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市第一中學學年第一學期期中考試 高一地理 試題卷滿分[ 100]分 ,時間[90]分鐘 11月一、單項選擇題(每題只有一個正確答案,每題2分,40小題,共80分)1.下列敘述正確的是A.資源越豐富,能供養的人口數越多,人口容量必定越大B.科技越發達,人們利用的資源越多,人口容量越小C.消費水平越低,人均所需資源越少,人口容量越小D.經濟發展水平越高,人口容量越大讀“木桶效應”(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長短不齊,這只木桶的盛水量,取決于最短的那一塊),完成-題。.下列影響我國不同省區人口容量的因素中相當于木桶短板的是A.四川——水能資源 B.海南——氣候資源C.黑龍江——礦產資源 D.福建——耕地下圖為“甲、乙、丙、丁四個國家2005年0~14歲、15~64歲、65歲及以上三個年齡段的人口比例示意圖”,讀圖完成4~5題。圖a 圖b4.關于甲、乙、丙、丁四個國家的敘述,正確的是A.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可能是甲 B.勞動力資源最豐富的國家是丙C.勞動力短缺、社會保障負擔較重的是乙 D.社會經濟和生態壓力最小的是丁5.圖b為“人口出生率與死亡率變化示意圖”,下列關于圖a、圖b對應情況判斷合理的是A.甲國處于B年份 B.乙國處于A年份 C.丙國處于C年份 D.丁國處于D年份讀我國某地農村勞動力不同年齡段的遷移率(遷移率是指一定地區一定時期遷入遷出人口之和占該時期平均人口的百分比)柱狀圖,完成6?7題。.圖中數據顯示1990至2010年間該地A.農村勞動力的遷移率先下降后上升B.農村勞動力遷移人口以30?39歲年齡段為主C.農村女性勞動力遷移率高于農村男性勞動力D.農村勞動力年齡段人口遷移率均呈上升趨勢A.減慢了人口老齡化進程 B.擴大了地區間的經濟差異C.調節了地區間人才余缺 D.緩解了交通運輸壓力8.有關于我國歷史上的人口遷移正確的說法是A.我國建國以前沒有大規模的人口遷移B.逐水草而居是歷史上人口遷移最主要的直接原因C.歷史上大的農民起義、改朝換代,都可能引起大規模的人口遷移D.清朝乾隆年間,錫伯族的部分人員西遷新疆是一種自發的行為下圖是“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隨時間變化示意圖”。讀圖回答9—10題。9.關于該國人口特征的敘述,正確的是 A.①時期人口出生率最高 B.②到③期間,人口總數不斷增加 C.④時期人口變化幅度最小,人口總數穩定 D.③與⑤時期相比,人口總數一定相等10.目前人口增長特點與②時期可能相符合的國家是 A.尼日利亞 B.韓國 C.中國 D.美國11.下圖為我國某城市功能區規劃示意圖,圖中①—④地規劃住宅區的原因正確的是A.①地方便工人上下班,房價較低 B.②地環境污染小,與市區聯系不方便C.③地交通便利,噪音污染和空氣污染嚴重 D.④地環境優美,為高級住宅區下圖為我國南部沿海某地區海港及其腹地(港口的服務區域)關系的示意圖,圖中圓圈大小代表其人口的規模。據此回答12~13題。gkstk1.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P1和P2有各自的服務范圍,彼此并不重疊B.P1和P2的服務范圍以各自為中心,均衡地向四周擴展C.P1的服務人口大于P2D.所有運輸干線都是因為城市之間發展需求而興建.圖示高速公路的主要影響是A.P1港腹地范圍擴大,窗口作用加強B.P2港腹地范圍縮小,經濟衰退C.M1城鎮經濟區位明顯改善D.2城鎮將成為區域經濟中心A.城市化過程中,城市人口占總人口的比重上升B.城市化過程中,勞動力會從第一產業向第二、三產業轉移C.城市化的發展,會使城市與鄉村之間的發展差距拉大D.城市化的發展,會使城市用地規模擴大讀某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比較圖,回答16~17題16.關于該國工業化、城市化進程特點的敘述,正確的是①城市化與工業化呈同步增長趨勢 ②階段I城市化進程速度比階段Ⅱ快③該國可能屬發達國家 ④階段Ⅱ,工業化促進了城市化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7.階段Ⅲ,該國新增就業機會主要來自①傳統工業 ②高技術含量的產業 ③食品工業 ④現代服務業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8. 生態城市是現代城市建設的新潮流,它以環境為中心,注重可持續發展,強調資源的高效低耗和生態優先等原則,目前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是A.與城市地域結構模式不合理有關?B.城市人口、工業的膨脹產生大量廢物,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C.與城市所在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適有關?D.