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幫助學生們更好地學習高中地理,精心為大家搜集整理了“高一地理學習:高一地理主要知識點宇宙中的地球”,希望對大家的地理學習有所幫助!
高一地理學習:高一地理主要知識點宇宙中的地球
一、人類對宇宙的認識
1.認識有限 “可見宇宙” “已知宇宙” 可見宇宙半徑:140億光年
2.光年 距離單位,適用于天文學中的距離。
1光年:9.4608*1012千米
一個天文單位(即日地平均距離):約1.5億千米
二、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1.天體:宇宙中各種物質的統稱。
包括恒星、行星、星云、流星、彗星、行星際物質和人造天體等。
※人造衛星、宇宙飛船、航天飛機等只有在宇宙空間才能稱作天體,在地球上不能叫天體。
在平流層大氣中飛行的飛機不是天體。
2.天體系統
①定義:天體間相互吸引和相互繞轉,組成天體系統。
(萬有引力和天體的永恒運動維系著天體之間的關系,組成了多層次的天體系統)
②結構
A.銀河系與河外星系
a.銀河系與河外星系主要是由 和 組成的。
b.恒星之間的距離要用 來度量,太陽與距它最近的恒星之間的距離約為 光年。
c.星云是由 和 組成的 狀天體。
B.太陽系和地月系
a.太陽系示意圖 (課本P8圖1-3)
太陽系是由 大行星、矮行星和小天體組成的,其中,八大行星按照距離太陽由近及遠的順序依次是 ,矮行星指的是 星,小天體包括小行星、彗星、流星體、衛星和行星際物質。哈雷彗星公轉周期為 年。
太陽質量占整個太陽系質量的99.86%。
以地球所在位置為界,可把其它行星劃分為地內行星和地外行星兩大類。其中,地內行星指的是 ,地外行星指的是 。
按照各自特點,還可以把八大行星劃分為類地行星、巨行星和遠日行星三大類。其中,類地行星指的是 ,巨行星指的是 ,遠日行星指的是 。
小行星帶位于 星和 星之間,也可以說位于 行星和 行星之間。
太陽系中質量最大,體積最大,衛星數目最多的行星是 星。
八大行星具有三大特點: 、 、 。
八大行星中衛星最多的是 ,沒有衛星的是 。
三、普通而特殊的行星——地球
1.普通:外觀 所處位置
2.特殊——有生命存在
①太陽光照條件未穩定,地球上生命演化未中斷
外部
②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擾,地球處于一個比較安全的宇宙環境
原因 ③與太陽距離適中,使地表平均溫度為15℃
內部 ④有足夠的體積和質量,可吸引大量氣體聚集,形成大氣層
⑤地球內部放射性元素衰變致熱和原始地球重力收縮,使地球內部溫度升高,結晶水汽化,形成地表水
經過精心的整理,有關“高一地理學習:高一地理主要知識點宇宙中的地球”的內容已經呈現給大家,祝大家學習愉快!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67784.html
相關閱讀:高一政治教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高一語文基本和提升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知識點: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高一必讀:有效提高成績的“錯題本”小工具
高中生的完美學習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