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深圳外國語學校綜合測試
理綜生物
本試題卷分兩部分,第一部分(,第二部分(非)
注意事項:
1.答題前,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填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2.做選擇題時,必須用2B鉛筆將答題卡上對應題目的答案標號涂黑,如需改動,用橡皮擦干凈后,再選涂其它答案標號。
3.答非選擇題時,必須使用黑色字跡鋼筆或簽字筆,將答案寫在答題卡規定的位置上。
4.所有題目必須在答題卡上作答,在試題卷上作答無效。
5.考試結束后,將試題卷和答題卡一并交回。
第一部分
一、單選題:(每小題4分,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選對的得4分,選錯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說法正確的組合是( )
①病毒是生命系統結構層次中最小單位,②德國的魏爾肖對施萊登和施旺的細胞學說的補充內容是:新細胞可以從老細胞中產生,③具有生命的結構都有蛋白質和核酸 ,④只能自己合成,不能從食物獲取的氨基酸叫做必需氨基酸 ,⑤還原性唐和DNA的鑒定試驗,都需要在沸水中水浴加熱處理,⑥觀察花生子葉中脂肪顆粒實驗和觀察根尖有絲分裂實驗,都用到酒精,其作用是不一樣的
A①②⑤ B②③⑤ C③ ⑥ D③⑤
2、曲線是一種重要的數學模型,借助于曲線圖可以使許多生物學規律更加直觀,下列關于生物學規律的曲線圖表述,最不合理的是( )
A.生物之間的競爭關系可用曲線①④表示,x代表時間,y代表生物量
B.若曲線②表示密閉的酵母菌培養液中酒精含量隨時間變化的曲線,
則a點以后酵母菌以無氧呼吸的方式獲得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
C.植物根系吸收無機鹽的速率隨氧氣濃度變化而變化的規律可用
曲線①表示
D.曲線④可以表示人體從被病毒感染到自愈的一段時間內抗體數量變化
D.樹突細胞能激發引起一系列反應,如制造出抗體和殺手細胞,其中的殺手細胞是指效應T細胞
3.下列關于人類遺傳病的敘述,不正確的是( )
A.一個家庭幾代人中都出現過的疾病不一定是遺傳病
B.攜帶遺傳病基因的個體一定會患遺傳病
C.多基因遺傳病在人群中發病率受到環境條件影響
D.近親結婚將會導致遺傳病的發病率大大提高
4. 對下列四幅圖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圖甲不能正確表示酶濃度增加,而其他條件不變時,生成物質的量變化曲線圖(圖中虛線表示酶濃度增加后的變化曲線)
B.圖乙中①的一條鏈的堿基序列與④的堿基序列相同,②有64種
C.圖丙中曲線A可以代表某穩定生態瓶中分解者有機物的消耗量,曲線B可以代表其中的生產者吸收或放出CO2量
D.圖丁中用殘渣來培育食用菌和蛆蛹,實現了能量的多級利用
5.下圖表示不同的生物或成分,說法錯誤的是( )
A.若代表基因多樣性,a-d代表4種不同的植物,則在劇烈變化的環境中最容易被淘汰的可能是a
B.若代表生物所含的能量,則森林生態系統的a-d四個種群中,a所處營養級有可能最高
C.若代表物種豐富度,a-d代表4種不同的演替階段,則從光裸的巖地演替到森林的順序依次是a→c→d→b
D.若代表種群密度,則a-d 四種野生生物的種內斗爭最激烈的一定是b種群
6.不需要通過細胞分裂過程來實現所要觀察生命活動現象的實驗是:
A.低溫對多倍體誘導作用
B.花生子葉切片脂肪顆粒染色觀察
c.根尖分生區細胞分裂情況
D.觀察蝗蟲精母細胞減數分裂固定裝片
二、雙選題:(每小題6分,在給出的四個選項中,有二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選對給6分,選對一個得3分,選錯或不選的得0分)
24.關于右側家系圖中甲、乙兩種遺傳病,正確的敘述是
A.Ⅲ3個體不一定攜帶與乙遺傳病相關的致病基因
