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鄉一中—學年高一2月質量檢測地理一、選擇題(1.目前,圖中人口自然增長速度最慢的地區有:( )A.① B.② C.⑦ D.⑩2.目前,圖中老齡化現象最嚴重的地區有:( )A.⑥ B.⑦ C.⑧ D.⑨3.目前,圖中人口增長處于過渡型增長的地區有:( )A.① B.⑦ C.⑧ D.⑩4.目前,圖中因軍事原因引起人口較大規模人口遷移的地區在:( ) A.⑤ B.⑥ C.⑦ D.⑧5.歷史上,曾大力倡導“學而優則士”的國家位于圖中的地區是:( ) A.① B.③ C.⑤ D.⑩6.外籍工人比重最高的地區是:( ) A.① B.③ C.⑤ D.⑧7.圖中地區⑤人口自然增長率高的原因有:( )A.主要為了補充兵力 B.宗教徒比重高C.主要為了補充勞動力 D.這里經濟條件優越20世紀80年代,我國開始進入“人口紅利”期,“人口紅利”指的是在一個時期內,社會撫養指數相對較小,總人口中勞動適齡人口比重較大,據此回答8-9題。8.“人口紅利”期,在我國主要表現為( )A.勞動人口比重不斷上升 B.撫養指數不斷下降C.失業人數增加,人均收入降低 D.家庭人口規模減少9.預計前后,我國達到“人口紅利”高峰,“人口紅利”期結束后,我國面臨的突出問題是( )A.人口總量減少 B.人口老齡化現象嚴重 C.就業困難 D.經濟衰退下表是我國第六次人口普查時“江蘇省某市遷入人口年齡及性別統計表”。據此回答10-11題。年齡段(歲)0-1415-2930-4445-59≥60男性人口(萬人)5.0425.1414.684.941.76女性人口(萬人)3.8437.1011.634.011.7810. 該市遷入人口的特征有( )A.男性人口多于女性人口B.人口遷移主要受經濟因素影響C.以青壯年人口為主D.與該市原有人口年齡構成相似11. 遷入人口對該市的影響有( )A.緩和了當地的就業壓力 B.制約了該市的經濟發展C.增加了該市的被撫養人口D.加大了城市基礎設施的壓力12.改革開放后,我國東南沿海地區出現“民工潮”的主要原因有( )①城市和沿海地區經濟的迅速發展、跂|南部地區勞動力不足 ③我國農村出現大量剩余勞動力、芪覈r村人口密度大A.①② B.②③C.③④ D.①③1A.氣候適宜 B.自然災害少C.大量利用其他國家的資源 D.人口素質較高讀下圖,a、b、c分別表示0~14歲、15~64歲、65歲以上三種年齡人數所占總人口比重。讀后回答 14-15題。14.圖中 ③ 比 ① 國家 0-14 歲人口比重( )A. 約高6% B. 約低6% C. 約高1% D. 約低1% 15.為實現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圖中② 國應采取的相應措施是( )A .計劃生育 B .鼓勵生育 C .采取移民政策D .鼓勵人員出國根據國家農調總隊的抽樣調查,中國每3個產業工人中就有2個來自農村地區。2003年中國外出務工的農民達1.14億。讀圖完成16-18題。16.我國人口凈遷入最多的省區是( )A.新疆、山東、北京 B.四川、湖北、福建C.廣東、浙江、上海 D.上海、江西、浙江17.新疆成為我國西部地區人口凈遷入最多的省區,主要因素是( )A.自然因素 B.文化因素 C.教育因素 D.資源因素18.我國目前的這種人口流動將( )A.嚴重阻礙沿海地區經濟發展 B.加重沿海地區的環境壓力C.加快西部地區的農業發展 D.加速中部地區的資源開發讀最佳人口規模示意圖,回答題。關于圖中人口規模的敘述正確的是( )P為較低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為環境承載力P′為較高生產力水平條件下的人口合理容量P為環境承載力A. B.C.②④ D.③④20.圖示反映了( )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正相關人口規模與生活質量呈負相關當人口規模低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和生活質量的提高呈正相關當人口規模高于最佳人口規模時,人口的增長將導致生活質量的下降A.B.①④ C.②③ D.③④圖甲中M點表示我國某縣2010年農作物播種面積構成(其中a表示花卉,b表示蔬菜、水果,c表示糧食);圖乙為該縣“十二五”農業土地規劃,讀圖11回答21-22題。21.影響該縣2010年農業生產的主要區位因素是( )A.地形和氣候 B.土壤和水源 C.市場和交通 D.政策和勞動力22.該縣今后土地利用的發展方向是( )A.糧食種植用地面積增加 B.花卉種植用地比重上升C.蔬菜、水果種植用地面積增加 D.凍結城市建設用地圖12示意1978~2010年我國四城市人口變動統計情況(注:人口遷移差額率為人口遷入與遷出的差額占總人口的比重)。23.關于四個城市人口變動的表述,正確的是A.甲城市的人口增長速度加快B.乙城市一直是人口凈遷出區C.丙城市由凈遷出區轉為凈遷入區D.丁城市的人口增長速度減慢.下列省區中,最符合丁所反映的人口變動情況的是A.四川 B.貴州C.安徽 D.浙江圖為某區域某種工業企業、人口密度、人均GDP分布示意圖,讀圖回答題。25.該企業可能是A.制糖廠 B.啤酒廠 C.鋼鐵廠 D.