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地理暑假作業:城市與環境試題歸類匯編
【摘要】鑒于大家對高中頻道十分關注,小編在此為大家搜集整理了此文高一地理暑假作業:城市與環境試題歸類匯編,供大家參考!
一、單選題
(2016重慶卷文綜2、3)圖1是我國某省級行政區略圖,讀圖1完成1~2題。
1.該省級行政區的城市發展特征是
A.城市化水平高 B.城市南多北少
C.處于逆城市化階段 D.城市沿河分布明顯
【答案】D
【解析】:寧夏屬于我國西北地區(經濟地帶劃分屬于西部經濟地帶),社會經濟發展落后,故A、C選項都錯;從圖中可明顯看出,寧夏城市北多南少,故B錯;由于寧夏屬于半干旱和干旱地區,因此該地區最缺的就是水,所以城市和人口都會沿河流分布!(記得寧夏平原和河套平原嗎,黃河水灌溉!?圖中應該也可以看得出來呀!),所以答案:D
2.該省級行政區擬建設一個快遞集散中心,從交通因素考慮最適宜布局在
A.固原 B.中衛 C.銀川 D.石嘴山
【答案】C
【解析】由圖可知,銀川市位于整個寧夏城市的中心,物流中心建在銀川,到其他各個城市距離都差不多,加上銀川又是首府,故答案:C
高雄(2016天津卷文綜4~5)礦產資源匱乏,工業部門主要有石化、煉油、鋼鐵、造船、食品等。讀高雄城市空間結構示意圖,回答3~4題。
3.對該城市功能區的評價,正確的是
A. 商業區高度集中,縮小了服務范圍 B. 住宅區遠離海岸,避免了海洋污染
C. 工業區相對集中,方便了企業聯系 D. 文教區過于分散,降低了服務功能
【答案】:C
【解析】從圖中可以看出,該城市商業區集中,但并不會縮小其服務范圍;住宅區雖遠離海洋,但工業區卻沿海分布,更容易造成海洋污染;文教區分散布局,接近各處住宅區,可以更好地為周圍居民服務;工業區相對集中在城市的東南部,方便企業聯系。
4.高雄的石化工業最適宜布局在圖中的
A. a地 B. b地 C. c地 D. d地
【答案】:D
【解析】石化工業會污染大氣和水,應布局在城市盛行風的下風向和河流的下游,靠近外海。
(2016廣東卷文綜10~11)讀高速公路與城市建成區空間關系示意圖,完成5~6題。
5.分析兩種模式的高速公路對城市建成區的影響,可知
A. 甲模式不占用城市建成區地
B. 乙模式需要占用城市建成區用地
C. 甲模式對城市建成區景觀與環境的影響比乙模式大
D. 乙模式對城市建成區內部交通聯系的影響比甲模式大
【答案】C
【解析】甲模式占用城市建成區用地,乙模式需要不占用城市建成區用地,因而甲模式對城市建成區景觀與內部交通聯系的影響比乙模式大。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高速公路對城市發展空間的影響。
6.從高速公路與城市建成區關系的動態變化看,可推斷
A. 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遇到城市時一般會采用甲模式
B. 隨著城市建成區不斷擴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變的趨勢
C. 在城市化快速推進時期,甲模式會消失
D. 大城市發展到成熟期,不會同時存在甲模式和乙模式
【答案】B
【解析】城市化初期,高速公路到城市時一般會采用乙模式,為城市發展預留空間,隨著城市建設不斷擴展,乙模式有向甲模式演變的趨勢,在城市化推進時期,乙模式會消失,大城市發展到成熟期,可能同時存在甲、乙模式
【考點定位】該題考查交通布局和城市發展的關系。
7.(2016廣東卷文綜9)下圖是某城市高鐵站影響范圍(半徑2.5km)內,以車站為中心的不同圈層(以0.5km等間距劃分)中三類企業數量的統計。由此可判斷
A.直接相關企業數量占該類企業總數比重,在距離車站0.5~1.0km圈層中最小
B.關聯企業在各圈層中的數量,以 1.0~1.5km 圈層中最少
C.派生企業在各圈層中的數量,由內圈到外圈先增后減
D.各圈層中三類企業的數量之和,由內圈向外圈依次減少
【答案】:C
【解析】考查圖文轉換、提取信息能力,選C.
