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學期第四次月考高二政治試題【新課標】本試題分第Ⅰ卷(選擇題)和第Ⅱ卷(非選擇題)兩部分?荚嚱Y束后,只交答題紙和答題卡,試題自己保留。 第I卷 (50分)注意事項 1.答題前,考生在答題紙和答題卡上務必用直徑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班級、姓名、考號填寫清楚。請認真核準考號、姓名和科目。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一、本題共 25 小題,每小題 2 分,共 50 分。在每小題 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符合要求。 1.“尋找最美鄉村教師”大型公益活動,經過近三個月的尋訪和事跡展播,引發了強烈反響,引導更多的人關心和關注農村教育,支持和幫助鄉村教師。這表明 ①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活動 ②文化能夠豐富人的精神世界③大眾傳媒是現代文化傳播的主要途徑 ④優秀文化能成為照亮人們心靈的火炬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2.“波蘭?中國西藏文化周”通過“雪域風采”圖片展覽、“魅力西藏”歌舞表演等形式,展現西藏悠久豐富的民族文化,贏得了波蘭及歐洲國家人民的喜愛。這說明 A. 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B. 優秀文化塑造美好人生C. 文化交流要為我所用 D. 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3. 現今,人們對網絡無所不在的知識和信息需求越來越大,借助于這一需求,—種新的文化形式——網吧文化應運而生。許多新興的文化活動也選樣網吧為落腳點,為大眾送來一股股新時代的清風。這表明A.文化的發展與社會實踐同步 B.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C.人們在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 D.文化創造的主體是網絡經營者4.AA制植根于西方的文化土壤里,屬于典型的西方文化產物。在中國,文化程度高的群眾比文化低的群眾對AA制更易于接受,但是總體上對于AA制的認同度并不高。材料表明A.文化影響人的思維方式 B.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C.文化影響人們的認識活動 D.西方的交往方式優越于我國的交往方式5.M中學T班同學小薇關心集體、樂于助人,多次榮獲“道德之星”光榮稱號,老師和同學都對她交口稱贊。她因此慢慢擺脫了因學習成績不理想而產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來越強。小薇的成長經歷進一步印證①文化對人的思想和行為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②文化對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著決定性作用③優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人格 ④優秀文化是解決人的心理問題的主導力量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6.12月,揭陽市泥溝村被評為廣東十大最美古村落之一。村落,作為我國鄉村文化載體,蘊育過中國優良文化,是我國鄉村文化的搖籃,承載了中國悠久文化的歷史和脈絡,是中國文化的見證人。當我們毀滅村落時,也許埋在下面的還有文化脊梁和精神的家園。這警示我們A.要做好對優秀傳統文化的保護、傳承和發展工作 B.必須保護一切村落文化 C.村落文化的消失是發展的必然結果,不值得可惜 D.對傳統文化要有敬畏之心7.目前,我國影視文化市場在面對精品短缺問題的同時,還存在著相同題材、相同形式、影視作品同質化競爭導致產能嚴重過剩、文化消費意愿下降的現象。這一現象①反映了當代文化消費的大眾化特點 ②凸顯了文化市場的自發性和盲目性③表明文化發展要改變人的消費觀念 ④要求文化生產面向群眾多樣化需求A.①② B.①③ ? C.②③ D.②④8.春晚,席琳?迪翁與宋祖英,中西合璧共同演繹重新改編的《茉莉花》驚艷全場,讓人耳目一新;草根明星紛紛亮相春晚,拉近了春晚與觀眾的距離;“房姐”、“浪費”等社會熱點問題頻繁出現,直擊社會現實,引起了廣大觀眾的共鳴。除夕當天,全國達7.5億觀眾收看央視蛇年春晚,總收視率達31.17%,比去年提升了1.01個百分點。從文化生活的角度,你認為此次春晚的成功在于:①豐富內容、改變形式,大力推進文化創新,賦予了春晚以創造力 ②大力弘揚民族精神,全盤傳承中華文化,賦予了春晚以生命力 ③立足生活實踐,迎合大眾流行口味,賦予了春晚以感染力 ④滿足群眾需求,反應社會現實問題,賦予了春晚以親和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農家書屋工程是黨中央實施的文化惠民五大重點工程之一。截至8月底,全國共投入資金180多億元,建成達到統一規定標準的農家書屋600449家。文化惠民是基于①保障人民更好地享有基本文化權益 ②直接推動農村文化產業的發展③培養與傳統道德相承接的現代農民 ④文化對經濟社會發展具有反作用A.①④ B.②④ C.①③ D.②③10.2月23日,“北京之美—臺灣之美”兩岸書畫交流展啟動儀式在北京舉行。該展覽由臺灣中華現代國畫研究學會和中國書畫家聯誼會共同組織,將于今年和明年分別在臺灣臺中和北京展出。開展兩岸文化交流有利于①促進兩岸人民對中華傳統文化的傳承 ②增強對中華文化的認同,促進祖國統一③兩岸同胞共同接受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④弘揚以團結統一為核心的中華民族精神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1.