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簡介
厄納斯特·海明威
(1899
—
1961)
是美國當代文學中最著名的作家之一他出生于芝加哥郊區的一個醫生家庭。父親嗜好漁獵和各種運動,母親喜歡音樂和繪畫海明威的性格、愛好深受父母的影響。
18
歲起進入報界
,
曾參加過兩次世界大戰
,
出生入死以致傷痕遍體。
1954
,
他榮獲諾貝爾文學獎
。
1961
,
因不堪老病痛的折磨
,
他開槍自殺
,
走完了他輝煌的一生。對海明威的評價
,
正如約翰
?
肯尼迪總統的唁電所說:“幾乎沒有哪個美國人比歐內斯特
?
海明威對美國人民的感情和態度產生過更大的影響。”他稱海明威為“本世紀
(20
世紀
)
最偉大的作家之一”。
海明威是美利堅民族的精神豐碑。要了解美國
,
你必須走近海明威
,
走到代表著美國民族堅強樂觀的精神風范的文學長廊中來。海明威的成名作是
1926
發表的《太陽照樣升起》,這部表現戰后青人幻滅感的作品成為“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其他代表作有《永別了,武器》《喪鐘為誰而鳴》
(
一譯《戰地鐘聲》
)
和以“精通現代敘事藝術”而獲諾貝爾文學獎的《老人與!贰
海明威的文風一向以簡潔明快著稱
,
俗稱“電報式”
,
他擅長用極精練的語言塑造人物。在美國文學中曾引起過一場“文學
geming
”,許多歐美作家都明顯受到了他的影響。他創作風格也很獨特
,
從來都是站著寫作。以至他的墓碑上有句雙關妙語:“恕我不能站起來”。他筆下的人物也大多是百折不彎的硬漢形象
,
尤以《老人與!分猩L醽喐缱顬榈湫。用海明威的一句名言可以概括這類硬漢甚至其本人
,
乃至可涵蓋美利堅民族的性格:“一個人并不是生來要給打敗的
,
你盡可以把他消滅掉
,
可就是打不敗他
.
”
寫作背景
《老人與海》這部小說是根據真人真事寫的。海明威移居古巴后,認識了老漁民格雷戈里奧·富恩特斯。這位老漁民
1888
生于加那利群島,在輕時移居古巴,在科希馬爾當漁民。
1930
,海明威乘的船在暴風雨中遇難,富恩特斯搭救了海明威。從此,海明威與富恩特斯結下了深厚的友誼,并經常一起出海捕魚。
1936
,富恩特斯出海很遠捕到了一條大魚,但由于這條魚太大,在海上拖了很長時間,結果在歸程中被鯊魚襲擊,回來時只剩下了一副骨架。海明威在《老爺》雜志上發表了一篇不長的通訊《在藍色的海洋上》,報道這件事。當時這件事就給了海明威很深的觸動,并覺察到它是很好的小說素材,但卻一直也沒有機會動筆寫它。
1950
圣誕節后不久,海明威產生了極強的創作欲,在古巴哈瓦那郊區的別墅“觀景社”動筆寫《老人與!
(
起初名為《現有的!
)
。到
2
月
23
日
內容輯要:
生地亞哥是古巴的一個老漁夫,他輕時非常出色,強健有力,他曾經和一個黑人比賽掰腕子,比了一天一夜,最后終于戰勝了對手。到了晚,他的經歷和反應都不如從前,老婆死后,他一個人孤獨地住在海邊簡陋的小茅棚里。有一段時間,老漁夫獨自乘小船打魚,他接連打了
84
天,但一條魚也沒有捕到。本來一個叫馬諾林的男孩子總是跟他在一起,可是日子一久馬諾林的父母認為老頭悖運,吩咐孩子搭另一條船出海,果然第一個星期就捕到三條好魚。從那個時候起,桑提亞哥只是一個人干活。每天早晨他劃著小船到有大魚出沒的墨西哥灣流去,每天晚上他總是兩手空空地回來。孩子每次見到老頭每天空船而歸,心里非常難受,總要幫他拿拿東西。
圣地亞哥消瘦而憔悴,脖頸上有些很深的皺紋。腮幫上有些褐斑,那是太陽在熱帶海面上反射的光線所引起的良性皮膚癌變。褐斑從他臉的兩側一直蔓延下去,他的雙手常用繩索拉大魚,留下了刻得很深的傷疤。但是這些傷疤中沒有一塊是新的。它們象無魚可打的沙漠中被侵蝕的地方一般古老。但他的雙眼像海水一樣湛藍,毫無沮喪之色。他和孩子是忘交。老頭教會孩子捕魚,因為孩子很愛他。村里很多打魚的人都因為老頭捉不到魚拿他開玩笑,但是在馬諾林的眼里,老頭是最好的漁夫。馬諾林要是自己沒有掙到錢,就會乞討或偷竊以保證桑提亞哥有足夠的食物和新鮮的魚餌。老人謙卑地接受孩子的好意,謙卑中帶有某種隱而不露的自豪感。晚餐時
(
吃的是大米飯和黑蠶豆
)
他們總會談論在運氣好的日子里一起捕獲的大魚,或是談論美國的棒球賽,老頭特別崇拜壘球好手狄馬吉奧。他是漁民的兒子,腳跟上雖長有骨刺,但打起球來生龍活虎。老頭認為自己已經邁,體力不比壯,但他懂得許多捕魚的訣竅,而且決心很大,因此他仍是個好漁夫。
老人和孩子相約第二天,也就是第
85
天一早一起出海。當晚老頭做了個夢,夢見自己少當水手時遠航非洲見到在海灘上嬉戲的獅子。醒后他踏著月光去叫醒孩子,兩人分乘兩條船,出港后各自駛向自己選擇的海面。天還沒有亮,老頭已經放下魚餌。魚餌的肚子里包著魚鉤的把子,魚鉤的突出部分都裹著新鮮的沙丁魚。
魚餌香氣四溢,味道鮮美。正當桑提亞哥目不轉睛地望著釣絲的時候,他看見露出水面的一根綠色竿子急遽地附入水中。太陽升起時,他看到別的一些船只都頭朝著海岸,在海上看來海岸像是一條接近地平線的綠帶子。一只盤旋的軍艦鳥給老人指明了海豚追逐飛魚的地方。但是魚群游得太快、也太遠了。這只猛禽又在盤旋了,這次桑提亞哥瞧見金槍魚在太陽光下躍起。一條小金槍魚咬住了他艉纜上的魚鉤。老人在把顫動的金槍魚拉上船板以后,心想這可是一個好兆頭。他用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輕輕捏著釣絲。接著釣絲又動了一下,拉力不猛。老頭明白,一百英尋之下的海水深處,一條馬林魚正在吃魚釣上的沙丁魚。到中午時,一條馬林魚開始啃起一百深處的那塊魚餌來了。他感覺到下面輕輕的扯動,非常高興。過了一會兒他覺得有一件硬梆梆、沉甸甸的東西,這分明是馬林魚的重量,他斷定這是一條大魚。這激起他要向它挑戰的決心。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403487.html
相關閱讀:請簡述《紅樓夢》“賈雨村夤緣復舊職”的過程。(5分)
高考語文名著導讀選擇題精選
“司馬懿見中軍大旗上寫著“漢丞相武鄉侯諸葛亮”,車上端坐著孔
高中名著閱讀精選《邊城》簡答題(附答案)
請概述《紅樓夢》第六十一回“ 投鼠忌器寶玉瞞贓”的故事情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