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2008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開幕
背景材料
2008年7月30日,由國家發改委、商務部、海關總署等12家單位主辦的“2008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在廣西北海市舉行。來自文萊、印尼、馬來西亞、菲律賓、新加坡、泰國、越南和我國的600多名政府官員、專家學者和日本、德國、澳大利亞等海內外著名企業代表出席論壇。本次論壇在“共建中國-東盟新增長極——溝通、合作、繁榮”的主題下,圍繞“世界經濟發展不平衡不確定背景下的泛北部灣經濟合作”“泛北部灣次區域合作的重點、難點和趨勢”“廣西北部灣經濟區開放開發與泛北部灣經濟合作”等三個議題進行深入探討,為進一步深入研究并務實推進泛北部灣經濟合作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
閱讀材料及“泛北部灣地區示意圖”,回答問題。
1.“泛北部灣經濟合作論壇”是一個 國際組織。
A.世界性、經濟性 B.世界性、政治性 C.區域性、經濟性 D.區域性、政治性
2.關于區域性國際組織的敘述,正確的是
A.不利于區域的和平與安全 B.反對外來勢力干涉,不利于世界的和平與發展
C.利于加強各國間的團結與合作 D.雖不利于區域安全,但能促進世界經濟發展
3.當今國與國之間存在激烈的競爭,但他們又重視共同利益,積極尋求互利合作,推動世界和平發展,下列觀點不能表明其原因的是:
A.外因通過內因起作用 B.事物是相互聯系的
C.矛盾是事物發展的動力 D.對立和統一是不可分割的
4.西部大開發區域除西部經濟地帶外,還包括的省區有
①黑龍江省 ②山西 ③廣西 ④內蒙古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③④
5.廣東西部沿海和海南島是我國主要的蔬菜生產基地,蔬菜生產的旺季出現在冬季,造成這一現象的主導因素是
A.市場、熱量 B.交通、熱量 C.光照、水分 D.交通、市場
6.廣西與我國北方地區相比,最突出的大氣環境問題是什么,如何解決?
7.近年來,圖示區域成為吸引對外直接投資較多的地區,試述其社會經濟原因。
8.該區域具有世界意義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簡要分析該農業地域類型形成的主要區位因素。
9.近年來,“新馬泰”成為國際旅游熱線,試述其發展旅游業的有利條件。
10.中國與東盟諸國共建區域性經濟組織“共建中國-東盟新增長極”的原因是什么?
11.環北部灣經濟圈是中國東部沿海“兩角兩灣兩岸”戰略經濟區的重要區域,試分析其發展的有利條件。
參考答案:1.C 2.C 3.A 4.D 5.A
6.酸雨。發展潔凈煤、清潔燃燒技術,開發小水電,改善能源消費結構,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強國際合作。
7.有效的產業政策;引進外資和先進的管理經驗與設備;高水平的教育投入;充分利用本國豐富的勞動力資源發展勞動密集型企業。
8.水稻種植業 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季風氣候,光、熱、水充足,且雨熱同期;種植歷史悠久;勞動力豐富;有喜食稻米的習慣。
9.豐富的熱帶自然景觀、獨特的風土人情以及豐富的名勝古跡,游覽價值高;交通便利;國家重視旅游業發展,旅游接待能力強。
10.二戰后,全球經濟聯系更密切,競爭加;同屬發展中國家,處于世界經濟的邊緣地位;地緣上相鄰,交往便利,經濟聯系互補;區域性經濟合作具有內在保護性和外在競爭性。
11.一是經濟圈內的廣西、廣東、海南和越南北部諸多大中城市的經濟實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規模和水平,以大中城市和產業為依托的發展局面基本形成;二是該區域內石油、天然氣和海洋生物等資源豐富、勞動力成本低,且各國間經濟互補性強;三是北部灣糾紛已經解決,為中越兩國共同開發北部灣清除了障礙;四是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和泛珠三角經濟區建設進程加快,中國西部大開發已取得明顯成效。
圣火耀珠峰試題設計
北京時間2008年5月8日上午9點17分,象征“和平、友誼、進步”的北京奧運圣火在海拔8844.43米的世界之巔珠穆朗瑪峰點燃,創造了奧運圣火首次登上世界第三極的新紀錄,書寫了奧運史上的一個奇跡!被境外媒體譽為是中國舉辦奧運會前獲得的第一枚金牌。9日18時多,奧運圣火和火炬接力珠峰傳遞登山隊全體隊員順利回到珠峰大本營,標志著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活動取得了圓滿成功。