《中國好聲音》、《我是歌手》等節目受到廣大觀眾的歡迎,主要原因在于引進了國外電視節目制作的創意和運營模式,同時又進行了本土化的包裝和創新。這說明文化創新A.要處理好中華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B.要有利于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應著眼于大眾喜聞樂見的形式D.應滿足人們多樣性的文化需求12.春節是中國傳統文化中的“核心節日”。蛇年春節,在眾多中國人堅守“吃團圓飯”、“貼春聯”的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國人選擇“在路上過年”(旅游)、“微信拜年”、“光盤行動”(拒絕浪費)。這表明( )①春節在變動中走出傳統 ②春節承載著傳統與現實的對接 ③春節文化在揚棄中發展 ④春節文化之魂發生著深刻改變 A.①③ B.②③ C.①② D.③④13D. C. ①④ D. ②③15.北京—京劇、江蘇—茉莉花、廣西—劉三姐…這些耳熟能詳的地方文化名片,讓人雖未身臨其境,卻已清晰地感悟其中的文化、品味、底蘊與內涵。對中華文化這一特征概括準確的是A. 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B. 獨樹一幟,獨領風騷C. 一方水土,一方文化 D. 求同存異,兼收并蓄16.全國老齡辦等單位推出新“二十四孝”行動標準,其中包括每周給父母打個電話、教父母學會上網、支持單身父母再婚等內容。新“二十四孝”必然要①剔除傳統道德中的糟粕 ②揚棄傳統美德中的合理成分③為道德規范增添時代精神 ④引領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7.近期,中國電視劇《媳婦的美好時代》在坦桑尼亞熱播,讓坦桑尼亞老百姓了解到中國老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但是該劇在翻譯成斯瓦西里語時,“小叔子、小舅子、小姑子、妯娌”等稱呼只能簡單處理為“哥哥、姐姐”。這表明①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大眾傳媒具有文化傳遞的功能③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特點 ④文化交流應以我為主、為我所用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18.感動中國十大人物中有一生奉獻給核事業的科學家,也有用行動注解孝德的好兒子,還有守礁二十年的南海衛士等等。在這些道德人物身上,我們感受到A.愛國主義不是具體的,而是抽象的 B.應堅持思想道德修養和科學文化修養的統一C.民族精神是各種思想文化的“主心骨”D.傳統文化有鮮明的民族性、繼承性和先進性19.9月11日,一部詆毀伊斯蘭教穆罕默德先知的美國電影在全球引發了反美浪潮。美國哈佛大學亨廷頓教授認為,中華文明、伊斯蘭文明同西方的基督教文明有很大的差異性,而未來世界的沖突將是由中華文明與西方文明間的沖突以及伊斯蘭文明與西方文明間沖突引起的。對此正確的認識是A.世界文化的趨同才能化解文化差異導致的沖突B.加強文化的交流與傳播才能從根本上解決不同文明的沖突C.遵循各文化一律平等的原則才能實現不同文化的和睦共處D.具有包容性的中華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不存在文明的沖突20.每年大年初一,一些家長往往爭著到寺廟為子女升學燒頭柱香,甚至請“風水先生”使用電腦等高科技手段進行算命。對此,青少年學生應A.兼收并蓄,為我所用 B.提高眼力,拒絕污染C.崇尚多元,理性選擇 D.加強管理,堅決取締21.中國已經進入到了從國家戰略層面尚美、求美,從社會層面發現美、呼喚美、弘揚美,從個體內心認同美、追隨美的時代。從個體內心追隨美必須①.做中國先進文化的傳播者 ②. 建設和諧文化、培育文明風尚③.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標 ④.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化A. ①② B. ①③ C.②④ D. ②③22.古人云:“言不宿諾,行不茍從”、“薄于身而厚于民,約于身而廣于世”。今天,我們大力倡導“愛國守法、明禮誠信、團結友善、勤儉自強、敬業奉獻”的基本道德規范;重視思想道德建設,是因為它 ( )①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道德 ②規定著文化建設的方向,是文化建設的靈魂③在每個時代都具有相同的內涵 ④是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A.②③ B.③④ C.②④ D.①②23.用小人物的善舉喚起社會的道德感.那些“小人物”令人感動的生活狀況、道德行為等,與每個人的生活都很近,由此而得的感動是最真切、最可接近的;而其中蘊含的人性力量又是人人都可以真正汲取的.這說明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應 ①大力發展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文【新課標版】高二下學期第四次月考 政治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75846.html
相關閱讀:山東省章丘市屆高三一輪檢測政治
內蒙古包頭三中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試題(政治)
山東省臨沂第十八中學2014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浙江省寧波重點中學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政治)試題
河南省漯河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統考政治試題(掃描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