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2019高考語文閱讀專項練習:科技文閱讀(一)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2018高考語文閱讀專項科技文閱讀(一) 科技文閱讀

1、本大題共3小題,共10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6題。

中國與西方的古建筑表達著不同的思想,流露著不同的情感,承載著不同的文化,體現著不同的信念。中國的建筑是儒家文化的反映,西方建筑充滿著宗教神秘主義的情緒。中國人對建筑的態度是以新為貴,西方人則對古老建筑充滿尊崇與敬意。中國人為求得與天地和自然萬物的和庇,“仰視天文,俯察地理”,建筑講究背靠大山、面對平川,體現了中國特有的一種文化。西方人則把“堅固”和“實用”作為評價優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則。

中國傳統哲學,所宣揚的是“天人合一”的宇宙觀。中國人將木材選作基本建材,正是重視了它與生命的親和關系,重視了它的性狀與人生的關系。從西方人對石材的肯定,可以看出西方人求智求真的理性精神,在人與自然的關系中強調人是世界的主人。

中國建筑是封閉的群體的空間格局,在地面上平面鋪開,體現一種“集體”的美。例如:北京明清宮殿、明十三陵、曲阜孔廟即是以重重院落相套而構成規模的巨大的建筑群,各種建筑前后左右、有主有賓、合乎規律地排列著,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形態的內向性特征、宗法思想和禮教制度。與中國相反,西方建筑追求個性化,形成開放的單體空間格局,向高空發展。這莊嚴的建筑物固然反映西方人崇拜神靈的狂熱,更多的是利用了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

中國的建筑著眼于信息,西方的建筑著眼于實物體。中國古代建筑的結構,不靠計算,不靠定量分析,不用形式邏輯的方法構思,而是靠師傅帶徒弟的方式,言傳手教,靠實踐,靠經驗。西方建筑美的構形其實就是幾何形體,甚至于像園林綠化、花草樹木之類,經過人工剪修、刻意雕飾,也都是呈獻出整齊有序的幾何圖案,以其超脫自然、駕馭自然的“人工美”,同中國園林那種“雖由人作、宛自天開”的自然情調,形成鮮明的對照。

當中國古老的建筑物隨時間的流逝而被毀壞或“煙銷云散”時,西方古希臘、古羅馬、古埃及的建筑依然完好地保存著,用實體形象演繹著自己的文化。通過對中西方建筑的比較可看出中西方在觀念文化、制度文化、物質文化上的不同。

(取材于《品閱中西建筑藝術之美》)

14.下列說法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宗教神秘主義的結構是解釋西方人對于古老建筑充滿尊崇和敬意的唯一依據。

B.西方人狂熱崇拜神靈為西方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提供了優良的精神文化基礎。

C.如果說中國的古代建筑占據著地面,那么西方的古代建筑則占領著高空。

D.西方園林綠化的自然物都呈獻出整齊而有序的幾何圖案,既超脫又自然。

15.下列有關“集體美”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項是(3分)()

A.大型中國古代建筑是眾人智慧和汗水的結晶,因此具有一種“集體美”。

B.大型中國古代建筑是在地面平面鋪開,空間格局具有封閉的群體的特征。

C.北京明清宮殿規模巨大的建筑群體現了中國古代社會結構的“集體意識”。

D.西方古代建筑是開放的單體的空間格局,不是“集體美”而是“個性美!

16.根據文意簡要回答:西方古代建筑比中國古代建筑堅固耐久的原因有哪些?(4分)

參考答案

14.C(A.原文沒有體現宗教神秘主義情緒和古老建筑之間具有必然聯系。B西方建筑利用先進的科學技術成就給人一種奮發向上的精神力量。D原文“超脫自然”是說超越了自然,是一種人工美)

15.A(本文的“集體美”是指建筑物格局的群體性,不是說“集體力量產生了美”)

16.①西方人以古老建筑為貴,中國以新建筑為貴。

②西方人把“堅固”和“實用”作為評價優秀建筑物的第一和第二原則,中國人注重“天人合一”。

③西方人選用石材,中國選用木材。

(一點2分,答出兩點即可得滿分)

2、(10分)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4—16題。

“嫦娥”撞月

2019年3月1日16時13分10秒,我國首個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下簡稱“嫦娥”)在科技人員的控制下整星成功撞月。至此,我國探月一期工程完美落幕。

“嫦娥”為什么要撞月呢?