結合材料和登頂珠峰路線示意圖,回答下列問題。
1.奧運圣火登頂珠峰時,地球位于公轉軌道中的位置為( )
2.火炬手在登頂過程中觀察到的下列地理現象,正確的是( )
A.沿途可見角峰、冰斗、V形谷等冰川地貌 B.白晝時間同緯度平原地區略短
C.到達峰頂時看見太陽在東北天空 D.有時出現“雪崩”“冰崩”現象
2005年10月9日,國家測繪局局長陳邦柱公布了珠穆朗瑪峰新高程為8844.43米,原1975年公布的高程數據8848.13米停止使用。根據材料回答3~5題。
3.青藏高原的隆起對亞洲乃至全球的氣候變化造成很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 )
①改變了行星風系,引發了季風
②大氣降水發生了重組,使得亞洲的中央地域變干,而東部地域變得溫暖濕潤
③沒有青藏高原的隆起,我國的華中地區應與非洲的撒哈拉沙漠一樣干燥
④從某種角度來看,整個亞洲的氣候、環境和生態與青藏高原的演化息息相關,因此,青藏高原形成演化研究具有極大的科學意義
A.① B.①②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
4.最新的珠穆朗瑪峰高程數據與1975年公布的結果相比降低了3.7米。這說明( )
A.珠峰在整體下降
B.珠峰地區在亞歐板塊推動下,仍在以不固定的速率緩慢長高,但其冰雪層卻在不斷降低
C.測量技術有誤差
D.珠峰頂部受冰川侵蝕作用強烈,導致高度被削低
5.2006年7月1日,青藏鐵路建成通車,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的又一個偉大成就。青藏鐵路格爾木?拉薩段的自然景觀是( )
A.山地森林和高山草甸 B.高山荒漠和高山草原
C.高山草甸和高山草原 D.山地森林和高山草原
讀“我國沿北緯30°地理參數隨經度變化趨勢示意圖”及我國地理“四極”特征變化趨勢圖,回答第6~8題。
6.圖中三條曲線代表的地理事物分別是( )
A.①地勢,②年太陽輻射量,③7月均溫 B.①地勢,②7月均溫,③年太陽輻射量
C.①7月均溫,②年太陽輻射量,③地勢 D.①年太陽輻射量,②地勢,③7月均溫
7.下列因素對“四極”形成影響不大的是( )
A.緯度位置 B.海陸位置 C.地形起伏 D.洋流
8.影響圖中甲地區農業發展的限制性因素是( )
A.地勢高 B.氣溫低 C.降水少 D.凍土分布廣
9.圣火在峰頂熊熊燃燒,需要克服的自然障礙有哪些?圣火登頂珠峰有何意義?
10.北京奧運圣火為什么選擇5月在珠峰傳遞,且在登頂時間的選擇上,也嚴格遵循“早出發,早宿營”的一貫登山原則?
11.珠峰北側,海拔5300-7000米主要為冰雪表面,該地晝夜盛行由冰川表面向冰緣地帶吹送的風,稱為冰川風,試述“冰川風”的成因。
12.近年來,科學家在青藏高原的一些高寒地區發現了喀斯特地形,試解釋這種現象的成因。
【簡析】北京奧運火炬接力珠峰傳遞中國登山隊順利登頂珠峰,“祥云”火炬在世界最高峰熊熊燃燒。使奧運永恒不熄的火焰達到一個前所未有的高度,這無疑是奧運歷史上最偉大的壯舉之一,更是華夏兒女倡導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理念的體現。號稱世界屋脊的青藏高原因其獨特的地貌、氣候、水文、生態和藏族同胞的風土民情正成為世界人民關注的焦點,青藏鐵路的通車為經濟的可持續發展注入了強大的活力。
【參考答案】1.C 2.D 3.C 4.B 5.C 6.C 7.D 8.B
9.自然障礙有低溫、強風、低壓、少氧等特殊氣候條件。意義:第一,利于弘揚奧林匹克精神;第二,充分體現了北京奧運會的綠色奧運、科技奧運和人文奧運理念;其三,利于各方面的協作和民族大團結;其四,利于登山運動和奧林匹克運動“更高、更快、更強”理念的和諧統一。
10.珠峰地區,每年6月至9月為雨季,11月至翌年2月因受西北寒流控制,多低溫、大風天氣。3月至5月是風季、雨季過渡的季節,天氣較好,是登山的最佳季節!霸绯霭l,早宿營”的理由:早晨、夜里風較小;夜里氣溫低,雪層和攀登路線相對穩定;白天雪融化,易發生意外。
11.冰雪表面氣溫低于山谷中同高度的大氣溫度,形成高壓,氣流常年由冰川表面吹向冰緣地帶。
12.青藏高原在地質史上曾是一片海洋,沉積了巨厚的石灰巖,后來因地殼上升,在上升的初期高度不大,氣候高溫多雨,發育了喀斯特地形。青藏高原急劇抬升后,喀斯特地形亦隨之上升。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978958.html
相關閱讀: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
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