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中考語文四大名著閱讀重點梳理:《西游記》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名著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西游記》

名著簡介

《西游記》為明代小說家吳承恩所著,取材于《大唐西域記》和民間傳說、元雜劇。宋代《大唐三藏取經詩話》(本名《大唐三藏取經記》)是西游記故事見于說話文字的最早雛形,其中,唐僧就是以玄奘法師為原型的。

作為中國古代第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魔小說,該書深刻地描繪了當時的社會現實,是魔幻現實主義的開創作品。先寫了孫悟空出世,然后遇見了唐僧、豬八戒和沙和尚三人,但還是主要描寫了孫悟空、豬八戒、沙和尚三人保護唐僧西行取經,唐僧從投胎到取經受了九九八十一難,一路降妖伏魔,九九歸一,終于到達西天見到如來佛祖,最終五圣成真。

來點常識

1、作者吳承恩,明代小說家。字汝忠,號射陽山人;窗碴柹剑ń窠K淮安人。

2、體裁:長篇神話小說

3、主要內容:本書主要描述了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和師徒四人西天取經等故事,贊揚了以孫悟空為主的師徒四人不畏艱險、百折不撓的可貴精神。由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孫悟空、豬八戒、沙僧一起保護唐僧取經等三大部分組成。一路上歷盡千辛萬苦,戰勝形形色色的妖魔鬼怪,經過九九八十一難,功成圓滿,終成正果

4、精彩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車遲國斗法、女兒國遇難、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調芭蕉扇、四圣試禪心等。

5、內容:由三大部分組成??孫悟空大鬧天宮、唐僧出世、唐僧和孫悟空師徒四人西天取經。

6、藝術特色:①善于說故事,可讀性強。②善于塑造人物,形象十分鮮明。③充滿天馬行空的想象和大膽奇特的夸張。

《西游記》通過神話的形式,曲折地反映出現實的社會矛盾,表現了人民群眾懲惡揚善的愿望和要求。在孫悟空身上集中反映了人民群眾反抗專制壓迫、戰勝黑暗勢力和征服自然的強烈愿望,是正義的化身。孫悟空不畏強暴、敢于斗爭的精神,具有深刻的社會意義,作為孫悟空對立面的神佛世界和妖魔鬼怪,象征著黑暗勢力。這一正一反,既突出了孫悟空的英雄形象,又突出了斬妖降魔的內容,從而使貫穿全書的取經的目的退居次要地位。在吳承恩筆下,取經一事的宗教意義已大大淡化,僅僅具有象征意義。它給讀者的啟示在于:為了實現某一崇高的目的,人們必須艱苦奮斗,長期堅持,勇敢地戰勝一切敵人。

人物分析

1、孫悟空(行者)

①號稱:美猴王和齊天大圣。

②出世:仙石孕育而生。

③性格:桀驁不馴、忠心耿耿、聰明幽默、愛憎分明、勇敢機智,好勇斗勝,重視承諾,嫉惡如仇,不怕困難,堅韌不拔,英勇無畏。

④本領:手持一根一萬三千五百斤,能任意伸縮的金箍棒;能耍七十二變;一個筋斗能翻十萬八千里;在太上老君的煉丹爐里煉了四十九天不死,反而煉出一雙火眼金睛,能識破世間一切妖魔鬼怪;偷吃無數蟠桃和各種仙丹練就而成金剛不壞之身。

⑤典型情節: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智取紅孩兒、三借芭蕉扇、車遲國斗法。

一路上歷經九九八十一難,終成大果,被釋迦如來封為“斗戰勝佛”。孫悟空那種不畏艱辛困苦的精神貫穿取經始末。

孫悟空被壓在五行山下五百年后,被唐僧所救,拜其為師,踏上西天取經之路:兩界山除六意,鷹愁澗收玉龍為唐僧坐騎,黑風山斗熊羆,取回被偷袈裟,又先后在高老莊和流沙河收豬剛鬣和沙悟凈為師弟,于黃風嶺苦戰黃風怪,在五莊觀為救活人參果樹。白虎嶺三打白骨夫人,卻被唐僧誤會趕走。后為了救被變成老虎的唐僧,巧戰黃袍怪。平頂山斗智斗勇,降服金銀角。在烏雞國救活被害死三年的國王,在枯松澗大戰紅孩兒,車遲國解救被迫害眾僧。又在通天河、金兜山、毒敵山與靈感大王、兕大王、蝎子精多方激戰。誅除二心,三調芭蕉扇,蕩除碧波潭,誤入小雷音寺,七絕山除紅蟒精,朱紫國三折肱,盤絲洞掃七妖,黃花觀斗蜈蚣精,獅駝嶺會戰三魔,比丘國救眾小孩,無底洞尋師,隱霧山誅豹精,鳳仙郡求雨,玉華州收徒,竹節山大戰眾獅精,青龍山力斗三犀,天竺國擒玉兔,助寇洪還魂。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1111646.html

相關閱讀:高考語文名著導讀選擇題精選
“司馬懿見中軍大旗上寫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車上端坐著孔
請簡述《紅樓夢》“賈雨村夤緣復舊職”的過程。(5分)
請概述《紅樓夢》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寶玉瞞贓”的故事情節。
高中名著閱讀精選《邊城》簡答題(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