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無錫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地 理 試 題 命題單位:濱湖區教研中心 制卷單位:無錫市教育科學研究院注意事項及說明:本試卷分第I卷(選擇題)和第Ⅱ卷(綜合題)兩部分;滿分120分;考試用時1 00分鐘。請將答案填寫在地理答題卡的相應位置,考試結束交答題卡。第I卷(選擇題,共60分)一、選擇題(一)單項選擇題:本大題共18小題,每小題2分,共36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下表表示四地一年中晝長最大差值,據此回答1~2題。地點①②③④晝長最大差值2小時26分24小時0小時5小時42分1.四地按緯度由高到低的排列,正確的是A.①③④② B.③②①④ C.②④①③ D.④③①②2.④地的最短晝長為A.8小時31分 B.9小時9分 C.10小時42分D.11小時22分 《齊民要術》有一段描述:“凡五果,花盛時遭霜,則無子。天雨新晴,北風寒徹,是夜必霜!睋送瓿3~4題。3.圖1各條曲線中,能正確反映“天雨新晴,北風寒徹”天氣的氣壓變化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4.造成“是夜必霜”的原因主要是圖2中A.a減弱 B.b減弱 C.c減弱 D.d減弱5.圖3為某山地6~10月降水量隨高程變化圖,據圖可以判定A.降水隨高程增加而遞增 B.D點位于背風坡位置,降水量最少C.B點至D點降水逐漸減少 D.山頂的C點和山麓的A點降水量大致相當 圖4表示某沿海地區,圖5是沿圖4中的M地所作的河谷剖面圖(沉積物的形成與地轉偏向力有關),圖6表示圖4中湖泊水位的最大與最小變化情況。讀圖完成6~7題。6.圖中河流的流向和M處的地質構造分別為A.由北向南、背斜 B.由南向北、背斜C.由北向南、向斜 D.由南向北、向斜7.當湖泊水位接近圖6中b時,一油輪由波斯灣駛向科倫坡途中A.逆風逆水 B.逆水順風 C.順風順水 D.順水逆風 圖7為2000~2008年我國東部某城市人口增長率變動圖,讀圖回答8~9題。8.該時段內,該市人口總量最大的年份是 A.2003年 B.2005年C.2007年 D.2008年9.2004年后人口機械增長率開始明顯下降的原因是該市A.人口自然增長率提高B.產業轉移和升級C.出現逆城市化D.城市居住用地緊張圖8為某山地的垂直帶譜示意圖。讀圖回答第10題。10.圖中所示山地 A.各自然帶的界線隨季節變化而移動 B.南坡冰雪帶下界因降水量大而較低 C.北坡因熱量條件差林帶上界比南坡低 D.南北坡山麓水平距離造成基帶差異大 1樓養魚,2樓養豬,12樓種植西紅柿……垂直農業是指在城市的多層建筑物里模擬農業環境,通過垂直農場的自循環體系生產農副產品,為社區居民就近提供新鮮食物的農業生產方式。讀圖9,回答11~12題。11.垂直農業由概念走向實際的關鍵因素是 A.糧食需求 B.氣候變化 C.技術水平 D.勞動力數量12.垂直農業的發展,可能產生的影響有 ①對谷物生產帶來較大沖擊 ②減輕農業生產的能源消耗 ③規避災害,有利于農產品的穩定供應 ④節約耕地,降低農產品生產成本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圖10為我國東部地區甲、乙兩城市三個年份常住人口密度分布圖,圖中樓高表示2000年城市商務樓相對高度。讀圖回答13—14題。1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1982~ 2000年,兩城市的市中心常住人口密度變化特征相同 B.1982~2000年,兩城市的邊緣區常住人口密度變化特征不同 C.2000年甲城市的人口規模比乙城市的小 D.2000年乙城市的服務范圍比甲城市的小14.關于2000年兩城市功能區分布的推斷,最有可能的是 ①甲城市的中心商務區位于M處 ②乙城市的中心商務區位于P處 ③甲城市的衛星城位于N處 ④乙城市的衛星城位于Q處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圖11為某區域產業鏈示意圖,讀圖回答15~16題。15.該產業鏈的形成體現了 A.不同工序的生產協作 B.商貿聯系 C.零部件工廠的聯系 D.產供銷一體化體系16.從工業布局角度看,該產業鏈最適合位于圖12中的 A.工業區A B.工業區B C.工業區C D.工業區D 環境的承載能力是有限的,讀“環境負擔公式”和“我國人口與耕地變化圖”(圖13),回答17~18題。17.圖中最能反映我國近50年來人口與耕地的環境負擔在加重的是 A.耕地面積在減少 B.總人口數在增加 C.人均耕地在減少 D.人口增長速度越來越快18.根據“環境負擔公式”,下列措施能因此減輕人口與耕地環境負擔的是 A.開發濕地、灘涂等易耕土地,擴大耕地面積 B.調整農業生產結構 C.推廣良種,提高畝產 D.