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試時間:90分鐘;試卷滿分:100分)第Ⅰ卷(選擇題共48分)一、選擇題(本卷共有24小題,每小題2分,共48分。在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 最符合題目要求的。)1.當臺風逐步接近東薩馬省時,該地風向最可能是( )? A.西北 B.東北 C.西南 D.東南2.臺風從形成、移動到登陸,直接參與水循環的環節有( )? ①蒸發 ②地表徑流 ③水汽輸送 ④下滲、萁邓 ⑥地下徑流? A.②④⑤ B.①②⑥ C.①③⑤ D.③④⑥考點:常見天氣系統,臺風路徑,水循環的環節。下圖示意1990~2010年世界各大洲(南極洲除外)森林面積凈變化(單位:每年百萬公頃),讀圖完成3~4題。3. 圖示世界森林面積的凈變化帶來的影響( )? A.二氧化碳減少 B.全球降水增多? C.冰川體積增大 D.全球氣候變暖4. 導致亞洲森林面積凈變化的原最可信的是( )? A.伐術與深加工 B.開發礦產資源? C.毀林到造林 D.禁砍伐森林 2003年我國開始實施鼓勵農民種糧的惠農政策,引起了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的分異。下圖是1999~我國耕地面積與糧食產量變化圖。讀圖完成5~6題。5.影響我國耕地面積變化的原因可能是( )? A.農業人口減少? B.海平面上升,淹沒耕地? C.農業生產效率提高? D.工業化與城市化占用耕地6.1999~2003年,我國糧食總產量出現下降趨勢,應對措施合理的是( )? A.努力擴大耕地面積 B.提高糧食收購價格? C.增加農業勞動力投入 D.改善商品糧區外運條件 圖甲為廈門鼓浪嶼“日光巖”典型的花崗巖風化景觀,圖乙為地殼物質循環示意圖,讀圖完成7~8題。7.形成“日光巖”風景的巖石屬于圖中的( )? A.甲 B.乙 C.丙 D.丁8. 圖中“巨石”形成過程的先后順序是( )? A.地殼上升——巖漿侵入——風化堆積? B.地殼下降——巖漿噴發——風化侵蝕? C.巖漿噴發——地殼下降——風化堆積? D.巖漿侵入——地殼上升——風化侵蝕? 下表為某河口三角洲經濟區各類用地比重(%)變化情況,讀表完成9~10題。9.1991~2008年,該三角洲經濟區各類用地的變化情況是( )? A.各類農業用地比重均有減少 B.水田用地減少幅度大于旱地? C.濕地面積明顯減少,但灘涂有所增加? D.城鎮用地增加主要來自未利用地10.該三角洲經濟區土地利用結構變化對自然環境可能產生的不利影響是( )? ①溫室氣體排放多,城市“熱島效應”增強 ②改變大氣組成,水汽含量增加 11.1910~1930年,該城市人口快速增長的主要原因是( )? A.生活水平較高,人口出生率高? B.經濟增長較快,城市化速度加快? C.死亡率降低導致人口增躍加快? D.經濟危機導致失業人口涌人城市12.底特律衰落的原因除石油危機、日德等國汽車生產的沖擊外,還可能有( )①產業結構單一? ②第三產業發展迅速? ③新技術革命沖擊? ④工業基礎薄弱?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④ 制造業空間集聚與擴散會影響城市土地利用的空間結構。下圖為2010年N市三類制造業企業數量空間分布對比曲線圖,讀圖完成13~14題。13.根據圖中信息分析,N市三類制造業企業空間分布特點是( )? A.資源密集型企業集聚程度高于技術密集型企業? B.技術密集型企業多數分布于距市中心8—16km處? C.資源密集型企業多數分布于距市中心40km以外的地區? D.距市中心0一16千米范圍內,技術密集型企業數量最多14.影響三類制造業企業空間分布的原因正確的是( )? A.資源密集型企業受地價與環境影響大,距市中心較遠? B.技術密集型企業受交通因素影響顯著,向市中心集中? C.資本密集型企業不受距離市中心遠近影響,分布均勻? D.三類企業為利用市中心完善的基礎設施,均向市中心集聚資源密集型企業集聚程度于技術密集型企業技術密集型企業多數分布于距市中心8—16km處資源密集型企業距市中心0km以外的地區距市中心0一千米范圍內,資源密集型企業受地價與環境影響大,距市中心較遠技術密集型企業受因素影響顯著,資本密集型企業受距離市中心遠近影響,分布均勻三類企業為,均向市中心集聚 下圖為我國某區域示意圖。讀圖完成15~17題。15.影響圖示區域年等降水量分布特點的因素有( )? ①緯度因素 ②海陸因素?? ③地形因素 ④大氣環流?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6.該區域最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是( )? A.旱地 B.水澆農田? C.牧草地 D.沙地17.該區域生態環境治理中應采取的合理措施( )? A.