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選擇題讀圖,回答問題。1.某兩洲面積之和與某大洋面積十分接近,它們是A.亞洲、北美洲與大西洋B.亞洲、非洲與印度洋C.歐洲、北美洲與大西洋D.歐洲、非洲與印度洋從B大洲最大港口至G大洲最大港口,沿最短海上航線所經過的海峽依次是下圖中的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C.②①③④ D.②①④③A.熱帶變大 B.溫帶變大 C.寒帶變大 D.直射范圍變大下列發展方向符合海南島實際,利于可持續發展的是:A.加大沿海灘涂開發,發展種、養殖業B.利用熱帶風光和風土民情發展旅游業C.開發海南鐵礦,發展鋼鐵工業D.利用國際旅游島建設機遇,發展房地產業A.季節性B.周期性C.地域性D.計劃性6.下圖為一組地理等值線圖,其中①>②>③,據此判斷圖中箭頭所表示的可能是:A.河流流向 B.風向 C.暖流流向 D.寒流流向讀中亞局部圖,回答各題:7.圖代號所示地理事物名稱正確的是( )①烏拉爾山脈;②烏拉爾河 ③伏爾加河④勒拿河;⑥阿姆河;⑧里海;⑩咸海A.B.C.D.8.下列關于中亞各國的說法正確的是( )A.D國灌溉農業發達,是中亞主要糧食生產國B.A國地勢北高南低、沙漠廣布,熱量充足C.國盛產棉花,有“白金之國”的美譽D.國的名稱為土庫曼斯坦9.目前城市生態環境惡化的根本原因是( )A.與城市地域結構模式不合理有關B.城市人口、工業的膨脹產生大量廢物,超過了環境的自凈能力C.與城市所在地地形、氣候、河流等自然因素不合適有關D.城市環境是人類改造自然變化最大的地方,自凈能力最強10.中心區面積最大的功能區最有可能是( )A.綠地 B.工業區 C.交通區 D.住宅區讀七個省級行政區的某種植被面積占全國該種植面積比例表,回答問題。省份西藏內蒙古新疆青海四川甘肅云南其他比例(百分比)20201596452111.該植被最有可能是( )A.草原 B.苔原C.硬葉林 D.針葉林12.下列災害在該植被區不經常發生的是( )A.火災 B.鼠災 C.雪災 D.洪災地處渤海之濱的河北省滄州市,水資源供應十分緊張,經濟發展受到限制。為解決供水問題,不得不超采地下水,成為我國“成長”最快的地下水漏斗群之一,滄州市中心地面整體沉降已達1.68米。據此回答題。河北滄州的地下水漏斗群可能造成的危害是A.引起地面沉降,危及建筑物安全B.導致地下水污染并引發構造地震.加劇土壤鹽堿化D.導致年降水量大幅度減少為防止地下水漏斗群的進一步增大,應該采取的積極措施是A.限制發展需水量大的工業.雨季時把地表水回灌到地下水漏斗區C.向地下灌人海水,以提高地下水位D.向地下水漏斗區灌水泥,防止沉降15.“汶川星”應位于( )和之間 B.和之間和之間 D.和之間( ).B.C.D.圖顯示三個地區的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據此完成問題。17.①、人口增長模式分別是( )A.現代型和原始型 B.原始型和傳統型C.現代型和傳統型 D.傳統型和現代型人口增長模式相是( )A. B.C. D.讀“我國某山地等高線圖”,回答問題。19.下列現象可信的是:A.b、c的相對高度為500米 B.b點能看到m點C.mn為空中索道 D.a地可能形成瀑布20.此地區植被類型屬于:A.常綠硬葉林 B.落葉闊葉林C.針、闊混交林 D.常綠闊葉林21.下面四幅圖中,表示北半球氣旋的是( )該表是6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晝時間,根據表中數據回答問題。甲地乙地丙地丁地白晝時間14小時30分9小時9分12小時13小時13分22. 四地中屬于南半球的是 (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23.四地所處緯度從高到低順序排列的是 ( )A.乙甲丁丙 B.甲乙丁丙 C.甲乙丙丁 D.丁丙乙甲24.造成四地白晝時間差異的主要因素是①地球的公轉 ②地球的自轉 ③黃赤交角的存在 ④地方時的不同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③圖1為某國人口自然增長率變化情況,讀后完成問題。25.在人口增長模式轉變過程中,一般情況下先轉變的是A.出生率 B.死亡率C.自然增長率 D.生育率26.該國人口達到頂峰的時期是A.① B.② C.③ D.④任何天體在宇宙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各種天體之間相互吸引、相互繞轉,形成天體系統。