電子裝配廠圖中甲區第三產業所占比重超過70%,影響其發展的區位條件是 A.交通便利 B.邊境貿易發達 C.環境優美 D.27.表示土地、運費、勞動力成本的曲線依次是A.a、b、c B.b、a、cC.c、b、a D.c、a、b.綜合考慮土地、運輸、勞動力等成本,該工業部門應布局在A.①地 B.②地C.③地 D.④地圖為某電廠循環經濟利用圖,讀圖題。.若H是一個工廠,最適宜的是A.磚瓦廠 B.鋼鐵廠C.廠 D.化工廠.該電廠的生產模式對環境的直接影響是A.減弱噪聲 B.減少酸雨C.保持水土 D.綠化環境0分)31.甲圖為某城區交通通達度等值線圖,圖中數值越大表示通達度越好;乙圖為該城區所在地的等高線(m)圖。據此回答問題。(1)該城市的中心商務區在________。A.A地 B. B地C.C地 D.D地 (2)D處通達度較________(填好或差)的原因是________。A.建筑物稠密,道路狹窄B.緊鄰中心商務區C.地形崎嶇D.處在城市的幾何中心(3)E處為一工業區,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4)若H處為一居民區,其布局是否合理:________。有利條件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年份發達國家發展中國家城市人口(億人)農村人口(億人)城市人口比重(%)城市人口(億人)農村人口(億人)城市人口比重(%)19201.15.616.41.510.712.319403.64.842.91.613.610.519604.86.144.03.615.618.819807.94.464.26.225.919.3200011.14.471.62024.445.0(1)根據表中提供的相關數據,在下邊的坐標系圖中畫出1920-2000年發達國家(用實線繪制)和發展中國家(用虛線繪制)城市人口比重變化的折線圖。(2分,每條線1分)(2)從你所繪制的折線圖和所學地理知識,歸納發展中國家和發達國家城市化的各自特點,填入下表(6分)。發達國家城市化特點(3分)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特點(3分)(3)20世紀70年代以來,發達國家出現了城市人口向中小城鎮和農村遷移的“逆城市化”現象。其主要原因是 (2分)33.讀下列有關上海外來常住人口信息圖,回答問題。(16分)改革開放以來,上海以海納百川的胸懷,吸納了來自全國各地的各類人才。如今,外來人口已經成為上海常住人口增長的主要來源,對上海的社會經濟發展正在產生廣泛和深遠的影響。概述圖1、圖2所反映的上海外來常住人口變化情況,并分析其積極意義。 由圖1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由圖2可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參考答案:1-5 DCBAA 6-10 CBDBC 11-15 DDCAA 16-20 CDBAD 21-25 CBADB 26-30 CDBAB31.(1)A (2)差 C(3)布局合理 位于城市最小風頻區,對城市污染。晃挥谘睾5貐^,海運便利,有利于原料和產品的輸入和輸出(4)布局合理遠離工業區,空氣質量好,土地面積大,距離城市近,生活設施完備發展中國家城市化特點(3分)①起步早;②城市化水平較高;③出現逆城市化現象。①起步較晚;②城市化水平較低;③城市化不合理和不平衡,出現“虛假城市化”、“過渡城市化”現象。?(3)原因: 城市環境質量下降等;鄉村和小城鎮基礎設施和交通條件改善 (2分)33.圖1:上海外來人口性別比趨向平衡,這有利于社會、家庭、婚姻的穩定,有利于上海的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圖2:從外來人口規?,中心城區外來人口數量少于郊區;從外來人口增長幅度看,中心城區人口增長幅度遠低于郊區人口增長幅度;郊區中西、南部郊區人口增長快于東、北部郊區。這有利于上海中心城區的第二產業向郊區轉移,有利于城市功能區的優化,有利于促進郊區的城市化進程,有利于減輕中心城區的環境壓力。 100-200萬人1000萬人300-250萬人150-250萬人50-150萬人中國民工流出省份空間分布圖中國民工流入省份空間分布圖圖11圖12甲人口密度(人/平方公里)人均GDP(萬元/人)工廠生產規模小→大>500100-5001.50.5-1.5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yi/834533.html
相關閱讀:高一年級地理寒假作業(六)答案參考
四川省武勝中學2015-2016學年高一下學期第一次月考(地理)無答
湖北省三校(宜昌一中、公安一中、沙市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
山東省濟寧市金鄉一中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中考試 地理
湖北省武漢市部分重點中學2013-2014學年高一上學期期末考試 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