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鎮市2013-2014學年第一學期期末質量檢測卷高 一 生物(理科)命題人:劉人山 審校:嚴劍題 號一二總分得 分第Ⅰ卷(選擇題 共50分)一、選擇題(本大題包括25小題,每題僅有一個選項,每小題2分,共50分)1.下圖表示研究NaHC03溶液濃度影響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下列說法錯誤的是A、將整個裝置放在光下,毛細管內的紅色液滴向左移動 B、將整個裝置置于暗室,一段時間后檢查紅色液滴是否移動,可以證明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 C、當NaHCO3溶液濃度不變時,在B內加人少量蛔蟲,對紅色液滴移動不產生明顯影響D、為使對照更具說服力,燒杯A中也應放置等量相同的伊爾藻2.下列實驗中不需要細胞一直保持活性的是A.觀察實驗B.觀察植物細胞質壁分離和復原實驗C.傘藻相互嫁接實驗D.用健那綠染液觀察生活狀態線粒體的形態和分布實驗A.酶的催化反應速率隨溫度的變化B.人體肌細胞中ATP生成量隨氧分壓的變化C.光合作用強度隨光照強度的變化D.恒定容積的液體培養基中細菌數目的變化5.有關“一定”的說法正確的37℃、荨、轆. B. C. D.B.總量減少C.沒增加也沒減 D.以上都不對8.在a、b、c、d條件下,測得某植物種子萌發時CO2和O2體積變化的相對值如下表。若底物是葡萄糖,則下列敘述中正確的是 A.a條件下,呼吸產物除CO2外還有酒精和乳酸B.b條件下,有氧呼吸消耗的葡萄糖比無氧呼吸多C.c條件下,無氧呼吸最弱D.d條件下,產生的CO2全部來自線粒體9.下列有關酶的敘述正確的結論有①產生酶的細胞都有分泌功能 ②部分從食物中獲得,部分在體內轉化③酶的基本單位是氨基酸或核糖核苷酸④酶是生物催化劑⑤生長激素與呼吸酶可來自于同一個細胞 A.3個B.4個 C.5個D.2個10.同位素標記法可應用于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反應機理的研究,在利用18O標記法研究相關機理的過程中,不可能出現的是 A. C6H1218O6→C3H418O3→C18O2 B. C18O2→C3化合物→C5化合物 C. H218O→C3化合物→C6H1218O6 ? D. C18O6→C3化合物→C6H1218O611.在其它條件適宜的情況下,以CO2的吸收量與釋放量為指標在光照和黑暗條件進行光合作用實驗的結果如下表所示:?溫度(℃)5101520253035光照下吸收CO2(mg/h)1.001.752.503.253.753.53.00黑暗中釋放CO2(mg/h)0.500.751.001.502.253.003.50?下列對該表數據的分析正確的是?A.每天光照與黑暗時間相等,在恒溫條件下,30℃與10℃條件下積累的有機物相等?B.每天光照與黑暗時間相等,在恒溫條件下,20℃時該植物積累的有機物最多?C.晝夜不停地光照,該植物生長的最適溫度為30℃?D.在連續光照的情況下,該植物在0℃條件下不能生長12.在下列四種化合物的化學組成中,“○”中所對應的含義最接近的是 A、①和② B、②和③ C、③和④ D、①和④13.某研究組獲得了水稻的葉黃素缺失突變體。將其葉片進行了紅光照射光吸收測定和色素層析條帶分析(從上至下),與正常葉片相比,實驗結果是 A.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B.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2條 C.光吸收差異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 D.光吸收差異不顯著,色素帶缺第3條14.在下列四個試管中分別加入一些物質,甲試管:豆漿;乙試管:氨基酸溶液;丙試 管;牛奶和蛋白酶;丁試管:人血液中的紅細胞和蒸餾水。上述四個試管中加入雙縮 脲試劑振蕩后,有紫色反應的是 A.甲、丁 B.甲、乙、丁 C.甲、乙、丙 D.甲、丙、丁15.用顯微鏡觀察蛙的皮膚上皮細胞的時候,由于整個細胞是無色透明的,難于觀察細胞的形態結構,這時采用的措施是 A.縮小光圈,用強光線? B.開大光圈,用弱光線 C.縮小光圈,用弱光線 D.開大光圈,用強光線16.將淀粉和瓊脂做成培養基,在上面選取5個圓點位置,分別用不同方法處理,并將此實驗裝置放在37℃恒溫箱中,保溫處理24h后,將碘液滴在培養基的5個圓點上,其實驗結果記錄于下表:淀粉圓點實驗處理方法碘液處理后的顏色反應①新鮮唾液與鹽酸混合藍黑色②經過煮沸的新鮮唾液藍黑色③接種面包霉棕黃色④只有新鮮的唾液?⑤只有一定濃度的蔗糖酶溶液?請指出④和⑤所發生的顏色反應,以及③接種的面包霉的分泌物分別是A.棕黃色、棕黃色、淀粉酶B.藍黑色、棕黃色、麥芽糖酶C.棕黃色、藍黑色、淀粉酶D.棕黃色、藍黑色、麥芽糖酶D.丙>甲>乙19. 關于葉肉細胞在光照條件下產生ATP的描述,正確的是A.無氧條件下,光合作用是細胞ATP的唯一來源B.無氧條件下,線粒體、葉綠體和細胞質基質都能產生ATPC.線粒體和葉綠體合成ATP都依賴氧D.細胞質中消耗的ATP均來源于線粒體和葉綠體20.下列細胞器在其生命活動過程中均可產生水的是( ) ①核糖體②葉綠體③中心體④線粒體A.①②④ B.④ C.②④ D.③④21.在光照最強的夏季的中午,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反而會降低。