首先是為了深入了解月面物質的構成。這不但能發現其潛在的利用價值,更能從中獲得太陽系天體早期演化過程的線索。這樣的線索在地球、金星、火星等有大氣和火山活動的行星上已難覓蹤跡。在解釋月球演化的學說中,最成功的一個是“巖漿海假說”。它認為月球形成早期曾有一個深達數百千米的熔融表層,輕的物質上升,重的物質下降。此說主要依據阿波羅登月宇航員帶回的380千克月球巖石土壤樣本和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遙感資料。

經過阿波羅探月的喧鬧,直到20世紀90年人,探月熱潮才又興起。先后有日本“飛天”探月器的子衛星“羽衣號”、美國的“月球勘探者號”、歐洲的“SMART—1”、印度的“月船撞擊探測器”等多臺探測器受控撞月。它們多半墜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曾光顧的區域,采取獲取圖像和光譜分析相結合的方式來搜集以前未曾得到的數據,其中就包括曾轟動一時的極地水冰的發現。

目前,通過撞擊月球獲得月面及月面以下物質的光譜已成為主流做法。今年5月美國將發射名為“LRO”的母衛星以釋放它的子衛星“LCROSS”來撞擊月球極地,激起塵埃云;母衛星將在飛躍塵埃云時收集數據并傳回地球。而“嫦娥一號”的落月點在月球東經52.36度、南緯1.50度的豐富海區域。這里距上世紀70年代前蘇聯發射的探月衛星“月球16號”及“月球20號”的著陸點不遠,這兩個探測器都曾把月球土壤樣本帶回地球。

“嫦娥”撞月還為將來我國探月工程的第二階段“月面軟著陸探測與自動巡視勘察”進行了技術積累,即進行著陸軌道控制試驗。在“軟著陸階段”要攻克著陸軌道設計與制導、導航與控制等技術。盡管此次“嫦娥”整星撞月——在繞月軌道上沒有其他探測器對撞月過程進行跟蹤監測,但是這樣獲得的軌道控制經驗也是任何國家都不會與人分享的,星上的CCD相機實時傳回的清晰圖像,為我國航天探月研究提供了民間常寶貴的資料。

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3分)

A.“嫦娥一號”成功撞月為我國探測月球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

B.月球“巖漿海演化假說”主要依據宇航員帶回的月面土壤樣本。

C.月球極地水冰的重大發現依賴于圖像獲取和光譜分析的結合。

D.衛星撞月以印證獲得的數據是當今人類探月工程的主流做法。

15.根據原文提供的信息,下列分析或推斷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人類耗費巨大、艱辛備嘗的探月活動,在上世紀大約沉寂了20年。

B.上世紀前蘇聯發射的“月球16號”對了解月面物質的構成立有戰功。

C.撞月探測器墜落于以往探月器未涉足的區域,將使所獲數據更全面。

D.“嫦娥”與前蘇聯“月球20號”著陸點相近,是為了論證前蘇方的成果。

16.綜觀全文,此次“嫦娥”撞月留有的遺憾和取得的收獲各是什么?(4分)

參考答案(共10分)

14.C.[A項“為我國探測月球工程畫上了圓滿的句號”有誤;B項“主要依據宇航員帶回的月面土壤樣本”有誤;D項“以印證獲得的數據”有誤。]

15.D.[為了論證前蘇方的成果”,推斷無據。]

16.遺憾是沒有獲得月面和月面以下物質的光譜,因為在繞月軌道上沒有其他探測器對撞月

過程進行跟蹤監測。收獲是獲得了軌道控制經驗、星上的CCD相機實時傳回的清晰圖像,這些都是探月研究中異常寶貴的成果。

[評分標準:本題4分!斑z憾”,2分,答出“沒有獲得月面和月面以下物質的光譜”即可;“收獲”,2分,“控制經驗”和“傳回圖像”各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325868.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樂安一中2015-2016學年高一10月月考語文試題
2019學年高一寒假語文語言文字運用復習題及答案
高一語文競賽試卷
山東省濟南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3月月考 語文試題
江西省吉安市白鷺洲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第二次月考 語文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