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高一地理必修三選擇題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以下是逍遙右腦為大家整理的關于《高一地理必修三選擇題》的文章,供大家學習參考!

高一地理 必修3練習題
一、單項選擇題
1.區域
A.都有明確的界限 B.不受人為因素影響
C.具有一定的區位特征 D.內部的特定性質絕對一致
2.區域的特征有
①整體性 ②差異性 ③獨立性 ④開放性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②④
3. 決定我國三大自然區自然地理環境差異的基本因素(決定地理環境差異的主要因素)是
A.土壤、植被 B.氣候、地形 C.氣候、水文 D.植被、地形
4.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從東往西,植被依次為
A.草原一森林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B.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草原一荒漠
C.森林草原一荒漠一綠洲一草原 D.森林一森林草原一草原一荒漠
5.東部季風區自然地域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隨人類開發程度不同所產生的經濟差異
B.隨高度變化所產生的熱量差異
C.隨經度變化所產生的水分差異
D.隨緯度變化所產生的熱量差異
6..我國東部季風區的特征是
A.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氣溫低、
B.土壤有機質含量較低,可溶性鹽分含量高
C.風力侵蝕、搬運和堆積作用明顯
D.季風現象顯著,氣候濕潤,雨熱同期
7.秦嶺-淮河作為中國重要的地理分界線的根據是
A.其北方以旱地為主,其南方以水田為主
B.其北方為暖溫帶,其南方為亞熱帶
C.其北方為半濕潤地區,其南方為濕潤地區
D.在地理上大致與1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和800毫米年等降水量線相吻合
8.秦嶺-淮河一線是我國
A.冬小麥與春小麥主產區的分界線
B.農區畜牧業與牧區畜牧業的分界線
C.濕潤區與半干旱區的分界線
D.亞熱帶常綠闊葉林帶與溫度落葉闊葉林帶的分界線
9.關于三大自然區的人文差異正確的是
A.東部季風區從南到北民居的屋頂坡度逐漸增大
B.西北干旱半干旱區受人類活動的影響是三大區域中最微弱的
C.青藏高寒區現在還處于區域發展的初期階段D.西北干旱半干旱區的土地利用方式以種植業為主
10.我國三個經濟地帶發展速度(水平)從高到低依次是
A.西、東、中 B. 東、中、西 C. 東、西、中 D. 中、西、東
圖1中甲位于華北平原,乙位于長江中下游平原。讀圖1回答11~14題。
11. 甲、乙兩地耕作制度不同,造成這種差異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海拔 B.熱量
C.水分 D.土壤
12. 甲、乙兩地共有的地理現象是 40A.廣泛種植水稻 B.雨熱同期 C.冬季河流結冰 D.水運發達
13. 甲地樓房南北間距一般大于乙地,
其影響因素主要是
30A. 河流流向 B.海陸位置
C. 緯度位置 D.盛行風向
14. 長江中下游平原早期農業發展緩慢,后來成

