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記憶方法網-免費提供各種記憶力訓練學習方法!

王鼎鈞《臣心如水》閱讀答案

編輯: 路逍遙 關鍵詞: 高中散文閱讀 來源: 記憶方法網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 16 - 19 題。 臣心如水 王鼎鈞 你為什么說,人是一個月亮,每天盡心竭力想畫成一個圓,無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一個邊兒? 你能說出這句話來,除了智慧,必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16 - 19
題。
臣心如水
王鼎鈞
你為什么說,人是一個月亮,每天盡心竭力想畫成一個圓,無奈天不由人,立即又缺了一個邊兒?
你能說出這句話來,除了智慧,必定還得加上了不起的滄桑閱歷。我敢預料這句話將要流傳下去,成為格言。
多以來,我完全不知道你經歷了一些什么樣的境況,從你這句話里,我有一些感觸和領悟。我從水成巖的皺折里想見千百驚濤拍岸。
哦,皺折,輪;輪,畫不圓的圈圈;帶缺的圓,月亮;月亮,磨損了的古幣;古幣,模糊而又沉重的往事。三十九往事知多少,有多少是可與人言的呢,中天明月,萬古千秋,被流星隕石撞出多少傷痕,人們還不是只看見她的從容光潔?我們只有默誦自己用血寫成的經文,天知地知,不求任何人的了解。
你提起故鄉。你問我歸期。這個問題教我怎樣答復你呢?你怎能了解我念的經文呢。沒有故鄉,哪有歸期,三十九前在祖國大地上流亡,一路唱“
哪里有我們的家鄉”
,唱“
我們再也無從流浪也無處逃亡”
,唱得浪浪漫漫雄雄壯壯,竟唱出源源不竭的勇氣來。那時候,我們都知道,祖國的幅員和青天同其遼闊,我們的草鞋勢不能踏遍,我們也知道,青山老屋高堂白發也都在那兒等待游子。但是而今,我這樣的人竟是真的沒有家鄉也沒有流浪的余地了,舊曲重聽,竟是只有悲傷,不免恐懼!
你說還鄉,是的,還鄉,為了努力畫成一個圓。還鄉,我在夢中作過一千次,我在金黃色的麥浪上滑行而歸,不折斷一根芒尖。月光下,危樓蹣跚迎我,一路上灑著碎磚。柳林全飄著黑亮的細絲,有似秀發……
但是,后來,作夢回家,夢中找不到回家的巷路,一進城門就陷入迷宮,任你流淚流汗也不能脫身。夢醒了,仔細想想,也果然紊亂了巷弄。我知道我離家太久了、太久了。
不要瞞我,我知道,我早已知道,故鄉已沒有一間老屋,(可是為什么?)沒有一棵老樹(為什么?)沒有一座老墳。(為什么?)老樹凋謝,訪舊為鬼。如環如帶的城墻,容得下一群孩子在上面追逐玩耍的,也早已夷為平地。光天化日,那是一個完全陌生的村莊,是我從未見過的地方。故鄉只在傳說里,只在心上紙上。故鄉要你離它越遠它才越真實,你閉目不看見最清楚。……
光天化日,只要我走近她,睜開眼,轟的一聲,我的故鄉就粉碎了,那稱為記憶的底片,就曝光成為白版,麻醉消褪,新的痛楚占領神經,那時,我才是真的成為沒有故鄉的人了。