B.若乙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且Ⅱ4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則Ⅲ3攜帶乙病致病基因的概率是1/2
C.若甲、乙病各受一對等位基因(核基因)控制,且Ⅱ4不攜帶乙病致病基因,則兩對基因中非等位基因之間一定遵循基因的自由組合定律
D.若甲病受一對等位基因控制,該病對人體的正常生長、發育和生殖等影響很小,且在一個自由婚配的自然人群中其發病率為19%,則甲病患者中,雜合子約占18%
25. 科學工作者在某地觀察,記錄了四種野生動物一天中的平均活動時間(h)如下表所示。假設北美郊狼因被大量捕殺而數量銳減,則短期內將發生的變化是( )
物種休息與其他物種競爭進食尋找配偶
大鼠4.8 h3.6 h(追逐小鼠)13.2 h(吃植物種子)2.4 h
浣熊18 h0.0 h3.6 h(吃大鼠)2.4 h
北美郊狼18 h0.0 h4.8 h(吃浣熊)1.2 h
小鼠4.8 h6.0 h(被大鼠追逐)10.8 h(吃植物種子)2.4 h
A.植物種子數量不確定 B.浣熊數量減少
C.大鼠數量增多 D.小鼠數量增加
三、非選擇題:
26.(16分)將長勢一致、健壯的黃瓜幼苗隨機均分為甲、乙、丙三組,分別置于人工氣候室中,控制不同條件培養(其他條件適宜)。一段時間后,測得黃瓜幼苗葉片的葉綠素a、b含量及其他相關數據如下表。
請據表回答下列問題:
(1)與乙組相比,丙組黃瓜幼苗的光補償點、光飽和點的變化分別是 ,表明其光合作用強度 ,發生這些變化的內在原因之一是幼苗葉片中的 。
(2)根據上述實驗結果,當黃瓜處于冬春栽培季節,光照減弱,可適當 ,以提高其光合作用強度。
(3)為驗證乙、丙兩組黃瓜幼苗葉片色素含量的變化情況,應進行以下操作:
①用無水乙醇分別提取乙、丙兩組黃瓜幼苗葉片色素;
②利用 法分離所提取的色素;
③觀察比較乙、丙兩組濾紙條上 。
(4)葉綠體在光下把ADP和Pi合成ATP的過程稱為光合磷酸化。為探究ATP形成的原動力,Jagendorf等科學家在黑暗中進行了如下實驗。圖中平衡的目的是讓類囊體內部的pH和外界溶液相同。
實驗在黑暗中進行的目的是 。
根據實驗結果,葉綠體中ATP形成的原動力來自 。
27.分析有關遺傳病的資料,回答問題。(共16分)
圖9是甲。ò谆。┖鸵也。ㄑ巡。┑倪z傳系譜圖,假設白化病由a基因控制,血友病由b基因控制。
1.從變異的角度分析,I-1
白化基因的除了基因突變外,可能還有 。Ⅱ-3的細胞在有絲分裂中期含有的白化基因的數目為 。如果我們從Ⅳ中獲取白化基因,應選用 個體。
2.該系譜圖中,屬于Ⅱ-4旁系血親的同性別個體有 。
3.Ⅱ-6在正常情況下產生的次級卵母細胞后期可能的基因型有 。
4.若Ⅲ-7 和Ⅲ-8為正常的同卵孿生兄弟,則這兩個孿生子基因型相同的概率為 ;若Ⅲ-7和Ⅲ-8為正常的異卵孿生兄弟,則這兩個孿生子基因型不同的概率為 。
5.為了鑒定圖中Ⅳ-16與本家族的親子關系,需采取特殊的鑒定方案,此方案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8.(16分)以前,某鄉鎮的居民生活污水以及食品廠、造紙廠等企業的工業有機廢水都向同一條河流中排放,使原本清澈的河水變得又黑又臭。在環保部門配合下,他們對污水進行了相關處理后(如圖所示),情況大有改觀。
(1)大量污水的排放使河水發黑發臭,魚蝦幾乎絕跡。從生態系統穩定性的角度分析其原因是
。
(2)沼氣池中沼氣發酵是一個極其復雜的生物化學過程,包括各種不同類型微生物所完成的各種代謝途徑。如s—菌系分解乙醇產H2,H2對它繼續分解乙醇有抑制作用,而OH—菌系可利用H2和CO2合成沼氣中的甲烷,以上兩種菌系的關系在生物學上稱為 。
(3)陸地栽培植物在土壤淹水時,根部細胞會進行 ,產生 等物質,對根細胞造成傷害。
(4)水耕蔬菜池中還生活著一些細菌、原生動物和其他生物類群,實質上,水耕蔬菜池就是一個小型的 。水耕蔬菜如空心菜、水芹菜、菱白等的生長,能抑制水中浮游藻類的繁殖和生長,實現了水體凈化,并進一步實現了生態系統中
多層次的循環利用,其中水耕蔬菜和浮游藻類的生態關系是 。
