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模擬考試文科綜合. 06 本試卷分第I卷和第lI卷兩部分,共10頁(第I卷4頁,第Il卷6頁)。滿分240分?荚囉脮r150分鐘。答題前,考生務必用0.5毫米黑色簽字筆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區縣和科類填寫在試卷和答題卡規定的位置,考試結束后,將本試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第I卷(必做,共50分)注意事項: 1.第I卷共25小題,每小題4分,共1OO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2.每小題選出答案后,用2B鉛筆把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他答案標號。不涂在答題卡上,只答在試卷上不得分。 圖I中的四條曲線分別示意四地3月21日到6月30日的日出時間。讀圖回答第1題。1.8月23日,②地晝長約為 A .18小時 B.20小時 C.22小時 D.24小時 圖2為兩個島嶼的地理位置及年平均氣溫空間分布示意圖,據圖完成2-3題。2.①、②兩個島嶼的主要植被類型分別是 A.亞熱帶常綠硬葉林、溫帶落葉闊葉林 B.亞熱帶常綠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 C.亞寒帶針葉林、苔原 D.溫帶落葉闊葉林、亞寒帶針葉林3.造成兩個島嶼年平均氣溫存在顯著差異的主要原因為 A.洋流 B.地形 C.太陽輻射的緯度差異 D.海陸熱力性質 下面三幅圖中,圖3為我國南方低山丘陵地區M地附近她區的平面圖,圖4和圖5分別為過圖3相應的點所作的地形剖面圖。據圖完成4-5題.4.在一次較大的降水過程中,降落在a地的水體在坡面上的流向是 A.自北向南 B.自東向西 C.自西北向東南 D自西向東5.為了防止水土流失,M地要進行山區的生態恢復,在生態恢復中能夠發揮重要作用的地理信息技術是 A.GPS和GIS B.RS和GIS C.GPS和RS D.GPS、GIS和RS 下面三幅圖是關于上海市人口、城市產業布局示意圖,圖6為“上海市?十五’期間重點發展產業基地與‘一城九鎮’城市衛星城發屈規劃示意圖”;其中國7為“1990 - 2005年中心城區(圖6中陰影部分數字標注的1-9個區外加浦東新區)各糞非居住房屋面積構成及變化示意圖”;圖8為“2000 - 2005年聲灣區遷入人口文化程度構成示意圖”。結合圖片信息,完成6-8題.6.結合圖6提供的信息,判斷下列關于上海市各產業基地布局條件的說法合理的是 A.寶山區鋼鐵精品基地的主要布局條件是海運和燃料 B.臨近航空港是浦東新區信息產業基地的主要布局條件之一 C.金山區石化基地的主要布局條件是海運和原料 D.嘉定區汽車制造基地(大眾汽車所在地)的布局條件主要與該市巨大的汽車消費市 場有關7.結合以上信息,判斷下列關于盧灣區人口遷移的說法合理的是 A.遷入人口主要以高素質人才為主 B.具有高中學歷的遷入人口中市內遷入的數量遠大于市外遷入的數量 C.受教育程度較高、具有一定工作技能的青壯年人口較難遷入該區 D.來自市外的大量低學歷(高中及以下)人口的遷入可能與該市的產業結構調整與升 級有關8.結合以上信息,判斷下列關于上海市城市化的說法合理的是 A.中心城區的第二產業比重逐年增大 B.隨著中心城區外圍產業基地、衛星城的建設,中心城區人口密度的晝夜差異將大大 縮小 C.中心城區產業結構調整與升級是該市“十五”期間城市化的主導方向 D.“十五”期間,該市已出現了較為典型的逆城市化現象第II卷(必做題,共140分)注意事項: 1.第II卷14道題。其中26- 31題為必做部分,32-39題為選做部分。 2.考生在選做部分的試題中必須從政治、歷史、地理三科中各選1道試題,在答題紙規定的位置寫清題號并作答。不按規定選做者,閱卷時將根據所選科目題號的先后順序,只判最前面的l道題,其他作答的題目答案無效。 3.