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物理下冊期中試題及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讓我們共同努力,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胸懷夢想,珍惜時間,發奮學習,立志成才,讓青春載著夢想飛揚!這篇關于《高一物理下冊期中試題及答案》是逍遙右腦為你準備的,希望你喜歡!

  一.單項選擇題(每小題3分)

  1.關于加速度的物理含義,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加速度表示速度增加

  B.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

  C.加速度表示速度變化的快慢

  D.加速度為單位時間內速度變化的大小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A.摩擦力方向一定與物體運動的方向相反

  B.地球雖大,但有時仍可被看作質點

  C.做勻變速直線運動的物體,其加速度不一定恒定

  D.馬拉車加速前進,是因為馬拉車的力大于車拉馬的力

  3.沿平直軌道以速度v勻速行駛的車廂內,車廂前壁高為h的光滑架上放著一個小球隨車一起作勻速運動,如圖,若車廂突然改為以加速度a向前作勻加速直線運動,小球將脫離支架而下落,在車廂內的乘客看來……………………………………()

  A.小球的運動軌跡為向后的拋物線

  B.小球作自由落體運動

  C.小球的運動軌跡為向前的拋物線

  D.小球的運動軌跡為斜向后的直線

  4.圖中所示A、B、C為三個相同物塊,由輕質彈簧K和輕線L相連,懸掛在天花板上處于靜止狀態,若將L剪斷,則在剛剪斷時,A、B的加速度大小aA、aB分別為()

  A.aA=0、aB=0B.aA=0、aB=g

  C.aA=g、aB=gD.aA=g、aB=0

  5.質量為10kg的物體置于一個傾角為θ=30°的斜面上,它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從t=0開始,物體以一定的初速度沿斜面向上滑行,經過時間t1時滑動到位移處。則下列圖中反映物體受到的摩擦力Ff隨時間t變化規律的是(取沿斜面向上為正方向,g=10m/s2)()

  二、多項選擇題(每小題4分)

  6.一輕桿一端固定一質量為m的小球,以另一端O為圓心,使小球在豎直平面內做半徑為R的圓周運動,以下說法正確的是:()

  A.小球過點時,桿所受的彈力可以為零B.小球過點時最小速度為

  C.小球過點時,桿對球的作用力方向可以與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反。

  D.小球過點時,桿對球的作用力一定與小球所受重力方向相同。

  7.某科技興趣小組用實驗裝置來模擬火箭發射衛星.火箭點燃后從地面豎直升空,t1時刻第一級火箭燃料燃盡后脫落,t2時刻第二級火箭燃料燃盡后脫落,此后不再有燃料燃燒.實驗中測得火箭豎直方向的速度—時間圖像如圖所示,設運動中不計空氣阻力,燃料燃燒時產生的推力大小恒定.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t2時刻火箭到達點,t3時刻火箭落回地面

  B.火箭在0~t1時間內的加速度大于t1~t2時間內的加速度

  C.t1~t2時間內火箭處于超重狀態,t2~t3時間內火箭處于失重狀態

  D.火箭在t2~t3時間內的加速度大小等于重力加速度

  8.下列所給的圖像中能反映作直線運動物體回到初始位置的是…………………()

  三、實驗題

  9.(4分)科學探究活動通常包括以下要素:提出問題,猜想與假設,制定計劃與設計實驗,進行實驗與收集證據,分析與論證,評估,交流與合作等.伽利略對落體運動規律探究過程如下:

  A.伽利略依靠邏輯的力量推翻了亞里斯多德的觀點.

  B.伽利略提出了“落體運動的速度v與時間t成正比”的觀點.

  C.為“沖淡”重力,伽利略設計用斜面來研究小球在斜面上運動的情況.

  D.伽利略換用不同質量的小球,沿同一斜面從不同位置由靜止釋放,并記錄相應數據.

  E.伽利略改變斜面的傾角,重復實驗,記錄相應數據.

  F.伽利略對實驗數據進行分析.

  G.伽利略將斜面實驗得到的結論推廣到斜面的傾角增大到90°時.

  (1)與上述過程中B步驟相應的科學探究要素是.

  (2)與上述過程中F步驟相應的科學探究要素是.