據此完成題。晴朗的夜晚,我們用肉眼觀察下列各種天體的感覺,敘述正確的是星光閃爍的恒星在星空中有明顯移動的行星一閃即逝的彗星輪廓模糊的流星A.B.C.D.28.在各種天體系統中,銀河系是最高一級天體系統與河外星系是同一級別的天體系統比太陽系低一級的天體系統比地月系高兩級的天體系統A.B.C.D. 我國一些城市在綠化過程中.耗費巨資移植大樹進城.據統計,移植大樹的成活率不超過60%,據此回答問題:29.移植大樹成活率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病蟲害防治不力 B、移植過程中受損傷C、生存環境改變 D、人為破壞嚴重30.大量移植樹木對樹木原生地可能造成的影響有( )①加劇水土流失②誘發地質災害③增加酸雨頻率④影響生態群落⑤增加地表水的下滲A、①②④ B、①③⑤ C、①②③ D、②③④二、判斷題太陽輻射是促進地球上的水、大氣運動的主要動力。推動珠江三角洲城市化快速發展的主要動力是工業化。地球上只有在春秋分日的時候晝半球和夜半球的范圍大致相等。( )城市化必然會帶來環境污染、生態破壞等環境問題。世界人口的頻繁流動,導致了人口分布劇烈變化,不利于世界經濟的發展影響農業的區位因素不是一成不變的,相比之下,社會經濟因素比較穩定,自然因素變化較快。8.實施優勢產品區域布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增強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和因地制宜發揮地區優勢9.區域的開放程度越高,區域內部的自然條件差異越大。三、綜合題1.圖24-2是 “我國東部沿海洋流分布圖”,讀圖完成下列各題:(1)洋流的名稱是 流,它所屬大洋環流的流向是 方向。(2)洋流從性質上看,屬于 ?流,屬于 流。(3)圖中長江入?诟浇形覈闹凵綕O場,該漁場形成的自然條件有哪些? 。(4)圖中A處是距上海市東南400千米的海上平湖油氣田,1999年4月,該油氣田先行向浦東供氣,平湖油氣田實施海底石油開采的工作基地是海上 ,海上天然氣運輸方式是 (1)圖b與圖a相比,城市用地規模明顯 ____ ,城市人口數量呈 ________ 趨勢。反映了該地區的 _________ 過程。2)該城市建立了 ____-城和 _____ 區,有利于城市經濟進一步發展和保護、改善城市環境。(3)單項選擇:下列關于該地區人口結構的變化正確的說法是____ 。A.老齡人口比例上升 B.農村人口比重上升C.第三產業從業人口比重上升 D.人口密度減少(4)該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匯處,原因是此處 _________________ 。(5)城市中心區比郊區氣溫 ______ (高或低),并分析原因: _________ 。3.(1)魯爾區興起于19世紀中葉,被稱為德國工業的心臟。魯爾區興起憑借當地的優越條件①__________,②___________,③__________,④_________。(2)20世紀50年代以后,世界能源消費主體由__________取代__________,魯爾區主導產業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迅速衰退。(3)20世紀50年代以后,世界鋼鐵市場競爭加劇,魯爾區競爭主要來自__________國家。與魯爾區相比中國遼中南工業區最主要優勢是__________。4.閱讀材料問題。材料二:海水西調入疆構想圖(圖15)。⑴圖中調水線路經過我國、和塔里木盆地等主要地形區。⑵圖中A、B、C三地所屬自然帶的分布體現了地域分異規律,此規律產生的主導因素是。⑶該工程建設可能對沿線地區自然環境產生哪些不利的影響?⑷分析圖1中A、C兩地氣候特征差異及對農業生產的影響。區 域AC氣候特征對農業生影響有利不利(4)區域A區域C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干燥冬冷夏熱,年溫差大,降水集中,年降量少,大陸性強雨熱同期(夏季高溫多雨)光照強晝夜溫差大春旱、夏澇、寒潮(低溫凍害)氣候干旱,降水少學優高考網!江蘇省江都市大橋中學2012-2013學年高一下學期期末考試地理試題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247842.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