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物理上學期期寒假試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導語】物理學是研究物質世界最基本的結構、最普遍的相互作用、最一般的運動規律及所使用的實驗手段和思維方法的自然科學。逍遙右腦準備了高一物理上學期期寒假試題,具體請看以下內容。

第I卷(客觀題 共48分)

一、選擇題(12×4=48分,1?8單選,9---12多選,選對但不全者得2分)

1. 關于速度、加速度、合力間的關系,正確的是(  )

A.物體的速度越大,則物體的加速度越大,所受合力也越大學

B.物體的速度為零,加速度可能很大,所受的合力也可能很大

C.物體的速度為零,則物體的加速度一定為零,所受合力也為零

D.物體的速度、加速度及所受的合力方向一定相同

2. 如圖所示,光滑斜面的傾角為θ,質量為m的物體在平行于斜面

的輕質彈簧作用下處于靜止狀態,則彈簧的彈力大小為(  )

A.mg B.mgsinθ C.mgcosθ D.mgtanθ

3. 某物體沿水平方向做直線運動,其v-t圖如圖所示,規定

向右為正方向,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

A.在0s~1s內,物體做曲線運動

B.在ls~2s內,物體向左運動,且速度大小在減小

C.在3s末,物體處于出發點右方

D.在1s~3s內,物體的加速度方向向右,大小為4 m/s2

4. 關于相互接觸的兩物體之間的彈力和摩擦力,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有摩擦力時一定有彈力,有彈力時也一定有摩擦力

B.摩擦力的大小一定與彈力成正比

C.摩擦力的方向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同,也可能與運動方向相反

D.靜止的物體一定不會受到滑動摩擦力的作用

5. 如圖所示,一水平傳送帶長為 ,以 的速度做勻速運動。已知某物體與傳送

帶間的動摩擦因數為0.2,現將該物體由靜止輕放到傳送帶的A端, 。

則物體被送到另一端B點所需的時間為( )

A. B. C. D.

6. 一條輕繩跨過光滑的輕質定滑輪,繩的一端系一質量m=15kg的重物,重

物靜置于地面上,有一質量m’?l0kg的猴子,從繩子的另一端沿繩向

上爬,如圖所示,在重物不離開地面的條件下,猴子向上爬的最大加速

度為(g=10m/s2)(  )

A.5m/s2 B.l0m/s2 C.15m/s2 D.25m/s2

7. 如圖所示,一物體恰能在一個斜面體上沿斜面勻速下滑,設此過程中斜

面受到水平地面的摩擦力為f1。若沿斜面方向用力向下推此物體,使物體加速下滑,

設此過程中斜面受到地面的摩擦力為f2。則(  )

A.f1不為零且方向向右,f2不為零且方向向右

B.f1為零,f2不為零且方向向左

C.f1為零,f2不為零且方向向右

D.f1為零,f2為零

8. 如圖所示,細線的一端系一質量為m的小球,另一端固定在傾角為θ的光滑斜面體頂

端,細線與斜面平行.在斜面體以加速度a水平向右做勻加速直線運動的過程中,小

球始終靜止在斜面上,小球受到細線的拉力T和斜面的支持力為FN分別為(重力加速

度為g)( )

A.T=m(gsinθ+acosθ) FN=m(gsinθ-acosθ)

B.T=m(gsinθ+acosθ) FN=m(gcosθ-asinθ)

C.T=m(acosθ-gsinθ) FN=m(gcosθ+asinθ)

D.T=m(asinθ-gcosθ) FN=m(gsinθ+acosθ)

9. 如圖所示,小車的質量為M,正在向右加速運動,一個質量為m的木塊緊靠在車的前

端相對于車保持靜止,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在豎直方向上,車壁對木塊的摩擦力與木塊的重力平衡

B.在水平方向上,車壁對木塊的彈力與木塊對車壁的壓力是一

對平衡力

C.若車的加速度變小,車壁對木塊的彈力也變小

D.若車的加速度變大,車壁對木塊的摩擦力也變大

10.汽車剎車后做勻變速直線運動,其位移與時間關系為x=l0t-2 ,則(  )

A. 物體的初速度是10m/s B.物體的加速度是2m/s

C. 物體的加速度是-4 D. 物體在4s末的速度為-6m/s

11.物體從h高處自由下落,它在落地前1s內共下落 , 。下列說法中

正確的有( )

