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選修六 環境保護 第1講 環境與環境問題》考點及考點訓練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三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考點突破☆☆

 

考點一 環境概述

 

強化專練

 

1.下列關于環境的敘述,正確的是(    )

 

A.環境按其屬性可分為大氣環境和生物環境等

B.人類環境是自古就有的,并隨人類社會的發展而拓展

C.一個環境因素的變化會引起其他要素乃至整個地理環境的變化

D.任何一地區的環境質量都是穩定的、不變的

 

答案:C

 

考點二 環境問題概述

 

強化專練

 

2.(2009·江蘇鹽城調研)根據下列資料,回答問題。

 

材料一 2006年,在我國開展酸雨監測的696個城市中,357個城市出現酸雨,占51.3%,從酸雨區域分布來看,以重慶、貴陽為代表的西南酸雨區酸雨污染有所減輕;華中酸雨區(湖南、江西等。┧嵊陱姸扔兴黾;華東區特別是浙江省酸雨污染進一步加重;華南酸雨區的珠江三角洲酸雨污染加重。出現重酸雨(pH≤4.5)的城市比例呈上升趨勢。

 

材料二 我國化石燃料,產生相等能量情況下,排放的污染物統計表(天然氣為1)

 

 

灰分

二氧化碳

二氧化硫

碳氫化合物

煤炭

148

700

10

29

天然氣

1

1

1

1

 

材料三 2005年我國能源消費結構圖(右圖)

 

(1)酸雨對環境會造成什么影響?

 

(2)依據上述材料,分析我國酸雨現象嚴重的原因。

 

(3)某校一地理興趣小組欲對當地降水的酸堿度進行研究。請你幫助設計方案。

 

答案:(1)使河湖水酸化,影響魚類生長繁殖,乃至大量死亡;使土壤酸化,造成養分淋失,造成農作物減產;腐蝕樹葉,光合作用受阻,林木成片死亡;腐蝕石材、鋼材,造成建筑物、文物古跡等損壞。

 

(2)我國以煤炭為主要能源。而煤炭燃燒會釋放出大量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酸性氣體;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二氧化硫的排放呈上升趨勢;我國煤炭脫硫技術尚未得到全面推廣。

 

(3)方案:①觀測前儀器準備;②觀測時測量、記錄;③數據整理分析、得出結論,形成報告。

 

考點三 人類與環境

 

強化專練

 

3.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人類與環境關系圖

 

(1)人類系統通過社會經濟系統提供            與之發生聯系。

 

(2)社會經濟系統通過人口子系統提供              與之發生聯系。

 

(3)環境要素有             、              、            等,其變化對生態系統產生            ,反過來生態系統變化對環境要素也產生                      。

 

(4)人類活動從環境系統中獲取                    和               ,通過生產、消費又向           排放廢棄物,而各環境要素的變化,反過來作用于              系統。

 

(5)圖中“狀態”指由于人類行為導致的環境質量或環境狀態的變化。“壓力”指人類活動對環境造成的壓力。“響應”顯示社會為減輕環境污染和資源破壞所采取的對策。據此將下列內容的序號填入圖中相應的括號內:①工廠、②水污染、③某些物種消失、④某地發病率上升、⑤使用清潔能源、⑥工人。

 

(6)結合圖示說明,環境問題產生的實質是什么?

 

答案:(1)物品和服務 (2)勞動

 

(3)大氣 水 土壤 影響 影響

 

(4)資源 能源 環境 人類

 

(5)自上而下填:人類系統為①⑥,環境系統為②③,響應為④,人類系統反饋為⑤。

 

(6)環境問題產生的實質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是人類生產和生活活動索取資源的速度超過了資源本身及其替代品的再生速度;另一方面是人類向環境排放的廢棄物的數量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

 

☆☆考向示例☆☆

 

命題視角一 環境問題產生的原因及措施

 

(2008·江蘇地理)右圖為“1951~2000年我國部分省級行政區受沙塵暴影響強度比例統計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北部受沙塵暴影響強度的空間分布特點是       。

 

(2)北京市受沙塵暴影響的強度總體上為          度。我國北部的沙塵暴多發生在              季,主要是因為該季節我國北部地區氣候            ,植被稀少,且常有            天氣系統活動,風力強勁。

 

(3)首鋼集團的搬遷使北京市的大氣環境質量得到了明顯改善。首鋼搬遷所運用的主要環境管理手段是(填選項字母)                   。

 

A.行政手段              B.法規手段          C.經濟手段          D.教育手段

 

(4)為貫徹“綠色奧運”理念,你認為進一步改善北京市的大氣環境質量應采取哪些措施?

