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實驗中學—學年度下學期期末考試高一地理試題一、單項選擇題(30題,每小題2分,共60分)讀北京某日相關氣象預報資料,回答1-2題。1.資料中反映的天氣系統可能為 2.關于資料中三天的敘述正確的是A.31日受暖氣團控制,氣壓較高B.1日白天氣溫低是因為云層大量吸收了太陽輻射C.1日、2日夜間氣溫低,因為天氣晴朗,大氣逆輻射弱D.2日受氣旋控制,白天氣溫較高 第30屆夏季奧運會于7月27日——8月12日在英國倫敦圓滿結束,據此回答3-4題。3.英國倫敦的氣候類型可能是圖中的 A.① B.② C.③ D.④4.該圖所示風帶,對英國倫敦氣候的形成有重要影響的是A.① B.② C.③ D.④下圖左為某省人口出生率、死亡率變化圖,下圖右為該省人口年齡結構變化圖,讀圖回答5-6題。5.目前該省人口增長的特點是A.總量呈下降態勢 B.總量仍呈增長態勢C.總量呈零增長態勢 D.增長模式沒有變化6.按聯合國標準,如一地區≥60歲人口占總人口比例達10%或≥65歲的人口達7%,則可視為進入老齡化社會。該省開始進入老齡化社會的時間在A.1990年以前 B.1990~2000年之間C.2000~2004年之間 D.2004年以后 下圖示意某國城鎮人口和鄉村人口的變化,讀圖回答7-8題。7.1982年該國城鎮化水平約為A.10% B.20% C.25% D.40%8.1961~2006年,該國城鎮化總體趨勢表現為A.鄉村人口持續增長B.城鎮人口緩慢減少C.進入加速發展階段D.進入郊區化階段讀右圖,完成9-10題。9.該氣候類型區最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發展的主要區位因素是:①氣候有利于多汁牧草的生長②城市眾多,消費市場廣闊③勞動力豐富④機械化水平低A.①③ B.②④ C.③④ D.①②10.該農業地域類型在我國主要分布在 A.內蒙古高原 B.珠江三角洲C.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周圍 D.東北平原都市農業是指地處都市及其延伸地帶,緊密依托并服務于都市的農業。都市農業是以生態綠色農業、觀光休閑農業、市場創匯農業、高科技現代農業為標志,以農業園藝化、設施化、工廠化生產為主要手段,以市場需求為導向的高質、高效和可持續發展相結合的現代農業;卮11-12題。11.北京發展都市農業的有利區位條件是A.外來人口數量大,勞動力成本低B.航空、鐵路、公路構成便捷的交通網C.市場需求量大,消費水平高D.土地資源豐富,地價水平較低12.北京發展都市農業的主要意義是A.加快城市化速度,擴大城市范圍B.提高當地農業產品的知名度C.美化城市環境,減輕城市污染 D.促進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讀四幅農業景觀圖,回答13-14題。甲 耕種 乙 收割 丙 割膠 丁 放牧(中國北方) (美國中部) (馬來西亞) (中國內蒙古)13.形成四個地區農業生產方式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氣候B.地形C.土壤D.水源14.下列關于四個地區農業生產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A.甲農業生產過程精耕細作,農業產品的商品率較低B.乙農業與市場聯系密切,多分布在城市周邊地區C.丙農業多以家庭為單位進行生產,生產規模較小D.丁農業生產活動分散,對自然環境不會產生影響讀“十五”時期我國國內糧食產需關系圖(下圖),回答15-16題。15.為緩解我國國內糧食產需矛盾,應采取的正確措施是: ①鼓勵人口跨區域流動,緩解土地壓力 ②壓縮經濟作物種植面積,擴大糧食生產規模 ③在立足于國內生產的前提下,適度增加糧食進口量 ④增加科技投入,提高糧食作物的單位面積產量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16.“十五”時期我國國內糧食產需矛盾最尖銳的年份是A.2000年B.2001年C.2003年D.2005年右圖表示某些工業部門對某些區位因素的依賴程度,讀圖回答17-18題。17.右圖中③所表示的工業部門可能是: A.采掘工業 B.鋼鐵工業C.電視機裝配工業 D.制糖工業18.由于影響工業的區位因素在不斷發展變化,③的位置移向⑤處,其原因最可能是 A.信息通信網絡越來越通達 B.該工業生產的機械化、自動化程度提高C.政府的影響力加強 D.工業污染嚴重,被迫搬遷讀下圖,回答19-20題。19.下列能反映圖中①的事例有A.有色金屬冶煉工業,往往會在大型水電站或火電站附近集聚B.運輸量大的工業企業往往在高等院校附近集聚C.產品復雜、零部件種類繁多的復雜產品生產與各零部件生產廠家之間的集聚D.體積小、質量輕、價格貴的電子元件生產企業與電子產品組裝廠之間的集聚20.關于圖中②③④⑤的說法正確的是A.工業集聚形成工業地域的過程②只能自發形成,不能規劃建設B.