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已知某行星繞太陽運動的軌道半徑為r,公轉的周期為T,萬有引力常量為G,則由此可求出
A某行星的質量 B太陽的質量
C某行星的密度 D太陽的密度
2已知下面的哪組數據,可以算出地球的質量M(引力常量G為已知) ( )
A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周期T 及月球到地球中心的距離R
B地球繞太陽運行周期T 及地球到太陽中心的距離R
C人造衛星在地面附近的運行速度V和運行周期T
D地球繞太陽運行速度V 及地球到太陽中心的距離R
3關于人造地球衛星和宇宙飛船的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如果知道人造地球衛星的軌道半徑和它的周期,再利用萬有引力恒量,就可算出地球的質量
B兩顆人造地球衛星,只要它們的繞行速度大小相等,不論它們的質量,形狀差別有多大,它們的繞行半徑和繞行周期一定是相同的
C原來在同一軌道上沿同一方向繞行的人造衛星一前一后,若要后一衛星追上前一衛星并發生相撞,只要將后者速度增大一些即可
D一只繞火星飛行的宇宙飛船,宇航員從艙內慢慢走出,并離開飛船,飛船因質量減小,所受萬有引力減小
4關于人造地球衛星及其中物體的超重.失重問題,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發射過程中向上加速時產生超重現象
B 在降落過程中向下減速時產生超重現象
C 進入軌道時做勻速圓周運動, 產生失重現象
D失重是由于地球對衛星內物體的作用力減小而引起的
5同步衛星是指相對于地面不動的人造地球衛星( )
A可以在地球上任意一點的正上方,且離地心的距離可按需要選擇不同的值
B可以在地球上任意一點的正上方但離地心的距離是一定的
C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但離地心的距離可按需要選擇不同的值
D只能在赤道的正上方離地心的距離是一定的
6設想人類開發月球,不斷把月球上的礦藏搬運到地球上.假設經過長時間開采后,地球仍可看成是均勻的球體,月球仍沿開采前的圓周軌道運動,則與開采前相比( )
A地球與月球間的萬有引力將變大
B地球與月球間的萬有引力將變小
C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周期將變長
D月球繞地球運動的周期將變短
7我們國家在1986年成功發射了一顆實用地球同步衛星,從1999年至今已幾次將”神州”號宇宙飛船送入太空,在某次實驗中,飛船在空中飛行了36h,環繞地球24圈.則同步衛星與飛船在軌道上正常運轉相比較( )
A衛星運轉周期比飛船大
B衛星運轉速度比飛船大
C衛星運加轉速度比飛船大
D衛星離地高度比飛船大
8宇宙飛船和空間站在同一軌道上運動,若飛船想與前面的空間站對接,飛船為了追上軌道空間站,可采取的方法是( )
A飛船加速直到追上軌道空間站,完成對接
B飛船從原軌道減速至一個較低軌道,再加速追上軌道空間站,完成對接.
C飛船加速至一個較高軌道,再減速追上軌道空間站,完成對接.
D無論飛船如何采取何種措施,均不能與空間站對接
9可以發射一顆這樣的人造地球衛星,使其圓軌道( )
A與地球表面上某一緯度(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圓
B與地球表面上某一經線(非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圓
C與地球表面上的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圓,且衛星相對地球表面是靜止的
D與地球表面上的赤道是共面的同心圓,且衛星相對地球表面是運動的
10在繞地球做勻速圓周運動的航天飛機外表面,有一隔熱陶瓷片自動脫落,則( )
A陶瓷片做平拋運動
B陶瓷片做自由落體運動
C陶瓷片按原圓軌道做勻速圓周運動
D陶瓷片做圓周運動,逐漸落后于航天飛機
11火星的球半徑是地球半徑的1/2,火星質量是地球質量的1/10,忽略火星的自轉,如果地球上質量為60?的人到火星上去,則此人在火星表面的質量是_______?,所受的重力是______N;在火星表面由于火星的引力產生的加速度是________m/s;在地球表面上可舉起60?杠鈴的人,到火星上用同樣的力,可以舉起質量_______?的物體
12某行星的一顆小衛星在半徑為r的圓軌道上繞行星運動,運行的周期是T.已知引力常量為G,這個行星的質量M=_____________
13已知地球半徑為R,質量為M,自轉周期為T.一個質量為m的物體放在赤道處的海平面上,則物體受到的萬有引力F=_________,重力G=__________
14已知月球的半徑為r,月球表面的重力加速度為g,萬有引力常量為G,若忽略月球的自轉,則月球的平均密度表達式為_________
15一個登月的宇航員,能用一個彈簧秤和一個質量為m的砝碼,估測出月球的質量和密度嗎?寫出表達式(已知月球半徑R)
16已知太陽光從太陽射到地球,需要8分20秒,地球公轉軌道可近似看成固定軌道,地球半徑約為6.4×106 m,試估算太陽質量M與地球質量m之比M/m為多少(保留一位有效數字)
17火箭內平臺上放有測試儀器,火箭從地面啟動后,以加速度g/2豎值向上勻加速運動,升到某一高度時,測試儀對平臺的壓力為啟動前壓力的17/18 .已知地球半徑 R,求火箭此時離地面的高度.(g為地面附近的重力加速度)
參考答案 1B 2AC 3AB 4ABC 5D 6BD 7AD 8B 9CD 10C 11.60 235.2 3.92 150
12. 4π2r3/GT2 13.GMm/R2 GMm/R2-4π2mR/T2 14 3g/4πRG 15 FR/Gm 3F/4GR 16 3*105 17 R/2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79513.html
相關閱讀: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導學案復習:熱學
2012屆高考物理備考磁場復習教案
2012屆高考物理第二輪知識點牛頓第一定律 牛頓第三定律歸納總結
2012屆高考物理第一輪復習光的波動性學案
原子的核式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