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躍華學校2011-2012學年高一5月月考地理試題
本試卷分I卷()和Ⅱ卷(非)兩部分,考試時間60分鐘,滿分100分,請將第1卷選擇題的答案涂在答題卡上,第Ⅱ卷答案寫在答卷紙上.答卷前,考生務必將自己的姓名、準考證號、考試科目填在答題卡和答題紙規定的地方.考試結束后只交答題卡和答卷紙.
第I卷 (選擇題 共30小題,每小題2分,共60分。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是最符合題目要求的。)
下圖為我國東南沿海某大城市郊區土地利用示意圖。讀圖回答1~2題。
1.影響當地土地利用類型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A.氣候 B.水 C.地形 D.土壤
2.隨著城市的發展,城市郊區的農業結構將發生變化。下列土地利用類型在該地農業用地中的比重最可能降低的是( )
A.稻田 B.魚塘 C.果園 D.菜地花圃
下圖是閩南某區農作物及其銷售市場構成變化圖。完成3~4題。
3.第一階段,最易導致的主要環境問題是( )
A.石漠化B.水土流失
C.鹽堿化 D.地面沉降
4.該地農業產業結構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
A.市場需求 B.農業科技
C.國家政策 D.生活習慣
過去成都市郊區是成都市的蔬菜生產基地。改革開放以,隨著城市人口的迅速增加,城市規模的擴大,蔬菜用地日顯不足,加上環境污染等問題,選擇新的蔬菜生產基地已成必然。據此完成5~7題。
5.上左圖的四地中,何地作為成都市的蔬菜生產基地最好 ( )
A.甲 B.乙
C.丙 D.丁
6.選擇該蔬菜生產基地所考慮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 )
A.地形 B.氣候
C.人口 D.地廣人稀
7.上右圖是三種農作物(x、y、z)收益隨距城市(市場)距離的變化而變化的示意圖。為取得最佳經濟效益,種植這三種農作物的界線應該是 ( )
A.E、F B.F、G
C.E、H D.F、H
讀“世界主要農業地域類型分布圖”,完成8~9題。
8.甲、乙農業區位的優勢是 ( )
A.人均耕地多 B.水熱條件好 C.工業基礎強 D.科技水平高
9.丙、丁農業地域的形成條件及特點是 ( )
A.溫和多雨,畜牧業發達 B.科技發達,生產規模大
C.勞力充足,集約化經營 D.地廣人稀,商品率較高
讀幾個地區農業基本情況比較表,回答10~12題。
地區種植業比重畜牧業比重商品率投入勞動力數量
①86%14%20%多
②45%55%90%少
③8%92%89%少
10.①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可能是 ( )
A.水稻種植業 B.混合農業 C.商品谷物農業 D.種植園農業
11.與②地區農業相似的地區是 ( )
A.剛果盆地 B.四川盆地 C.大自流盆地 D.墨累—達令盆地
12.提高③地區土地載畜量的合理措施是 ( )
A.提高機械化程度 B.充分利用水資
C.建設高質量的人工草場 D.合理開墾當地土地
近年,青海省某縣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大力發展馬鈴薯產業。通過擴大種植面積,提高技術,使馬鈴薯種植成為農業增收的主要。完成13~14題。
13.該地的馬鈴薯種植業屬于 ( )
A.河谷農業 B.灌溉農業 C.綠洲農業 D.立體農業
14.青海的馬鈴薯淀粉含量達30%以上,且堿含量低,不麻不辣,色味純正,香甜爽口。其品質優良的自然原因是 ( )
①光照充足 ②晝夜溫差大 、酆炊唷⒐喔人渥
④病蟲害較少 ⑤熱量條件好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⑤
北京的王女士登錄總部位于上海的公司(服裝公司)網站,訂購了兩件襯衣,兩天后在家收到貨。下圖示意公司的企業組織、經營網絡。據此完成15~17題。
15.王女士此次購買的襯衣,由公司員工完成的環節是( )
A.設計 B.提供面料 C.加工 D.送貨上門
16.公司的產品銷售依靠 ( )
A.大型服裝超市 B.服裝專賣店 C.代理銷售商 D.信息交流平臺
17.在公司的組織、經營網絡中,區位選擇最靈活的是 ( )
A.配送倉庫 B.面料廠 C.制衣廠 D.倉儲中心
讀工業區位選擇模式示意圖。完成18~19題。
18.下列工業部門與工業模式二對應的是 ( )
A.時裝設計 B.煉鋁廠 C.電視機裝配 D.水果罐頭廠
19.關于工業模式三的敘述,正確的是 ( )
A.產品運輸成本較高,布局宜靠近市場B.因大氣污染嚴重,宜布局在郊外
C.目前該產業在我國由沿海向內陸轉移D.該模式的工業在布局時受科技影響較大
讀工業部門產品成本比例示意圖,完成20~21題。
20.在我國,發展甲類工業最具優勢條件的地區是 ( )
A.閩南三角地帶 B.長江三角洲 C.東半島 D.遼東半島
21.下列工廠布局與乙類工業的區位要求不相符的是 ( )
A.在廣州建棉紡織廠 B.在上海建鋼鐵廠
C.在南京建石油化工廠 D.在舟建水產品加工廠
讀某生產企業分布圖。回答22~23題。
22.該生產企業最有可能是 ( )
A.啤酒廠 B.汽車廠 C.玩具制造廠 D.精密儀表廠
23.影響該生產企業空間分布的主導因素是 ( )
A.市場 B.能 C.勞動力 D.科技
德國魯爾區從20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對經濟結構進行了大規模的調整,結合魯爾區產值結構圖(圖中①、②分別表示1958年和1995年的產值結構)及所學知識,完成24~25題。