提高糧食進口量,緩減我國人口對土地的壓力(二)雙項選擇題:本大題共8小題,每小題3分,共計24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 有兩項是符合題目要求的。每小題選兩項且全選對者得3分,選錯、少選或不選均不得分。 構建模式圖,探究地理基本原理、過程、成因及規律,是學習地理的方法之一。讀圖14回答19~20題。19.如果該圖為海陸間水循環模式,S線代表地球表面,則 A.環節①參與地表淡水資源的補給 B.環節②是陸地自然帶形成的基礎 C.環節③使大洋表面海水的鹽度升高 D.環節④的運動距離與下墊面無關20.如果該圖為世界洋流模式的南半球部分, S線代表緯線,則 A.洋流①對沿岸氣候有降溫、減濕作用 B.洋流②為西風漂流,是寒流 C.洋流③處易形成漁場 D.洋流④為東北信風吹拂形成的風海流 讀中國農業十二五期間“七區二十三帶”戰略格局圖(圖15),完成21~ 22題。21.東北平原主產區農業發展的有利條件是 A.人口眾多,勞動力豐富 B.光熱充足,復種指數高 C.耕地后備資源充足 D.農業機械化水平高22.為確保我國糧食安全,圖中各主產區實 現可持續發展的措施正確的是 A.黃淮海平原主產區應大力發展水稻種植 B.華南主產區要控制非農業用地規模 C.河套灌區主產區要大力引黃灌溉,擴 大灌區面積 D.甘肅新疆主產區要加大農業投入,發展節水農業近年來我國開始實施油氣進口多元化戰略,原油進口“四面八方”格局初現,且進口量持續攀升,圖16是我國石油進口通道示意圖。讀圖回答23~24題。23.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東北通道沿線沼澤面積大,不利施工 B.西南油氣通道沿線地勢平坦,利于施工 C.海上通道必須經過馬六甲海峽,安全性差 D.西北通道跨溫帶大陸性氣候和溫帶季風氣候區24.我國目前原油進口“四面八方”格局的出現有利于 A.緩解能源供需矛盾 B.改善能源消費結構 C.提高大氣環境質量 D.增強能源供應安全 B2C是英文Business--to--Customer(商家對顧客)的縮寫,是近年來依賴于互聯網迅速崛起的新穎銷售模式。如眾多年輕人購物首選的淘寶網即屬此類經營模式。讀B2C交易流程示意圖(圖17),完成25~26題。25.B2C模式 A.宜將商業網點布局在中心商務區 B.依賴于現代物流業不斷的發展 C.是人類活動地域聯系的重要方式之一 D.易受自然環境影響,成本高、利潤低26,在B2C模式中,物流公司可以隨時了解運 輸車輛在運輸途中所處位置,主要應用的 地理信息技術有 A.GIS B.數字地球 C.RS D. GPS第Ⅱ卷(綜合題共60分)二、綜合題(本大題共5小題,共60分)27.圖18為某島嶼等高線圖(單位:米)及兩地氣溫曲線和降水量柱狀圖,讀圖回答下列問題。 (13分)(1)簡述該島的地理位置特征。 。(2分)(2)歸納該島的地形、地勢特征。 。(3分)(3)據圖分析判斷甲、乙、丙、丁四個居民點中,哪個人口規模最小,并說明理由。(3分)(4)說明該島嶼降水的時間、空間分布特點,并分析原因。(5分)28.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 1分) 材料一:3月11日,日本東部海域發生9.0級強烈地震,地震及其引發的海嘯造成了日本福島核電站泄漏事故。 材料二:3月16日2:00(世界標準時間),東亞部分地區等壓線圖(圖19)(1)圖19中氣候分界線南北兩側的氣候類型分別是 和 。(2分)(2)甲、乙兩地降水季節差異是 ,原因是 。(4分)(3)日本地震多發的原因是 。(1分)(4)圖20中能正確反映日本地震地區地殼運動狀況的是 。(2分)(5)專家認為,3月16日我國不會受到核泄漏的嚴重危害,試從大氣運動和海水運動角度加以分析 。(2分)29.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16分) 材料一:新疆是我國重要的棉花產區,產量占全國的三分之一。國家《紡織工業調整和振興規劃》明確提出“把新疆建成依托內地、面向中亞乃至歐洲的紡織品服裝出口加工基地和區域性國際商貿中心”。 材料二:浙江省是我國紡織服裝產業大省,長期以來,產品除滿足國內需求,還遠銷美國和歐盟,產業整體效益水平在全國保持領先地位。近年來由于生產環境的變化,生產成本不斷提高,浙江紡織服裝業開始實施向中西部轉移的策略。 材料三:浙江紡織服裝業向新疆轉移示意圖(圖21)(1)分析新疆適合長絨棉生長的區位優勢。(3分) 。(2)從產品生產成本角度,說出新疆承接浙江紡織服裝生產加工企業的有利條件。(3分) 。(3)分析浙江將紡織服裝產品的研發設計、市場營銷部門等保留在原地的原因。(3分) 。(4)分別說出產業轉移對新疆、浙江兩省區社會經濟的有利影響。(4分) 江蘇省無錫市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950486.html
相關閱讀: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