  10.(4分)用接在50Hz交流電源上的打點計時器,研究小車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規律,某次實驗中得到的一條紙帶如圖所示,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五個打印點取一個點作為計數點,分別標作0、1、2、3、4。量得0、1兩計數點間的距離s1=30.0mm,3、4兩計數點間的距離s4=48.0mm,則小車在0與1兩計數點間的平均速度為________m/s,小車的加速度為________m/s2。

  11.楊小華用如圖所示的裝置做“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的實驗:小車擱置在水平放置的長木板上,紙帶連接車尾并穿過打點計時器,用來測定小車的加速度a,小桶通過細線對小車施拉力F。在保持小車質量不變的情況下,改

  變對小車拉力F的大小,測得小車所受拉力F和加速度a的數據如下表:

  F/N0.210.300.400.490.60

  a/(ms-2)0.100.210.290.410.49

 、牛(4分)根據測得的數據,在下圖中作出a-F圖象。

 、疲(2分)由圖象可知,小車與長木板之間的靜摩擦力大小為_________N。

 、牵(4分)若要使作出的a-F圖線過坐標原點,需要調整實驗裝置,可采取以下措施中的

  A.增加小車的質量B.減小小車的質量

  C.適當墊高長木板的右端D.適當增加小桶內砝碼質量

  四、計算題

  12.(12分)輕彈簧AB長35cm,A端固定在重50N的物體上,該物體放在傾角為300的斜面上,如圖所示.手執B端,使彈簧與斜面平行.當彈簧和物體沿斜面勻速下滑時,彈簧長變為40cm;當彈簧和物體沿斜面勻速上滑時,彈簧長度變為50cm,試求:

 。1)彈簧的勁度系數k(2)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μ.

  13.(12分)汽車正以10m/s的速度在平直公路上前進,突然發現正前方有一輛自行車以4m/s的速度做同方向的勻速直線運動,汽車立即關閉油門做加速度大小為6m/s2的勻減速運動,汽車恰好不碰上自行車。

  求:(1)關閉油門時汽車離自行車多遠距離。

 。2)在同一個v-t圖上(汽車關閉油門時開始記時)畫出汽車和自行車的v-t圖。

  14.(15分)如圖所示,長為L=6m、質量M=4kg的長木板放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其左端有一大小可忽略,質量為m=1kg的物塊,物塊與木板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4,開始時物塊與木板都處于靜止狀態,現對物塊施加F=8N,方向水平向右的恒定拉力,求:(g=10m/s2)

 、判∥飰K的加速度;

 、莆飰K從木板左端運動到右端經歷的時間。

  15.(16分)在地面上方足夠高的地方,存在一個高度d=0.3m的“相互作用區域”(下圖中劃有虛線的部分).一個小圓環A套在一根均勻直桿B上,A和B的質量均為m,若它們之間發生相對滑動時,會產生f=0.5mg的摩擦力.開始時A處于B的最下端,B豎直放置,A距“相互作用區域”的高度h=0.2m.讓A和B一起從靜止開始下落,只要A處于“相互作用區域”就會受到豎直向上的恒力F作用(F=2mg),而“相互作用區域”對處于其中的桿B不產生作用力.設桿B在下落過程中始終保持豎直,且桿的長度能夠保證圓環A與桿不會分離.不計空氣阻力,取g=10m/s2.求:

  (1)桿B剛進人“相互作用區域”時的速度.

 。2)圓環A通過“相互作用區域”所用的時間.

  (3)A剛離開“相互作用區域”時,圓環A和直桿B的速度.

 。4)假如直桿B著地時,A和B的速度剛好達到相同,這一速度是多少?

  參考答案

  一~二、選擇題:(1~5題每題3分;6~10題每題4分.共35分)

  題號一二

  12345678910

  答案DBDBDACDABCDACDCDAC

  11.猜想與假設,分析與論證

  12.0.30(2分)0.60(2分)

  13.(1)如右圖所示(4分)

 。2)0.10(0.08~0.12)(2分)(3)C(2分)

  14.k=250N/m(1分);(1分)

  15.3m

  16.(1)a1=4m/s2(2分)⑵t=2s(2分)

  17.解:(1)

 。2)

  (3)人撒手前小球運動到A點時,設小球所受拉力為T,則有:

  所以

  18.(1)v1=2.0m/s……(4分)

  (2)過程1:A在“相互作用區域”運動時,取方向向下為正方向,A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mg、滑動摩擦力f和豎上向上的恒力F作用.

  設加速度aA1、末速度為vA、運動時間為t1,根據牛頓第二定律有:

  aA1=根據運動學公式有:vA=v0+aA1t1d=代入數據解出:t1=0.2st2=0.6s(不符題意,舍去)……(4分)

  (3)vA=v0+aA1t1=1m/s……(2分)

  B受到豎直向下的重力mg和豎直向上的滑動摩擦力f的作用

  同理有:aB1=vB=v0+aB1t1代入數據:vB=3m/s……(2分)

  過程2:A離開“相到作用區域”后,因為vA

  同理有:aA2=aB2=

  v=vA+aA2t2v=vB+aB2t2

  由上述四式代入數據解得:v=4m/s……(4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137146.html

相關閱讀: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物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內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_物理
高一物理上冊牛頓第二定律同步練習題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