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學作為一個學科可以粗略分為兩個較小的領域:人文地理學及自然地理學。地理網為大家推薦了高一地理下冊人口的遷移知識點,請大家仔細閱讀,希望你喜歡。
1、 人口遷移就是人的居住地在國際或本國范圍內發生改變。
人口遷移三要素:居住地變更、時間上長期性(1年以上)、市空間位置變化是否跨越行政界限
2、 不同時期的國際人口遷移
時期
特點
遷出地區
遷入地區
原因
意義
19世紀以前
以集團型、大批量移民為主
舊大陸(亞非歐)
美洲、大洋洲等新大陸
歐洲殖民主義擴張、新大陸的開發
在客觀上開發了新大陸,傳播了工業文明,也改變了人種的空間分布
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后
人口從發展中國家流向發達國家;定居移民減少,短期流動人口增加
拉丁美洲、亞洲、非洲等
西歐、北美、西亞、北非
遷入地區經濟發展快
調整了勞動力空間分布不均
3、 一個地區人口數量的變化包括人口遷移和人口數量增減。4、 不同時期的國內人口遷移
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時代
影響因素
遷移特點
流向
古代
深受統治者及其行政力量的束縛;自給自足的農業經濟脆弱;戰爭頻繁;自然災害;政府組織屯墾戍邊
大批遷入
遷往自然條件較好的地區
當代
性中國成立到20世紀80年代中期
受國家政治政策影響大
國家實行計劃經濟體制和嚴格的戶籍管理制度
有計劃、有組織
東部西北和東北
沿海內陸
20世紀80年代中期以來
國家改革開放政策
經濟因素起主導作用(改革開放政策)
遷移流量大,流向改變
西部東部沿海城市和工礦區
農村城市
5、 我國人口遷移的意義:調節人口空間分布和人才短缺;加強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進經濟發展,縮小地區差異。6、 人口遷移效應
對遷入地區
積極
提供廉價勞動力,節約教育費用,促進遷入地經濟發展
消極
造成不安定因素,加劇人地矛盾
對遷出地區
積極
緩解人地矛盾,改善環境,增加收入(外匯),加強與經濟發達地區經濟、社會文化交流
消極
人才外流
其它效應
改變人口分布,人口結構;促進民族經濟文化交流;促進人口群體基因交流和融合
小編為大家提供的高一地理下冊人口的遷移知識點,大家仔細閱讀了嗎?最后祝同學們學習進步。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24777.html
相關閱讀:高一政治教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高中生的完美學習方法
高一必讀:有效提高成績的“錯題本”小工具
高一語文基本和提升學習方法
高一歷史知識點: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