城市環境是人類改造自然最大的地方,自凈能力最強?下圖為我國某特大城市人口密度、土地價格、交通通達度、夏季平均氣溫變化圖。讀圖回答19~20題。.圖中四條曲線,表示人口密度變化的是A.a曲線B.b曲線C.c曲線D.d曲線.b曲線在距市中心4千米附近出現高值的原因可能是A.距離市中心最近B.位于市內兩條主干道交會處C.交通通達度最好D.該處人口最稠密讀下圖,回答21~22題。21.圖中四條曲線分別代表發展中國家城市化水平、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和發達國家城市人口,它們對應的曲線分別是A.①②③④ B.④③②①C.②④③① D.②①③④gkstk22.從圖中能得到的結論是A.發達國家城市化速度在加快B.發展中國家城市化速度始終高于發達國家C.2010年世界城市人口比重不到一半D.目前世界城市人口數量以發展中國家居多23.12月5日,美國宇航局宣布,通過開普勒太空望遠鏡項目證實了太陽系外第一顆類似地球可適合居住的行星,其公轉周期為290天。這顆被命名為開普勒-22b的行星位于宜居帶內,距地球大約600光年。宜居帶是指行星距離恒星距離合適的區域關于開普勒-22b行星的說法正確的是A.該行星圍繞太陽公轉B.該行星上有充足的氧氣C.該行星可能有適宜生命生存的溫度D.該行星自西向東自轉24.圖中的四幅河床橫剖面示意圖中,能正確反映沿EF斷面的是 25.有關該河的敘述,正確的是A.若規劃在E、F兩地建一河港,應選擇E地 B.此河流位于南半球C.若規劃在E、F兩地建一河港,應選擇F地 D.此河流位于北半球金星,中國古稱“太白金星”。在金星上太陽西升東落,金星表面有濃密的大氣。當金星運行到太陽和地球之間時,我們可以看到太陽表面有一個小黑點慢慢穿過,這種現象稱之為“金星凌日”。根據以上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分析回答26~27題:26.金星是天空中最亮的星體的主要原因是A.自身發光強度大 B.金星表面反射率大 C.體積質量大 D.金星上太陽西升東落27.也能發生“凌日”行星的是A.火星 B.木星 C.天王星 D.水星28.有關人類對太陽輻射能的利用,表述正確的是A.太陽能電站、太陽能熱水器、太陽能電池等都是人類對太陽輻射的直接利用方式B.人類利用的煤、石油、水能、風能、生物能等不是地球自身產生的能源,與太陽活動關系密切C.人類開發利用的潮汐能是由太陽輻射產生的D.我國是利用太陽能最早的國家29.從廣州開往北京的列車對鐵軌的磨損程度A.對鐵軌東側磨損較重 B.對鐵軌西側磨損較重C.對鐵軌兩側磨損一樣 D.對鐵軌兩側都無磨損30.一國際地理奧林匹克考察小組在厄瓜多爾的赤道附近地區做了如圖的實驗:當將水杯下的木塞拔下,水下漏時,下列現象可信的是A.在赤道以北時,觀察花朵浮在水面順時針轉動B.在赤道以南時,觀察花朵浮在水面逆時針轉動C.在赤道上,觀察花朵做逆時針和順時針兩種運動D.在赤道以北時,觀察花朵浮在水面逆時針運動.讀地球公轉及其軌道示意圖,下列說法正確的是A.地球公轉軌道是正圓形的B.地球運動至A點時大致是1月初C.地球從A點出發到A點所需的時間恰好是太陽直射點從北回歸線移動到南回歸線的時間D.地球過A點時的運動線速度小于B點A.太原市的晝在a段漸長,①④最長 B.悉尼的夜在b、c漸長,①④最長C.北半球的極晝在a段縮小,d段擴大 D.南半球在a、b段晝長夜短讀“某地正午太陽高度年變化情況圖”,回答33-34題:33.該地位于gkstkA.南半球溫帶地區 B.北回歸線以北地區C.0°-23.5°N D.0°-23.5°S34.圖中P點表示的這一天A.太陽直射南回歸線 B.北半球緯度越高晝越長C.太陽直射赤道 D.地球公轉速度最慢35.讀“黃果樹瀑布景觀圖”, 圖示景觀體現出的地球圈層的個數是A.2個 B.3個 C.4個 D.5個讀“某地地震波速度隨深度的變化圖”,回答36~37題:36.圖中曲線表示的地震波是A.縱波 B.橫波 C.縱波和橫波 D.無法判斷37.該地莫霍面大約位于地下A.5 km處 B.17 km處 C.33 km處 D.2 900 km處38.北緯30°地區一房主欲安置一臺太陽能熱水器,為了獲得最多的太陽光熱,提高利用效率,需根據太陽高度的變化隨季節調整傾角,那么日照圖與熱水器安置方式不合理的是 讀“中心點為地球南極的示意圖”,若陰影部分為7月6日,非陰影部分為7月7日,回答39-40題:39.甲地時間為A.15時 B.9時 C.3時 D.12時40.北京時間為A.6日8時 B.7日8時 C.6日20時 D.7日20時二、簡答題(共30分)41.讀“1985年7月至6月我國人口遷移的原因結構表”,回答下列問題。(10分)原因分類占遷移人口的比重(%)性別比經濟原因工作調動11.5268.4分配錄用5.9243.5務工經商24.3223.8學習培訓12.9149.7退休離職1.6603.9家浙江省嘉興一中高一上學期期中地理試卷 Word版含答案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052244.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