第1I卷所有題目的答案考生必須用黑色或藍色鋼筆、圓珠筆答在答題紙上,在試題卷上答題無效!颈刈霾糠帧26.(24分)圖9表示我國某主要地形區中某山自然帶的垂直分布,圖10是該地形區中某城市年內各月氣溫和降水量圖。讀圖9和圖10,并根據所學知識,回答下列問題: (1)該地形區的名稱。(2分)請簡要闡明判斷的理由。(4分) (2)指出導致圖9中山地兩坡自然帶分布高度差異的主要因素。(3分) (3)該地形區哪些氣候條件不利于農作物種植?(3分)應采取什么對策?(3分) (4)該地形區突出的生態環境問題是什么?(2分)導致該生態環境問題產生的主要自然原因?(4分)為此應采取哪些相應的治理措施?(3分)27.(12分)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三角洲、長江三角洲、京津冀、大東北“四大經濟圈”比較表材料二: “四大經濟圈中某中心城市區域工業集聚規模隨時間變化”示意圖(下圖)。依據上述材料,分析并回答下列問題。 (1)結合材料一,分析我國四大經濟圈的經濟發展的共同特點。(6分) (2)依據材料二,分析該城市工業集聚的變化特點,并分析其原因。(6分)【選做部分】32.(10分)【旅游地理】近年來,臺灣省已成為大陸游客的旅游熱點地區。讀圖回答問題。 臺北市局部地區圖 (l)分析MN沿線發展旅游的有利條件。(6分) (2)野柳地質公園巖體被海浪侵蝕嚴重,管理者應采取哪些措施保護游客安全?(4分)33.(l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讀“我國某區域地圖”,回答問題。 (1)簡要說明圖中堰塞湖的成因。并簡要分析堰塞湖對該區域地理環境可能帶來的不利影響。 (2)針對堰塞湖所產生的不利影響,你有什么合理化建議?34.(10分)【環境保護】讀山東省地形簡圖,回答問題。 (1)說出甲、乙兩地不合理的農業活動及其引發的主要環境問題。 (2)請你針對其中一種環境問題,提出解決對策。高考模擬考試文科綜合答案地理部分第Ⅰ卷答案(選擇題)題號12345678答案BDACBBDC第Ⅱ卷答案(非選擇題)26.(24分)答案:⑴黃土高原(2分)。依據:①山麓地帶的平均海拔1000米左右;②基帶的植被為溫帶落葉闊葉林。(4分)⑵圖中山地東西兩坡自然帶分布的差異主要是由水分(或降水、濕度)因素造成的。(3分)⑶全年降水較少且季節變化大,易發旱災(或干旱),尤其是春季氣溫快速升高而降水少,易發春旱。低溫時間長,不利于農作物生長。種植耐旱作物,發展水澆地,加強灌溉(或發展節水農業);防霜凍。(6分)⑷水土流失(2分)。自然原因:①黃土的特性,土壤疏松,遇水易崩解;②地表起伏大;③降水集中,多暴雨;④植被稀少。措施:退耕還林還草,大力植樹種草;采取必要的工程措施,例如打壩淤地、興建小型水庫、坡面修建水平梯田等;加強小流域的綜合治理;調整土地利用結構。27.(12分)答案:⑴經濟總量不斷增加且增速較快;產業結構以第二產業為主;第一、三產業比重下降,第二產業比重上升。(6分)⑵市中心的工業規模先變大后變小,工業中心由市中心向外圍轉移。原因:城市中心地價過高,環境壓力大(環境污染加。煌鈬貐^地價低,環境質量好;交通運輸條件的改善。(6分)32.(10分)【旅游地理33.(10分)【自然災害與防治】⑴山體滑坡,阻塞河道形成湖泊。不利影響:容易誘發新的滑坡;湖壩崩潰造成洪水危害。⑵加強監測;及時疏通河道;注意疏散居民。34.(10分)【環境保護】⑴甲地:平原地區不合理灌溉,造成土壤鹽堿化;乙地:低山丘陵地區植被破壞,造成水土流失。 ⑵土壤鹽堿化:加強農田水利建設;改善排灌條件;推廣節水技術(噴灌、滴灌);增施有機肥,改良土壤;推廣耐鹽耐旱優良品種。 水土流失: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措施保持水土;禁止濫墾亂伐;發展經濟林,提高經濟效益等。山東師大附中屆高三押題卷 文綜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967764.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