還鄉”
對我能有什么意義呢?……
對我來說,那還不是由這一個異鄉到另一個異鄉?還不是由一個已被人接受的異鄉到一個不熟悉不適應的異鄉?我離鄉已經四十四,世上有什么東西,在你放棄了它失落了它四十四之后,還能真正再屬于你?回去,還不是一個倉皇失措張口結舌的異鄉人?
昨夜,我喚著故鄉的名字,像呼喚一個失蹤的孩子:你在哪里?故鄉啊,使我刻骨銘心的故鄉,使我捶胸頓足的故鄉!故鄉,我要跪下去親吻的圣地,我用大半生想象和鄉愁裝飾過雕琢過的藝術品,你是我對大地的初戀,注定了終生要為你魂牽夢繞,但是不能希望再有結局。
我已經為了身在異鄉、思念故鄉而飽受責難,不能為了回到故鄉、懷念異鄉再受責難。那夜,我反復誦念多前讀過的兩句詩:月魄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好沉重的詩句,我費盡全身力氣才把它字字讀完,只要讀一遍,就是用盡我畢生的歲月,也不能把它忘記。
中秋之夜,我們一群中國人聚集了,看美國月亮,談自己的老家,我說,我們只有國,沒有家,我們只有居所,只有通信地址!舉座愀然,猛灌茅臺。
月色如水,再默念幾遍“
月魄在天終不死,澗溪赴海料無還”
,任月光伐毛洗髓,想我那喜歡在新鋪的水泥地上踩一個腳印的少,我那決心把一棵樹修剪成某種姿容的青,我那坐在教堂里構思無神論講義的中,以及坐待后院長滿野草的老。
想我看過的瀑布河源。想那山勢無情,流水無主,推擠著踐踏著急忙行去,那進了河流的,就是河水了,那進了湖泊的,就是湖水了,那進了大江的,就是江水了,那蒸發成氣的,就是雨水露水了。我只是天地間的一瓢水!
我是異鄉養大的孤兒,我懷念故鄉,但是感激我居過住過的每一個地方。啊,故鄉,故鄉是什么,所有的故鄉都從異鄉演變而來,故鄉是祖先流浪的最后一站!澗溪赴海料無還!可是月魄在天終不死,如果我們能在異鄉創造價值,則形滅神存,功不可捐,故鄉有一天也會分享的吧。
啊,故鄉!
(選自《讀者》2008
第10
期。作者王鼎鈞,當代著名散文家。1925
生于山東臨沂,1949
去臺灣,1978
后移居美國紐約。)
16.
試解釋“
臣心如水”
在文中的含義。(5
分)
17.
文章運用第二人稱“
你”
來寫。“
你”
在文中有哪幾種指代意義?分別指出這樣寫的好處。(6
分)
18.
文章多處寫到月,這樣寫有什么作用?請作簡要分析。(6
分)
19.
下列對這篇文章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兩項是(4
分)
A.
文章以問句開篇,引出下文對月、對故鄉思念的敘寫,既增添懸念,激發閱讀興趣,又為全文奠定了悲涼凄清的感情基調。
B
.“
我從水成巖的皺折里想見千百驚濤拍岸”
,說的是千百浪濤的沖刷才形成水成巖的皺折,人也只有歷盡滄桑,才會有對人生的深沉感慨。
C
.“
月光下,危樓蹣跚迎我,一路上灑著碎磚”
一句,借助對故鄉景物的擬人化描寫,表現了一腔柔情的作者對故鄉的牽掛之切,思念之極。
D.
作者離鄉已四十四,對故鄉的一切已完全陌生。恰因為如此,作者思念故鄉,并切盼回到故鄉;回鄉,是他最大的愿望。
E
.作者在文中說,“
故鄉要你離它越遠它才越真實,你閉目不看見最清楚”
,表明作者認同“
距離能產生美”
的看法。這也正是本文的主旨。
參考答案:
16.
(5
分)①
化用古代稱謂用語(稱自己為“
臣”
),表達對祖國的赤子之心。(1
分)②
隱喻作者一生遠離祖國、故土,四處漂泊、流浪。(2
分)③
表達對祖國、對故鄉涓涓不息的眷戀之情。(2
分)
17.①
虛指朋友、讀者(1
分),與其對話,引發一生漂泊,眷戀故國的情愫(1
分)。②
運用擬人的手法,指故鄉(1
分),與其對話,抒發對故鄉魂牽夢繞的懷念(1
分)。③
實指作者自己(1
分),與自己對話,抒發思念故鄉卻又擔心連記憶中的故鄉也會失去的矛盾復雜的感情(1
分)。
18
.(1)
以月為線索貫串全文,使文章更緊湊,更蘊藉:(2)
月是中華文化中傳統的意象,有利于表現優美的意境;(3)
月是故鄉的象征,寄寓著漂泊天涯的海外華人對故鄉難以割舍的心路歷程。(6
分,每點2
分)

本文來自:逍遙右腦記憶 /gaozhong/334796.html

相關閱讀:高中三年級散文復習閱讀:《牡丹的拒絕》閱讀答案
宗璞《促織,促織!》閱讀答案
《我們這樣近,我們這樣遠》閱讀答案
《路,在沒路的地方》閱讀答案
散文閱讀《李首峰堅守的胡楊》附答案


国内精品久久久久久久亚洲