美國(2016浙江卷文綜9~10)東北部大城市帶(亦稱波士華城市帶)是世界上形成最早、發育最為成熟的大城市帶。下圖為1970~2008年波士華城市帶五個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增長率變化和城市帶人口增長率曲線示意圖。完成8~9題。
8. 關于波士華城市帶城市化進程的敘述,正確的是
A. Ⅰ階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減少,出現逆城市化
B. Ⅲ階段與Ⅱ階段相比,波士頓市的中心城區人口增多
C. Ⅳ階段后,各中心城區人口負增長狀況得到有效抑制
D. Ⅳ到Ⅴ階段,巴爾的摩市的人口逐漸向中心城區集聚
【答案】:A
【解析】考查圖文轉換、提取信息能力并作相關分析;波士華城市帶逆城市化現象的考查。選A.
9. 影響ⅣⅤ階段波士華城市帶各大城市中心城區人口變化的主導因素是
A. 交通狀況 B. 產業結構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環境
【答案】:B
【解析】:考查逆城市化現象社會經濟原因,主導因素應為產業結構的調整。選B.
單位(2016江蘇卷地理11~12)土地面積上投放的勞動力和資金多,產出多,則土地利用的集約度高,為集約利用;反之,土地利用集約度低,為粗放利用。 下圖是2000年和2009年吉林省土地集約利用程度區域差異圖。讀圖回答10~11題。
10.吉林省土地集約利用程度的變化特點是
A.2000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約度自西向東逐漸升高
B.2000年以來全省土地利用集約度的地區差異沒有變化
C.2009年全省土地利用集約度較2000年總體提升
D.長春市土地利用集約水平提高幅度最大
【答案】:C
解析:根據兩幅圖形比較可以看出,2000年-2009年期間各個區域土地集約度均有上升,中間區域相對較高;遼遠、通化兩地由中度粗放利用到中度集約利用其土地利用集約度提高幅度最大。
11.城市中土地利用集約度最高的功能區是
A.工業區 B.中心商務區 C.住宅區 D.文化教育區
【答案】:B
【解析】:城市中各功能地商業用地租金高,集約度也好,中心商務區尤其如此。
(2016福建卷文綜3~4)下圖中四條折線示意中國、全世界、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變化趨勢。讀圖完成12~13題。
12.圖中代表中國城市化進程的折線是
A.甲 B.乙 C.丙 D.丁
【答案】:D
【解析】:本組題考查城市化特點及其影響。本題由圖示可知,中國的城市進程加快時期是在改革開放后,即1975年后,目前城市化水平已超過50%。
13.2000年后,發達國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帶來的主要影響是
A.促進區域經濟發展
B.工業產值的比重持續增大
C.城市環境趨于惡化
D.城市中心區人口不斷增多
【答案】:A
【解析】:由圖示看出, 2000年后發達國家的城市化水平高,速度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有利于城鄉經濟的共同發展;工業產值的比重在發達國家是在下降,B錯;逆城市化有利于城市環境的改善,C、D錯。
圖4(2016海南卷地理11~13)a是2005年某城市新區規劃圖。針對規劃實施中出現的一些問題,2010年對原規劃進行了修編(圖4b)。該城市盛行西北風。據此完成14~16題。
14.按主導職能,該新區規劃為
A.居住區 B.文化區 C.政務區 D.工業區
【答案】:D
【解析】:閱讀圖例,看圖中面積較大的功能區應為工業區,選D.
15.在圖4b中的M處適宜修建
A.自來水廠 B.垃圾焚燒廠 C.污水處理廠 D.熱電廠
【答案】:C
【解析】考查城市工業企業布局問題。圖4b處為河流下游,不能使自來水廠;處于西北風城市主導上風,不能是垃圾焚燒廠和熱電廠。選C.
16.據圖文資料推測,該新區規劃實施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
A.交通擁堵 B.環境破壞嚴重 C.公共服務配套不足 D.工業用地不足
【答案】:C
【解析】:考查新區開發常常會有的問題:公共服務配套不足,也是15題涉及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前后兩圖比較發現公共設施土地面積有很大的增加,說明在新區規劃實施中出現了這方面的問題。
二、雙選題
下圖(2016江蘇卷地理25~26)是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城鎮帶規劃示意圖。讀圖回答17~18題。
14.按主導職能,該新區規劃為
A.居住區 B.文化區 C.政務區 D.工業區
【答案】:D
【解析】:閱讀圖例,看圖中面積較大的功能區應為工業區,選D.