旱地——水土保持 B.草地——集中放牧? C.沙地——防治酸雨 D.水澆農田——引水灌溉 廣西某縣曾經“多山少林”,當地政府鼓勵農民種植果樹,積極發展“豬一沼一果”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現在已是綠水青山的全國生態農業示范縣。下圖示意該縣三位一體生態農業生產模式,讀圖完成18~19題。18.該縣生態農業模式的主導產業是( ) A. 果樹種植 B.沼氣制取 C.農業觀光 D.生豬養殖19.發展“豬一沼一果”三位一體生態農業有利于( )? ①把握市場信息,降低交易成本? ②節省運輸成本,提高經濟效益? ③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 ④實現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把握市場信息,降低交易成本?①錯。?這種農業模式距離不會太遠,與節省運輸成本②錯。這種模式可以提高農產品質量,增加農民收入?③對。實現農業資源的綜合利用④對。所以B對。A、C、D錯?键c:生態農業,農業的可持續發展。 智能手機一般具備拍照、網頁瀏覽、地圖查詢、定位導航等功能。下圖是某智能手機的GPS功能顯示圖。讀圖完成20~21題。20.手機GPS功能的出現,說明( )? A.GPS技術已成為人們日常生活的必備工具? B.GPS技術可以擴大人們的出行范圍? C.隨著GPS技術的普及,民用GPS技術發展很快? D.有手機信號就能進行GPS定位導航21.手機GPS能夠實現的功能有( ) ? ①網絡實時監視? ②所處位置獲取? ③失竊汽車查找? ④行車路線追蹤?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下圖中L為北半球某一緯線,K為晨昏線,晨線與昏線分別交L于M、N。讀圖完成22~24題。22.若MN經度差為120此時,晨線交赤道于Q點。當Q點日落時,M的地方時為( )? A. 17:OO B.18:00 C.20:OO D.21:0023.若緯線MN的經度差減小,則( )? A.L緯線的緯度減小 B.?诘孛嫖矬w正午日影漸長 C.北京日出更偏東北 D.K線最高緯度晝夜長短不變24.若L位于中緯地區,L、K所包圍的面積(陰影部分)達到最大時( )? A.南亞進入“于熱季節” B.福建進入臺風多發季節? C.北京正值“香山紅葉” D.澳大利亞西北草原蔥綠MN經度差為120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題共52分)25.(10分)圖示意世界某區域,表為圖中甲、乙兩地的各月降雨量表(單位:毫米)閱讀圖表完成下列問題。(1)描述該區域的地形特征。(3分)?? (2)比較①、②河段水文特征的差異。(2分)?? (3)比較甲、乙地降雨量的差異,并分析原因。(5分)26.(12分)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簡析墨脫氣候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4分)?(2)分析修建嘎隆拉隧道時出現涌水、滲水的原因(4分)?(3)簡述建設墨脫公路的積極意義。(4分)27.(10分)閱讀資料及圖14,回答下列問題。 和田棗原產地山西太谷,后被移植到新疆和田等地。和田棗較山西棗具有個大、皮薄、甜度高、營養更豐富等優勢。目前,大量和田棗被運往鳥魯木齊進行精加工后銷往全國。(1)說明和田棗優于山西棗的自然原因(6分)(2)從區位選擇的角度,分析和田棗運往烏魯木齊精加工的原因。(4分)28.(10分)閱讀圖文資料,回答下列問題。(1)說出圖示城市等級體系特點及分布特征(4分)(2)分析武漢市承接 “珠三角”電子信息產業轉移有利的區位條件(6分)29.(10分)結合圖文材料,回答下列問題。材料一:材料二:(1)指出伏爾加河階梯開發的主要限制性因素。(2分)?說出伏爾加河綜合開發為流域工業發展所提供的有利條件。(3分)?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高考資源 1 1 每天發布最有價值的福建省泉州市屆高三1月質量檢查試題(地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san/988980.html
相關閱讀:屆上海市黃浦區高三上學期期終基礎學業測評(地理)
廈門雙十中學—學年高三上期中地理
上海市某重點中學2015屆高三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試題
江蘇省淮陰中學2013屆高三上學期期末考試試題 地理
河南省許昌市五校2013-2014學年高二第三次聯考地理試題 暫缺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