一些工業地域因內部聯系簡單,通過過程③,常會形成重要的工業城市C.一些相互聯系的工廠通過過程④發揮不同地方區位優勢,可形成工業分散現象D.通過現代化的交通運輸方式,促進了過程⑤,形成了工業重鎮讀甲、乙兩新工業區分布圖,完成21-22題。21.下列有關甲、乙新工業區的敘述,正確的是A.新工業區是20世紀50年代以后形成的高新技術工業區B.新工業區的共同特點之一是知識密集C.新工業區的共同特點之一是以中小型企業為主D.新工業區的工業都以輕工業為主22.乙圖新工業區發展條件與我國武漢“光谷”相比較,不同的是A.地理位置優越 B.環境優美、氣候宜人 C.有高等院校,便捷的交通 D.軍事訂貨讀京滬高速鐵路示意圖,回答23-24題。23.決定京滬高速鐵路建設首要區位因素是A.市場 B.技術 C.經濟 D.交通24.京滬高速鐵路將全線盡可能采用以橋代路的方式,其目的主要是為了 A.有利于提高鐵路的安全性B.不與其它鐵路交叉,可以提高速度C.節省中國東部地區寶貴的土地資源D.架橋比較便宜右下圖是“鐵路、公路、河運、海運、航空五種交通運輸方式技術經濟特征比較”示意圖,圖中1至5表示從最高到最低的五個等級。讀圖回答25-26題。25.我國從中東進口石油,將石油從波斯灣運至上海,應選擇圖中的A.a運輸方式 B.c運輸方式 C.d運輸方式 D.e運輸方式26.若在兩山村之間修建b運輸方式,選線時應注意A.盡量穿越林區,以直達為主B.盡量避開陡坡和沼澤地C.盡量通過當地居民點和農田D.盡量通過人口稀少的地區 讀圖“英國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生活質量”回答27-28題。27.上述情形給我們的啟示是 A.財富和產品越多,生活質量越高B.財富和產品越少,生活質量越高C.人均國民生產總值是生活質量的唯一保證D.人均國民生產總值與環境質量同步增長是生活高質量的保證28.上述情形給發展中國家經濟發展提出了示警,應走的道路或發展方式是A.高消耗、高速度、高產值 B.單純追求經濟數量增長而犧牲環境質量C.經濟增長與保護自然環境同步 D.按“先污染、后治理”發展模式讀“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示意圖”,回答29-30題。29.在可持續發展復合系統中,可持續發展的目的是A.經濟的持續發展 B.生態的持續發展C.社會的持續發展 D.人的管理調控30.“發達國家將污染嚴重的工業轉移到發展中國家”,這違背了可持續發展的A.公平性原則 B.持續性原則C.共同性原則 D.均衡性原則二、綜合題(2題,共40分,除特殊標注外,每空2分)31.讀下面兩圖,回答有關問題。(20分)(1)圖甲中陰影地區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是________________,生產的主要糧食作物是_________ ,這種農業地域類型主要分布于__________________氣候區。(2)圖甲中陰影地區農業機械化和科技水平低,水利工程量大,其生產特征還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分)(3)圖乙陰影地區典型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①、②兩區的主要農作物分別是_______、_______。(4)圖乙陰影地區典型的農業機械化水平高,并且地廣人稀,除此之外,影響其農業生產的社會經濟因素還有 。(4分) 32. 讀下面圖文資料,回答有關問題。(20分)材料一:昔日的德國魯爾工業區由于百年來的工業生產,留下污染嚴重的環境。今日的魯爾區有的工廠變成了攀巖場;鋼鐵廠被改造成公園;巨大的廠房成了絕妙的PARTY場所(如圖甲)。材料二:我國東北遼中南地區是發達的重工業基地。近幾十年來,遼中南與東北其他老工業基地也出現了與魯爾區同樣的產業結構老化和環境污染等問題。為此,我國政府作出了“振興東北”的戰略決策(如圖乙)。(1)圖甲工業區其主要工業部門有煤炭、 、 、機械、紡織等傳統工業。(2)20世紀50年代以來圖甲中工業區開始衰落,主要原因有 。(6分)(3)試比較圖甲工業區和圖乙工業區區位優勢的相同點 。(4分)(4)借鑒德國產業調整經驗,你認為振興遼中南工業基地可采取哪些整治措施 。(6分)參考答案一、單項選擇題(40題,每小題1.5分,共60分)BCBABBBCDC11121314151617181920CDAADCCBAC21222324252627282930CDBCDBDCCA二、綜合題(2題,共40分,除特殊說明外,沒空2分)31.(共20分)(1)吉林省實驗中學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013653.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
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