15.在圖4b中的M處適宜修建
A.自來水廠 B.垃圾焚燒廠 C.污水處理廠 D.熱電廠
【答案】:C
【解析】考查城市工業企業布局問題。圖4b處為河流下游,不能使自來水廠;處于西北風城市主導上風,不能是垃圾焚燒廠和熱電廠。選C.
16.據圖文資料推測,該新區規劃實施中出現的主要問題是
A.交通擁堵 B.環境破壞嚴重 C.公共服務配套不足 D.工業用地不足
【答案】:C
【解析】:考查新區開發常常會有的問題:公共服務配套不足,也是15題涉及的問題。也可以通過前后兩圖比較發現公共設施土地面積有很大的增加,說明在新區規劃實施中出現了這方面的問題。
二、雙選題
下圖(2016江蘇卷地理25~26)是以烏魯木齊為中心的城鎮帶規劃示意圖。讀圖回答17~18題。
17.烏魯木齊以西城鎮帶已初步形成,其形成的有利條件有
A.公路與鐵路的興建 B.山麓地帶水源較豐富
C.風能和太陽能的開發 D.西氣東輸工程的建設
【答案】:AB
【解析】:交通是促進城市帶形成和發展的重要因素,新疆水源比較緊張,人口密集地區往往水源充足。西氣東輸工程能促進沿線地區能源結構的調整和植被的保護,對城市帶形成影響不大。
18.該區域城鎮的特征有
A.城市等級越高,城市數量越少
B.城市等級越低,城市密度越小
C.烏魯木齊市提供的服務種類最多
D.昌吉市的服務范圍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務范圍
【答案】:AC
【解析】:根據中心地理論,城市級別越高數量越少;等級越低,城市數量越多,密度越大;烏魯木齊是區該域級別最高的城市,服務種類越多;石河子市靠近昌吉市,級別低于昌吉市但不屬于昌吉市管轄,所以 昌吉市的服務范圍不可能包含石河子市的服務范圍。
三、綜合題
19.(2016山東卷文綜27)(12分)下圖為江蘇省和貴州省三個年份城市化水平統計圖。讀圖回答問題。
(1)自1990年至2010年,兩省城市化發展的特點有何不同?(4分)
(2)指出與貴州省相比,江蘇省城市化發展的優勢條件。(8分)
【解析】(1)從圖中即可讀出江蘇省城市化的速度比貴州快,且水平高的特點。
(2)從江蘇省和貴州省的位置、地形、交通、工農業、城市依托等方面分析。
【答案】: (1)江蘇省城市化速度比貴州省的快;江蘇省城市化水平比貴州省的高。
(2)與貴州省相比,江蘇省地處東部沿海,地理位置優越;地勢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輻射帶動;工農業和笫三產業發展迅速,水平高。
20.(2016北京卷文綜39)發展經濟、改善民生是國家和民族發展的目標與責任。城市綠化建設是一項重要的民生工程。下圖為某城市綠地系統規劃示意圖。據圖回答下列問題。
⑴簡述規劃綠地的分布特點。(4分)
⑵闡述該綠地系統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的原理。(6分)
【答案】: ⑴城市中心為片狀分布,邊緣呈網狀分布(環狀分布,沿主干道呈楔形或條帶狀或放射狀分布)。
⑵吸附飄(浮)塵,吸收污染氣體,釋放氧氣。
【考點透析】本題主要考查城市綠地分布特點和城市綠地(綠色植物)的生態環境效益。
【思路點撥】第⑴題,從圖中信息易知綠地主要沿主干道呈放射狀分布,在邊緣呈網狀分布。
第⑵題,城市綠地系統改善城市空氣質量的原理,即城市綠地的作用,可以吸收大量二氧化碳,放出氧氣;能阻擋飛揚的灰塵,吸收各種有害的氣體,從而起到過濾、凈化空氣的作用;綠地還可以減弱噪聲。
【總結】地理網高中頻道小編在此特意收集了高一地理暑假作業:城市與環境試題歸類匯編的文章供讀者閱讀。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576789.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
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