A.物體下落6秒后下落的高度為180 m

B.物體落地時速度為40m/s

C.下落后第1秒內、第2秒內、第3秒內,每段位移之比為1:2:3

D.落地前2秒內共下落60 m

12.如圖所示為蹦極運動的示意圖.彈性繩的一端固定在O點,另一端和運動

員相連.運動員從O點自由下落,至B點彈性繩自然伸直,經過合力為零

的C點到達最低點D,然后彈起.整個過程中忽略空氣阻力。分析這一過

程,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 )

A. 經過B點時,運動員的速率最大

B. 經過C點時,運動員的速率最大

C. 從C點到D點,運動員的加速度增大

D. 從C點到D點,運動員的加速度不變

第Ⅱ卷(主觀題 共52分)

二、實驗題(13題6分,每空3分,少選得2分,多選錯選0分;14題10分,每空2分;共16分,把答案寫在答題卡上指定的答題處)

13.在探究力合成的方法時,先將橡皮條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帶有繩套

的兩根細繩。實驗時,需要兩次拉伸橡皮條,一次是通過兩細繩用兩個彈簧秤互成角

度地拉,另一次是用一個彈簧秤通過細繩拉。

(1)實驗對兩次拉伸橡皮條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說法是正確的   .

A.將橡皮條拉伸相同長度即可 B.將橡皮條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長度

C.將彈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將橡皮條和繩的結點拉到相同位置

(2)同學們在操作過程中有如下議論,其中對減小實驗誤差有益的說法是

A.彈簧秤、細繩、橡皮條都應與木板平行

B.兩細繩必須等長

C.用兩彈簧秤同時拉細繩時兩彈簧秤示數之差應盡可能大

D.拉橡皮條的細繩要長些,標記同一細繩方向的兩點要遠些

14.在“探究加速度與力、質量的關系”實驗中,采用如圖甲所示的裝置。

(1)本實驗應用的實驗方法是__________

A. 控制變量法 B. 假設法 C. 理想實驗法

(2)下列說法中正確的是___________

A.在探究加速度與質量的關系時,應改變小車所受拉力的大小

B.在探究加速度與外力的關系時,應改變小車的質量

C.在探究加速度 與質量 的關系時,作出 圖象容易更直觀判斷出

二者間的關系

D.無論在什么條件下,細線對小車的拉力大小總等于砝碼盤和砝碼的總重力大學

小.

(3)在探究加速度與力的關系時,若取車的質量M=0.5kg,改變砝碼質量m的值,

進行多次實驗,以下m的取值最不合適的一個是____________

A.m1=4g     B.m2=10g C.m3=40g D.m4=500g

(4)在平衡小車與長木板之間摩擦力的過程中,打出了一條紙帶如圖乙所示。計時

器打點的時間間隔為0.02 s。從比較清晰的點起,每5個點取一個計數點,量

出相鄰計數點之間的距離,根據圖中給出的數據求出該小車的加速度a=___m/s2

(結果保留兩位有效數字)。

(5)如圖所示為甲同學在探究加速度a與力F的關系時,根據測

量數據作出的a-F 圖象,說明實驗存在的問題是________。

三、解答題:本題共3小題,共36分。解答寫出必要的文字說明、方程式和重要的演算

步驟。只寫出最后答案的不能得分。有數值計算的題,答案中必須明確寫出數值和單

位。

15.(10分)在十字路口,汽車以 的加速度從停車線啟動做勻加速運動,剛好有一輛自行車以 的速度勻速駛過停車線與汽車同方向行駛,求:

(1)什么時候它們相距最遠?最遠距離是多少?

(2)汽車追上自行車時,汽車的速度是多大?

16.(12分)如圖所示,在傾角為θ=37°的足夠長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質量m=1kg的物體,物體與斜面間的動摩擦因數為μ=0.2,物體受到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9.6N的作用,從靜止開始運動,經過2s撤去拉力。試求撤去拉力后多長時間物體速度大小可達22m/s。

17.(14分)如圖所示,質量為M=8kg的小車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小車左端加一水平

推力F=8N,當小車向右運動的速度達到v0=1.5m/s時,在小車前端輕輕放上一個大小

不計、質量為m=2kg的小物塊,物塊與小車間的動摩擦因數μ=0.2。已知運動過程中,

小物塊沒有從小車上掉下來,取g=10m/s2。求:

(1)放上小物塊后,經過多長時間兩者達到相同的速度

(2)從小物塊放上小車開始,經過t=1.5s小物塊通過的位移大小為多少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137967.html

相關閱讀:內蒙古霍林郭勒市第三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物理
山東省濟寧市汶上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檢測_物理
江西省南昌市進賢縣高一上學期期末聯考物理試題 Word版含答案
高一物理上冊牛頓第二定律同步練習題
江蘇省贛榆縣贛馬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物理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