔圖,回答14~16題。
14.Y國人口增長模式屬于( )
A.高出生率、高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B.高出生率、低死亡率、高自然增長率
C.低出生率、高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D.低出生率、低死亡率、低自然增長率
15.造成X、Y兩國人口增長模式差異的根本原因是( )
A.經濟水平 B.教育水平 C.歷史條件 D.自然條件
16.屬于Y類型的國家有( )
A.尼日利亞 B.印度 C.泰國 D.日本
17.對目前中國人口狀況的敘述,正確的是( )
A.人口嚴重老齡化 B.人口多,自然增長率高
C.人口地區分布不均,西多東少 D.人口增長模式為現代型
性別比是研究人口的重要指標之一,是指一個國家或地區平均每100名女性所對應的男性人口數量。下圖示意四種人口性別比例曲線。讀圖回答18~19題。
18.2000年~2010年,人口性別比較為合理的是( )
A.① B.② C.③ D.④
19.若圖中曲線②代表珠江三角洲工業區的性別比例,那么造成上世紀末該地性別比較低的主要原因是( )
A.重工業發達,大量男性勞動力遷入 B.不同性別殘廢率不同造成的
C.改革開放后,大力發展加工業,大量女性勞動力遷入 D.當地民俗造成的
20.關于人口遷移概念的正確理解是( )
A.凡是人口在兩個地區間的空間移動,均為人口遷移
B.參與國際旅游活動屬于人口遷移
C.我國大學生赴美國留學屬于人口遷移
D.屬于人口遷移范疇的,其空間移動距離在1000千米以上
21.關于人口遷移影響因素的敘述,正確的是( )
A.政治因素基本上不影響人口遷移
B.造成人口遷移的基本因素是地區之間的人口數量不平衡
C.隨著生活經濟發展水平的不斷提高,人口遷移越來越明顯地受經濟條件的制約
D.難以改變的自然因素是影響人口地區分布與遷移的主要因素
22.下列四幅示意圖反映了一些國家近年來的人口遷移狀況,這些國家是( )
A.①德國②俄羅斯③日本④美國 B.①俄羅斯②德國③美國④日本
C.①美國②日本③俄羅斯④德國 D.①日本②美國③德國④俄羅斯
下圖為人口遷移示意圖。據此回答23~25題。
23.若此圖表示近現代世界人口遷移的主要方向,則該圖可能表示( )
A.從北美遷往拉美 B.從亞洲遷往拉美 C.從非洲遷往西亞 D.從歐洲遷往亞洲
24.若該圖表示近年來我國民工流動的主要方向,則該圖表示的可能是( )
A.從湖南流往廣東 B.從河北流往山東 C.從廣東流往北京 D.從上海流往四川
25.下列因素中,有利于人口從甲地遷至乙地的是( )
A.乙地較低的工資待遇 B.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C.家庭成員甲乙兩地分居 D.甲地優美的環境
我國是一個人多地少的國家。因此,協調人口與環境的關系顯得十分必要和緊迫。據此完成26~28題。
26.下列關于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簡單地說,環境人口容量是指環境所能容納的最大人口規模
B.環境人口容量是指能促進社會、經濟和環境可持續發展的最適宜人口數
C.環境人口容量具有不確定性和相對確定性
D.資源、科技發展水平及人口的文化和生活消費水平對環境人口容量影響很大
27.有關環境人口容量的敘述,正確的是( )
①資源越豐富,能供養的人口數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大
②科技越發達,人們利用的資源越多,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③消費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資源越少,環境人口容量越小
④社會分配制度等因素,對環境人口容量的大小也有影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8.下圖反映人與環境關系的三種模式,按照人與環境關系的理想程度由好到差的順序依次為( )
A.I、Ⅱ、Ⅲ B.Ⅱ、I、Ⅲ C.Ⅲ、Ⅱ、I D.I、Ⅲ、Ⅱ
29.改革開放后,中國大批學生到歐美留學和大量民工涌向我國東南沿海大城市,兩者的共同之處是( )
A.都是政策性移民,具有自發的性質
B.交通和通信的發展是最重要的拉力因素
C.地區自然條件相差很大,環境質量不同是決定性因素
D.都是追求自身職業更好的發展,謀求更高的生活水平
30.三峽水利樞紐工程建設引起的移民( )
A.多為短期流動人口 B.是國家有計劃、有組織安排的
C.以人口自發遷移為主 D.對遷入地的建設發展不利
31.英國阿伯丁、我國大慶等城市的興起,引起大量人口遷入,其影響因素主要是( )
A.氣候條件適宜 B.政治中心的改變 C.經濟發展較慢 D.礦產資源的開發
32.發展中國家當前人口遷移的主要類型是( )
A.由農村到農村的人口遷移 B.由農村到城市的人口遷移
C.由城市到城市的人口遷移 D.由城市到農村的人口遷移
33.對于人口遷移所造成的影響,錯誤的是( )
A.在遷入地,緩解了當地的人地矛盾 B.在遷出地,有利于加強當地與外界的各種聯系
C.在遷入地,經濟得到發展,同時產生一定環境問題 D.在遷入地,對環境造成一定的壓力
