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非金屬及其化合物
第四節 硫酸硝酸和氨
一、教材分析
本節教材重點介紹了三種重要化合物的性質,它們分別是氨、硝酸、硫酸,這些知識雖然在課標中都是了解的內容,但仍然需要3節課來完成。教科書所介紹的學習內容主要有:⑴氮的固定;⑵氨的物理性質、化學性質、氨水的成份;⑶氨鹽的性質,氨的合成、實驗室制法和氨的用途;⑷硝酸的工業制法及強化性;⑸濃硫酸的氧化性,及用途。雖然,這些內容僅僅被安排為一節,但其知識點基本上包絡了原高中大綱中對氨、硝酸及硫酸的要求。因此,中既要把握其要求在了解層次,還要注意相關知識又是中學生所必備的學科知識,處理好這方面的關系是完成本節教學任務的關鍵。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了解硝酸、濃硫酸的特性及氨及銨的性質;
(2)認識噴泉實驗及實驗室制氨氣、工業上制硝酸的原理;
(3)了解銨鹽、濃硫酸、硝酸等物質的用途.
2.能力目標:
通過探究硫酸、硝酸的性質,培養學生的動腦、運用知識的能力和觀察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目標:
(1)通過學習進一步豐富非金屬元素知識體系,鞏固氧化還原反應的應用,不斷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
(2)通過教學,進一步建立化學與生活的聯系,不斷提高學生學習化學的興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氨的性質與制法;
2、硝酸與濃硫酸的化學性質。
難點:氨的性質及實驗室制法;硝酸與濃硫酸的氧化性
四、學情分析
對于高一學生而言,學生基礎不錯。但分析、運用知識的能力有待提高,所以在學習基礎知識同時,應適當拓寬加深。要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五、教學方法
1.情景激學法:通過圖片給學生以震撼,激發學生學習熱情。
2.探究實驗教學法:采取教師演示和學生分組探究實驗相結合的教學手段。
六、課前準備
學生猜測性質→提出方案→實驗驗證→得出結論
七、課時安排:3課時
八、教學過程
一、濃硫酸的特性
1、濃硫酸的吸水性:在盛有少量硫酸銅晶體的試管里注入濃硫酸,現象___________ ,結論____________。
【思考】實驗室為什么常用濃硫酸干燥氣體?
2、濃硫酸的脫水性:在蔗糖中加入濃硫酸現象①_____②_____③____。
蔗糖變黑的本質:
【思考】如果濃硫酸不慎沾到皮膚上,怎么辦?
【比較】
3、濃硫酸的強氧化性
(1)濃硫酸與金屬銅反應探究
【探討 1】根據反應的現象,你能分步寫出銅與濃硫酸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
【探討2】上述反應中氧化劑、還原劑各是什么物質?被氧化與被還原的元素各是什么?還原劑與氧化劑物質的量之比是多少?濃硫酸的作用是什么?
【探討3】考慮本實驗的產物為有毒氣體,請你想一想如何改進實驗裝置?若想同時證明SO2 溶液顯酸性,如何改進實驗裝置?畫出簡圖。
(2)濃硫酸與非金屬(如C)的反應
【思考】根據氧化還原反應的規律,結合在蔗糖中加入濃硫酸的現象,寫出濃硫酸與木炭反應的化學方程式嗎?指出氧化劑、還原劑、氧化產物、還原產物嗎?
(3)常溫下,濃硫酸使鐵、鋁鈍化
【濃硫酸、稀硫酸的組成及氧化性的比較】
二、硝酸的氧化性
1、濃硝酸與銅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稀硝酸與銅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3、常溫下,濃硝酸(或濃硫酸)使鐵、鋁表面鈍化:
鈍化原因分析: 濃硝酸(或濃硫酸)將鐵、鋁表面 。
鈍化的本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你能盡可能多地寫出不同價態的含氮化合物的化學式嗎?
三、氨
1、氨的物理性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氨溶于水的噴泉實驗現象的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氨的化學性質
(1)NH3與水的反應:------------------------
NH3?H2O很不穩定,受熱會分解 -----------
【液氨與氨水的比較】
(2)NH3與酸的反應:氨與氯化氫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上述反應的現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上述反應可用于檢驗氯化氫氣體或氨氣的檢驗
氨與硫酸的反應化學方程式
【思考】氨與硫酸反應有沒有類似氨與氯化氫反應的現象?為什么?
四、銨鹽的性質
1、銨鹽受熱易分解
寫出氯化銨受熱分解的反應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碳酸氫銨受熱分解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氯化氨的分解與生成的反應是不是可逆反應?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銨鹽與堿的反應
寫出硝酸銨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的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寫出上述反應的離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考】實驗室如何檢驗銨鹽?
五、氨的實驗室制法
1、反應原理__________________。
2、裝置:" + "加熱裝置;發生裝置與制 相似。
3、收集: 法;收集的試管口塞上棉團,作用是 。
4、干燥: 。
5、檢驗:(1) 。(2)
6、實驗室能不能用氫氧化鈉與氯化銨反應制備氨氣?為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
7、實驗室制備氨氣的其它方法(1)直接加熱濃氨水(2)濃氨水與固體燒堿或生石灰混合
【例1】對下列事實的解釋錯誤的是
A.在蔗糖中加入濃硫酸后出現黑色物質,說明濃硫酸具有脫水性.
B.濃硝酸在光照下顏色變黃,說明濃硝酸不穩定.
C.常溫下,濃硝酸可以用鋁罐貯存,說明鋁與濃硝酸不反應.
D.溶于水,也不溶于稀硫酸.
解析:A.解釋正確.濃硫酸具有脫水性,可以把化合物中H和O以2∶1比例脫出,所以向蔗糖中加濃硫酸會發黑,此過程又叫蔗糖的碳化.
B.解釋正確.濃硝酸在光照下顏色變黃,是因為硝酸見光分解,生成的NO2溶于硝酸溶液呈黃色。工業制濃鹽酸發黃的原因,是因為其中含有Fe3+。
C.解釋錯誤.正確解釋為鋁、鐵與濃硝酸、濃硫酸常溫下會發生鈍化,在金屬表面形成致密的氧化膜.
D.解釋正確.既不能溶于稀硫酸,也不可溶于水的物質,中學階段有CuS、PbS、Ag2S、HgS、BaSO4、AgCl等。
選C。
【例2】下列氣體可用濃H2SO4干燥的是_________(填序號)。
①H2S ②SO2 ③H2 ④HCl ⑤Cl2 ⑥NH3 ⑦HBr ⑧HI ⑨PH3
解析:強還原性氣體(H2S、PH3、HBr、HI等)和堿性氣體(NH3、PH3等)不能用濃H2SO4干燥。答案:②③④⑤
【例3】同溫同壓下,兩個等體積的干燥圓底燒瓶中分別充滿①NH3②NO2,進行噴泉實驗,如圖所示,經充分反應后,瓶內溶液的物質的量濃度為
A.①>② B.①<② C.①=② D.不能確定
解析:設燒瓶的容積為V L,V L NH3全部溶于水,形成溶液的體積為V L,V L的NO2完全反應后,生成了 V L的NO氣體,形成的溶液的體積為 V L,從N原子守恒角度分析,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71588.html
相關閱讀:有機化合物
堿金屬元素
第二單元《生產生活中的含氮化合物》
硝酸
豐富多彩的化學物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