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淺談怎樣清除高一學生學習數學的障礙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一學習指導 來源: 記憶方法網

在教學過程中,不少高一新生很難適應高中的數學學習,他們要么說聽不懂,要么說上課聽得懂但是一到做題的時候就不會了!這就造成了高一學生學習的很大障礙。為什么會產生這樣的結果?怎樣改變這種狀況呢?

原因之一是:初高中教材間梯度過大。

(一) 首先,初中教材偏重實數集內的運算,缺少對概念的嚴格定義或對概念的定義不全,相反高中教材對概念的定義就嚴謹嚴格得多了。如對函數的定義。初中教材中定義是:設在一個變化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與y,如果對于x的每一個值,y都有唯一的值與它對應,那么就說x是自變量,y是x的函數。而在高中教材中給出的函數的定義是:如果在某一過程中有兩個變量x、y,對于x在某一范圍內的每一個確定的值,按照某個對應法則,y都有唯一確定的值與它對應,那么把x叫做自變量,把y叫做x的函數,也稱y是因變量。高中教材中給出的定義,較之初中就更為嚴格,也更抽象。其次,初中教材對不少數學定理沒有嚴格論證,或用公理形式給出而回避了證明,比如不等式的性質(不等式基本性質1:不等式兩邊都加上或減去同一個數或同一個整式,不等號方向不變;性質2: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正數,不等號方向不變;性質3:不等式兩邊都乘以或除以同一個負數,不等號方向改變。)就是這樣處理的。

(二) 初中教材坡度較緩,直觀性強,對每一個概念都配備了足夠的例題和習題,在學生的腦海中形成了機械性的印跡,而高中教材第一章就是抽象的集合語言和邏輯用語語言,后面還有函數語言。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能適應;函數單調性,奇偶性的學習又是一個難點,教材概念多,符號多,定義嚴格,論證要求又高,高一新生學起來相當困難,此外內容也多,每節課容量遠大于初中數學。這些都是高一學生學習障礙的客觀原因。

原因之二是:高中思維的節奏較快,高一學生現有的學習方法,一時難以適應。

高中階段思維方式向理性層次躍遷,與初中階段相比要求大大提高。初中數學教學中常把許多問題的解決建立為統一固定的模式,如解方程分幾步,因式分解先看什么,后看什么;證線段或角相等,三角形全等或相似的模式有哪幾種等等,高一學生在初中三年已形成了固定的學習方法和學習習慣,他們習慣于這種機械性的,封閉的,便于操作的思維定勢,科學、嚴謹、流暢的思維品質尚未完全開發,而高中數學知識要求在思維形式上產生變化,在靈活性、可拓展性、創造性方面提出了更高要求。學生思維能力的發展是漸進的,思維方式的轉換也是漸進的,高一學生較難在很短時間內就適應這種對思維能力高要求的突變。

高一學生上課注意聽講,盡力完成老師布置的作業。但課堂上缺乏積極思維;遇到難題不是動腦子思考,而是希望老師講解整個解題過程;不會科學地安排時間,缺乏自學能力。這些學習方法,都不能適應高中階段的正常學習。

下面談談怎樣解決高一學生對高中數學學習的障礙,我們在教學過程中應該采取什么樣的措施。

(一) 高中教師要鉆研初中大綱和教材。

高中教師應盡量多聽初中數學課,了解初中教師的授課特點。通過摸底考試,了解學生掌握知識的程度和學生的學習習慣,鉆研初中數學教材和大綱,根據高一教材和大綱,聯系初中數學內容,制訂出相應的教學計劃,確定應采取的教學方法,做到有的放矢。例如高一學習的分數指數冪中n次方根的定義、規律(設a是一個實數,n是大于1的實數,如果數x滿足xn=a,則稱x是a的一個n次方根。當n為偶數時,對于每一個正實數a,都有兩個n次方根,它們互為相反數;對于每一個負實數a,沒有n次方根。當n為奇數時,每一個實數a,有一個n次方根。),如果直接引入n次方根的定義和規律,學生會覺得很抽象,很難理解。但如果聯系初中時學過的平方根的定義、規律(如果一個數x的平方等于a,即滿足x2=a,這個數x就叫做a的平方根,也叫做二次方根,一個正數有兩個平方根且它們互為相反數,負數沒有平方根。),立方根的定義和規律(如果一個數x的立方等于a,即滿足x3=a,這個數x就叫做a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每個實數都只有一個立方根),這時候,再讓學生理解后面的n次方根的定義、規律就簡單得多了。

(二) 高一教學要控制進度,降低難度,注意教學內容和方法的銜接。

根據這一階段的教學實踐,高一教學不宜太快、太急,要加強基本概念,基礎知識的教學。教學時要注意形象、直觀,通過實物直觀、模型直觀和語言直觀等直觀化方法使學生對抽象的概念形成鮮明的表象,減少學生理解過程中的障礙,要增加學生到黑板上演練的次數,從而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考試難度不能大。通過上述方法,降低教材難度,提高學生的可接受性,增強學生學習信心,讓學生逐步適應高中數學的正常教學。

(三) 注意思維能力的訓練。

高一是促進形象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重要時期,隨著學生思維能力的提高和抽象思維能力的形成,可以有步驟地增強思維材料的抽象性和辨證性,提高思維品質,引導學生抽象思維的發展。如在教材中是用集合語言給映射,函數下定義的,而集合語言本身就極其抽象,加上自變量,因變量之間對應關系的內涵比較隱晦,學生很難理解。對函數y=3x+1,y=1/x中x的取值范圍,y的取值范圍,先用集合表示,再給定義域,值域下定義,然后引導學生進行研究這些函數在定義域,值域上建立了怎么樣的對立關系,進而利用集合語言給函數下定義。這樣,學生從已有的經驗出發,用已有的知識引出新知識,用特殊對象描述一般對象,就可以在已有的思維水平的基礎上有所進步和發展。

總之,如果教師能在處理教材時做到:抽象概念形象化,抽象結論具體化,抽象方法通俗化,給學生有一段適當的過渡適應緩沖期,學生就可以很快形成良好的抽象思維能力,消除學習障礙。

(四)指導學生改進學習方法。

良好的學習方法和習慣,不但是高中階段學習上的需要,還會使學生終身受益。教師應向學生介紹高中數學特點,幫助學生制訂學習計劃。重點是會聽課和合理安排時間,聽課時要動腦、動筆、動口,參與知識形成的過程,而不是只記結論。

高一學生學習數學時必然會存在這樣或那樣的障礙,但只要教師采取正確的措施,適當地處理教學內容,熱忱地幫助學生、鼓勵學生,學生一定可以變各種不利因素為有利因素,盡快地度過這段適應期,為以后的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10918.html

相關閱讀:高中生的完美學習方法
高一必讀:有效提高成績的“錯題本”小工具
高一政治教案 處理民族關系的原則
高一歷史知識點:義和團運動和八國聯軍侵華戰爭
高一語文基本和提升學習方法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