“魚米之鄉”,是由于
A. 氣候變干 B. 耕地面積變大 圖1 C. 生產力水平提高 D. 飲食結構變化
田曉同學在《我的家鄉》作文中:“四月的早晨,廣闊地平的田野一望無際,船兒在密集如織的河中穿梭,微風起來,田是綠油油的稻苗,迎風起舞。田邊的采桑姑娘歡歌笑語,池中的魚兒時而躍出水面,塘邊上蔗苗茁壯,果樹花香,一派春意盎然之景。”據此回答15、16題。
15、田曉的家鄉位于
A華北平原 B珠江平原 C東北平原 D渭河平原
16、該地的氣候類型:
A溫帶大陸性氣候 B 溫帶季風氣候 C 亞熱帶季風氣候 D熱帶季風氣候
17、三大自然區內部差異性的敘述,錯誤的是:
A東部季風區內部差異的形成是以熱量為基礎的
B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內部差異是以水分為基礎的
C 青藏高寒區的垂直差異主要隨海拔的升高而發生變化的
D三大自然區的內部差異均以熱量差異為基礎的
18、松嫩平原與長江三角洲相比,優越性表現在::
①地理位置 ②氣候條件 ③土地條件 ④礦產條件
A ①④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②
19、關于我國資源分布狀況,說法正確的是
A 我國礦產資源南少北多 B 我國水資源分布南多北少
C 我國油氣資源南多北少 D 我國煤炭資源南多北少
20、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自然景觀從東到西明顯分為三種類型,其主導因素是:A隨經度改變而產生的水分差異 B隨高度改變而產生的熱量差異
C隨緯度改變所產生的熱量差異 D隨人類開發程度不同所產生的經濟差異
21、青藏高寒區的主要特征:
A高山廣布森林,低谷多為草甸 B淡水湖波眾多,是亞洲許多河流的發源地
C 土壤肥沃,耕地面積達 D海拔高,空氣稀薄,太陽輻射強,氣溫低,風力大
22、中國西南地區和青藏高原地形崎嶇,山區道路常受
A洪水或泥石流破壞 B載重汽車對路面的破壞
C 低溫的破壞 D空氣稀薄的破壞
23、人類活動對對下列地域環境的影響,從大到小依次是
A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 東部季風區 青藏高寒區
B東部季風區 青藏高寒區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
C青藏高寒區 東部季風區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
D東部季風區 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區 青藏高寒區
24、人類為了適應環境,在居民建筑上各有特色。下列特色不屬于從適應環境方面考慮的是:
A氣溫年較差越大,墻壁越厚 B年降水量越大,房屋屋頂坡度越大
C 文藝復興以前,歐洲教堂多為尖頂 D越是寒冷地帶,傳統居民的窗戶越小
25、三個經濟地帶敘述正確的是
A 東部經濟地帶的12個省級行政單位大多臨海,而西部經濟地帶的10個省級行政單位全部是內陸地區
B西部經濟地帶的省市全部位于我國干旱地區
C 東部經濟地帶的省市全部位于我國濕潤地區
D 中部經濟地帶的9個省區的農業均以種植旱地作物為主
26、下列因素屬于農業社會的自然基礎的是
①平坦的地形 ②勤勞的人民 ③肥沃的土壤 ④ 寬廣的道路 ⑤充足的水源 ⑥適宜的氣溫 ⑦良好的習慣 ⑧精耕細作 ⑨充分的陽光 ⑩美麗的村莊
A ①②⑤⑧⑩ B ①②③⑧⑨ C ①③⑤⑥⑨ D ③⑤⑥⑦⑧
右圖中甲、乙、丙分別代表不同的產業結構,
回答27、28題。
27、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甲經濟發展水平高,乙經濟發展水平低
B乙經濟發展水平低,丙經濟發展水平高
C甲經濟發展水平低,丙經濟發展水平高
D乙經濟發展水平高,丙經濟發展水平低
(經濟水平高低看第三產業比重)
28、城市化水平最高的是:
A 甲 B 乙 丙 D無法判斷
28、在后工業化階段,高新科技產業區主要布局在:
A 環境質量優越的地區 B 礦產資源豐富的地區C 人口資源充足地區 D 勞動力低廉地區
29、海洋在相當長的歷史時期不被人們重視的原因是:
A海洋深度大,容易淹死人 B 航海技術落后,難以逾越
C 海洋考察沒有什么資源 D 海洋水不能引用或用于灌溉
30、海島人口增長主要發生在
A 工業化以前 B 農業社會短接 C 工業化以后 D 新大陸發現以后
31、圖2表示某產業在亞太地區的轉移過程,其中反映的產業部門可能是
32.影響國際產業轉移的主要因素有
①勞動力因素 ②國際援助 ③內部交易成本(如投資環境) ④市場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據報載,我國江西省中南部山區出現大片“紅色荒漠”,即在亞熱帶濕潤的巖溶地區,土壤遭受嚴重侵蝕,基巖裸露,地表出現類似荒漠化景觀的土地退化現象。據此,回答33~35題。
33.“紅色荒漠”形成的自然原因主要是
A.風化作用 B.風蝕作用 C.水蝕作用 D.沉積作用
34.“紅色荒漠”形成的人為原因主要是
A.濫伐森林 B.過度放牧 C.開山取石 D.環境污染
35.根據“紅色荒漠”的特點,對其進行治理首先要做的是
A.大力開荒種田,保持植物覆蓋率 B.加強農業生產綜合開發
C.發展以畜牧業為主的農業生產 D.徹底退耕還林
黃土高原地區開發歷史悠久,在全國經濟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但近些年來人地矛盾十分尖銳。據此回答36~37題。
36. 黃土高原最大的環境問題是
A.荒漠化 B.水土流失 C.酸雨 D.氣候變暖
37. 造成這種環境問題的主要人為原因是
A.長期以來的毀林開荒 B.土壤疏松,降水變率大
C.過度放牧和過度樵采 D.干旱和大風現象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256665.html

相關閱讀: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
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