此時,細胞內C3、C5以及ATP含量的變化依次是A.增加、減少、減少 B.減少、增加、增加 C.減少、增加、減少 D.增加、減少、增加22.將川芎植林的一葉片置于恒溫的密閉小室,調節小室CO2濃23.如圖,若A、B、C、D、E五個細胞的細胞液濃度依次為AC、A>D>E、C>E,那么細胞間水分流動的方向是( )實驗表明,K+不能通過磷脂雙分子層的人工膜,但如果在人工膜中加入少量纈氨霉素(含12個氨基酸的多肽)時,K+則可以通過膜從高濃度處移向低濃度處。這種物質通過膜的方式是( )A.自由擴散 B.協助擴散C.主動運輸 D.胞吞作用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25第Ⅱ卷(非選擇題共50分)二、非選擇題 (每空2分) 26. (10分)如圖表示某種植物的非綠色器官在不同氧濃度下CO2的釋放量和O2吸收量的變化。請據圖回答:(1)在外界氧濃度為10% 以下時,該器官的呼吸作用方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2)由圖中曲線說明無氧呼吸強度與O2濃度之間的關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實線和虛線相交于C點,對于B、C點,以下敘述正確的有_________________。A.C點時,植物既進行無氧呼吸,又進行有氧呼吸B.C點時,植物只進行有氧呼吸,此時無氧呼吸被完全抑制C.B點時,無氧呼吸強度最弱 D.B點時,植物呼吸作用最弱(4)種子保存時選擇氧氣濃度為 ,其原因是 。 27.(20分)某學校生物興趣小組用伊樂藻開展生物學課題研究:I.進行光合作用的實驗:他們將一枝伊樂藻浸在加有適宜培養液的大試管中(室溫20℃),可觀察到光下枝條放出氣泡。他們以太陽燈作為光源,移動太陽燈使之與大試管的距離不同,結果如圖1中曲線表示(伊樂藻光合速率用單位時間釋放量表示): 圖3II.進行呼吸作用的實驗:如圖3是一種可測定呼吸速率的密閉系統裝置:(1)B點的含義是 。(2)該小組在室溫10℃和30℃時分別進行了實驗,結果如曲線2和曲線3,D、E、F點主要的限制因素及BC段的限制因素主要分別是 和 。(3)該小組分離出伊樂藻中的葉綠體(見圖2葉綠體的模式圖)在適宜條件下培養,在b上發生的能量轉換為 ,由b轉移至c的物質主要包括 。(4)如該小組繼續以該綠色植物葉片為材料做葉綠體色素的提取和分離實驗,分離出四條色素帶從下到上依次是 。(5)關閉活塞,在適宜溫度下,30分鐘后,讀取有色液滴向 (左/右)移動。(6)為了使測得的有色液滴移動數值更準確,必須進行校正。校正裝置的容器和小瓶中應分別放入 、 .(7)在一定的CO2濃度和適宜溫度下,把某植物葉片置于5千勒克斯(光合作用速度88mgCO2/100cm2葉?h-1)光照下12h,其余時間置于黑暗中(呼吸作用速度6.6mgCO2/100cm2葉?h-1),則一天內該植物每50cm2葉片葡萄糖積累量為_____________mg。28.(10分)回答下列與細胞有關的實驗問題。(1)下列4項實驗中,需保持細胞生理活性的有_____(填序號)。 ①觀察葉綠體和原生質的流動②觀察洋蔥鱗片葉內表皮細胞中DNA的分布 ③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④紅細胞中血紅蛋白的提取和分離(2)按下面步驟進行質壁分離實驗。 步驟一:在潔凈的載玻片中央加一滴清水,取一片蘚類小葉,蓋上蓋玻片。步驟二:從蓋玻片一側滴入0.3g/mL的蔗糖溶液,在蓋玻片的另一側用吸水紙吸引。這樣重復幾次,使蓋玻片下面的蘚類小葉浸潤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步驟三:在顯微鏡下觀察,結果如下圖所示。 ①圖中A、B處的顏色分別是 。 ②如果上述實驗步驟二中從蓋玻片的一側滴入的是加有伊紅(植物細胞不吸收的紅色染料)的0.3g/mL的蔗糖溶液,則在顯微鏡下觀察到A、B處顏色分別是 。 ③如果將上述實驗步驟二中浸潤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的蘚類小葉的裝片,放在80℃條件下處理一段時間(裝片中的蘚類小葉保持在0.3g/mL的蔗糖溶液中)。在顯微鏡下清晰地觀察到細胞結構后,為更準確地判斷A處顏色,對顯微鏡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如果A處呈綠色,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__江西省景德鎮市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質檢生物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180810.html
相關閱讀:云南省騰沖縣第四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試題
江西省上饒四校高一上學期聯考生物試題
廣東省汕頭市潮師高級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生物
假期百分百高一生物試題
吉林省吉林市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 生物 Word版含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