 

答案:(1)由西向東逐漸減弱 (2)輕 春 干燥(少雨)?冷鋒 (3)A (4)改善能源結構;控制廢氣排放;植樹造林;加強風沙源地區的生態建設。

 

命題視角二 我國可持續發展狀況與實踐

 

閱讀材料,分析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 胡錦濤在黨的十七大報告中提到:在新的發展階段繼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必須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材料二 中國可持續發展類型區劃分示意圖(右圖)

 

(1)讀圖,從沿海向內陸我國可持續發展狀況有何變化?

 

(2)M區可持續發展中面臨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發展的最大限制因素是                 。

 

(3)N區面臨的主要生態問題是                     。

 

(4)結合我國實際,談談如何理解科學發展觀。

 

答案:(1)從沿海向內陸,可持續發展狀況從良好到較差狀態。

 

(2)環境污染嚴重 資源、能源不足

 

(3)土地荒漠化

 

(4)科學發展觀,第一要義是發展,核心是以人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協調可持續,根本方法是統籌兼顧。

 

☆☆課時反饋☆☆

 

1.(2009·山東德州模擬)根據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圖中所示山脈的走向是                        。

 

(2)甲河下游經常斷流,其主要原因可能是什么?

 

(3)乙地區荒漠化較嚴重,試分析其主要原因。

 

(4)圖中城鎮當初形成的最主要區位因素是         ,該地區冬季城市大氣污染比較嚴重,主要原因可能是             。

 

(5)圖示地區文物古跡分布較廣,但毀損較嚴重,試分析造成這一問題的主要自然原因。

 

答案:(1)西北—東南走向

 

(2)氣候干旱,降水少,蒸發旺盛,沿途用水量大,水資源利用率不高,下滲嚴重。

 

(3)過度樵采,破壞植被,沙丘活化。

 

(4)河流(水源) 冬春季節氣溫低,取暖用煤量大,粉塵排放多;多風沙天氣,懸浮顆粒物質多;地處河谷,污染物不易擴散

 

(5)氣候干旱,風沙侵蝕嚴重。

 

2.水資源短缺已嚴重制約人類社會經濟的發展,水資源問題成為人類共同關心的話題。讀右圖,回答下列問題。

 

(1)根據圖示內容,分析我國水資源的空間分布規律。

 

(2)形成缺水帶和少水帶最主要的自然原因是什么?

 

(3)我國經濟發展受水資源限制明顯的地區分布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答案:(1)南多北少,東多西少。

 

(2)地處內陸,距海遙遠,降水稀少,屬于干旱、半干旱地區。

 

(3)我國受水資源限制明顯的地區,主要分布在過渡地帶,尤其是華北地區。

 

原因:該地帶河流徑流量較南方多水帶和豐水帶要少得多,但該地帶人口多,工農業發達,用水量大,且水資源利用率較低,浪費、污染嚴重。

 

3.讀“某時期我國某些海灣、河口污染情況統計略圖”,回答下列問題。

 

(1)我國近海海洋污染物按來源可分為         污染和         污染。上述海灣河口最不易發生赤潮的是              。

 

(2)監測海灣和河口污染最便捷、最有效的技術是什么?

 

(3)遼東灣和長江口油類污染物及無機氮污染物標準指數差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1)生產 生活 膠州灣

 

(2)遙感技術。

 

(3)油類污染物標準指數,遼東灣比長江口高,其原因是遼東灣較封閉,污染不易擴散,而長江口較開闊,污染物易擴散。無機氮污染,遼東灣則比長江口的少。生活污水、農田氮肥是氮類水污染的主要來源。長江流域面積廣大,長江三角洲地區人口稠密,農業發達,氮水的污染較重,而遼東灣河流域面積小,流域農業相對不發達。人口密度也小,氮的污染物相對較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224.html

相關閱讀: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