34.20世紀80年代,促使我國人口大量流動的根本原因是( )
A.大量農村勞動力閑置 B.1984年,國家放寬對農民進入小城鎮落戶等政策
C.城鄉和地區之間巨大的收入差距 D.城市生活水平高,有較好的學習、醫療條件
讀我國人口分布圖,回答35~38題。
35.關于我國人口分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干旱地區多,濕潤地區少 B.山區多,平原少
C.沿海地區多,內陸地區少 D.北方多,南方少
36.我國“黑河-騰沖”一線以西地區面積占全國的57%,人口只占6%。下列關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氣候干燥,生態脆弱 B.地形復雜,多高山、高原
C.經濟發展水平較低,交通不便 D.人口的出生率低
37.我國東部地區環境人口容量較西部地區大。下列關于其成因的分析,不正確的是( )
A.東部地區科技水平較高 B.東部地區耕地資源、水資源更豐富
C.東部地區經濟發展水平較高 D.東部地區人均消費水平更高
38.目前,制約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因素和首要問題是( )
A.環境問題 B.糧食問題 C.資源問題 D.人口問題
二、綜合題
39.讀“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變化表”,回答下列問題。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年份
出生率(%)
死亡率(%)
1949
3.6
2.0
1985
2.1
0.68
1957
3.4
1.08
1995
1.71
0.66
1965
3.79
0.95
2000
1.4
0.65
1975
2.3
0.73
(1)根據表中數據,繪出新中國成立以來我國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變化的折線圖。
(2)1949年—1957年,我國人口死亡率迅速下降的主要原因是 。
(3)1975年以后,我國人口自然增長率的變化趨勢是 ,主要原因是 。
40.世界人口分布極不平衡,但具有一定的趨向性。讀下面三幅圖,回答問題。
圖1 圖2 圖3
(1)分析圖1,從地形類型來看,世界56%左右的人口主要分布在 地區。
(2)分析圖2,人口占世界總人口比例最小的緯度帶人口少的主要原因是 。
(3)分析圖3,在距海岸200千米范圍內陸地面積占洲總面積比例小于30%的大洲中,人口占總人口比例最大的是 洲。
(4)綜合分析,世界人口分布具有集中于地勢 地區、 緯度地區和 地區的趨向性。
41.下圖表示兩類不同經濟發展水平國家的人口年齡構成示意圖,根據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E所反映的人口問題是 。
(2)針對B國的人口問題,應采取的人口政策是 。
(3)下列四國中,與E國人口問題一樣突出的是( )
A.印度 B.埃塞俄比亞 C.法國 D.俄羅斯
42.讀“20世紀80年代下半期我國務工經商流動人口”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從圖中可以看出,人口遷入數量比較多的地區是 、 和 。這三個地區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
(2)新疆吸引人口遷入的主要原因是 。
(3)四川省人口大量外遷對當地產生的積極影響是 。
43.讀“未來人口、資源、環境”關系圖,回答下面問題。
(1)目前三者發展的趨勢是 。
(2)在三條曲線的相互關系中,起主導作用的是哪一條?為什么? 。
(3)解決人類與環境矛盾的主要途徑是: 。
參考答案:
1.A 2.C 3.B 4.C 5.A 6.D 7.B 8.A 9.C 10.A 11.B 12.B
13.A 14.D 15.A 16.D 17.D 18.C 19.C 20.C 21.C 22. B 23.C 24.A
25.C 26.B 27.A 28.A 29.D 30.B 31.D 32.B 33.A 34.C 35.C 36.D
37.D 38.D
39.(1)畫圖略;(2)政治上獨立、民族經濟迅速發展、生活水平不斷提高、醫療衛生條件逐步改善等 (3)不斷降低 實行計劃生育,出生率下降。
40.(1)平原 (2)該緯度帶陸地面積小,氣候寒冷 (3)南美;(4)平坦 中低 沿海
41.(1)人口老齡化 (2)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 (3)C
42.(1)京津唐;滬寧杭;珠三角;經濟發達,就業機會多,收入高,醫療、教育、居住條件好 (2)礦產資源豐富 (3)加強與外界社會經濟、科技、思想和文化等的聯系,緩解人地矛盾
43.(1)人口增加、資源減少、環境惡化 (2)人口曲線;人口增多導致對資源消耗量增加,排出的廢棄物增多,從而導致環境惡化 (3)控制人口數量,提高人口質量,參加國際協作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6944.html
相關閱讀: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