24.圖中反映魯爾區經濟結構調整前后的變化特點是 ( )
A.鋼鐵工業變化不明顯 B.第一產業迅速發展
C.第三產業比重下降 D.化學工業比重上升
25.調整后,魯爾區的煉鐵廠集中到西部,有的煉鐵高爐還建到了荷蘭海邊,主要原因是( )
A.盛行風會將煙塵吹向海洋,減輕大氣污染
B.靠近鹿特丹港及萊茵河,降低運費
C.荷蘭填海造陸,提供豐富廉價的土地資
D.煉鐵需要大量冷卻用水,西部水資豐富
下圖是“美國新一代波音737飛機在中國的零部件生產地說明圖”。讀圖回答26~27題。
26.上圖反映出國際飛機制造業的 ( )
①集聚現象 、诜稚F象 ③產業升級現象 、墚a業轉移現象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27.此類合作,對我國區域發展的影響有 ( )
①增大就業壓力 ②加快工業化進程 ③促進技術創新 ④改變能政策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下圖是“我國某種工業分布圖”,讀圖并結合有關地理知識回答28~30題。
28.該種工業可能是 ( )
A.紡織工業B.煤炭工業 C.瓶裝飲料工業D.制糖工業
29.該種工業布局屬于 ( )
A.動力導向型B.原料導向型 C.技術導向型D.市場導向型
30.下列工業布局與圖示工業布局條件相同的是 ( )
A.水產品加工廠B.印刷廠 C.制鞋廠D.精密儀表廠
第Ⅱ卷 (綜合題 共3題 共40分)
31.讀“城鎮周圍農業區位布局圖”,完成下列各題。(15分)
(1)請你根據影響農業區位選擇的自然因素和社會經濟因素判斷下列六個區域 農業區位的選擇是否合理,并說明理由。
A地養魚_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地種小麥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地蘋果園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D地養雞場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E地種蔬菜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地奶牛場______,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如有不合理的安排,應怎樣調整?(3分)
32.讀下圖,回答下列問題。(10分)
(1)甲地區的農業地域類型是 ,按農產品的用途分類,該農業地域類型屬于 農業。試分析氣候對該地區農業生產活動的主要影響。(4分)
(2)乙地的部分地區,在農業生產中采取了魚塘—臺田生產模式,采取這種生產模式的主要原因是該地區 。 (2分)
(3)與乙地緯度大致相同、經度為90°W~100°W的世界某農業區,其農業生產水平高,試分析其發展農業的社會經濟區位優勢。(4分)
33.北部灣經濟圈包括廣西、廣東、海南沿北部灣地區。是我國繼長三角、珠三角和環渤海三大沿海經濟圈后的又一沿海區域經濟區。讀北部灣經濟區圖,回答下列問題(12分)。
(1)據圖分析北部灣經濟圈的區位優勢。(4分)
位置優勢:_____________________
交通優勢:_________________
(2)若在海南島西部建設一座大型鋼鐵廠,僅從全年盛行風向角度考慮,該鋼鐵廠布局最佳區位選擇應是( )(2分)
(3)南寧重點規劃發展鋁加工產業,試分析該產業發展的優勢條件(3分)
(4)近年,廣西承接了大量由珠江三角洲轉移的產業,促進當地工業化的迅速發展,這對珠江三角洲經濟發展有何積極意義?(3分)
注:要求卷面規范,認真作答,不能空題不答。3分)
高一地理五月份月考答案
(2)B地小麥種植應調整為蔬菜種植;C地蘋果種植應調整為小麥種植;E地蔬菜種植應調整為蘋果園。
32.(8分)
(1)水稻種植業 自給/商品(混合型)(2分)
有利方面:亞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水、熱配合較好。(1分)
不利方面: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大,易形成旱澇災害。(1分)
(2)地勢低平,漬澇嚴重。(1分)
(3)(3分)①該地區以北為工業發達地區和乳畜農業地帶,對糧食的需求量大,市場條件優越。
②鐵路、公路、內河航運四通八達,交通運輸便利。
③附近地區工業發達,為該地區農業提供農業機械、化肥、農藥等現代化生產條件。
④科學技術先進,為農業生產提供強大的農業科學技術支持。
33.(12分)(1)位置優勢:臨近海洋,面向東南亞,背靠大西南,鄰近港澳,是我國西南、
中南等地區的出海大通道(2分)
交通優勢:多優良港口,海岸線長,臨近印度洋—太平洋航線;有多條鐵路與內地、
珠三角、東南亞各國相通(2分)
(2)D(2分)
(3)鋁礦資豐富;水能資豐富;交通便利;市場廣闊;勞動力資豐富;農業基礎
較好等(3分)
(4)為珠三角提供了廣闊的經濟腹地;緩解了珠三角資的緊張狀況;緩解了珠三角的
環境壓力;為珠三角產業升級提供了機會。(3分)
j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36519.html
相關閱讀:江西省萬載縣第二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地理)
高一地理城市化過程對地理環境的影響課堂練習題(附答案)
2016學年高中一年級寒假地理作業
高一上期末地理期末考試卷
高一地理寒假作業:寒假精選地理非單選題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