(5)人們在生活中使用聚乙烯塑料袋已經成為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并造成環境污染,被稱為“白色污染”。從生態系統物質循環的角度來看,造成“白色污染”的根本原因是 。
29.(16分)根據給定各種實驗相關材料,回答下列問題。
材料一:科學研究發現根的向地生長不僅與生長素有關,還與乙烯的作用有關。為了研究二者的關系,有人做了如下的實驗:將某種開花植物的根尖放在含不同濃度生長素的培養液中,并加入少量蔗糖作為能源。發現在這些培養液中出現了乙烯,且生長素濃度越高,培養液中乙烯的濃度也越高,根尖生長所受的抑制也越強。
(1)據此實驗結果,推測水平放置的植物根向地生長的原因是 。
材料二:學生利用新鮮菠菜葉進行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時,由于各組操作不同,出現了
下列四種不同的層析結果。
(1)甲乙丙丁四種層析結果,最正確的可能是 圖。
(2)出現甲圖的結果,可能的原因是 。
(3)出現乙圖的結果,可能的原因是 。
(4)出現丁圖的結果,可能的原因是 。
材料三:農藥等污染物有致畸、致癌和致突變效應,潛在危害大。致畸主要表現之一是細胞分裂間期的微核現象(如右圖),微核與主核有相同染色效果,但體積較小?赏ㄟ^觀測統計微核率的大小,認識和評估污染物對生物的影響。請就農藥污染程度對植物細胞微核產生的效應開展研究。
(1)材料用具:培養皿,5%、10%、15%、20%的磷胺(農藥)溶液,……(其他實驗器具和藥品試劑省略)。
(2)假設:
(3)主要方法步驟:
①對蠶豆種子浸種,在適宜條件下萌發生根。
②
③ 一段時間后,取出已生根的種子后用蒸餾水沖洗,并移至蒸餾水中再培養一定時間 ,
(寫出制作根尖臨時裝片的主要步驟和所有試劑)。
④鏡檢并記錄、統計微核。
(4)請制作微核數據記錄表。
(5)最可能的結果是:
參考答案:
生物部分:
1.C 2、B. 3.B. 4.D 5D 6B. 24AC 25.AD
26.(16分)(1)下降、上升 增大 葉綠素a、b含量增加
(2)減少供水 (3) 紙層析 呈藍綠色和黃綠色的色素帶的寬度
(4)避免光照對ATP合成的影響 類囊體膜兩側的pH差(或類囊體膜內側pH小于外側)
27.(共16分,每空格2分)
1.基因重組 2 Ⅳ-19 和Ⅳ-20
2.Ⅲ-13和Ⅳ-19
3.AAXBXB、aaXbXb或AAXbXb、aaXBXB
4. 1 4/9
5.比 較Ⅳ-16和 Ⅲ-7的Y染色體DNA序列
28.(16分)
(1)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有一定的限度,當外界干擾超過生態系統自我調節能力時,會導致生態系統穩定性被破壞。
(2)互利共生
(3)無氧呼吸 酒精
(4)(人工濕地)生態系統 物質 競爭
(5)分解者不能在短時間內將聚乙烯塑料降解成無機物
29.(16分)
材料一:
(1)高濃度的生長素誘導根細胞合成了乙烯,乙烯抑制了根近地側的生長(2分)
材料二:
(1)丙(1分)
(2)甲可能誤用蒸餾水做提取液和層析液(1分)
(3)乙可能是因為研磨時未加入SiO2(1分)
(4)丁可能是因為研磨時未加入CaCO3(1分)
材料三:
(2)農藥污染程度與植物細胞的微核率呈正相關(其他相似描述也可)(1分)
(3)②將萌發生根的蠶豆種子隨機分成五等組、編號,每組10粒,分別浸泡在等體積的0、5%、10%、15%、20%的磷胺溶液中相同時間,取出后用蒸餾水沖洗,并移至蒸餾水中培養一定時間(約2個細胞周期)(2分)
③按“固定(卡諾固定液,冰醋酸:乙醇=1:3)→解離(20%鹽酸)→漂洗(清水)→染色(醋酸洋紅或2%龍膽紫)→壓片”制作根尖有絲分裂裝片。(2分)
(4)蠶豆根尖細胞微核試驗記錄表 (4分)
(5)微核率和微核細胞率隨磷胺濃度增加而增大。(1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81699.html
相關閱讀: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Word版含答
江西省上饒四校高一上學期聯考生物試題
假期百分百高一生物試題
廣東省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