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地理學習:高一地理知識點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學習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為大家提供“高一地理學習:高一地理知識點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二”一文,供大家參考使用:

高一地理學習:高一地理知識點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二

4、大氣垂直運動和水平運動的成因

(1)大氣運動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各緯度之間;海陸之間)

(2)大氣運動形式:

最簡單形式:熱力環流(圖示及說明);舉例:城郊風;海陸風;季風主要原因

熱力環流分解:冷熱不均引起大氣垂直運動

水平氣壓差水平氣流由高壓流向低壓

大氣水平運動(風):

形成風的根本原因:冷熱不均

形成風的直接原因:水平壓差(或水平氣壓梯度力)

影響風的三個力:水平氣壓梯度力;地轉偏向力;地表磨擦力

風向的決定:1力風(理論風)--垂直于等壓線,高壓指向低壓2力風(高空風)--平行于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3力風(實際地表風)--斜穿等壓線,北右偏,南左偏注意北半球實際地表氣壓場中的某點風向的畫法

5、三圈環流與氣壓帶、風帶的形成

(1)無自轉,地表均勻--單圈環流(熱力環流)

(2)自轉,地表均勻--三圈環流

(3)三圈環流的組成:0-30低緯環流;30-60中緯環流;60-90高緯環流

地表形成7壓6風:緯向分布的理想模式(帶狀)

各氣壓帶的干濕狀況(低壓濕;高壓干)

各風帶的風向及干濕狀況(信風一般較干;西風較濕)

極鋒:60度附近,由盛行西風和極地東風相遇形成

氣壓帶和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季節性南北移動而移動

(4)海陸分布對氣壓帶和風帶的影響:實際地表狀況(塊狀)

最重要的影響:海陸熱力差

表現(大氣活動中心):北半球7月(夏季):亞歐大陸-亞洲低壓;太平洋上高壓

北半球1月(冬季):亞歐大陸-亞洲高壓;太平洋上低壓

(5)季風環流(重視圖示)

概念理解:是全球性大氣環流的組成部分;東亞季風最典型

季風的成因:主因--海陸熱力差(可解釋東亞的冬夏季風;南亞的冬季風)

南亞夏季風的成因--南半球東南信風北移過赤道右偏成西南風

(或概括說:氣壓帶和風帶的季節移動)

季風的影響:季風的共性特點:雨熱同期;降水量季節變化大,易有旱澇災

東亞的兩種季風氣候及各自分布區(以秦淮一線為界);各自氣候特點

--溫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北季風區;冬干冷;夏濕熱

--亞熱帶季風氣候:秦淮以南季風區;冬溫和少雨;夏濕熱

--東亞兩種季風氣候的冬夏季風風向相同,成因相同

--注意季風區城市工業布局中大氣污染企業的分布

南亞的熱帶季風氣候:

--全年高溫,旱季(東北季風控制)和雨季(西南季風控制)交替

季風區是世界上水稻種植業主要分布地區

--東亞、南亞和東南亞的季風氣候區和東南亞的熱帶雨林氣候區

以上就是“高一地理學習:高一地理知識點第二單元大氣環境二”的所有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16171.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的完美學習方法
高一政治教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高一必讀:有效提高成績的“錯題本”小工具
高一語文基本和提升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知識點: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